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识 、 第十章 情愫
作品名称:装潢 作者:润柳 发布时间:2024-12-26 11:19:38 字数:7573
第九章、初识
特训班和普通培训班一开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相对农民画而言,大家基础是一样的。农民画虽然以前听说过,也欣赏过,也略作研究过。但理论和实践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光有理论,不去付诸实践,也不会有任何好的作品出现。同样,光闷头绘画,不做理论上的研究和技法上的探讨,也不会使这门独特的艺术走的更远。
加入这个农民画学习班,一开始是在当地农民画大师们手把手的传授下,学习基本技法。开头说了,两个培训班,其实是在一间大屋子里学习,中间用简易屏风挡一下。
记得教室是在乡文化馆排练大厅里设置的,东西长,南北短,中间隔一屏风。北面还有几间单独房间,也是绘画的教室,是供层次提高后,单独辅导用的。
大屋子里中间部位,用木板搭了一长溜工作台,底下用条凳支撑。大家分南北两边坐在两旁,也是几个人合坐在工作台下几溜长凳上,然后,都伏案认真勾画学习,几十个人都在一个大房间学习和探讨一个事情,场面很是壮观!
大家一个挨一个对面坐着,认真学习、听讲。老师则在长工作台一头的画架上临摹示范,教室内时而热烈讨论,时而鸦雀无声,那种氛围、那种情景,多少年过去了,还历历在目。
虽然后来也专门上过美术培训班,但规模和人数远不及这里。尤其是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美术培训,更重要的是还代表着地域文化特色,是有政治任务要求的。因此,平地里增添了许多气氛和色彩。
刚才说了,东西长,南北短,这样坐在南面的同学采光就不是很好了,因此整个大房间是时时都亮着灯呢!灯的光亮,人的声音,热烈的学习气氛,那种场景,相信任何一个见到的人都会为之震撼,都会被感染。
其实,有些事情,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学习农民画也是一样。我们看到一幅作品,再赏识了画作特色之后,似乎对技法、对表现方式也有所感悟,但说这些都是基于在临摹的基础上认知和感受。
一旦你脱离开原画作,让你自己踏下心来进行再创作,却往往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笔,一开始满脑子的绘画技法、表现方式却都跑的无影无踪,漫无边际,一点感觉也找不着了。拿着画笔却不知从何下笔,手足无措。当然这都不一定是初期阶段的感受,甚至是学习了一段时间,还是这种感觉。
也就是典型的,看着容易,画着难。何况,这些人都还是有美术基础的。别管你是美术爱好者,还是专业画者,却往往都是这种感觉。有的甚至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但他(她)的专业技法、擅长的不是农民画,一旦改画农民画,还是手足无措,就像自己不会画画了一般。
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自诩也算是一个绘画高手,平时无论什么东西咱也能描绘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真要拿起笔来创作一幅真正的农民画,手却僵住了,头脑也变得一片空白。
因此,还是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功夫在画外!农民画毕竟是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鲜明的产物,没有对当地民间文化、传统文化深深地、独特的感受,是创作不出作品的,甚至是无从下笔。
我也仔细研究了一下农民画成就者人员构成特色:一是像这些授课的老师们,他们都可以成为大师了,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雄厚的艺术积淀,都是本乡本土,扎根农村的民间艺术家。完全做到了心口合一,手到擒来。
二是农村妇女,那些手巧的、会剪纸、会虎头娃娃的巧手女人们,也是创作能力十足的潜力股。因为,农民画表现的正是她们的日常生活,是她们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只不过用艺术的形式了变现而已。因此,她们一下手,就有些头头道道,有韵味,像那么回事。
第三就是儿童了,他们虽然手法稚嫩,但他们的想法却是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他们对自己的农村生活与大人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恰恰契合了农民画的某些特质。因此,他们一下笔,也是雷霆万钧之势!可偏偏就是像我一样的人,有些基础,有些技艺,却反而被这些基础、技艺阻碍了手脚,找不着农民画的感觉。
这种普遍情况,培训班组织者还有协会的领导们是早就看在了眼里,急在了心上。他们也深深感觉到,艺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积淀的过程,一蹴而就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但事已至此,只能往前走,不可能往后退了。领导们研讨的结果,就是不能再闭门造车了,一定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向社会请教,向名师学习,这样决定后,便制定了新的教程。
那就是一改以前周六、日都全天学习的程式,而是改为一天在家学习,一天外出实践,甚至是两天都在外边实践。就是说,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到社会上,到自然中去学习,去实践。方式有向本地名家、特殊技艺传承人学习观摩,汲取营养,到天地间、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去感受火热的建设生活,进而激发创作的灵感。
就拜访名家一块儿,除了当地名家,还包括临县书画名人,甚至省城一些书画大家,再就是民俗文化传承人。总之,从地域文化特色中吸收好的东西,增加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感悟,进而期待有好的作品问世。
你想,从县政府到乡政府,从县领导到乡领导投入了这么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如果,一个时间段过后,没有任何效果,是无论如何从哪个角度讲也是交代不了的。因此,这个过程或者说活动就加大了力度,我们一周这两天是频频外出。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间段也是很惬意地。你想,外出有公车,中午管饭,虽说车有好有赖,饭食有强有孬。但自己既学习了文化,增长了见识,认识了名人,可以美美地吃饱肚子,又不需要自己掏一份钱,所以还是很划得来,很有兴致的事情。
甚至都盼望着星期六、星期日早点到来!同学们也是羡慕的不得了,好像我吃上了“官饭”,成了“公家人”一样。乡亲们也说,你看,咱没说错吧,黄家老大就是有出息,车接车送的,别人你怎么能比得了!我又一次尝到了会画画给自己带来的声誉和影响,心中那种甜美的滋味还是很让人惬意地!
有一天,接我们学员的车子来得早一些,大家鱼贯上车后,一些邻村学画大姐们围坐在我周围。等着司机开车的空挡,几个大姐闲来无事,开始和我逗着玩:我们的小艺黄老师今天打扮地怎么这么英俊,像是去相亲?!我笑笑,平时玩笑惯了,我也不在意。这几个学员姐姐都是三乡五里的农村媳妇,手都很巧,因此也被特招了参加培训班。
大家知道,农村三十来岁小媳妇,都喜欢热闹,喜欢拿半大小子开玩笑。更何况我这个白净、儒雅的学生,自然是会被她们瞄上,扔上案板上,最先开刀了。
今天我知道要外出,因此特意换了件洗的很干净的白衬衣。我一向是注重衣着服饰的,俗话说“人凭衣服马靠鞍”。尤其是外边,穿的干净体面也是对人的尊重。虽然,生活条件还达不到完美的打扮要求,但最起码要干干净净吧。因此,我干净的外表,爽利的形象,清新俊朗的容貌自然就成了这帮大姐的调侃首选项。殊不知,这玩闹也是一语成谶,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我笑笑并没有搭理她们的调侃,她们见我不接话,又继续善意戏弄我:怎么,今天去相亲,去见新媳妇,就不理我们几个黄脸婆姐姐了?你这真是喜新厌旧,小心包公爷的狗头铡!
哈哈!她们放肆地嬉笑着,我知道就是调侃,尽管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却来不得半点愠怒,否则,人家会说你不懂事,不识闹。我不能光闷着了,也来了句笑闹:你们几个不要烦朕,朕不会喜新厌旧,按先来后到,皇后、娘娘、才人……一个不少,都得册封了你们。
学员姐姐见嘴上没讨着便宜,便“恼羞成怒”,动起手来,一齐向我拥过来。“你这臭小子,敢拿姐姐们开涮,吃了豹子胆哩!开撕!”于是,一只只巧手先后落在了我的背上、头上,车厢中一片哄闹。
车子在嬉闹声中,行驶了约摸半个多小时,来到一处院落,说是院落,其实更像是一个工厂,周围倒也收拾的干干净净,这是一个邻着村子的院落,一条排渠从门前缓缓流过。排渠上面,一直延伸到院落里的地方,都种植着各色的花草,干净整洁的路面从大门口一直伸入到了院子里边,门口是大小高矮四个跺角造型,车辆从两个高跺角组成的大门进出,单行人和自行车从矮一些的跺角形成的口进出,和当时一般工厂的大门没什么两样,大门右侧一个高跺上,挂着一幅白底黑字的牌子,上面用标准的宋体字写着“城南画具厂”。画具?指的是什么,我说不上来,这是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带着这种疑惑,我随众人下了车,向里边移动着脚步。
门口已经有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在带队领导带领下,我们一起向院子里边走去。里面还是那样整洁干净,只是多了几排厂房,这种厂房和普通厂房可就不一样了,不是那种高大,大门大窗的样子,而是一个个单间,独门独窗,就像一个个单身宿舍似得。门窗还很严实,看不到,也猜不出里面在干什么。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了大门一侧的看似办公场所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别的地方就又不一样了。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结构,外面门口是一个月亮门造型,显得古朴典雅,门口上边的匾额上,用隶书字体书写着几个字“一丁工作室”。
进的院落,里面种植着一簇簇的竹子和芭蕉之类的绿植、花草。这和外面厂区的格调就完全不一样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香古色、清高雅致,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我们都新奇地目光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这时,院落主人在工作人员的引荐下,从屋里出来了,只见来人轻松盘扣祥云服饰,脚踩敞口布鞋,方正国字脸,浓眉大眼,很有些派头。
第十章、情愫
这个很有范的主人叫李一丁,是一位国画大师,这是他的工作室。在这里,他热情接待了大家,和大家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工作室的情况,又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情况,但并没有介绍我们一进来时看到的厂区那个画具厂的情况。
当然,上大师工作室作客已经很不容易了,谁也不好意思再多问什么,我是这样想的,带队领导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大家没有提其他事情。
李大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学习绘画是一项很需要毅力,很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要多学习理论,多亲自练习。只看不练或者只练不看,都是不行的,都属于闭门造车,都不会有什么成效。
另外,还讲了创新的事情。说到创新,李大师讲的事例和内容,引起了我以及到场学员们的极大兴致。
“我们学习绘画也好,还是爱好绘画也好,乃至有一定成就的人士也好,其实对于绘画的创新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入理解。总觉得自己连继承还没有做到位,基本的东西还没有学会,谈何创新。
其实殊不知,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即使学一辈子画,也可能只是在前人的影子下生活,更严重的是,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跳不出这个窠臼,这就是学画者最大的悲哀了”。
李大师的话语,句句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触。
接着,李大师谦虚地说,我说来说去,还是围绕着国画来说的,对于这个这个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技艺来说,越研究反而越就越觉得深奥,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到现在我们也只能说是一些感悟,也还是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理论也好、技法也好,还是需要深入剖析和探讨。
接着,李大师在很合适的时机提到了农民画,说这是个很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所以农民画在海外也有一席之地,就是她的强烈的民族特色,民间特色。我虽然不大懂农民画,但大胆的构图和强烈的色彩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这就是创新,艺术的创新都是可以借鉴的。我以后的国画创作也有可能大量借鉴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李一丁大师条理清晰,把绘画深刻的道理溶于简单的话语之中。让你记忆深刻,有醍醐灌顶之感。谦逊的学术态度贯穿始终,说不懂农民画,其实早已把内中的精髓了然于心。总结、概括又很到位,大家深深被李大师的叙述和翩翩大师风度所感染。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自由讨论,这自由讨论我已经顾不上许多了,在听了李大师的一番话后,感觉对农民画、对相关艺术,似乎又有了深的感悟,觉得心中有一股劲促使我非常想把自己的感受一吐为快!
我作为年龄最小的学员,领导自然给予了发言机会。我从小到现在,骨子里的那股劲是不曾改变的,只要对我来说,是一个表现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加上自己自小学画的感悟以及近一段时间以来学习农民画的感触,我是有许多的话想说的。当然,我很好地把这两个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毕竟是学习农民画的活动,比重还是要向这边倾斜的。
我系统阐述了学习绘画的感想,进而转到农民画的学习上,我知道,在这种场合,光谈自己的感受就肤浅了。我拉开了架势,把上篇提到的关于农民画的那些特色,又换成另一种语言和叙述方式,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一、二、三、四,那可谓条理清晰,抑扬顿挫,整个会场短时间变成了我的主场!
期间,我偷眼瞄了瞄李一丁大师,心想,如果话不对题,或者大师不愿听,我就赶紧打住或者更换话题。但据我观察,李大师一直仔细听着,还不时微微点点头。我的小心思进一步鼓舞了我,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侃侃而谈,李大师仍是不住的点头。
终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我的发言结束了。乡带队领导很满意,在这种采风活动中,自己的学员能有独特的见解、感悟、想法和建议,证明这个活动是办的有成效,一个普通的小学员都有自己如此深刻的认识了,这自然是给领导们长脸的事情,带队老师对着我不住地点头。
但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李一丁大师对我的看法怎样?我通过观察,能够感受到李大师似乎对我也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学员们自由发言结束后,李大师做总结时,特意提到了我,说那个年纪最小的学员的见地很值得参考、研究,连一个小学员都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我是没有想到的。可见,咱们的活动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农民画这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一定会发扬光大,一定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好家伙,李大师的一番话,把我又上升到了较高层次。我也成了焦点人物,大家纷纷主动和我交流探讨,我一时成为了学员们的中心人物。我莫名喜欢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那种美好、美妙的感觉用言语是无法描述的。
中午在厂里简单吃了点饭,下午还要有活动,所以大家都留在了这里。这次活动,我除了对自己发言的表现比较满意之外,其实还是对那个在我看来有些神秘的城南画具厂感兴趣,但咱作为一个参观学习者,也不便在厂里乱走动。我这样想着,也只能下意识地在厂里附近转转。
这个城南画具厂,刚来时,也说了,都是平房,基本上是单间,也有一两间是连在一起的大间,也同样是门窗紧闭。溜达到墙跟下,侧耳听去,也没有任何的声响,越发让人觉得好奇,这里面到底是在干什么?人的好奇心是会作怪的,越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那种想进去一探究竟的感觉就愈发强烈。
门口的大门是虚掩的,我几次想推门进去,探个究竟。但终究感觉这样会很唐突,还是止住了脚步,又有些不甘心,继续顺着墙角溜达。
城南画具厂和工作室之间是隔有院墙的,有些地方,两者挨着很近,一边是厂区,一边是工作室,我溜达着就来到了这个区域。
工作室这边是开放式院墙,基本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篱笆,这样隔着篱笆,可以看到里面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我转到这里,一边琢磨着厂区内在做什么,一边欣赏着这世外桃源。再往前走,还看到了一个篱笆门,啊,这原来是工作室的后门,这样从这里到厂区距离就会很短,很方便。
我正为设计者的精巧设计而叫好,突然篱笆门被人从里边一推,开了,我急忙闪到一边,让出道路,不知是什么人从里边出来了。
这时,只见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从篱笆门处探头出来。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清来人的模样,只见这个小女孩大大方方地冲我一摆手:“是黄艺同学吧,请你跟我来一下。”
说完,把篱笆门又开大了一些,以方便我进去。我不知什么情况,突然出现的女孩也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况且,人家还叫上了自己的名字!我来不及多想,跟着女孩往里走。女孩在我前面很有礼貌地摆摆手,点一下头,示意我跟她走就是了。我跟在女孩后边,鱼贯地穿过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来到一间屋前。女孩走到门槛处,把门口的珠帘用一只手撩起,对我说:“黄艺同学请进!”
我忙点头回敬,恭敬地把身子一弯,从撩开的门口处探身进去。这是一间小会客厅,里间大概是一个卧室。小会客室摆放着木头沙发和茶几,一旁还有一个喝茶的大条几桌。
女孩引我往茶桌这边坐,我则往沙发这边走,说,就这吧,不往那边坐了。其实,我一看要上茶桌,咱哪里会泡茶呀,可别露怯。还是坐这边吧。女孩见我执意坐这边,便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这时,我才有机会仔细看看旁边的女孩。刚才说了,女孩和我年纪相仿,梳一头齐耳短发,眼睛大大,鼻梁高高,嘴唇有些厚实,圆脸,微黑,微胖,平心而论,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靓的感觉,但女孩清澈的眼眸里,闪着真诚的目光,使人在她面前都无法说出谎话那种感觉。
女孩见我目不转睛注视她,有些羞涩,圆圆的脸上忽然间泛起少女特有的红晕,甚至一直红到了耳边。我也觉察出我的失态,急忙收回目光,悻悻地说道:“你好,你是哪位?你怎么认识我?!”
女孩见我问话,急忙用手抚了一下脸庞,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变得很大方地说道:“黄艺,你好!上午给大家做交流的、你们称呼的李老师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
“我叫李霄,就是云霄的霄,现在在县城育红初中上学,今天是礼拜天,在家休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喜欢绘画,但我不会画,只是很感兴趣。
“上午也参加了你们的讨论会,觉得你说的很好,很有感触,我父亲也是这样认为的,觉得一个乡下自学成才的学员,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在是不容易。
“我爸爸是一个惜材、爱材的人,他特意嘱咐我找到你,说如果有时间或者机会,常来这里,大家再深入探讨。我爸爸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所有人为师,认为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可借鉴的地方。
“他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艺术上能走进去,也能走出来,也算是有了一些成就,但他总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和长进的地方还有许多!也一直强调要虚心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听着李一丁大师女儿李霄的一番话,我内心又犹如巨浪一般翻腾,我最初的感觉是对的!李一丁大师一定会是我前行路上的引航人和指路明灯,我们从绘画角度讲,从艺术之路讲,两个都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在某一点上是相通的,是心有灵犀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和神奇!
我向来相信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走,一直是我屡试不爽的法宝。我有些飘飘然,这样信马由缰地想着。好一会儿,我才从感觉中回过神来,忙站起身,向李一丁大师工作室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口中说道:“谢李大师厚爱,我一定不辜负您期望,会常来拜访您的。”
李霄见我虔诚的样子,抿嘴笑了,圆圆的脸上又泛起了红晕:“你呀!还这么多礼数和规矩,爸爸看了,指定又得夸你!好了,我任务完成了,你有时间就过来,我是休息礼拜六、礼拜日,爸爸为我往返城里上下学方便,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你看合适的话,你也休息的时候,可以搭车一块儿过来,到时候再联系吧。”说着,掏出一张纸条,详细写着她所在学校的具体地址以及门口传达室电话。
我不禁被李霄细致的秉性所吸引和感激,这还真是一个有心人。我就算是一个心细的人了,但李霄心更细。我隐约感觉,李霄的这种心细和我又有着不同,我其实是有些心重的心细,而李霄是那种很豁达的心细。
我这样想着,又抬起头仔细向李霄望去,当然是充满了感激,间或掺杂着连我也说不清的感觉。我的注视,又使李霄满脸绯红,我也慌乱地收回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