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里春秋>卷一(四十九)

卷一(四十九)

作品名称:故里春秋      作者:寸心知      发布时间:2024-10-17 08:19:43      字数:3139

  (四十九)
  
  游弋骑着他的七拼八凑成的旧单车,一路颠簸赶来了。与其说是骑着,不如说是趴着。佝偻的身躯让游弋只能趴在单车上,两手死死握住龙头才是他最放心的依靠。他的三七开的稀疏头发被汗水湿透,已经黏黏糊糊贴在脑壳上,不成发型。他把单车骑到阶基边沿,借助其高度勉为其难地下了车。一脚刚踏进门,游弋就几乎喜气洋洋地大喊:“王支书,我来啦!”
  王大龙嘴里答应着,心有不悦:“什么人嘛,人家生病,你高声大喊,还兴高采烈的,什么意思?没教养。”但嘴上没说出来。
  游弋继续喊道:“王支书,让嫂子出来,我看看!”
  王支书忍着,把老婆扶到外面。游弋就像欣赏、鉴定一件文物,目不转睛盯着凤英脖子上那个瘤子左瞧瞧右瞧瞧,用手按了按,摸了摸,做认真思考状,没有说话。王大龙站在旁边,心里直发毛,轻轻地问:“游医师,怎么样?”
  游弋长吁了一口气,顿了顿,轻描淡写地说:“就是个瘤子,没事。”
  王大龙听说没事,松了一口气,接着问:“游医师,你说要不要去县人民医院?”
  游弋鼻子里哼了一声,一脸的不屑:“去什么县人民医院?钱多了发烧吗?”
  王大龙的心提了起来:“那怎么办?你行吗?”
  游弋有点不高兴,却斩钉截铁地回答:“去掉那个‘吗’,我行!”
  看到游弋信心满满,王大龙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好,那就辛苦你了!”
  接下来,游弋把治疗方案说了一遍:“吃药没用。我的意思是做手术好,干净利落,彻底根治!”王大龙再问打不打麻药、有没有后遗症等等,游弋显得不耐烦了,“跟你说也说不清,反正你放心,包在我身上就行了。”
  在福源说一不二的王大龙在游弋面前竟没了威风,只能唯唯诺诺。
  
  一台可怕的手术在王支书家正式上演。
  凤英脖子被游弋打了麻药,慢慢没了感觉。
  游弋从药箱里取出手术刀,在她那瘤子处划了一刀,血液慢慢渗出,染红了脖子和衣领。王支书哆嗦了一下。手术刀继续扩张、深入,鲜红的血越来越多,王支书的心越来越紧。再接着一刀下去,哎呀,糟了,切着动脉了,鲜血突然喷涌而出,游弋赶紧用纱布压着,可是压不住。游弋双手满是鲜血,通红通红的,可脸上开始发白,接着变得惨白,他慌了,大喊:“快,端盆冷水来!”
  王大龙双脚发软,赶紧端来一脸盆冷水。游弋接过,对着凤英血淋淋的伤口泼去。她全身打了个激灵,可血没止住,仍在喷涌。游弋黔驴技穷了,自言自语道:“不是说冷水止血吗?一大盆冷水怎么都止不住血呢?!怎么回事啊?”
  说话间,那边凤英已经失血过多,晕死过去。王大龙束手无策,第一次感到了无助和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婆软踏踏地倒下,最后惨死在游医师的手术刀下。
  王支书悔呀,后悔自己有眼无珠,信了游弋这个牛皮鬼,上了贼船;王支书恨呀,恨自己昏了头脑,没去县人民医院就医;王支书冤呀,自己一直为了福源工作样样拿第一,到头来耽误了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婆的病和命,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另一半,自己比窦娥还冤呀!
  这正应了福源那句俗话“火烧乌龟肚里痛”,王大龙对游弋恨得牙痒痒的。但是他冷静下来想:这事还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如果声张出去,全公社都会知道福源王支书愚昧,请赤脚医生做手术,把老婆治死了,自己成了活生生的反面教员;一辈子的功劳、一辈子的英名毁于一旦,全都“倾在沙洲上”,以后还怎么做人?怎么直得起腰来?思前想后,王大龙觉得现在还不能找游弋的麻烦,也不能因为这件事惩处他,这叫投鼠忌器。
  于是,游弋这起医疗事故被压住了,他庆幸自己全身而退,得以继续行医。他一如既往游走于村组屋场,平安无事。
  
  过了好久,在一次大队社员大会上,支部委员李虎宣读了一个处分决定:“鉴于大队赤脚医生游弋被好几个社员检举,其在行医过程中,多次要求察看、检查妇女下体,道德败坏、品行低劣,群众意见很大。经调查情况属实,现在大队研究,并报长春公社卫生院备案,决定取消其赤脚医生行医资格,今后不准再从事诊疗活动,否则以非法游医处理。特此通告。”
  会场引起了些许骚动。有的认为早该如此,游弋罪有应得;有的表示同情,游医师一个城里人来到福源活得不容易;有的觉得可惜,游医师医术还是可以的。但没人当场反对大队支部的决定。
  王支书好像听而不闻,没有就此事讲一句话,仍然只是强调抓好阶级斗争、农业学大寨。而游弋头都低到裤裆里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干不了农活,再无一技之长,难以活命。如果还要治病,那就真成了游医,要随时准备接受严厉惩处了。
  半年之后,毕竟纸包不住火,游弋的医疗事故还是传出去了,而且登上了国家级的《JK快报》,游弋成了全县登上这份权威报纸的第一人,也让他的冷水止血法成为全国医疗卫生界的笑谈。
  经历过这个人生风浪,王支书似乎衰老了不少,他的政治生涯也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在全公社再没有往日的风光,而且因为年龄这条硬杠杠必须“让贤”而退了下来,他的三个儿子在他生前也没有一个继承乃父之豪情壮志,基本是泯然众人矣。他变得郁郁寡欢,病病殃殃的,终于一蹶不振,再没有昔日的辉煌和风光,宛如一轮从一字山巅渐渐坠落的夕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世界太平,岁月静好。
  巍峨挺立的白云山还是那样威严地俯瞰着福源的大地,蜿蜒不息的瓦砾江还是那样静静地流淌,陪伴着福源的男女老少度过一个个或者平凡或者不平凡的春秋。
  “高山本是千年屋,
  世间不过歇凉亭。
  起伏沉浮皆常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哎啰嗨
  谁能唤醒梦中人?”
  ——福源又响起了为老贵苍凉的山歌声。
  尤老瘪也不甘寂寞,马上在对面回应: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攒旧人。
  阵阵风雨送春归,
  桃李芬芳满凡尘,哎啰喂
  春风得意有几人?”
  为老贵唱得兴起,再接唱一首:
  尤老山歌唱得清,
  桃李芬芳气象新。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哎啰喂
  为人厚道记在心。”
  ……
  歌声此起彼伏,在福源甜丝丝的空气中像涟漪一样微微荡漾。
  
  白云山依然是那么雄伟矗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瓦砾江依然是那么奔腾不息,一路欢歌,滚滚向前。田野里依然生长着茁壮的杂交水稻,绿油油的,生机勃勃;农家烟囱里依然炊烟袅袅,随风飘荡,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
  乍看起来,福源还是跟过去一样,波澜不惊,风平浪静。可是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已经悄悄发生了许多以往想象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潜滋暗长,不知不觉地给福源的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欣慰。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福源人也欢呼雀跃。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使很多人觉得形势发生了转折,虽然绝大多数福源人没感到与自己有多少关系,但毕竟是变化,看来上面的政策有所松动了,对老百姓尤其是像福源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学生,应该是给了一线希望。他们笃信《增广贤文》那句名言:“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所以信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卖家神当土地也要送子读书”,慢慢又燃起了读书的热情。
  三十年媳妇熬成婆,三十年大路变成河。如今,经过十来年的风风雨雨,牯子已经熬成老民办老师了。老,就意味着有资历、有经验,当然也有能力,不然虎视眈眈的好些人早就把你从讲台上拉下来了。但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说明自己还是没争取到去外面大展身手的机会。牯子纳闷,柳春也发愁:明明自己的丈夫不光在福源,就是在长春公社,教学水平摆在那里,不敢说独占鳌头,也可以说名列前茅。这学区领导文主任怎么就看不到,不给转个公办老师呢?老是教个初中,拿工分,好像低人一等,不是埋没人才吗?!她真希望牯子时来运转,扬眉吐气,自己和孩子也能跟着过上好日子。
  事有凑巧,柳春默默想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隆重召开,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福源人高兴啊,再不用瞎折腾了!大家都相信:不管以后还有没有风风雨雨,但像房屋一样四梁八柱这个“大架子”稳住了,人心就安宁,生活就有希望。乘着这股东风,柳春的希望也就可能变成现实。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