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跋涉者>67——68章

67——68章

作品名称:跋涉者      作者:碾子      发布时间:2025-01-18 21:45:45      字数:7629

  67.受苦辛姑娘决断
  
  江家人开垦荒地,大量种植烟草,希望依靠烟草改变生活。不料衙役发现江家人用良田种植烟草,训斥一通。江家人心惊胆战,生怕衙役毁掉烟草。烟草长势不错,江怀远收购了许多烟草,由于销路不畅,烟草积压,无利可图。江怀远每天围着烟草转,无计可施,于是想到了陈永福。陈永福收购烟草多年,销路广,获利丰。江怀远走进陈永福的铺子,看见陈永福正在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
  陈永福抬头,看见江怀远向自己微笑,说:“多日不见江兄,忙什么?”
  江怀远落座,陈永福递上一杯茶,与江怀远共饮。江怀远呷一口香茶,说:“此茶很香,想必是浮梁的茶叶。”
  陈永福说:“是上好的浮梁茶叶。我每年都要跑几趟浮梁,自然有好茶喝,可惜永定距离浮梁远,运输不便利,不然我经常做茶叶生意。”
  江怀远说:“你的烟草生意如何?”
  陈永福说:“我做烟草生意多年,每年都是根据销量收购烟叶,只留少量烟叶供铺子里销售,其余都销往外地,因此可以赚点钱。”
  江怀远说:“今年我收购了不少烟叶,现在积压仓库,没有销路,你能否找到销路?”
  陈永福说:“我的烟草已经出手,我的客商存货充足,难以找到销路。”
  江怀远说:“如果我的烟草销不出去,就得亏损。如果存放到明年,烟叶变质,亏损更多。我失算了,你帮我一把。”
  陈永福思索良久,说:“我只能低价购买一部分,如果你愿意,我们就谈价钱和数量。”
  江怀远知道陈永福会压低价钱,沉吟一会儿,说:“行。”
  陈永福说:“我按低于市价三成的价钱购买你的烟叶,如果你接受这个价钱,我们再谈数量。”
  江怀远咬了咬牙,说:“行。”
  江怀远脱手一批烟叶,尽管亏损一点,但心里高兴,便与陈永福喝酒言欢。江怀远多以贩卖瓷器盐纸为业,向来生意清淡,很想拓展销路,便向陈永福打听南洋的销路。陈永福近年与南洋陈姓人合作,开辟南洋市场,生意不错,自然不会给江怀远提供便利。
  陈永福说:“南洋距永定很远,跨海运货,风险大。即便有销路,我不敢做此生意,何况我并不了解南洋的市场。如果你想开辟南洋市场,不妨试试。”
  江怀远无望,说:“我还是做瓷器盐纸生意,轻车熟路,免得栽跟头。”
  江怀远回到江家大院,江家人询问他的烟草生意,江怀远说市场销路不好,还有一些烟叶积压仓库。江家人本因种植烟草获利,担心来年无利可图。冬天,天气渐冷,屋里不生火,人们感觉寒冷,年纪大的人总待在屋里,乃至生病。陈江两姓拓宽了山路,不时有人进出山里,到永定城购买和销售东西。江怀远走进江天道的家,妻子坐在床头做针线,嘴里念叨:“江天道凌晨出发去永定,至今没有回家。”
  江怀远说:“尽管拓宽了山路,毕竟来回百十里路,自然不会早回家。他进城干什么?”
  妻子说:“快过年了,进城买点布,给孩子做衣服。大人可以不穿新衣,孩子不能不穿新衣。自从来到山里,日子大不如从前,只能艰难度日。你是生意人,自然不缺钱,可江家人的日子不舒心。”
  江怀远说:“永定比汀州平安许多,不用担惊受怕,没有性命之忧。与性命相比,日子艰难是小事。汀州那些年,江家人的日子也不舒坦。山里人不会大富大贵,有饭吃有衣穿就行。即便是做生意的人,也是勉强维持生计。”
  江怀远想等江天道回来说几句闲话,江天道直到夜半才回家。江天道打开褡裢,拿出一匹布和几样日用品,妻子脸上露出喜色,说:“我嫁到江家几十年,只看见江怀远的日子不错,江天道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即便过年我也穿不上一件新衣。”
  江天道说:“我多买了点布,给你做件新衣。你跟着我的确没有享福,这不能怪我没本事,江家人大都这样。你给我生了几个孩子,功劳很大,我只能在夜里报答你,白天得去干活。”
  妻子笑了,说:“只要你知道我在江家的功劳就好,山里的女人不图什么,只图你心里有我。进城的路宽了,累吗?”
  江天道说:“一天行走百十里路,能不累吗?”
  妻子给江天道端来饭菜,江天道盘腿坐在床上,说:“今晚的饭格外好吃。”
  妻子说:“进城没有吃饭,走了百十里路,饭菜自然好吃。江怀远来家看你,等了许久不见你回家。人家是生意人,不愁吃穿,日子滋润。你要有本事,我也跟着享福。”
  江天道只顾吃饭,没注意妻子唠叨。妻子看了江天道一眼,见他狼吞虎咽,继续说:“江家的女人日子不好过,姑娘的日子也不好过,院里几个大姑娘至今没找着婆家,不知她们嫁到哪里,最好嫁到城里去。”
  江天道放下碗筷,抹了一把嘴巴,说:“江家的姑娘是好姑娘,不愁嫁不出去,会找到好人家。”
  妻子说:“山里只有三个村庄,她们嫁给谁?陈家人的日子跟我们差不多,山后人的日子恐怕还不如我们。山里的姑娘命苦,只能认命。”
  江天道很累,立即钻进被窝,妻子跟着钻进被窝,享受被窝的温暖。
  尽管江家人的日子艰难,但春节依然少不了热闹,吹拉弹唱自然不能少。开春后江天道到山下犁田,山后村庄的一个男子路过田边,跟江天道搭讪,江天道懒得搭理,依旧犁田。男子蹲在路边,掏出烟袋抽烟,说:“山上的人家不愿跟山后的人家来往,似乎瞧不起山后的人。”
  江天道说:“的确瞧不起你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男子说:“请讲。”
  江天道说:“你们经常走这条路,为什么不愿修路?我们不强迫你们出钱,只让你们出点苦力,都被你们拒绝,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男子说:“你的话不无道理,但山后人也有自家的道理。你们瞧不起山后的人,山后的人自然不愿与你们合作。我们是外来客,你们也是,彼此没有高低,你们只是早来几年而已。”
  江天道说:“你们只想占便宜不愿吃亏,自然山上的人不愿与你们往来,希望你们别惹我们,否则断路。”
  话不投机,山后的人悻悻地走了。江天道回到江家大院,看见江玉莲、江翠花和江秀梅坐在院里说悄悄话,想起妻子夜里的话,为几个姑娘惋惜。
  江翠花打声招呼:“犁田去了吗?”
  江天道说:“是。山后的人家不是好人家,你们千万别嫁给他们,他们只知道占便宜,不愿吃亏。”
  江翠花悄悄地跟江玉莲说:“山后人不像话,我们嫁给陈家人,陈家人是好人。”
  江玉莲说:“只要陈家人看得起我们,我们就嫁给他们。陈江两姓辈辈结亲,彼此有缘分,不过有人不愿嫁给陈家,想嫁给山后的人。”
  江翠花吃惊,说:“谁?”
  江玉莲瞥了江秀梅一眼,江翠花咯咯笑,说:“人家江秀梅会医道,想给山后的人看病,嫁到那里方便看病。”
  江秀梅瞪了江翠花一眼,说:“谁好我嫁谁,只要我喜欢。山后的人也是人,有赖人也有勤快人。”
  江玉莲说:“看来你真想嫁给山后的人。凭你的医道,可以嫁到永定城,嫁到富贵人家,何必嫁给一毛不拔的山后人?不怕江家人笑你吗?”
  江秀梅说:“婚姻天定,由不得自己,由不得父母,自然天成。”
  江翠花说:“你想自己做主?爹娘揍死你!”
  江秀梅笑了,说:“说说而已,你们却当真。先生给我们讲《西厢记》的故事,崔莺莺与张生私定终生。人家是娇小姐,我们是贫穷人家的姑娘,怕什么?兴许私情更甜蜜。”
  江玉莲说:“你太出格了!你进城学医,学坏了,当心江家人将你撵出江家大院。”
  江秀梅说:“姑娘总要嫁人,不撵也得走,娘家不是久留之地。”
  陈春兰来院里晾衣服,看见几个姑娘说悄悄话,便笑盈盈地走过来,说:“你们说什么?”
  江玉莲微笑,江秀梅不言语,江翠花说:“如果你猜对了,我给你洗衣服。”
  陈春兰笑了,说:“我自然能猜出来。修路时你们去送饭,一定喜欢陈家的小伙子,所以想嫁给陈家人。”
  江翠花说:“你简直是神仙,能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陈家人果真好吗?”
  陈春兰说:“当然好。你看上哪个人,跟我说,我给你做媒。”
  江翠花说:“哪好意思跟你说,自己心里记着就行。”
  陈春兰看了江玉莲一眼,说:“你呢?”
  江玉莲瞅了江翠花一眼,说:“江翠花嘴快,别把我的秘密告诉人,否则饶不了你。”
  陈春兰心里明白,把两人叫到家里,让她们说出自己喜欢的人。两人忸怩,陈春兰说:“那我带你们到陈家大院走一遭,看看陈家大院和陈家人。”
  江玉莲说:“姑娘家哪好意思跟着你乱跑,岂不让人笑话?”
  陈春兰说:“山里姑娘怕什么?城里的大家闺秀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陈春兰果真带着二人走进陈家大院,二人边走边看,十分新奇。此时正值男人下地归来,男人纷纷走进院子。陈春兰让两个姑娘坐在窗前,指认自己喜欢的人。不久,一个小伙子走进大门,江翠花说:“江玉莲喜欢他。”
  陈春兰看见江玉莲的脸红了,说:“如果喜欢,我做媒。”
  江玉莲的脸更红了。片刻,又走进一个小伙子,江玉莲说:“江翠花喜欢他。”
  陈春兰看见江翠花羞涩一笑,明白她的意思。陈春兰做媒,两个姑娘许配给陈家人。江翠花和江玉莲给江秀梅介绍陈家人,江秀梅没兴趣,兴趣只在药方上。
  一个老者急急忙忙走进江家大院,向人打听郎中,人们急忙把他领进江秀梅家。老者口吃,说:“我儿子腿——腿断,请姑娘——家给他——瞧瞧。”
  江秀梅的脸猛然红了,旁边有人说:“他儿子腿断了,你去瞧瞧。”
  江秀梅说声好,跟着老者下山。老者的家在村头,老者进院,大声说:“儿子,姑娘——家给你——瞧——来了。”
  儿子急忙坐起来,看见院里走进一个姑娘。江秀梅进门,看了小伙子一眼,小伙子伸出一条腿,腿肿得很厉害。江秀梅仔细询问一番,给他开了一服中药,让他把中药捣碎,与白酒混合,敷在肿处,在床上静养数日。临别,江秀梅又看了小伙子一眼,心头一颤,红着脸走了。不久,江秀梅又来到小伙子家,看见小伙子的腿消肿了,又给他开了一服药。
  小伙子说:“我以为自己会变成瘸子,没想到渐渐好起来,你真有本事。”
  江秀梅说:“我跟着师傅学医,给好多人看过腿伤,你的腿伤得不厉害,自然能治好。如果需要,我再来给你看病,你给我捎话就行,我住在山上,离你很近。”
  小伙子说:“少不得麻烦你,只是让你辛苦了。”
  两人闲话许久,江秀梅依依惜别,带着满脸喜气回到江家大院。江翠花觉得江秀梅脸色怪异,盯着看了许久,仔细琢磨她的心思。
  
  68.探族人陈家兴波
  
  陈永福在店里照顾生意,有人买烟叶,有人买茶叶。打发走顾客,陈永福坐在凳子上喝茶,一个穿着南洋服饰的人进店。陈永福仔细一看,惊叫起来,连忙走出柜台,拉着来人的手,说:“我收到你的来信,你说要回来,果然回来了。”
  来人向陈永福鞠了一躬,说:“言必行,行必果,不可食言。”
  陈永福领着来人穿过店铺,来到后院的屋里,慌忙让座,然后沏茶。陈永福奉上一杯香茶,说:“路途劳顿,你辛苦了。这次回来一定多住些日子,好好看看陈家人。”
  来人叫陈天亮,在缅甸经商,是陈家多年前前往南洋的后人,陈永福与他有生意往来。陈天亮呷了一口茶,说:“不愧是出自祖国的茶,南洋很少喝到如此好的茶。”
  陈永福说:“这是从浮梁买来的茶,浮梁是附近最好的茶叶产地,浮梁的茶叶销往许多地方。下次我让你品尝另一样茶,你也会赞叹。”
  陈天亮说:“什么茶?”
  陈永福说:“龙井。龙井茶产于唐宋,现在已负盛名,是茶中极品。”
  陈天亮说:“陈家距此有多远?”
  陈永福说:“六十里。今天你在此稍事休息,明天清早我带你上山。山路遥远,你要吃点苦。”
  陈天亮说:“只要能见到陈家人,再苦再累也甘心。家父在世时嘱咐我,陈家的后代一定要回祖国看望陈家人,我不能让家父的遗愿落空。”
  第二天清晨,陈永福上街雇了一匹马,让陈天亮骑马去陈家。陈天亮慌忙说:“使不得。我骑马你步行,岂不把我当外人?”
  陈永福说:“我习惯走山路,你不习惯,因此让你骑马。你远道而回,不能让你太劳累。”
  陈天亮把行李放在马背上,说:“我们且走且说,累了再骑马。”
  两人沿着山路上行,山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沟,山上长满绿树,山沟窄而深。虽然是土路,但比较宽,人马都可以行走。
  陈天亮边走边瞧,说:“山有多高?”
  陈永福笑了,说:“不高,离天还有几丈,别担心,天黑前一定能到陈家大院。你在缅甸走山路吗?”
  陈天亮说:“不。我住在城里,街道平展展的。走山路真有点吃力,不过我不怕。陈家人出入走这条路吗?”
  陈永福说:“是。这条路原先比较窄,后来拓宽了。陈家人出入不方便,因此很少出山,你看路上都长满了草。陈家南来后先居住在鄱阳县,那里地美水美,自然条件很好,后来因战乱迁到长汀,长汀到处是山,但山比较矮,出入并不困难。长汀遭遇战乱,加之长毛横行,陈家人只好来到永定。永定到处是山,人烟稀少,山高不可测,沟深不可量,是避难的好地方。”
  陈天亮说:“永定没有长毛吗?”
  陈永福说:“有。但少多了,而且势力不大。陈家高墙深院,长毛奈何不得,只能给陈家人增添生活乐趣。”
  陈天亮说:“山里与世隔绝,寂寞吗?”
  陈永福说:“不。人们天天要种田,要挑水做饭,一点都不寂寞,只是日子清苦,比不上汀州,更比不上鄱阳县。”
  陈天亮不解,说:“为什么不挑选条件好的地方居住?”
  陈永福说:“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人多,人多的地方不平安,因此陈家人特意来到山高路远的永定山里。”
  天热起来,陈天亮汗水涔涔,湿透了衣衫。山路越来越陡,人和马似乎悬挂在山坡上。陈永福让陈天亮骑马,陈天亮担心掉下马来。前面有一段比较平缓的路,陈永福让陈天亮休息片刻。二人坐在路边的草地上休息,身后是茂密的树林,不时传出山鸟的叫声。山前是一条山沟,沟深不见底,对面山上一片翠绿。陈天亮仰头远望,大山高插云天。
  陈天亮说:“这里才是真正的大自然,人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太美了。田地在哪里?”
  陈永福笑了,说:“山上到处是树林,山很陡,山上不能种田,只能在稍平坦的地方开荒种田。”
  陈天亮说:“陈家的土地多吗?”
  陈永福说:“不多。只有山顶和山下的一点地,只能供陈家人吃,没有多余的粮食。战乱害苦了陈家人,不然陈家人住在中原,中原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陈家人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生存,哪里能生存,哪里就是陈家人的家。”
  坡路稍缓了,陈永福让陈天亮骑马,陈天亮两腿发软,只好上马。陈永福拉着马缰缓缓上行,陈天亮紧握马鞍,在马背上颠簸。陈天亮远望,山高不见顶,山遮蔽了视野,只有巴掌大的天。陈天亮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山,惊叹不已。二人走到一处平缓的路段,前面不远处的山挡住了视线。
  陈天亮笑了,说:“山里居然有一小块平地,真是一方宝地。还要走多远?”
  陈永福说:“这只是进山的第一个台阶,还有两个台阶,山上有山。山里很少有平地,这些小块平地是大自然的恩赐。”
  走过平地,二人继续往山里走,前面又是一段陡立的坡路,陈天亮跳下马步行。二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接连走了两个台阶才到达高处。前面出现一个山口,两条山沟伸向山里。
  陈天亮说:“沟有多深?”
  陈永福说:“一条山沟有二三十里,一条山沟深不可测,也许通到大海。陈家就住在附近的山顶。”
  陈天亮举头远望,四周都是山,一条山路通向山顶。二人进入山沟,然后顺着山路上行。陈天亮已经精疲力尽,只好骑着马上山。沟里流水潺潺,两山绿树青青。陈天亮仰头,发现天很低,仿佛伸手可以摸到天。登上山顶,陈天亮眼前一片敞亮,山顶平坦,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大海的波涛。
  陈天亮赞叹:“太美了!陈家住在如此美的地方,简直是人间仙境。”
  陈永福说:“山高路远,有利有弊,只要能安静生活,陈家人就满足了。”
  陈永成在地里干活,听见人语,看见一人骑着大马上山,异常惊奇。陈永成急忙跑过来跟陈永福打招呼:“骑马的人是谁?”
  陈永福说:“南洋归来的陈家人。”
  陈永成惊喜,说:“千里迢迢归来,辛苦了。”
  陈天亮慌忙下马,说:“只要能见到陈家人,再辛苦也高兴。”
  陈永福说:“他是陈家大院的能人,会木活,会盖房,把陈家大院管理得井井有条。陈家人全靠他管理,大事小事都找他。”
  三人进院,陈永成大声喊:“陈家人回家啦!”
  听见喊声,人们纷纷跑出屋,看见陈永福领着一个陌生人,十分惊奇。一个女人笑嘻嘻地说:“哪里回来的陈家人?”
  陈永福说:“南洋。”
  女人仔细看陈天亮的衣着,身着对襟衣衫,脚穿皮鞋,年轻精干,说:“陈家人真好,聪明精干,看样子就是陈家人。”
  几人哈哈笑。陈永福把陈天亮领到自己家里,屋里挤满了人。陈家人杀鸡宰鹅,盛情款待陈天亮,陈天亮感激不已。陈永福让几位长者作陪,在院里款待陈天亮。陈家人坐在周围,看着陈天亮等人吃喝,听陈天亮讲南洋的故事。陈天亮讲到南洋的风土人情,讲到南洋的饮食习惯,讲到南洋的水果和工业农业。
  陈永成说:“南洋人的生活与陈家人的生活比,哪个好?”
  陈天亮说:“南洋人的生活好点。尽管南洋人的生活也不富裕,但比陈家人的生活状况好。陈家人的居住环境好,但远离人世,生活艰难,你们不觉得苦吗?”
  陈永成说:“习惯了,生在苦中不觉苦,倒有点甜的滋味。”
  陈永福三兄弟,二兄弟陈全福,三兄弟陈久福,二人不愿在外奔跑,在家安心种田。听说南洋风景秀丽,生活强于永定,陈全福心有所动。
  陈天亮说:“如果有人愿意跟我走,我带陈家人去南洋。如果有钱,可以在南洋做生意;如果没钱,可以做工,请你们仔细考虑。我家初到南洋时生活也很艰难,渐渐好起来了。”
  夜里,陈家大院点亮几盏大油灯,丝竹齐鸣,陈永成等人唱戏,声调高亢,丝竹声与唱声在院里回荡,人们沉浸在欢乐中。陈天亮第一次听到河南梆子,为其高亢的声调所感染,陶醉在浓浓的乡情中。
  次日,陈永福和陈永成带着陈天亮在山顶漫步。田里的禾苗已经长高,玉米茁壮,豆角满架,白菜、莴笋等蔬菜一片翠绿。三人徜徉田间,陈天亮为田园景色所迷,佩服陈家人选了如此清净而艰苦的地方。
  陈天亮说:“人们大都选择易于生存的地方,陈家人特意选择难以生存的地方生活,人性之坚韧莫过于此。你们不后悔吗?”
  陈永福说:“不。生存大于一切。既然陈家人来到这里,就要在此扎根,在此建设美好家园。”
  陈天亮说:“我的观点与你们相反,我建议陈家人离开这里,选择更好的地方生活,这是我为什么愿意带族人离开此地的原因。让陈家人世世代代受苦受累,我于心不忍,如果陈家人愿意跟我走,我愿意带更多的人去南洋。”
  陈永福说:“让人们自己选择吧。去留都是陈家人,这里是陈家人的基地,你们可以随时回来。”
  陈家人像往常一样,男人依旧去田里干活,女人依旧在院里料理家务,生活不新鲜,也不陈旧。郎中陈思淼喜欢到山里采药,独自背着药筐去采药。陈天亮围着陈家大院走了一圈,看四周的地形,看远山,感叹天高地远,陈家人独处天地之间。
  陈永成说:“山那边还有江姓人,他们也是从河南来的客家人,几经辗转到达此地。另外山后还有一些客家人,也是来此避难的人。陈家人最先来到这里,也许以后还有客家人来此。”
  陈天亮走进院里,陈永福和陈永成领着他拜访各家各户,陈天亮仔细观察陈家大院的结构,说:“为什么陈家人住一个院里?”
  陈永福说:“既便于御敌,又便于团结。先辈从中原南来,能够活下来,靠团结。这院子的结构如何?”
  陈天亮说:“很好。出乎我的想象,其中凝聚着陈家人的智慧。”
  陈永成说:“陈家人的家园好,但也有不足,譬如住得太高,生活不方便等。陈家人会不断建设自己的家园,让它更加美好。”
  傍晚,家人不见陈思淼归来,四处寻找,直到夜深。家人着急,把消息告诉人们。陈永成立即让陈家人打着火把去找人,男人举着火把,分几路到山里寻找。深夜,人们陆续回到院里,都说没有看见陈思淼。凌晨,人们再次寻找陈思淼,在树林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已被野兽吃掉了身子,只剩下头颅。陈家人悲伤,含悲埋葬了陈思淼。
  陈天亮离开陈家大院,陈全福一家跟着陈天亮走了,陈永福给了他一笔钱。陈家人举族为陈天亮送别,陈天亮含泪下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