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跋涉者>35——36章

35——36章

作品名称:跋涉者      作者:碾子      发布时间:2025-01-03 11:02:50      字数:7215

  35.搞船运江姓迁移
  
  从鄱阳县出发前江兰兰去了一趟湖口,与娘家人告别。听说洛阳人举族迁移,正阳人骚动。湖口的局势跟鄱阳县相似,金兵南来,江南战火遍地,江正阳的孙子充军,全家忧虑。一年后江正阳得到孙子的死讯,全家悲哀。江正阳的儿子江腾蛟跑到军营打听儿子的尸体,想运回湖口埋葬,结果毫无音讯,垂头回到湖口。人死不见骨,江正阳叹气,因此病了一场。还有几个正阳人的子孙也遭此厄运,人们怨恨战争。尽管正阳人聚族居住,但几户人家遭偷盗和抢劫。江正阳本是殷实之家,结果被抢劫,家财损失小半,陈花花为此哭泣多日,江正阳极力劝慰。江怀居去世前曾嘱咐江正阳,让他保护正阳人。每当想起父亲的嘱托,江正阳叹息不已,如今江正阳年迈,无力保护正阳人。洛阳人迁移的消息让江正阳燃起希望之火,于是跟江腾蛟商量,要不要迁居。江腾蛟出生在湖口,舍不得离开湖口,认为湖口就是自己的家乡。父子二人意见不投合,江正阳生气,骂儿子不争气,于是找来孙子江耀华。
  江正阳说:“你哥充军阵亡,全家悲伤。我做了一辈子瓷器生意,积攒了一点钱财,结果被人抢走。正阳人来此四十年,本已生活安定,日子有所好转,不料再次遇到战乱,我不愿忍受战乱之苦,想离开湖口。你曾祖父生前嘱咐我,让我保护正阳人,我只有把正阳人带离湖口,才能让他们脱离虎口。现今我已年迈,无力出外奔跑,无力带领正阳人离开此地。当年正阳人与洛阳人一起来到鄱阳湖,现在洛阳人已经离开鄱阳县前往汀州,他们先行一步,我们也应该离开湖口。”
  江正阳年迈,近些年不再做生意,江腾蛟继承他的衣钵,依旧做瓷器生意。江耀华一直跟着江腾蛟做瓷器生意,跑遍了浙江、九江和福建北部。哥哥的死对江耀华刺激很大,江耀华沉吟良久,说:“我爹的意思呢?”
  江正阳说:“你爹割舍不下瓷器生意,割舍不下湖口,他不是江家的种。如果让江家人继续受苦受难,我愧对先人。陈朝阳是好样的,我不如他。你爷爷常说,河南人重命不重财。”
  江耀华说:“看来江西不会安宁,免不了发生大战,既然爷爷有离开之意,我愿意离开湖口,另找生路。我熟悉周边的情况,江西浙江等地有战事,福建暂时比较安宁。况且福建多山,即便发生战事,容易躲避。我们不妨也去汀州,毕竟江姓与陈姓有亲戚关系,可以彼此照应。”
  江正阳说:“既然当初我们就在两地,现在不必聚在一起,尽管两姓人有姻亲。所迁之地必须安宁,可以避乱。”
  江耀华把自己和爷爷的意思告诉江腾蛟,江腾蛟面对爷孙俩的决定,思索良久,说:“这不单是我家的事,是正阳全族人的事,要跟正阳人商量。”
  江腾蛟把正阳人叫到一起,提出迁居的事,供人们商讨。江正阳和江兔子等老年人力主迁居,江腾蛟等中年人犹豫,他们不忍割舍湖口的好地好水。江耀华等人附和老人的意思,最后决定迁居。
  江耀华说:“我去过宁化,那里是山区,山多人少,是避难的好地方。听说宁化有不少河南人,可以彼此照应,我带人去考察一下。”
  众人同意江耀华的意见,江耀华出资,带着江兔子的孙子江铁牛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前往宁化。三人坐船渡过鄱阳湖,沿着抚河到达抚州,然后走陆路经过南丰、广昌和石城到达宁化。宁化县背山面水,县城坐落在开阔地。三人在宁化城逗留一天,了解乡下的情况,然后前往乡下。三人跑了几个村庄,选定一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庄,村庄地形开阔,四面环山。三人回到湖口,把选定的地址告诉正阳人,人们同意迁居。
  村民认为普天之下没有比湖口更好的地方,战乱不单给正阳人带来苦难,也给当地人带来苦难,因此他们理解正阳人的苦衷。两代正阳人的妻子大都是当地人,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女人回到娘家,说不愿离开湖口,于是有人找到江腾蛟,说:“当地人能生存,为什么正阳人不能生存?你们不知骨肉分离之苦吗?我的女儿走了,恐怕今生难以相见。”
  江腾蛟说:“我们从河南来到湖口,本是为了生存,但江浙等地燃起战火,皇帝南逃,正阳人生死未卜。现在正阳人已有死伤,如果坚持下去,还会有人死去。我们离开此地是为了正阳人,也是为了你们的子孙。我们是血肉之躯,不是木石,知道离别之苦,请理解我们。”
  村民无言,只好默认正阳人迁居。正阳人的房子是好房子,听说正阳人变卖家产,村里村外的人上门询问价格。为了答谢村民对正阳人的照顾,正阳人把家具送给村民,只卖掉房屋。正阳人看着村民把自家用了几十年的家具搬走,心中隐痛,有人不停地抹眼泪。几天工夫,正阳人的屋里空空荡荡,变成空窠。江腾蛟、江耀华和江铁牛挨家挨户查看变卖情况,然后决定择日启程。
  江正阳想起父亲和其他死去的先辈,他们埋在村外。江正阳割舍不下他们,但此时又不便把他们带走,于是对江腾蛟说:“让江家人去看望先人,向先人告别。”
  正阳人拿着香和表,浩浩荡荡向坟地走去。他们跪倒在坟前,诉说正阳人的苦衷,泪水洒进泥土里。坟地香烟缭绕,正阳人的心刀割一般。江腾蛟特意找了一位先生,选定良辰吉日,带着正阳人出发。
  清晨,正阳人扶老携幼,背着行李,走出住了四十年的房屋。有人心中悲伤,哭泣不止,哭声连成一片。江正阳和江兔子等人看着自家的房屋,看着天天出入的大门,看着门外的水塘,沉默许久。正阳人向村民告别,村民拉着正阳人的手,以泪相送,有人把正阳人送到鄱阳湖边,目送正阳人上船。
  盛夏,阳光普照,鄱阳湖一片明媚。正阳人抹去眼泪,乘船向南而去,鄱阳湖水波依依,泛着微澜。江耀华和江铁牛坐在船头,脸上荡漾着快乐,欣赏鄱阳湖的美丽风光。
  江耀华说:“就此一别,日后很难欣赏鄱阳湖的风光。如果我是个文人,会把鄱阳湖的美丽写在纸上,可惜只能记在心里。”
  江铁牛说:“宁化县的那条河也很美,我喜欢它,会像喜欢鄱阳湖一样喜欢它。”
  人们的心飞向宁化县,而眼前波光粼粼,鱼儿相随。后晌天上布满阴云,江正阳抬头看天,说:“要下雨了,看来要遭雨淋。”
  湖面起风,疾风吹面,湖水涌起波澜,大片的雨滴落在湖面,激起朵朵水花。有人撩起衣服遮盖着头,有人任由雨水浇灌,人们的衣服湿透了,行李湿透了。风雨吹打着湖面,湖面一片迷茫,船夫艰难地摇橹,船艰难行进。
  江正阳说:“风雨想阻拦我们前行,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正阳人前行的步伐。”
  江兔子说:“风雨无意阻拦我们,风雨在挽留我们,为我们送行。风雨有情,而时事无情,正阳人本不想离开湖口,是时事逼我们离开湖口。”
  风雨击打着正阳人,浑身冰凉。风雨过后,天上的阴云散去,湖面再现阳光,人们身上的衣服被烤干。人们脸上露出笑脸,嘲笑风雨奈何不得正阳人。船驶出鄱阳湖,沿着抚河前行,抚河江水小,船夫使劲摇橹,船艰难行进。船到抚州,正阳人下船,夜宿抚州城,然后徒步前往宁化县。
  江耀华告诉人们,抚州距离宁化县有六百里路,虽说沿途没有大山,但山路不少,又是盛夏,难免受苦受累。江正阳让人们准备干粮和葫芦,人们乘着清晨天凉出发,中午找阴凉之处歇息。江正阳几位老人拄着木棍走在队伍中间,向年轻人讲述当年南来时的艰辛,说眼前几天的路程算不了什么。十天之后,正阳人来到宁化县,看见宁化县靠山面水,四面环山,虽比不上湖口,也是一方宁静之地。在宁化县城休息半天,江耀华和江铁牛带着大伙前往乡下。
  洛阳人走到村边,一条河流缓缓流淌,暑热逼人。人们把行李放在河边,纷纷下河洗涤,河里欢腾起来。河水清澈,河边卵石磊磊,远山隐隐,村边的稻田禾苗青青。人们洗去头脚的暑气,向村里望去,村庄坐落在山脚,山上一片葱绿。江耀华招呼人们向村里走去,村民站在村头,吃惊地看着正阳人。正阳人走进一个大院,把行李放在地上,主人热情相迎。上次江耀华等人已跟主人联络,主人把正阳人带进几个大院居住。
  正阳人发现村里的房屋大多是茅草屋,低矮破旧,只有一个院子是砖屋。村民衣衫破旧,屋里只有简单的用具,是个十分落后的村庄。村民看见陌生人进村,站在远处看着正阳人。江耀华向村民买了一些大米,分发给各家各户,村里升起袅袅炊烟。
  村里一片宁静,鸡叫狗咬异常清晰,正阳人聚在一起,商量日后的生活。江正阳提议向村民买地,先解决吃饭问题,然后建屋。江腾蛟找了一位风水先生,选定建屋地址,这块地在村子的东边,江水从不远处流过。正阳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建什么样的房屋,江腾蛟建议房屋样式与湖口的房屋相同,众人赞成。
  江正阳胸口疼痛,一手捂着胸口,汗水淋淋。陈花花着急,急忙去喊江腾蛟,江腾蛟正跟人察看地形,讨论房屋的格局。江腾蛟连忙跑回家,看见父亲捂着胸口,询问村里有没有郎中,村民说没有。江腾蛟连忙倒了一碗开水,让父亲服下,病情渐渐好转。江耀华赶回家,看见爷爷好转,心里安定下来。江耀华发现爷爷脸色不好,让父亲守在身边,到邻村请郎中。黄昏时刻郎中进门,给江正阳号脉,询问病情,然后开了几服中药。江耀华跟着郎中去取药,然后给爷爷熬药服药,江正阳服药后安然睡去。天亮,江腾蛟发现父亲没有声息,摸了摸手,冰凉。江腾蛟哭泣,全家沉浸在悲痛中,正阳人闻讯赶来,料理后事。江腾蛟在山脚选了一块地,让父亲安卧在树丛中。
  
  36.建围屋陈姓聚居
  
  汀州四面皆山,水运发达,造纸、瓷器、造船、盐运和印刷也发达,商业繁荣。在鄱阳县时陈朝阳遭抢劫,财产损失不少,但手中依旧有钱财。陈长贵发现造纸和盐运生意不错,于是兼做这两样生意。陈朝阳已无力做生意,赋闲在家。陈长贵去浙江买了一船盐,运往赣州,船到赣州,陈长贵做了一梦,梦见陈朝阳驾着一朵彩云向西飞去。陈长贵醒来,梦境依然清晰,顿生不祥之感。陈长贵很快将盐脱手,然后骑马赶回汀州,父亲已经去世。陈长贵嚎啕一通,把梦境告诉家人,然后立即办理后事。陈朝阳是洛阳人中的长者,德高望重,因此举族举哀,丧事异常隆重,村民非常吃惊。丧事之后,陈长贵询问家人,父亲有何遗言,母亲江兰兰抹着眼泪说:“你爹让你保护洛阳人。”
  陈长贵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父辈南行吃苦颇多,洛阳人就是他的亲人。陈朝阳生前告诉陈长贵,洛阳人生前在一起,死后也要在一起。继陈朝阳去世后,洛阳人先后有几位长者去世。陈长贵遵循父亲的遗愿,将去世的长者埋葬在一片坟地。陈长贵想起远在鄱阳县的爷爷和其他去世的洛阳人,打算日后把他们接到汀州,眼下要紧的事是修建房屋。洛阳人来村已有几个月,依然住在破旧的草屋里,人们觉得难受。陈长贵聚族议论建房的事,众人希望早点建房。陈长贵和陈耀祖主持建房,两人找来一位风水先生,选了村西的一块地为建房地址。两人再次聚族商议房屋样式,有人提议建几个四合院,几个四合院相互通连,既方便相互往来,又安全可靠。四合院是北方常见的房屋样式。陈耀祖想起鄱阳县陈家大院被盗被抢的事,提议加强防卫,建筑碉楼、大门和高墙,以便观望和防守。众人认为陈耀祖的提议很好,于是由陈耀祖设计房屋结构。陈耀祖设计了一张房屋草图:四周围墙,围墙内是几排房屋,大门两侧矗立两个碉楼,大门外是一片开阔地。洛阳人聚居一院,宛若一个大家庭。众人同意陈耀祖的设计方案,于是择定良辰吉日动工。
  陈狗子去世后陈耀祖管理陈家大院。春节后江兰兰去世,洛阳人举族哀悼。寒食节,洛阳人依照老家的习惯,不动刀案,吃头一天准备的食物。人们想起埋葬在鄱阳县的先辈,各家派人到汀州买香火。陈朝阳在世时嘱咐陈长贵,每年上坟时一定要给洛阳的先辈点几炷香,千万不要忘记祖宗,不要忘记自己是洛阳人。陈长贵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年都要祭奠祖宗。夜里,洛阳人聚在一起,议论先辈南来途中的艰辛,回忆鄱阳县的往事。
  陈长贵说:“自离开洛阳至今,洛阳人已到第四代,虽说洛阳人经历了不少磨难,总算活下来。我们应该感谢先辈的恩德,没有他们的艰辛,兴许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陈长贵的儿子陈富义说:“洛阳到底是啥样子,我很想看一眼。如果洛阳安定,我们不妨重回洛阳,做真正的洛阳人。”
  陈耀祖说:“你说的是孩子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们很难回到洛阳,何况中原战事不断,洛阳没有汀州安全。我们也老了,洛阳人的明天要你们支撑。你祖辈有一身好武艺,你爷爷是做生意的好手,你要继承家里的传统,跟着你爹习武做生意。”
  陈狗子的儿子充军战死,孙子陈元宝已经成人。陈兔子祖孙三代都是船工,孙子陈长工请求陈长贵在城里找一份船工。陈长贵向汀州人打听,汀州四周暂时比较安定,如果没有战乱,希望洛阳人都能过上像样的日子。汀州县城不错,乡下显然比不上鄱阳县乡下,土地稀少,人烟稀少,异常贫穷。
  陈长贵说:“我希望洛阳人都能过好日子,但汀州比不上鄱阳县,需要各家各户共同努力,否则我们的日子艰难。秀才家的人辈辈有文化,希望陈耀祖教育洛阳人的后代,让洛阳人人人有文化。”
  陈耀祖说:“这事易如反掌,我只要张口就可以传授学业,只是各家要让孩子懂得念书的好处。待建好了房屋,我在陈家大院开办学堂,传道授业。”
  清明节,洛阳人倍感凄凉。在鄱阳县时,每逢清明节,陈家大院异常热闹,在县城做生意和做工的人回到院里,人声鼎沸。人们聚集在祠堂前,由几位长者主持祭奠,香烟袅袅,众人叩拜先辈,回忆先辈的英德,激励后人努力,然后去上坟。不单人要吃清明的饭食,也要给耕牛奉上一份饭食,感谢它的劳作之苦和对人的贡献。此时人们分散住在村里,都住着破旧的茅草屋,清明节异常凄凉。洛阳人没有忘记先辈的牌位,将它们带到汀州,陈长贵在村头选了一块平地,作为临时祭祀场所,把先辈的牌位摆在木桌上,聚族祭奠。人们跪倒在地,向先辈叩拜,悼念先辈的英魂。人们想起故去的亲人,想起陈家大院,落下悲伤的泪水。
  清明后,洛阳人修建房屋,工地摆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摆着一些祭品,祭奠天神山神土神。人们顶礼膜拜,然后鞭炮齐鸣,破土动工。洛阳人齐聚工地,聘请当地的几位泥瓦工为师傅,由陈长贵和陈耀祖指挥施工,人们边说笑边干活,工地充满欢乐。尽管洛阳人不富裕,但每家都能出点钱,陈长贵许诺,如果所凑资金不足,由他承担所需资金。陈长贵让陈耀祖负责购买材料,围墙全部用砖,房屋的底部用砖。由于人多,不到两个月就筑好了屋墙,屋顶用青瓦覆盖。围屋合龙口之时,突然刮来一股旋风,旋风在围屋盘绕数圈,销声匿迹。人们吃惊,连忙停工。
  陈耀祖脸色陡变,说:“此风诡异,是凶是吉?”
  陈长贵也觉得奇怪,吩咐人们休息,急忙让陈富义和一个年轻人去汀州请方士。方士是一位老者,须发皆白,胡须冉冉,飘然若仙。方士向陈长贵仔细询问旋风情况,望天祝祷一番,说:“此风是神灵降临,你们应该立即献上贡品,供他们享用。你们建屋,惊动众神,众神骤临,察看情形。”
  陈长贵说:“此事主凶还是主吉?”
  方士说:“自然是不吉之兆。”
  陈长贵说:“此兆能解吗?”
  方士说:“能。”
  方士吩咐搬来一张方桌,具备香表和祭品,众人屏声敛气,目视方士施法。
  方士焚表烧香,然后摇动手中铜铃,摇头晃脑,施法术。天空骤然出现一片乌云,倾时风起云涌。方士双手合十,望天念诵一番,羽扇一挥,乌云退去,再现晴天。
  陈长贵问:“解了吗?”
  方士说:“我法力有限,只能解去一半,另一半难以化解。山神土神允许你们在此建屋,无大碍,日后此地是否安宁,要看天意。恕我直言,几十年内此地无恙,此后就不知晓了。”
  陈长贵说:“难道我们还要迁居?”
  方士摇头,说:“恕我不言。”
  方士收了礼金,飘然而去,身后留下一片彩云,众人惊叹。众人对方士的话将信将疑,议论一通,不得就里,继续施工。
  洛阳人建好房屋,果然无恙。陈家大院坐落山下,高墙绕屋,碉楼高耸,大门外的广场卵石铺地,广场外清池碧水,远处活水清流。
  村里建了一个方宅大院,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有人惊奇,亲来观看陈家大院,连声啧啧。洛阳人为此自豪,村民也为之自豪。元朝初年,洛阳人搬进陈家大院,乔迁之日,洛阳人先行祭祖,举族跪倒在地,向先辈叩头,祈求先祖保佑。陈家大院敲锣打鼓,白天聚餐,夜里唱戏,异常热闹。洛阳人继承老传统,许多人会唱河南梆子。陈耀祖等人操丝竹,陈长贵等人唱戏,直到夜深才收场。洛阳人先后买了土地,大都种田为生,小小山村现出生气。
  陈长贵带着陈富义前往景德镇买了一船细瓷,运回汀州,然后赶着牲口把瓷器运往宁化。货物脱手,陈长贵带着儿子去看望江兰兰的娘家人。江家人来到宁化,依然住在当地人的茅草屋里,陈长贵把洛阳人的房屋讲给正阳人听,正阳人羡慕不已。陈富义闲来无事,到村里溜达,遇到一个姑娘,痴痴地瞅着姑娘,以为仙女下凡。
  回到江家,陈富义跟父亲说:“村里有个姑娘真好看,不知是哪家的姑娘。”
  陈长贵笑了,说:“你喜欢姑娘吗?”
  陈富义也笑了,说:“姑娘好看,自然喜欢。”
  陈长贵让江家人打听姑娘的情况,原来姑娘是正阳人。陈长贵本想在汀州给儿子娶个门当户对的媳妇,不料儿子相中了正阳姑娘,陈富义鼓动陈长贵提亲。姑娘出身于普通人家,是江兔子的后代,父母种田为生。陈朝阳在世时经常提起江兔子,称彼此关系好。陈长贵的母亲江兰兰是正阳人,陈长贵认为洛阳人与正阳人有缘,便带着儿子到姑娘家走了一遭,提起父亲与江兔子的情谊,姑娘的父母确认两人的情谊。
  回到江家,陈长贵说:“我儿子喜欢江家的女儿,合适吗?”
  亲戚说:“你家是富贵人家,姑娘的父母一定愿意,不知姑娘是否喜欢陈长贵。如果你们有意,我去姑娘家探虚实。”
  陈长贵把亲事托给亲戚,带着陈富义回到汀州。陈富义担心姑娘被当地人娶走,催促陈长贵去宁化提亲,陈长贵只好放下手头的生意,带着厚礼去宁化提亲。姑娘的父母听说陈长贵是生意人,家庭富裕,痛快答应了亲事。为了让儿子安心做生意,陈长贵择定日期成婚。
  汀州城有一富户,新近与陈长贵相识,家里有一妙龄女子,正在物色夫婿。听说陈长贵的儿子正值成婚年龄,于是向陈长贵提亲。
  陈长贵说:“如果你在半月前提亲,兴许我们就成为亲家,我的儿子刚刚与宁化正阳人定亲,只能让令爱另择佳婿。”
  富户认为自己是汀州城有名有姓的人家,不是普通人家,不料遭陈姓人拒绝,分明瞧不起自己,因此心怀怨恨,放下礼品,拂袖而去。陈长贵异常尴尬,感叹:“天命呀,天命。”
  陈长贵把此事讲给儿子听,陈富义说:“你不必遗憾,婚姻之事不能强求,陈家与他无缘,他怪不得陈家。我奶奶是正阳人,来到陈家后陈家兴旺发达,正阳人与洛阳人有缘,正阳姑娘是福星。”
  陈富义执意娶正阳姑娘,陈长贵认命,于是大办婚礼,把正阳姑娘娶进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