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0章
作品名称:跋涉者 作者:碾子 发布时间:2025-01-14 19:21:55 字数:7409
59.居山顶陈姓筑巢
听说江家人决定移居永定,陈万年佩服江家人的勇敢和果断,跟陈永福谈起迁居的事。近日陈永福忙于生意,便让父亲回陈家大院商量迁居的事。陈万年回到陈家大院,有人已经得知江姓人迁居的事。陈万年和陈永成再次聚族议事,陈家人议论纷纷。有人听说汀州有人移居广东,有人移居南靖和龙岩,大都移居永定。陈家人希望迁居理想的地方,有人对迁居依然犹豫不决。
陈万年说:“汀州的局势一时难以改变,如果陈家大院再次遭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人们能承受得起吗?如果义军再次征兵,不知陈家死多少人。事不宜迟,应该早做决断。既然江家人能下决心,为什么陈家人下不了决心?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皆身外之物,性命胜过一切。愿意迁居的人可以走,不愿走的人可以继续在此居住,也可以迁往别的地方。洛阳人南来,几代人都在一起生活,希望我们永远居住在一起,愿意迁往永定的人举手。”
大部分人举手,只有少数人未举手。陈万年希望犹豫者继续考虑,说:“既然多数人愿意迁居,定居地址已经选好,首先要开辟山路,然后建房。江家人已经跟我联络,愿意共同开辟山路,我们省了不少力气。现在需要挑选几十个修路人,自由报名。”
立刻有十几个人报名修路,陈万年很快与江家人联络,确定日期前往永定。陈永福和陈永成带着开辟山路的人走了,陈家大院沉静下来,陈万年嘱咐留守的人严加防范,提防再次遭袭击。陈家人迁居的消息传到附近的村庄,自然传进长毛耳里,长毛仔细打听,听说陈家大院的人前往永定开辟山路,异常高兴。
陈家大院只有少数男人留守,人们不敢马虎,日夜紧闭大门。有人在远处观望,看见陈家大院很少有人出入。夜里,陈家大院早早关闭大门,人们很晚才睡觉,夜里有人巡夜。午夜,两个巡夜人在碉楼里睡去,猛然听见一声枪响,立刻爬起来。月色朦胧,巡夜人往墙外一望,看见墙外站着几十个人,显然想攻进院里。屋里的人听见枪响,立刻跑到大门口,用木头抵紧大门。墙外的人跑到大门口,用木头撞击大门,碉楼上石如雨下,撞击大门的人急忙撤退。碉楼里几声枪响,几杆火铳向墙外的人射击,墙外火铳轰鸣,向碉楼里射击,彼此对射许久。墙外的人久攻不下,只好撤离。
陈永福和江怀远率领陈江两姓人坐船到达永定,沿着山侧开辟山路。自古很少有人进入此山,两人熟记进山的印迹,先寻找印迹,然后开辟道路。沿途布满大树和灌木,人们铲除灌木,砍伐树木,行进速度很慢。回望开辟的小路,隐没在林间,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山路陡立,只有一两截短小的平路。人们黎明即起,一直干到天黑,夜宿山里。经过半个月的奋斗,终于到达山口,山口是三条山沟的会合处,距离山顶只有四五十丈高。根据各自选好的山头,陈江两姓的人分别开辟各自的道路,几天后小路通达两座山顶。山顶古树参天,林木蔽日,林间生长着蘑菇、蕨菜多种野菜。站在山顶边缘远望,可以看见方圆百里内的地方。两姓人欢呼,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家园。
开辟山路的人回到汀州,把山里的情形告诉人们,陈家人都愿意迁居永定。陈万年父子和陈永成为陈家人的决定高兴,便与人们商量建造房屋。有人建议将房建在山下的河边,用水方便,出入方便。有人反对,认为山下没有山顶安全。人们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住在山上,因为山顶距山下的小河并不远,而且山腰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可以饮用。
陈万年说:“建土屋还是木屋?”
陈永成说:“山上古木参天,很容易采伐,建造木屋省工省料,住着舒服。如果用木头建屋,几个月就可以建成。”
参加开辟山路的人一致同意陈永成的建议,因为建造木屋,省工省料省钱。陈万年提出另一个问题——房屋的格局。
陈永成说:“我建议依照陈家大院的格局建屋,为了防备着火,每家独立成屋,屋与屋相隔,院内建造数排房屋,用泥土筑院墙。在院墙的周围建造几个碉楼,以便观望和防守。围墙要高大,大门用石头建筑,门扇厚重,而且要设机关。”
大伙认为陈永成的设想合理,同意这个建筑方案。稍事休息,陈家人带着锅碗瓢盆到永定修建房屋。人们走到山脚,寻找那条小路,小路消失,满目青山。
陈永成说:“路呢?”
人们仔细寻找那条路,毫无踪影,眼前只有乔木和灌木,找不到一点路的痕迹,觉得不可思议。陈永福叹气,只能让大家继续修路。
陈永成说:“为什么道路突然消失?是不是我们得罪了土神爷和山神爷?”
人们醒悟,连忙跪倒在地,向山神土神叩头。陈永福双手合十,连磕十个响头,然后说:“山神爷土神爷,请你们恕罪,陈家人惊动了你们,让你们不得安宁。为了生存,陈家人从汀州来到永定,寻求安身之地,你们可怜陈家人,放我们进山,日后必当供奉你们。”
众人齐声说:“山神爷土神爷,放我们进山。”
人们连连叩头。许久,人们站起来,看见面前出现一条隐隐约约的小路,小路沿着山侧延伸到山上。人们惊喜,发现小路两侧现出枯枝败叶,似乎是上次开辟山路时砍伐的树枝和灌木。小路上长满青草和低矮的灌木,树上的鸟儿低头鸣叫,人们踏着小路上行,小路通往山顶。
人们爬到山顶,精疲力尽,趁着天未黑,有人抡起斧头砍倒几棵小树,搭建窝棚。这支队伍有三十多人,需要搭建几个窝棚。几个女人在林间穿来穿去,看见鲜花遍地,树木参天,异常兴奋。女人围着一棵大树,赞叹大树之高,居然几人都抱不拢。夜里,人们睡在窝棚里,望着天上的群星,仿佛进入天庭。周围万籁俱寂,天地融为一体,人们仔细体味自然的美妙。
清晨,百鸟鸣翠,女人拨开灌木,来到山腰的泉水边,一股清澈的山泉喷薄而出,悬挂在山坡上。女人打了几罐水,给男人烧水做饭,男人抡起斧头和锯子伐木。一棵粗壮的大树轰然倒下,压倒附近的小树,男人欢欣鼓舞,围着大树欢唱。一棵棵大树倒下,山顶一阵又一阵欢呼,人们砍去树枝,将粗壮的树干锯成几节,在日光下曝晒。女人在林间采撷野菜,捡拾枯枝败叶烧火,林间弥漫着饭菜的清香。不久,山顶倒下百余棵大树,出现一块平地。
陈永福说:“这块地足够我们建屋,砍伐的树木够建屋就行,我们不能破坏这里的美好环境,要让树林围绕着家园,陈家人在绿树环抱中栖息。”
陈永成是陈富仁的后代,擅长木工和建筑。陈思祖是秀才的后代,会看风水。陈思祖拿着罗盘,确定房屋的方向和位置,房屋坐北向南,位于山顶的中央。一间木屋落成,屋里弥漫着松柏的清香,仿佛一个百花吐艳的花园。女人赞不绝口,称赞这是人间最美的房屋。一间间木屋在林间出现,每间房屋后傍着一棵大树。三个月后山顶出现一片房屋,房屋为大树掩映。
陈思祖说:“木屋冬暖夏凉,而且芳香宜人,住着一定舒服。只是日久天长,屋顶会腐朽,应该用泥土或石片覆盖屋顶。”
陈永成说:“泥土经不住雨水冲刷,必须用瓦片或石片覆盖。如果能找到石片,就用石片覆盖,否则就得制作瓦片。”
男人到山下寻找石片,河边只有卵石,山脚没有石片,只好烧制瓦片。人们将制好的瓦片放进土窑,用山顶的木材烧制瓦片。青色的瓦片出窑,人们将瓦片覆盖在屋顶,屋舍青青,幽香四溢。夜里,人们钻进木屋,在幽香中悄然睡去。
人们准备回汀州,有人恋恋不舍。陈思祖和另外两个人照料家园,其他人返回汀州。人们在泉边喝足了水,踏着小路向山下走去,走了一截平缓的路,山路突然消失,满眼树木。陈永成上前认路,看不出路的痕迹。
陈永成说:“路呢?”
陈永福不相信没路,到前面探路,果然不见路的痕迹,吃惊地看着远处。远处是两座青山,青山顶上是一片蓝天,蓝天上飘着白云,白云悠悠,呈现出佛的形象。
陈永福说:“跪倒!向佛爷跪拜!”
众人举目细看,天空中果然有一座洁白的佛像,慌忙倒地叩拜。
陈永福说:“佛祖在上,山民向你叩拜,望你保佑陈家人。”
众人三拜三叩,白云缓缓离去,天空一片晴朗。人们起身,继续寻找小路,眼前豁然开朗,山路沿着山侧蜿蜒而下。人们欢呼,感激佛祖眷顾。小路上小草青青,人们踏着柔软的小草向山下走去。
人们回到陈家大院,几个女人上前,问:“房屋建好了吗?”
陈永福说:“自然建好了,只等女人坐月子。”
陈永成说:“我们祖祖辈辈住土屋或砖屋,你们知道木屋是什么滋味吗?”
一个女人说:“木屋也是屋子,能有什么特别的滋味?”
陈永成说:“如果让你住进木屋,你家二楞一定让你一夜不得安身。木屋的墙壁是淡黄色,黄色里透着一股股清香,清香比花香还宜人。陈家大院的房屋不错,但与木屋相比差一截,陈家人要享福了。”
听说永定山顶的木屋特好,陈家大院的人欢呼,奔走相告。陈永福和陈永成聚族议事,让大伙赶紧卖房卖地,准备启程。有的人家已把房屋和土地卖掉,只剩一点家具,有人舍不得卖掉住了几十年的房屋,此时只得叫卖。村里和邻村的人听说陈家人卖房屋卖土地,价钱便宜,纷纷跑来购买。
陈万年父子卖掉自己在汀州的产业,只保留了两个铺面。陈有财的后人中有人舍不得卖掉家业,不愿去永定,留在汀州。陈万年父子回到陈家大院,陈家人聚集在院里,跪倒在宗庙前祭祖,然后收拾好祖宗的牌位,准备带往永定。其后举族前往陈家坟地烧纸。夜里,陈家大院丝竹与锣鼓齐鸣,陈永福等人拉开嗓子唱河南梆子,村民跑来看热闹。陈永福唱到动情处,陈家人泪流满面,村民黯然下泪。
明朝初年,陈永福和陈永成率领陈家人走出陈家大院,男人脸色暗淡,女人望着陈家大院哭泣,小孩仰头望着母亲欢笑。女人哭够了,转身跟在男人身后,缓缓向村外走去。村民站在村头,拉着陈家人的手,不忍他们离去,有人呜呜哭泣。听说陈家人走了,邻村的人为之高兴,纷纷搬入陈家大院。长毛听到陈家人离去的消息,为之叹息。
陈家人走进汀州城,雇了几条大船,沿着汀江前往永定。沿途山水秀丽,陈家人的心飞到了遥远的山头。
60.祭祖先江姓迁居
江怀远带着江家人回到江家大院,人们讲述了永定选定的居住地址和地形,有人认为地址不错,有人觉得居住条件太艰苦。江振兴父子和江天道召集人们商讨迁居,除了一两户人家犹豫外,其余愿意迁往永定。江怀远提出新居的房屋格局,让大家各抒己见。
江天道说:“从当地自然条件看,最好建木屋,既方便又省力省钱。山上树木多,用木料建屋,温暖温馨。如果抓紧时间建筑,不到半年就可以建好房屋。如果建造土屋,山顶有足够的泥土,也比较省力,可以建成与江家大院相同的房屋。至于庭院的格局,自然要加以改变,因为江家大院的格局不能有效阻挡长毛的袭击,让江家人吃亏不少。”
江振兴说:“建造木屋很方便,估计住着也舒服。但木屋容易着火,一旦着火,麻烦很大。如果各家的木屋连在一起,一家着火,势必殃及其他人家。土屋不易着火,年久耐用,我建议建造土屋,青瓦盖顶。”
江怀宗说:“听说陈家人建造木屋,木屋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江怀远说:“如果长毛进院,可以一把火将江家全部烧掉,我不愿看到如此可怕的结局,我建议建造土屋。”
江振兴让大家表决,多数人赞成建造土屋,依然采用江家大院的建筑格局,只是院墙要重新设计,以防长毛袭击。江怀远建议建造方形庭院,在庭院的四周设置四个碉楼,以便观望和防御。大门用巨石建造,木门要厚重,经得住重击,而且在大门上要建造碉楼,设置机关,方便防守。有人建议将庭院建成圆形,并且设置后门或暗道,以备不测之用。
江振兴率领江家人来到永定,沿着山路上行,接连爬了三级大山。山下流水潺潺,山上一片翠绿,人们在山下洗涤一通,装了几罐溪水带到山上。暮色苍茫,人们站在山顶向西望去,红霞满天,树林间众鸟归巢,一阵聒噪。林间松柏飘香,榕树、桂树和龙眼等树种俱全,男人抡起斧头砍伐小树,搭建窝棚,女人烧水做饭,山顶热闹起来。
人们钻进窝棚,说了半宿闲话,直至夜深才睡去。清晨,众鸟欢唱,惊醒熟睡的人。晨霭如一层柔纱弥漫林间,绿树如盖,青草茵茵,恍若仙境。男人打着哈欠,说夜里睡得香甜,拿着斧头和锯子采伐树木。
江天道说:“且慢。山神土神是这里的主人,先祭祀山神土神,然后再伐木。我们不能冒犯他们,得到他们的恩准才能砍树。”
江振兴呼唤女人准备祭品。女人端来馒头和米酒,众人跪倒在地,向山神和土神叩拜。
江振兴说:“山神土神,今天江家人来到此地,建造新的家园,希望你们开恩,成就江家人的愿望,江家人将牢记你们的恩德。”
男人走到最粗最高的一棵树前,仰望树梢,树梢与蓝天相接。两人坐在地上,拉动铁锯,锯断一棵大树,大树岿然不动,人们惊叹。有人上前摇撼大树,大树丝纹不动,几人一起推树,大树依然不动。
江天道说:“难道我们不该采伐这棵大树?”
江振兴不解,瞅着大树发愣。江怀宗琢磨一会儿,说:“我们忘了祭祀树神,树木像人一样,也有生命,值得人们尊敬。”
一个女人连忙端来馒头和米酒,献上祭品,众人一齐向大树叩拜。
江振兴说:“诸位树神,你们集天地之灵气,成就高大的身躯,占据山头,守护着一方土地。今天江家人与树木为邻,希望树神眷顾江家人,让我们建造新的家园。”
众人跟着江振兴念叨一番,大树一声巨响,向一侧轰然倒下,人们欢呼起来。自此,每伐一棵大树,江家人都要祭奠树神,砍伐十分顺利。砍了一片树林,江天道估计这块平地足以建造新的家园,便停止砍伐树木。人们遥望山沟对面的山顶,树木葱茏,那里是陈家人的新居,有人提出去看陈家人的家园。江家人翻过一座小山,山下是一条深沟,沟里有条小河,河水清清。
江家人越过山沟,爬上山顶,绿树丛中现出一间间木屋,木屋小巧别致,十分可爱。陈家人正在夯筑围墙,已经筑了少半圈,陈家人放下手中的活,热情接待江家人。江家人走进木屋,屋里幽香微微,淡黄色的墙壁将屋子装扮得淳朴而美丽。
江天道说:“木屋太美了,仙境一般。谁的主意?”
陈永福说:“众人的主意。此处取材方便,因此修建木屋,否则木材就浪费了。你们打算建什么屋?”
江怀远说:“我们打算建造土屋,土屋不易燃烧,长毛奈何不得。”
陈永成说:“木屋与土屋,各有利弊。我们担心木屋着火,因此每间小屋相隔,一旦一间着火,不会累及其他房屋。”
江怀远说:“我们已经伐倒树木,只等建屋。”
陈永福说:“如果缺少人手,陈家人愿意帮忙,陈永成是建屋的好手。”
江怀远说:“我们正缺建屋能手,那就让陈永成带几个人来建屋。”
江家人回到山顶,议论建造什么样的房屋,江天道认为木屋好,住着舒服,有人附和。
江振兴却摇头,说:“木屋固然有好处,一旦着火很麻烦。江家的山顶没有泉水,需到山下取水,远水不解近渴,还是土屋安全。”
江怀远说:“我们砍倒很多大树,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大树,太可惜,家里用具用不了多少木头。”
江天道说:“如果有人喜欢木屋,我建议土屋与木屋相间,即便木屋着火,也不会烧着土屋,各家各取所需。”
江怀远认为是个好主意,其他人也觉得不错,于是决定建造土木两种房屋。江怀远让大家讨论建造什么形状的围墙。
陈永成思索良久,说:“我建议建造圆形围墙,圆形结构美,而且含有圆满之意。方形结构规整,但美感不及圆形结构。房屋是人栖息的地方,也是人享受的地方,既应注意实用,也应讲究美观。从山顶的大小看,可以建造圆形围墙。”
大伙同意陈永成的建议,认为圆墙别致。江怀远称赞江天道的设想,说:“我们可以先建一圈土屋,然后建造一圈木屋,再建造一圈土屋,建三环相套的房屋。”
江家人请风水先生定位,陈永成负责建造木屋,江家人负责建造土屋。一圈土屋建成不久,木屋随之而成。人们在两屋之间转来转去,觉得颇有趣味。江家人建造最后一圈土屋,即将完工,天空乌云密布,山顶骤然起风,狂风穿过四周的树木,在房屋间旋转,将土屋的屋顶掀掉。人们惊恐,躲在木屋里喊叫。狂风过后,地上散落着乱木和瓦片,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是何征兆。
江怀远说:“是不是我们得罪了上天,上天警告我们?”
江天道说:“我们已经祭过山神土神和树神,上天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不会无缘无故惩罚我们,兴许这是偶然现象,不必在意。”
陈永成说:“礼多神不怪,还是祭祀一下上天,为日后消灾祈福。”
江怀远让女人端来馒头和米酒,众人跪在地上,仰望天空,祈求上天眷顾子民。天豁然开朗,风和日丽,人们笑逐颜开,将屋顶盖好。
江家人回到汀州,跟人们讲述房屋的结构,人们感到新奇,都想立即前往永定。有两户人家不愿前往永定,迁往漳州,族人没有阻拦。江家人变卖房屋和土地,有人恋恋不舍。江天道来到自己种了几十年的田边,看着即将成熟的稻子发呆。
江天道自语:“这里原来是一块荒地,是我们父子二人开荒种田,变成良田。我精心侍弄几十年,现在要把这块田地给别人,实在于心不忍。老天注定我与这块田地分离,我只能顺从天意,天意不可违。”
江怀远将汀州城的产业大都卖掉,只保留两个铺面和屋子,准备将来继续在此做生意。江怀远与汀州城的朋友告别,一个朋友说:“汀州是个好地方,永定条件艰苦,两者难以相比。许多人居住汀州,为什么留不住你?”
江怀远说:“河南人四海为家,哪里适宜居住,就到哪里去,哪里就是我们的家园。既然我选择了永定,永定就是我的新家园。”
江家人等待稻子成熟,天气阴沉,稻穗弯弯,迟迟不愿成熟。人们跑到田里,看着即将成熟的稻子,盼望收割最后一季稻子。稻子终于成熟,人们收割了稻子,像往年一样,将秸秆堆在田边。人们在院里晒干稻谷,碾成米,打算带往永定。江家大院忙碌一阵,归于平静,人们期待出发。江怀远父子处理好汀州城的产业,回到江家大院,了解江家人的准备情况,确定出发日期。江家人忘不了自己的祖先,走进宗祠,擦去祖宗牌位上的灰尘,准备来日祭祖。江家人聚集在宗庙前,向祖先叩拜。
江怀远说:“先辈们,你们从河南正阳来到湖口,从湖口来到宁化,又从宁化来到汀州。现在你们和江家人一起前往永定,前往另一个家园,你们保佑江家人平安到达永定。”
人们齐呼:“保佑江家人平安!”
有人想起逝去的先辈,黯然落泪。江家人带着祭品前往墓地,为先人扫墓,打算日后将先人的骨骸迁往永定。有人留恋自己的土地,再次来到田边,看着田里的稻茬和泥土,黯然神伤。他们想起年复一年的劳作,想起田地给予他们的丰厚回报,久久不愿离开。江家人把江家大院清扫一番,院里干干净净,屋里一尘不染。人们收拾好行囊,行囊静静地躺在屋里,等候主人召唤。
江怀远在院里喊:“出发了!”
江家人肩挑手提,扶老携幼,齐聚院里。有人望着自己的房屋悄悄抹泪,有人默默地环视江家大院。历经几十年,江家大院已有几分沧桑,但不破旧,处处留着江家人的感情。江怀远带头走出院子,人们缓缓跟在身后,有人不住地回头,望着居住几十年的院子失声痛哭,哭声传进江家大院,院里回荡着江家人最后的声音。江家人来到汀州城外的汀江边,搭乘几条大船,缓缓离开汀州。汀江缓缓流动,船沉甸甸的,缓缓前行,汀州城留在江家人的身后。江家人望着前方的水道和青山,心飞向陌生的家园。
江流曲折,远山沉沉,有人在船上唱起河南梆子,声调苍凉。有人轻轻地和着,唱声落在青山间,沉入悠悠的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