第十七章 诚心 、 第十八章 顿悟
作品名称:装潢 作者:润柳 发布时间:2024-12-30 08:54:42 字数:9104
第十七章、诚心
货车到货场要装货,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车厢时,发现了我。铁路人员对我大发雷霆,说,你个人呀,差点酿成安全事故!要不是我打开车门看一看,你就被埋在煤堆里了!
是呀,一个人躲在货车车厢里,这好有安全检查,要是没有,直接把煤装车,那我岂不是玩完了。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危险。给人家铁路也造成了事故隐患,我也理解工作人员的发火,这不是训不训的问题,我差点造成铁路安全事故,险些酿成大祸!
刹那间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和不计后果,给人家铁路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安全隐患,一时也是非常内疚。我忙不迭地说着对不起,向人家道着歉。铁路工作人员还有些火气,当然也是出于考虑我安危的原因,要把我带到车站派出所。
我一听,急了,这可不行,那样的话,岂不前功尽弃。我指定会被遣送回去。我一看事态不好,风紧,扯呼!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一边道着歉,一边赶紧拿上我自己的背包。不等来人向我靠拢,赶紧从车厢打开的车门处溜了出去。身后,还传来那人的声音:这孩子,跑什么跑,灰天黑地的!还不是为你好!
我顾不上许多了,一口气跑出老远,回头看看,好在人家没追过来。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可算是逃出来了,可接下来怎么办,这荒郊野外的,我一点儿都不知道这是哪里?!我休息了一会儿,感觉有些力气了,才站起身来,心想等天明再说吧,我现在先找有光亮、有人家的地方去。
我艰难地挪动着脚步,从大早上逃离家乡,到现在深夜时分,我还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粒米,虽然很饥,尽管也背着干粮,我却一点吃的胃口都没有。
我跌跌撞撞地站起身来,四周黑魆魆地,完全不知道这是哪里,我望了望四周,从我站立的位置看去,应该是东北方向,有建筑物,有亮光。那就先往那里赶吧,有村庄、有人就好办了。看着有亮光,在山区里,其实实际距离还很远。但黑夜中的我顾不上许多了,赶紧赶过去。我艰难地迈着步伐,向着亮光处蹒跚走去。
黑灯瞎火,再加上山路崎岖,我一点点地向着亮光处走去,离亮光处越来越近了,我心中也腾起了希望,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前边道路转弯处,有奇怪的响声,并且还看到两个绿点,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但突然出现的情况让我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我放慢了脚步,定睛仔细看去,这一看不打紧,我吓的七窍出了五窍,夜色朦胧中,那放着绿光的东西,分明是一头狼的两个眼睛!
我自小生长在平原上,对山区有狼的论述也只是停留在传说和想象中,哪这样活生生地遇到过。我一激灵,所有的疲惫似乎全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剩下的只是恐惧了。但恐惧归恐惧,在这荒郊野岭,别指望有其他人来解救你。那一刻我甚至后悔离家出走了,自己好端端地家里不呆着,非要外出寻找出路。这可好,出路还没找到,小命都要没了。
没有时间多想,我必须自救,我摸黑在地上找寻着家伙式儿,不能赤手空拳,要是狼扑上来,那要吃亏的。我得找点防身的东西。我不敢弄出大动静,在地上搜寻着。其实,别管我出不出动静,狼这种夜视动物在黑夜里看我的一举一动应该是很清楚的,它也在观望中。好在,我在地上摸索出一根应该是山岩上树木掉落下来的树枝。我把树枝紧紧地攥在手上,心中感觉踏实了许多。
我和狼对峙着,我没有轻举妄动,我观察着夜色中的狼,但看不很清,只有那两只绿莹莹的光,让人不寒而栗。狼肯定也在观察我,它也不知我的底细,也许觉得这个家伙一个人走夜路,想来是有点道法。我们互相揣摩着,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我此刻的心中已没有了恐惧,因为恐惧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益处。身处险境,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一切,此时此刻,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我这样想着,目不转睛地望着不远处的狼。
僵持了一段时间,狼有些坐不住劲儿了,向我这边开始移动,一步一步,慢慢地、弓着腰,积攒着力量。我一看,争锋相对的决死时刻来了,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我思忖着,把手中的树枝调整了一下方向,把利于发力的部位伸到前边,然后,不等狼有喘息的机会,大吼着向狼挥打过去。
狼显然被我的举动震慑住了,它停止了向前移动的脚步,踌躇间,我的武器已经呼啸而过,重重地拍在狼的身上。狼彻底被我的击打干懵了,身子结结实实地被我击打了一下,我想不止是疼痛,更多的是惊慌,使狼放弃了一切尝试,它嗷嗷叫着,回转身,向相反方向落荒而逃。
我紧追了几步,刹那间,狼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并没有接着追打,穷寇勿追嘛,我见好就收,在原处仔细观察了一下四周,还好,一切正常。我最怕的是不只这一只狼,如果还有伙伴,有狼群,那我今晚指定玩完了。
好在周围没有其他动静,我一看,别在这是非之地呆着了,赶紧跑吧。想到这,我拖着树枝,背起袋子,一溜烟往山下有亮光的地方跑去。
跑了不知多久,我终于来到了山下,这时天际间已经显现靛蓝色的光亮,亮着灯光的地方也离我越来越近了。摆脱了狼的追杀,我大大舒了一口气。但经过一路的奔跑,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当来到有灯光的地方时,我发现这好像是一座寺院,但我无暇顾忌其他,赶紧进去,才能安全。但此时的我已精疲力竭,一步也迈不动了,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睁眼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周围围着一群人。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眼睛,放眼一看,周围这一些人,全是光头的和尚,啊,我这才想起,我晕倒时,看到的真就是一座寺庙了。
这时,一个穿着方丈样袈裟的老师父,来到我的床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施主你终于醒了!”显然,这些和尚师父救了我。我挣扎着要起来,想给这些好心人当面作揖致谢。但浑身的酸痛使我没能起来。老师父见状,急忙示意我继续躺下:“哎呀,不要动,不要动,施主先躺下,好好歇息!”我无奈地又躺下,太累了,太乏了,真的动弹不得了。
老师父见我醒来,显然知道我已饥肠辘辘了,因为我的不争气的肚子已经在叽里咕噜地叫个不停,急忙吩咐手下人赶紧弄一些饭食来。
很快,一个小和尚用条盘端着一些食物进来啦!我是真饿了,此刻,眼睛应该像昨晚上的狼一样,放着光芒。我挣扎着坐起来,接过条盘,放在腿上,也不管条盘上是什么东西了,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工夫,面前的饭食被我吃的干干净净。我长长地出吁出一口气,哇,真饱了!这种感觉真舒服,这应该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香的一顿饭。是啊,人在困难之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所给予的任何一些扶助,都会让人记忆犹新,都会感激一辈子。
老师父看我缓过劲儿来了,让那个小和尚端走条盘。一个和尚把一把椅子放在床边,老师父坐将过去,慈祥地看着我:“小施主,好多了吧。不用害怕,也不用担心,这里是山西五台山寺院,我是这里的主持,一切事情都会解决的。现在可以说说了吧,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晕倒在寺院门前?”
我听老师父说是五台山,心里稍稍平静下来。看来与我估计的差不多,这里已然是山西地界了。我竟然神使鬼差地来到了佛教圣地,看来是与佛有缘呀!我一一回答着方丈的话。
当问到我为什么来这里时,我脱口而出:“我要出家。”为什么说出这句话,我从离家出走,扒火车,遇饿狼,到来到这里,简直就是像演戏一般。
看来,离家出走,真不是玩闹事。世间事多变幻,你的想象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别。我遭受这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再加上离家出走的出师不利。我感觉前边的路还会波诡云谲,不是我能左右的。
在这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而这温暖的提供者,竟是这些出家人,他们的超然,他们的菩萨心肠,让我深有体会。
算了吧,放弃一切所谓的奋斗和力争吧,把心静下来,以佛心对待世间一切,也许会更有意义,会有更佳的体验。不妨,就在这里修行,寻求大彻大悟,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这颗孤寂的心,也许才能拴住自己骚动的、桀骜不驯的身体。何况,缘分也使自己来到了这里,也许,昨晚的那只狼是冥冥中神明指派来引路的。
我这样想着,当老方丈问我因何来到这里时,我没有说被狼追赶到了这里,只是说就是投奔而来。也许老方丈独具慧眼,已经看穿了我的一切,只是不点破而已。老师父见我说出这番话,泯然一笑,捋捋长长的胡须,对我倾情说道:“阿弥陀佛,难得小施主对佛有如此心思,善哉善哉!要出家,并非一件小事,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分,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众生的人天导师。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一时想不开,他应该是佛法的传播人,是佛陀的使者,他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
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如果一个人彻底证悟了空性思想,对于他来说,确实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有几个人是真正证悟了空性,还是只是学了“佛在心中”或者“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口头禅呢?如果一个在家人凭空认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并论,那只能说他是骄慢!佛陀在太多经典里面都宣说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个在家人却还以为自己能和僧宝平起平坐,连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话,那又何谈学佛呢?学自己不就是了嘛!
不管怎么说,能现在发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
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
施主可自行与我说的这些话做个比较,和自己的内心对对话,如果心底中只有这一个声音,那也未尝不可,如果还有其他声音,就不要妄自为之,会贻误终身地!施主要好好考究。仔细体会老衲这番话。
老方丈是侃侃而谈,看来是没有相信我的话,用这一大段蕴含禅理的话规劝我,如此说来,我要在此出家修行的不太好说。但事已至此,说实在的,我短短一天时间,经历了这许多的事情,真的对世事都有些厌烦了,做个普通世人真难呀,哪如在这里暮鼓晨钟,了却一生。但接着我的意思说下去,现在肯定不会出现我所想要的结果,况且,这种念头,也仅是来到这佛门净地,临时起意而已。
老师父不是一语中的嘛,我不就是受点挫折、受点刺激才贸然想出家嘛。但此时,现在就走出寺院,又回到社会上去,又回到乌漆墨黑的有狼的夜晚中去,我一时半会连这点勇气也没有了。既然不会立时答应,我也可以先静静心,调整调整,再做决定。
当下,我向老方丈说了自己的意思,想在寺院多呆几天。老师父慨然应允,并安排我先洗洗澡,换换衣服。我这才发现自己一身狼狈,黑不溜秋,活像一个小乞丐一般,以前所谓的画家形象荡然无存了!我急忙随小和尚打理去了。
收拾停当,我也换了一身俗家弟子的装扮,我想我也不能白吃饭吧,于是向方丈请示,请求让我每天负责打扫寺院。老师父又捋捋长长的白胡须,笑笑:“难得你有这份心思,那就好好体会一番吧。”
我接过扫帚,仔细地打扫起寺院的每一处地方,听着诵经房不时传来的有韵律的诵经声,我若有所思,细细体会。
第十八章、顿悟
五台山按历史沿革说,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现存的也有四十多所。我打扫寺院当然不会全部打扫,只是扫我所在的这个佛光寺,这里介绍一下佛光寺,当然,是和主持以及其他和尚聊天时知晓的。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三十二公里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三十多公里。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新建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重建的。
佛光寺内殿堂高大,层层相叠,布局疏郎,主次分明。东大殿踞于高台上,外观简朴大方,门、窗、墙壁、斗拱、柱、额等全用朱色涂刷。
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这和一般寺院不同,一般寺院都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因为中国古代的座位次排列以左为上;而在佛光寺和五台山所有的寺院中,却都是将文殊塑在佛祖的右边,普贤塑在佛祖的左边,右智左理,这是表示理智涉入之胎藏界曼荼罗的。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颇具风韵。
围绕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唐代壁画和北宋壁画。这些壁画,连同佛像,题记及东大殿建筑,被人们誉为佛光寺的“四绝”。
文殊殿在前院的北面,于金代天会十五年建成。此殿用人字梁柁架,建筑结构的独特,是中国古代木建筑中仅有的形式,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特征。
殿内佛坛上,有文殊菩萨和侍从像七尊。这些塑像装饰富丽,面目接近真人,具有金代塑像的风格,为国内现存最早的文殊七尊像。
这一日,我清扫至东大殿,前面也介绍了东大殿,这里还得着重介绍一下。这个东大殿被称为“中国木结构建筑活标本”,一九三七年六月,著名的年轻建筑师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前往山西五台山,寻找他们在敦煌壁画中看到的唐代寺庙——大佛光之寺,敦煌壁画第61窟是五台山全图,其中就有佛光寺的图样。
为什么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组织人马翻越重山,去寻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呢?因为自营造学社成立至此,还没有发现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世,甚至在此之前有日本建筑学者断言“中国大地已没有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要想亲眼目睹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去”。
为此他们不惜付出艰辛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以驴骡代车轮,数次奔走于太行山间,幸运的是他们不但找到了这个隐秘在五台山台外的唐代寺庙,还在它东面的台地上发现了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梁思成兴奋地将其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甚至后来有人称其为“中国木构建筑的活标本”。
佛光寺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北魏,可见当时五台山佛教之兴盛。不幸的是唐武宗时期大举灭法,五台山佛教寺庙被大量摧毁,佛光寺也未能躲过这次灭佛浪潮。
唐大中十一年,由长安城里的富贵女子宁公遇出资,在佛光寺内东面的台地上,兴建一座木结构大殿。直到今天,这座大殿仍完好保留了一千多年前的样子。并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木结构建筑。
大殿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都透露着唐代木构建筑的气息。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体量最大且未经改动的殿堂式木构建筑。它不但显现了唐时期国力的空前强大,社会的稳定和宗教的繁荣,还展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高峰。佛光寺大殿之于中国建筑,就如同帕特农神庙之于西方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长达数千年的营造探索中,中国建筑文化几经盛衰,它们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浪花,浸没了亚洲东部广袤的土地,波及日本、朝鲜、越南等诸多地区。它们有的盛极一时,有的刚出世便付之一炬。有的则被反复改建,难寻最初的模样。
唯有得以幸存的佛光寺东大殿,虽然只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沧海一粟,却成为留存至今的孤例。
它记载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外观造型和结构做法,成为后世认识和研究唐代建筑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传递的是中国人独特的营造观念,它们所代表的是中国人对建筑艺术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历尽磨难,越发坚韧。
为什么用如此大的篇幅,来介绍佛光寺东大殿,因为那天我清扫到这里时,恰好遇到工匠们修复大殿佛座背面的壁画,说是修复不是专业名词,应该叫维护比较贴切,就是用特制油彩颜料把壁画颜色变淡、脱落部位,再重新绘制一遍。当然,这个绘制是结合前期的修复的前提。显然,这里的自然粉饰程度没有敦煌壁画那样严重,但如果不注意维修、维护,同样也是不利于文物保护的。
我在清扫过程中,有幸看到了这些绘制工作。我瞬间就被震撼住了,把扫帚一扔,一头扎进大殿内。专心致志的看起来。那个场面、那个情境、那个氛围,壁画的内容,工匠师们的专注,整个场景就像是一幅画面,一幅虔诚、肃穆、庄严的圣景。
一幅是唐代壁画,画长八十厘米,高三十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这幅画虽历千余年,但保存完好,仍色泽犹新。另有一幅绘于北宋宣和四年的壁画,也颇具特色。画上有七个圆光,每个圆光中有十尊佛像,圆光下的方框内还写着各尊佛的名号。最左一格题:“佛光庄信佛弟子刘太知……宣和四年三月初……”。
这些古老的壁画,每一处地方都是历史的沉淀和积蓄,无论你是欣赏画面,还是品味画面背后的故事,以及传承千年的沧桑。都会让你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这是在和历史对话,这是在和古人交流。画师们虔诚的样子,认真的态度,一笔一画的严谨,都会让你肃然起敬,感叹他(她)们的技艺,羡慕他们的机会。
整个大殿算上画师们算上参观者,人不算少,但整个大殿鸦雀无声,甚至能听到画师们的笔刷声,这种声音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玄奥。这不就是和古人对话的声音嘛,这不就是画师和画面的交流嘛!那一瞬间,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似乎回到了唐代,回到了北宋……
我有些昏厥的感觉,我几乎不能自己,我急忙走出大殿。东大殿从外部看起来,屋顶的高度几乎占到了建筑的一半,硕大的屋檐像振翅欲飞的大鸟,粗犷有力。此时,一缕阳光透过屋檐木质榫卯结构,照在我身上,佛光寺,这难道就是佛光吗?!佛光照在我这个穿越而回的人身上,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不就是以绘画为载体流传了下来嘛!绘画的功能和作用还不能称其为大嘛!既然大千世界让你选择了画画,那自然有它的道理,我这样放弃和沉沦应不应该呢?!
我若有所思,在大殿外找到我丢弃的扫帚,重又拿起来,一边扫一边思邃着,全然没有注意方丈正向我走来。
“黄施主,大殿内的感受如何呀?”声音把我从沉思、遐想中惊醒,我抬头一看,方丈师父身披袈裟,已经来到了我身边,正双手合十,微笑着看着我。
我回过神来:“师父,我有想法,我要向您汇报思想。”老方丈微微一笑:“施主,请随我来。”
我跟在方丈的后面,来到了东大殿西南方向主持室,老方丈先盘腿坐在蒲团上,然后示意我也打坐在一侧。我学着方丈师父的样子,打坐在一侧的一个黄色蒲团上。
待我坐定后,方丈仍微笑着问我,黄施主有什么感受,尽管道来。我也学着师父的样子,把双手合十,其实我是想平复一下心情,刚才那种感觉还没有散去,我甚至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稍稍平复了一会儿,我向方丈师父一股脑把我经历的,我身上发生的故事,都叙说了出来。述说了骨子里对绘画的喜好和矛盾,诉说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我的逃避,最后就谈到了这次在大殿内的感受,冥冥中感觉不能这样沉沦和放弃,对绘画以及和绘画有关的一切事情的疯狂喜好,还在身体里蛰伏着,我不能忘却,应该已经和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了,再也无法分开了。
但我的这种对绘画的狂热,却屡屡给我带来伤害,甚至让我体无完肤。我不能均衡这种状态,我无奈地选择了逃避,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不是我的本意。如果,让我彻底离开绘画,我感觉会失去精神,会变成行尸走肉。但怎样让生活和绘画并行而进,我找不出方法和源头,没有思路……
我一口气说完这些过往,又对方丈讲了刚才在大殿内的感受,这种感受很奇特,让我的内心又不可避免的骚动和不安起来,我抑制不住这种感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希望方丈能救赎我,能给我指条明路。
方丈师父耐心地听完我的讲述,还是微笑着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黄施主,这就是佛法的力量!你这样说,也算是对人生的些许彻悟。你还记得你刚来寺院时的想法吗?那时你一心出家,要皈依佛门。按理说,我们佛教中人,要广纳弟子僧徒才对。其实不然,我们所要收纳的是看破红尘,一心向佛之人。
我看你当时的急切样子,便知你六根未净,与佛暂且无缘。我当时说过,如果一个人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就是这个意思。好在你这几天还是在这里受到了感染,还是受到了佛的恩典,使你豁然开朗,有些彻悟,这也是佛缘使然,也是你命中注定要有此细节。
“也就是说,一个人总要对社会负责,总要在芸芸众生中有所建树,才不妄来一世。每个人对社会都是有用的,这就是所谓的功德。我们要找准这种衔接,找准自己在大千世界中的定位,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能为社会服务。我们佛法教化人生,普度众生,是一种功德,也是对社会的功用。但这不是人人可以走的路径,也不是逃避社会责任的避难所。
“在我们这座寺院里,可以说尽管我们每一个僧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做到放下这些,有平常心,要以一颗向善的心、积极向上的心对待社会,对待自己。到那个境界,才可考虑皈依佛门。
“小伙子,你现在这样顿悟很好,还可救药,还大有发展前途,你既然这样热爱绘画这门艺术,那就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去,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进去,心无旁骛,心无杂念,一心一意钻研下去。我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功德。
“先前的错误也罢、失误也罢,都是佛给你的警示,给你的提示,给你在指明道路,告诉你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只有有了深刻的教训,才能成长起来。任何的挫折和苦难,对于我们人来说,都是财富,都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挫折和失误,还会遇到困难。
“最重要的是,在顺境面前要把握自己,不能偏离航向,不能贪图利益,不能无限膨胀!在逆境面前要站稳脚跟,要敢于和善于和风浪做斗争,要一往无前,要勇猛向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你以后前行的日子里,会有贵人相助,凭借着外部以及自己的能量,一定会战胜困难,攻克险阻,达到胜利的彼岸。
“正是: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阿弥陀佛,黄施主,就说这些吧,你很聪颖,相信也都明白了。”
方丈师父一口气对我讲了这么多,我随着师父的教诲,也豁然开朗,我从蒲团上做起身来,在老师父面前恭恭敬敬地双膝跪地,向方丈行了一个大礼。老方丈急忙吩咐身边的小徒弟把我扶起,又用手捋捋灰白的胡须:“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