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装潢>第七章 早恋 、 第八章 特训

第七章 早恋 、 第八章 特训

作品名称:装潢      作者:润柳      发布时间:2024-12-25 09:38:55      字数:7735

  第七章、早恋
  
  封建会道门的事件终究是过去了,尽管给我造成了一生的痛楚。这件事过后,我曾经都有自残的想法,想把自己画画的手剁下来,并且永远不再绘画。但转念一想,我一个农村孩子,一无背景,二无权势,且不说如何出人头地,就是眼下如何为家庭分忧解困,都是个问题。还得依靠自己,还得依靠手艺。
  尽管这次走错了路,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自己不也拿到了一些钱财嘛!虽然,政府进行了处罚,但与我实际得来的钱相比,还是小数。目前,维持家庭艰难度日的,其实还是这一部分钱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看开些,绘画不是没有前途,关键是如何区别对待,哪些钱该挣,哪些钱不能挣。
  基于这些想法,我放弃了那些愚蠢的念头,学习之余,仍努力创造条件刻苦练习画画。冬日的雪地上,夏日的河滩上,总能看到我勤奋的身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做到了!
  虽然是自学,但若干年后,当我正式学习书画技艺时,却发现我的这些练习,正是绘画入门所需要掌握的基础和技巧,也就是兴趣、爱好和造型能力的培养。
  许多近代名画家开始学画时,大都从《芥子园画谱》学起,从临摹描画画谱开始。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在《齐白石自述》说:“光绪八年,我二十岁。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虽是残缺不全,但从第一笔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我仔细看了一遍,才觉着我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
  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就向主顾家里借了来,跟母亲商量,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点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
  后来他又说:“这五年,我自从有了一部自己勾影出来的《芥子园画谱》,翻来覆去地临摹了好几遍。这些位神仙圣佛,有的画成一团和气,有的画成满脸煞气。和气好画,可以采用《芥子园》的笔法。煞气可麻烦了,只得在熟识的人中间,挑选几位生有异相的人,作为蓝本。”可见《芥子园画谱》对齐白石绘画的启蒙如何之重要了,也让齐白石对它推崇备至。
  我细细琢磨,我所处环境和时代不同,自身条件有限,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绘画启蒙。但我到大自然中去,以地为纸,以天为笔,以自然万物为临摹之物,也是冥冥之中,艺术之神对我的特有恩惠,我得以掌握基础要领,能够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并最终有所成就。
  上面说过,封建会道门的事情给我的绘画造成了短暂的影响,但我能够很快调整状态,继续刻苦钻研和练习绘画。
  淳朴的乡亲们,并没有过多的通过这个事件给我定性,我在他们眼里,还是那个懂事、爱画画的乖孩子。因为,他(她)们也还有求于我,比如,画个门头画、画个影壁、画个剪纸样、画个虎头鞋样等等吧,还需要我来完成。
  因此,相邻们对我总是怀着一种淳朴、真挚的情感来对待地。总是说,你看人家黄家老大,孩子长得白净周正,人又懂事,还有手艺,长大后肯定有出息,也肯定是一个俊小伙儿,咱要是有闺女,嫁人就嫁这样哩!虽然是玩笑之语,但也是乡亲们对我的敬重吧。
  一来二去,人们干脆称呼我“大画家”,甚至连我叫什么名都似乎忘记了。就这样,三乡五里的人们都知道柳润村有个小小大画家,技艺超群,画的很好,一时间传的神乎其神!
  这时我已经上到小学四年级了,我们柳润村在周围三乡五里来说算是个大村,常住人口大概有四、五千人哩,这样邻村一些人口比较少,这个年纪层次学生人数比较少的村子,就由乡(这时已经改称乡了)总校安排集中在人口较多,学生较多的村子集中上课,可以节约师资力量,便于管理。这样,临近几个村子的四五年级学生就到我们柳润村小学来正式上课了。
  我们村子虽然人多,但都是本村人,大家平时活动范围也不大,基本是围着村子转,所以关于自己村子里的一些事,也就没什么新奇的了。
  但这种撤村并校的做法,却给我们这些原村学生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感觉。周围三五个村子的这个年龄层次的小伙伴们骤然加入大集体,孩子们天生新鲜、好奇的秉性可是激发了出来。
  更何况外部村子的同学们和自己村的同学们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感受不一样,总感觉给大家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热烈的气氛!自然,一个班级人显然多了,也热闹了。那时,学校还不足以都配备校服,大家装着各色的衣服,操着不同的乡音。说来奇怪,就三里五里的,又不远,但大家明显地有口音的差别,这也是大家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和兴奋点。
  我正十一、二岁年纪,虽然岁数不大,但与我而言,也算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当然,也可能和从事画画的经历有关联。所有这些,使我在同龄孩子中,也就是同学们之间,显得稳重、老成,基本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一般人看不出我的心思。
  我有时都害怕自己的样子,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无拘无束、快乐无忧的时光。但我绝没有这种状况,给人的感觉很冷很酷!这个词也许用在现在形容年轻人比较合适,但那时的我、那时我表现出来的样子,着实有些另类。
  我这种冷、这种酷,同村人都习以为常,大家感觉我好像也就应该是酷酷地这个样!谁让人家会那么一点技艺呢。
  但邻村来的这些同学们想法和观念可就不一样了,私下里聊天,有的同学甚至说,就是听说你们村有个小大画家,才非常愿意过来见识见识,非常期待过来认识。
  男同学这样说,女同学也是这样说。还有一点给我感觉不一样的是,邻村来的这些同学似乎从言语和行为上说,似乎比我们本村同学还要大胆和泼辣,也许是我们“闭关自守”太多了。
  总之,外村同学的加入,给整个学校,甚至说整个村子都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谁知,我在这股风中,却被刮得有些偏离方向。
  来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和这些邻村的同学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彼此也都算是熟识了。但我依然是那个样子,依然在“扮酷”,也许和我的经历和内心的痛楚有关吧。我的内心似乎是封闭的,虽然在作画上热情洋溢、完全投入,但一回到现实生活中,却又表现出不一样的我。但不管怎么说,我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在班级里也是保持前十名。尽管,他们看我课下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绘画,几乎没见我翻看过课本。这也是同学们对我的关注和好奇倍增的地方。
  好不容易熬到了一个星期天,大家注意,农村孩子的星期天可比不上城里孩子的星期天,城里孩子完成作业后,不是看电影就是游玩。农村孩子得先把地里的活忙完后,再抽空把作业完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时间。
  当然这些对于我来说,也是习以为常了。作为家中孩子老大,我替家中分担了大部分劳力,是着实干过几乎所有农活的:施肥、播种、间苗、喷虫、整枝打叉、压场片等等,几乎都干过。
  在农村没有小麦收割机之前,农人们过一次“麦”,至少十天半月,赶上下雨,那周期可就更长了!我能够忍受农活的艰辛,能够忍受汗流满面、能够忍受如芒刺背。但心中不能忍受的是农民的命运,凭什么这些苦要让他们来承受,要让他们肩负起这样的重担!
  尽管如此辛苦,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却是天壤之别。尽管那时我不明白个中缘由,但我的内心从没屈从于这种境遇。每次劳作之后,我都会默默地在心底对自己说:无论如何,要跳出这个农门,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识见识,用实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说到星期天,多说了一些。这天赶上星期天,我也如往常一样,头一天晚上,把学校留的作业写完,第二天,赶紧去地里干农活,临近中午的时候,活儿基本上就干完了,我先不着急回家,找个清净的河滩地,画几笔画,这已经是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天不画上几笔就难受。
  说话间,我来到了我的“大画室”,随便折了一根树枝,开始画起来。正当我专心致志画画的时候,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从树后传来:“大画家,你好,还在用功呀?!”
  虽然声音很甜美,但还是把聚精会神画画的我吓了一跳,我稳稳心神,扭头看去,只见在我画画的河滩旁一棵大树下,闪出一个人来,是个女孩子,手里还擎着一束花,正向我微笑着款款走来。
  哎呀,这个女孩子太美了,十二三岁年纪,留着拂过耳际的不长不短的发髻,穿一件浅粉色上衣,深色蓝裤子,白净的脸庞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注视着我,简直是出水芙蓉!……
  我对美好的事物是没有抵抗力地,我看着这个女孩,呆住了!直到女孩把花束递到我面前,我才回去神来。我对自己的失态有些窘迫。
  但女孩却很落落大方的对我说:“黄艺同学,我们的大画家,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杨庄的晓荷,现在二班,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今日特来拜访,希望你不要见怪!”
  说完,落落大方地向我伸出一只手。我其实还在愣神中,看到对方伸过手来,也及时反应过来了,急忙也把手伸过去,和晓荷的手握在了一起,同时接过晓荷递过来的花束。
  我打眼看了一下花束,这是在河滩上采的花,但却非常用心地、细致地编制、插植在了一起。有一个很好看的造型。显得精致而美丽!这一看就是一个有心人做的。
  我这样想着,又细细把来人打量了一番,面前几乎可以说从天而降的女孩还是那么美,还是那么清纯,这一切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莫不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又重新演绎了!我狠劲掐了自己一把,悻悻地想。
  晓荷介绍说,自己就是并校过来的,一直听说过我的名字和事情,很是钦佩,一直想要拜访,但一直没有机会。说她已经观察我很久了,知道了我的每日行踪。因此,星期天找过来,认识认识。晓荷很大方,说这些话时,一双明眸很是清澈。
  我想,在这样的女孩面前你是无法撒谎地。反正对我来说,已经是小鹿乱撞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农村,能有几个女孩能做到如此落落大方,能有哪个女孩能主动和男同学握手?!
  晓荷当时并没有直接说多少话,简单介绍后,就有些羞涩地把一封信递到了我手上。多少年过去了,晓荷递给我信时那种特有的羞涩,我仍旧能够记忆犹新。甚至,在我后来练习油画创作时,特地凭记忆,画过这个特有的画面,但时过境迁,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
  我和晓荷就这样交往起来了,我们虽然还都是小孩子,但却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很快便都坠入了“爱河”,这也许就是大人们说的早恋吧。
  两个村子相隔二三里地,因此,放学后,甚至是晚上时间,我们便相约在两个村子中间的一片红柳林见面。当然,我们也模仿电影、电视里相拥、亲吻,说着悄悄话。
  夜晚的风轻柔地吹着,月亮躲在树影后边,偷看着这两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我们完全陶醉在这如诗般的夜色中。
  诚然,早恋不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好的结果,我们自然也不例外。但从我人生历程来说,晓荷当初所给予我的那种最纯真的感受,是任何人也不曾带给我的,使我在孤寂、廖落的时候,感到了一团温暖,重启了我人生的动力和奋斗的源泉。尽管有些不相适宜,有些早,但毕竟是自己曾经的拥有,曾经的经历。
  
  第八章、特训
  
  直到有一天,仍然是在黄昏后,仍然是在那片红柳林,晓荷一见到我,就扑进了我的怀里,“嘤嘤”地哭泣起来。我本来一脸兴致迎接晓荷,但看到晓荷的样子,我不知发生了什么,赶忙扶住她瘦削的肩头,急急地问道:“怎么了,晓荷?发生什么事了?!”
  晓荷并不回答我的话语,仍在嘤嘤地抽泣,并且把头扎进我怀里更深了,手也搂地我更紧了,生怕我飞了似得。
  我预感到情况不妙,但我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把晓荷往怀里揽了揽,同时,伸出一只手轻轻抚摸她的头,让她渐渐平静下来。
  好一会儿,晓荷止住了哭声,泪眼婆娑地抬起头来,痴痴地望着我,喃喃地说道:“黄艺,你以后还会记得我吗?还会记得这片红柳林吗?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很快我就要转学了。”
  从晓荷断断续续、语无伦次地述说中,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们的事晓荷家人不知怎么知道了。晓荷父母都在我们县城临近一个城市工作,晓荷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毕竟是城里人,晓荷父母没有像乡下人那样找到男方大闹一番,而是选择了以退为进,也就是让晓荷即刻转学,以彻底摆脱早恋对女儿造成的学业和精神上的影响。
  就这样,联系了省城一家学校,想把女儿送到那里读书,一来可以摆脱我这个小男生;二来也可以使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生活,以弥补这些年来不在女儿身边,对女儿的亏欠。
  就这样,在我们在红柳林见面后的第二天,晓荷的父母就把晓荷从学校接走了。我偷偷溜出教室,顺着河滩,一路追着载着晓荷远去的车辆,一路呼喊着!汽车扬起的灰尘把我、把我的声音、把我的感情、把我的一切都完完全全淹没在红尘中……
  我大病一场,浑浑噩噩三五日才返过劲来,人也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连我自己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每晚躺在床上,我以泪洗面。
  晓荷,我的晓荷,我生命中第一次炽热的感情,就这样烟消云散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这让我如何承受不能承受之重。我像害了相思病一样,一连多少天,满脑子都是晓荷的影子,满脑子全是晓荷的名字。世间的一切仿佛都与我无关了,我整日恍惚,不知就里。
  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刻,我却变成了这个样子,父母、老师都着急,但谁也没有任何办法,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勉强考上了一所乡中,离自己要考进县城读中学的愿望相去甚远。终于过去了很长时间,那种生离死别的强烈感受也渐渐平复,但那种曾经有过的情感经历,确是一辈子刻骨铭心。
  进入初中,离开了那个环境,心情稍稍平静了许多。我也开始懊悔失去的时光,本可以上县城读更好的学校,可命运仍然让自己没能跳出农村。
  虽然是乡中,其实还不是从一个村子跳到了另一个村子嘛。由于我的所谓的“名气”,到了新学校,仍然有人认识我,有人在我走过去后,会指指点点。“唉,这不就是那个柳润村的大画家吗,他怎么也上咱这上学了,不是说学习很牛的一个人吗?”“谁知道呢?可能没考好吧,也许还有别的什么事?”
  我听到这些话,一般不做任何回应,只在心里默默地说:“黄艺呀黄艺,别让人看扁了你,一定要振作起来,一定要做出点样子,给人们看看。”我默默下了决心,除了雷打不动的每天练习绘画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我要改变自己,要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的天使之手,恰恰是和自己的手紧紧拉在一起的。有一句话就叫做“上帝往往垂青于那些青睐于他的人”,也就是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经过刻苦学习,耽误下的功课又赶上来啦!我在班里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也都不自觉地对我另眼相看了,甚至被当做成功逆袭的典范,被广为传颂,成了励志典型好学生。
  再加上我的日有所进的绘画技艺,一时间在学校又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我不想成为公众人物,但生活往往把我推向风口浪尖,成为让人们关注的人。
  我所在的县城,是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文艺大县。早在唐朝年间就有历史文化记载了。尤其集中体现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几个方面。特别是美术,出了好几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有的画家甚至是某一个画派的领军人物。
  在这种人杰地灵的大背景下,民间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画家,他们活跃在基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县城也被冠以“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
  当然,一开始,关于民间绘画的概念范畴还广一些,包括剪纸、版画、泥塑、皮贴画、农民画等等。后来,由于各种艺术的流传方式和途径不一,渐渐农民画脱颖而出,成为民间绘画的主流。
  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的人们就有画、绣、剪、编等民间传统。五十年代,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柳城农民画,清新质朴,范围广泛,著名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专门画册,也曾参加过国际博览会。
  六、七十年代,农民画发展趋向文雅工细,注重造形。改革开放以来,柳城农民画这支画苑奇葩更加异彩纷呈,绚丽多彩,一批农民画作者脱颖而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融汇了现代绘画的艺术营养,作品时代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北方淳厚、粗扩、稚拙、绚丽的地方特色。
  柳城农民画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思奇巧,抒发了作者生活的心声;画法细腻纯朴,不拘一格;色彩凝重艳丽,具有无穷魅力。它吸取了剪纸、吊挂。民间印染、地方戏曲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并融入画中,形成了“稚拙纯朴、雅俗共存”的独特风格。
  在中国著名展馆展出后,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先后在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国外的学者也到柳城慕名来参观访问和选购。
  国内,柳城农民画在省、市和全国各级美术展览中独树一帜,名列前茅。农民画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引起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注目。
  柳城的民间艺术家们和政府、专业组织深深懂得,只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使农民画永葆青春,充满生机与活力,先后组建起各类画社、专业学习班、协会等形式。并且将这种形式一步步推向深入。
  我所在的乡政府联合乡文化馆也在全乡成立了农民画协会,我虽然只是一名初中在校生,但也算名声在外,乡文化馆便找到乡政府,由乡政府出面,找到我们总校长,把我叫到乡文化馆当面征求我的意见。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和学画、学艺术有关的机会,便爽快的答应了。
  虽然,从实际上说,我现阶段的绘画,还是自我探索阶段,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训练和辅导。对于农民画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但到底是什么路数,何门何派,什么技法,创作技法和要领,我是一无所知。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正式的专业机构,想必会有所收获。况且,我相信通过这个途径也好,还是算渠道也好,一定会结识新的朋友、老师,接受新的思想启蒙,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就这样,我参加了乡民间绘画协会,正式成为其中一员。等开全体会员大会时,我看着到会的会员们,心中陡然升起一种骄傲的感觉。因为,与会的会员从全乡人数角度讲,人员比例数还是比较少的。我作为其中一员,从年龄结构上来说,我应该是年龄最小的一员。
  并且,最让我感动是,乡协会成立了,为了更直接地促进民间绘画的发展,也就是说使农民画极大地发挥效用,协会还根据每名会员的不同情况,成立了培训班和特级培训班,也就是按绘画水平分了下层次。我有些惊奇,没有任何人员资源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我被安排在了特训班,接受更为严格的训练。
  我一时有些莫名的激动,看来,柳城农民画的兴起和发展,不是没有根基和原因的。正是有一批热爱民间绘画,并且为民间绘画呕心沥血的人们,才能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学生,却也被辛勤的幕后工作者调查的很清楚,而被安排进特训班学习和生活,这是多么让人欢欣鼓舞、让人振奋的事情。况且,前面说过,找我谈话的还是乡民间绘画协会会长和我们乡中的总校长,这份荣誉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我下定决心,一定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好好利用这里面的资源,争取在绘画道路上有所建树,利用自己特长,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奋斗驰骋,争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让家人也能逐渐摆脱困苦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您的孙子又为家庭挣回了面子,我们可以洗去强加于我们身上的耻辱了。
  我这样说着,聪明的读者可能说了,事情还没开始呢,你就开始抒发感想了,是不是有些过早。其实,您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我的性格其实包含了两重性,一方面隐忍,一方面浮躁。这是我的性格,也是我的秉性,这两方面的事情的结合,有时成就了我,有时可能又毁了我。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也因此,围绕我才产生出许多的故事,才给大家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和真实感悟的实例。
  总之,我在这样的境遇下,其实是有些飘飘然了,那么究竟这种茫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请随着我的讲述,一步步看将过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