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瓜瓞泪>七 山中有月老

七 山中有月老

作品名称:瓜瓞泪      作者:田禾      发布时间:2024-12-29 20:07:21      字数:6258

  因为世道不太平,父亲不再做盐生意,依然干老本行开织布坊。祖母纺线,娘俩每天都干到深夜里还舍不得休息。
  父亲见祖母如此辛苦,自己年轻多累点没关系,但娘跟着这般辛苦却是于心不忍。为了赚钱,自从织布以来,娘都是热心地支持且亲力亲为,一年四季纺纱都坚持熬夜吃苦。
  见我祖母这样辛苦,父亲心中开始有了想法:是得找个帮手了,找个纺线织布都能干的人。只有找到了帮手,我祖母才可以轻松些。于是,父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我祖母。
  祖母听了对他说道:“光是找个帮手哪能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欲找好姻缘,山中有月老。你也满十八岁,该找个媳妇了。莫要三心二意的,赶紧找几个钱娶媳妇,不就有帮手了么?”
  父亲说道:“本钱都用在织布上了,手中没钱,谈对象不是一句空话么?一时半会儿哪里筹集那么多钱。媳妇可以缓娶,帮忙的人可以先找,不就是给几个活路钱么。”
  祖母却说道:“哪家是把钱先放着办喜事的?假若有称心如意的人,先娶进门再说。办法都是人想的,事情是急出来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没钱咱先借着,咱家劳动力多了,干活的人也多了。到了有收入之时,那时还钱还人情不就容易了么!”
  事情就是这样,只要肯动脑子,缘份自然到。第二天赶场时,我祖母已把父亲的婚事放在心上了。
  祖母上街卖布时,见来了一位山里头卖柴的老头子在旁。见那老头约五十来岁,高高的个,瘦瘦的身材,身穿土布长衫,脚上穿着草鞋。
  祖母暗想道:他老都老了还这么清秀,说不准他家养的妹娃也很不错呢!再细心一想,山里头的妹娃也一定勤快;聘礼要求也不会很高。他家若没姑娘,让他帮忙介绍一个团转的姑娘也错不了。我且先问问他家养有姑娘没?
  于是祖母开口问卖柴老头道:“喂!卖柴的,请问哈,你们那地方有隔壁邻舍的、有模有样有劳力即可的妹娃子?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帮忙给我介绍一个当儿媳妇要得不?”
  那卖柴的老头绽开满是皱纹的脸笑了笑,开口答应道:“我那里有是有几个姑娘,针线鞋袜都不会做,一个字都不会认;只能在家放牛放马,打猪捞草干些粗活,那不行得很。我一看你家开织布行,家景就不错,咱山里人门户不相当。只怕你儿子看不上山里头姑娘哦!”
  我祖母笑道:“好好,就别隐瞒姑娘能干处,你几时带一个自家的姑娘来我看看,若是长得像你这样高大,说不准咱们还成亲家呢!”
  老头停顿一下才又道:“也有,可惜不是我亲生的,所以当不了家。不过是我家侄女,老哥家养了好几个姑娘,老大都还没放婆家呢!我的侄女个个都勤快,你看不看得起我不敢打包票。你既然请到我,但我一定给你介绍一个,下一场定让她上街来和你儿子相亲。”
  “那就辛苦你……就这样说定了,你别误口词哟!”祖母客气地补上一句道。
  老头又应道:“下一场一定把侄姑娘带来你看,可我不保证你看得起,我说话算数。到了那天,你也一定把你儿子带来给我看,若有缘分,咱两家都别错过姻缘哟!”老头不惜进一步作了强调。
  “那就一定……”
  祖母回家将这看媳妇的消息高兴地告诉了我父亲。
  听说下一个赶场天就要看媳妇,父亲高兴得连忙去做准备。从井里挑了几担水回来,晚上好好地洗了个热水澡,生怕明天身上带有臭气上街去。父亲本来就爱整洁,这习惯一直到老了还如此。
  后来据父亲说起,那一夜他瞌睡都没睡好。早上一大早起来又是梳头又是整理衣服;把牙齿刷了又刷,在镜子里照了一照;觉得门牙不整齐,跑去木匠大叔那里借来锉刀,把两颗门牙锉得整整齐齐。然后连指甲都细心地修剪一遍,生怕上街后有疏漏的地方。他想着要是自己看不中女孩还好说,要是让女孩看不起自己就太没面子了。
  父亲细心地收拾打扮着自己,差点忘了时间。祖母等了好一阵见他还没出来,催促道:“进娃子!赶快点嘛,再迟了别人就会等得不耐烦了。”
  当来到街上时,媒人老头接着道:“你们怎么才来啊!人家姑娘几多早就来等起,见人没来,一赌气就走了。不过,可能没走多远,还在街上转悠呢!咱们快追赶去,要是有这个缘分,一定会找着她。”
  父亲有些沮丧失望了,埋怨自己只顾在家收拾,自己迟到了这能怪谁。听媒人说姑娘没走多远,刚紧了的心又松弛了一半。大家从上街找到下街,却仍不见人影。
  走到街口时不见人,正准备散了回家去。背后突然有人喊道:“大满(大叔)!你们走得好快啊!”
  喊大满的人,正是今天要来谈对象的姑娘。
  听见喊声,大家才回过身来,媒人老头方才答道:“我以为你这妹崽真的走了呢!没走就好,既然是为相亲见面,大家先互相了解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父亲后来回忆,当时只觉得我母亲是个高个子,人清瘦,脸稍长;她长得有些像这位媒人老头,就数皮肤比老头子更白净。
  明明我母亲长得苗条,他却说清瘦;脸明明是鹅蛋形,他却说有点长。
  后来说这话时母亲也在一旁,听我父亲变着方式说自己,便接过话茬道:“相亲那阵根本就没走,当时的主意就是跟在后面先瞧一下。不过看着我父亲的背影,倒还有些勉强动心。乘他往下街走时,我就一直跟到了下场口。其实是准备看上了就谈,没看上就不再见面,准备悄悄地回去了。当看了背影之后,才决定见面的。”
  后来见面时,祖母最细心,拉着我母亲的手仔细看过,看后没说出缺点,只说这妹娃在家里活路狠。活路狠的人一定勤快,而且看上去还本分。祖母想的接班人就是要勤快,怕的是找个好吃懒做、嘴巴又恶的儿媳妇回家。
  母亲后来说:“这个老婆婆真会看,果然被她说中了,我在家活儿就是很苦。没有哥哥,就一个兄弟还小。六姊妹中,自己是老大。出头鸽子先遭难,我不带头干活怎么行?清早天刚亮老汉催得紧,早点把牛赶出去,还得打猪草回来。活路狠不说,还常常挨老汉的骂。”
  母亲说我外公恶得了不得,完不成任务回来就要挨竹条子。那时只有母亲和二姨娘大些,其余妹妹都还小。所以,家事全都落在她们俩头上。
  母亲提到二姨娘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又很替二姨娘叫屈。因为二姨耳朵有些聋,老汉说事时,她没有听清,常常没按时完成任务。在挨打时,母亲往往先跑掉,采取补救措施去了,剩下二姨娘在后面等着挨竹条子。
  父亲同母亲的婚事就在那天街上见面时确定了。父亲当时见了姑娘,舌头却不大灵便;其实也很腼腆,不敢乱发言,生怕说话有不当之处,被人家听出破绽来。所以没多说话,心里却是满意的。
  当相中了时,便掏出事先准备的手巾交给母亲手中。那手巾包着的还有一枚银戒指,是过去祖母戴过的,算是见面礼物。
  母亲也身带有物件,是一个绣花荷包,交给父亲时里面什么也没装,不过,那荷包上绣了一对鸳鸯。那是代表着母亲当时的心意。
  当时母亲也没多说话,其实她心里也很紧张。就是在家时感觉老汉有些严厉,受够了打骂,就想早点出嫁,以为嫁人了就不再挨骂。
  岂不知后来嫁过来家以后,婆婆还要更狠更严厉,就是祖母比我外公还厉害。一点事不如意,她又瘪嘴又训斥。自从嫁到来家后,祖母对待她从来没给过笑脸,不懂的事情从来没轻言细语地教导过,全是在严厉氛围中过日子。
  我母亲性格好,从来不反抗。日子长了,我母亲她也习惯了。
  后来多半与婆婆是冷战到底,不与她吵也不理她,只管忙自己的事。婆婆爱上街赶场,买东卖西全是她去,我母亲留在家忙家务事。其实婆婆上街了她也乐得清静。
  尽管离街不远,母亲却很少上街,除非是有时卖的东西多了,祖母一个人搬不动,便让母亲下力相送去,否则,是不肯让她上街耽搁活儿的。
  母亲因为历来在娘家时,做些针线活儿只能在晚上学习,小时候根本没上过学,附近也没有学校。白天早上很早就得把牛赶上山去,还得就割一背篓猪草回。
  因为离街很远,她们家住在山里头,小地名棕叶河,属钓鱼滩下游,离汪营街有二十多里路程。女孩子更是看年看月才上一次街。以上这些都是母亲后来回忆的事。
  当年做媒的老头正是我母亲的二叔,当地称叔为“满”,所以侄男侄女们都叫他二满。要不是他做媒让侄女谈婚论嫁,父母亲是不肯带她上街的。
  当时在家里听二满说,汪营坎子村有个好男娃儿姓来,打算给她当个媒人,要带她上街去相亲,相成了便把她嫁给来家。外祖父见二弟说男家是开织布坊的,方才答应让她上街看对象。
  我母亲当时听说是去看对象,她没有吱声。但她第二天早上还是收拾得很干净,有准备地要去应婚事。其实在她心中,汪营街也是她向往的地方,在心目中还很神圣,那意思就象现在的孩子们向往北京天安门那样好奇。
  当时我外婆给她梳的头。一边梳头,一边嘱咐她,女孩子上街不能一马先就与男娃儿见面说话;先让二满带着男娃儿在街上走一转。所以,外婆才带着我娘悄悄地跟在后面看,看上了才与我父亲见面。
  所以,媒人当时说我父亲来晚了,妹娃走了,其实就是留有余地。一旦我外婆和我娘不中意,就此中止这门婚事。
  还好,外婆看了女婿也很满意。当时问我母亲看了也没有意见,这才主动让她亮相,愿意与我父亲见面的。
  当然,最终看中了我父亲这个人。不足的就是觉得个子稍矮点,我母亲当时还挨着我父亲走了一段路,故意与他比比高矮,一比觉得高矮差不多。男娃是看着矮,真比起来并不比女孩矮,于是全家人都同意了,这才确定与来家开亲结义。
  当时到了汪营下场口处,外婆才决定把姻亲关系正式确定下来。大家选定了日子,第一步规矩,八月十五到来家看人户;第二步再选良辰吉日定婚拿八字;第三步再择佳期成亲。
  可是,第一步都离八月十五还早着呢!从那天会面算起,还足足要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男方肯定要做些准备。我祖母和父亲都更加忙碌了,要加紧织布,攒钱买东西;要收拾屋子添制家具包括杯盘碗盏之类。
  最关键的是,女娃儿过门看人户,不仅要办招待,用好的饭菜待承客人,临走还得有礼物相送。男方要表现慷慨大方,人家妹娃临走时万不能空着手回去。
  日子过得很快,八月十五这天,我娘在外婆与媒婆二婶的陪同下,到来家玩了一天歇了一夜,第二天便要辞行。临行时,由祖母把二婶叫到一边商定,于九月十二拿八字,那又是个长长久久月月红的好日子。
  母亲当时看完人户,临走时祖母给她送了一段蓝色的布,那布是父亲挑最好的细纱织成,比在街上卖的棉布要更加平整细密。当然,这就是所谓的佳季货(方言)。意思是这东西街上买不到,只有自己家才能做出来,这才显得贵重呢!
  终于,父亲与母亲的婚事定下来了,但还有第二步关键的环节。九月十二那天,便是男方带上定婚礼物去女方家,拜见岳丈岳母。
  父亲用自己织的布,给我母亲缝制了两套衣服;还准备了头上戴的首饰不必细说。特別是给岳丈准备了一坛汪营最好的高粱酒,并买了糖食糕饼之类必不可少的礼品。因为刚过重阳节,所以,凡重阳节都忙着洗碓窝碓棒、蒸糯米等,然后打成圆圆的大糍粑。
  父亲当时带去的糍粑足有脸盆大,能满满地搁在背篓上,这个糍粑起码一升米才能做成。小了怕岳父及亲戚们议论,说这个女婿不大方、不慷慨等。父亲当时是极好面子的,所以,在去岳丈家之前,准备得格外仔细。
  定婚又叫拿八字,这是老规矩,要请先生写“婚书”。须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写在上面,然后带去女方家;再请先生把女孩的生辰八字填上。然后带回一份收讫,表示男女双方从此被月老牵的红线系在一起了。将来若是有一方单方反悔,这就将是诉讼的依据,相比于现行的结婚证还重要。古人信奉一言九鼎,一纸婚书就更为可贵了。
  虽然有了婚书为证,但男方却拥有决定权。但是,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假若男方将来嫌弃女方,便可任意撕毁婚书。无非人家说你眼高,看不上女方而已。
  可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方是不能毁约的,要是毁约,男家可有证据告上法庭。那时信奉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烂柴疙兜扛起走。一纸婚书后,要与不要,婚姻成与不成都仍然在男方手中掌握着。
  所以,自从在定婚约之后,我母亲就一心一意地只等来家择期迎娶,再也不敢去看去想别的男人。
  自母亲定婚那天开始,她无时无刻不在心里像敲鼓,今后去了婆家,究竟是过怎样的日子?自己的运气怎样、那男人会不会对自己好、会不会体贴人?还有婆婆的善恶等都未可知。
  眼时接触还算不错,今后怎样还说不好。自己必然是个弱女子,要是发生矛盾,自己一个人还须对付他俩娘母。总之,吃亏的是我这弱女子。当时,母亲想的很多很多。
  终于,婚期定在当年的腊月初八。媒人二满带回了消息,来家择期要把我娘接去过大年。这一天是天下人的老结婚日子,无须担心不吉利等等。
  这结婚日子刚定下来,男女双方各自忙开了。一个赶场天,媒人二满过来传话,过礼的事,因来家会织布,要得发不离八;那新姑娘需要里外八套衣服,除开一套棉衣,其余是单衣。
  女方买办四床棉絮,男方则需办四床被单。其余红头毛线、梳妆脂粉等一概不能少。其余大事,女孩出嫁不能步行过婆家;可简化的是,大轿或者小轿凭来家的大方。
  其实,后来,父亲还是请小轿去接的母亲。母亲也没有在意。她说当时觉得,我就是个小女人,就是坐小轿的命。
  看了婚期之后,父亲这边请了裁剪师,缝制衣服被单等。父亲除了准备结婚物事外,趁着冬天旺季需求量大,还得一边忙织布生意赚钱,不然哪来这么大一笔钱花销。
  裁剪衣服开剪还须看个好日子。按男女双方八字,去八字先生处择了个相生不相克的日子;女方是要过男方家来量身材尺寸的。
  量身材那天,母亲出门时,外公给她打过招呼,去量过尺寸就早点赶回来,土里的洋芋还等着栽种呢!
  母亲不敢违背外公的话,量完尺寸就要往回赶。可祖母同父亲怎么也要留她住上一夜,待明天才肯放行。
  这时裁缝师傅也说,先做一套衣服试穿一下再走,哪里不满意便于修改。母亲没法推辞,只好住下来。
  不让走,母亲那一下午都不自在,只好跟着婆婆学习纺棉花。祖母倒是乐意地教了她一个下午。
  她也很愿意学,在家时从没干过纺纱的活儿,这是第一次上纺车。母亲开始不懂,手脚笨笨的。父亲在一旁看了好笑,还说:“你把胆子放大些,马上就是各人家的了,人随便点、胆子大点手脚就利索了。”
  母亲当时没吱声,但听了这几句温馨的话,果然把手脚放开了。其实,开始她就怕父亲看不上自己,所以心里才感觉紧张。
  学一会儿后,觉得纺棉线是个简单活儿,左手摇纺车,右手拿捏棉花条,将棉丝粘在旋转的絮壳上,两眼紧钉着纺纱的粗细,掌握好放棉丝的均匀度就可以。正是熟能生巧,母亲就是这时学会纺棉花的。
  可是,由于住了一夜,违背了我外公说的话,昨天没赶回去。第二天母亲害怕极了,回去的路上一直想着,自己没听老汉的话,这次回去肯定又要挨老汉的臭骂。因为昨天临走时老汉曾经说过,当天去必须当天回。
  其实,母亲那天是多余的担心。回去后对她妈妈说了情况,老汉听了后也并没责备,只说了声:“回来了就安心干活儿吧!快把洋芋种送到地里去。”
  这天种洋芋,母亲特别卖力,因为她心里想着,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不能再给父母干活了……
  最近,母亲家里,最忙的事当然是嫁妆。外公请了两个木匠,准备打四口木箱,二口木柜。其中一口是衣柜,一口是装粮的立柜,还有个梳妆台。
  木器等打好后还得请漆匠刷红。嫁妆是不兴黑与白色的,因为这两种颜色不吉利。其余便是四床棉絮,四床被面,全都归外公家置办。
  到时四口木箱配四床棉被,便是四抬,二口木柜占两抬,一口梳妆台算一抬,还有大小木盆加些锅碗盘勺在一起算一抬,一共凑齐了八抬。
  还有,木箱中不能空着,第一口箱中装上没穿过的新衣服饰等;另两口木箱分别装大米和玉米,代表金玉良缘。还有一口木箱装上葵花子、核桃、板栗、糖果等。
  母亲说,虽是山里人,但也须讲面子。嫁妆越多,自己就越风光越有脸面。嫁过来后团转四邻才不会小看自己,婆家人才不会说闲话;才不会有人在背后议论娘家人穷酸。总之办好喜会,对来、向两家都有面子。
  父亲这一段更忙,除了忙织布、忙生意,还得照顾裁缝师傅,生怕照顾不周,把新姑娘的衣服做差了,过礼那天退回来重做。那几多没面子。这且不说,耽搁婚期最重要,看到马上过年了,若是年前娶不成,这事便推在来年下半年去了。
  所以,必须把结婚的好日子选择在年前,只等选婚期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