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里春秋>卷一(十五、十六)

卷一(十五、十六)

作品名称:故里春秋      作者:寸心知      发布时间:2024-10-09 08:13:56      字数:5077

  (十五)
  
  安平的灵柩停放在屋场大厅里,孤零零、冷清清的。这是他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虽然是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也还是要有人守灵,热热闹闹唱夜歌,这是福源的风俗。
  为老贵、尤老瘪是福源的歌王,自然不请自来。为了吸引听众,还特意到邻近的柳林大队请来了颇负盛名的黄集群歌师助阵。
  夜深了,坐在灵堂里看热闹的人们大部散去,只剩下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和喜欢夜歌的歌迷、见习生在耐心等候。刚从县城下放到此的赤脚医生游弋更是兴致盎然,要先睹为快:等着吧,好戏就要上演了!
  一阵锣鼓、唢呐声响起来了。音乐一停,为老贵清了清嗓子,开始“开歌堂”:
  “我含悲忍泪进灵堂,安平卧在厅中央。开口就把夜歌唱,桃李芬芳不闻香。”
  灵堂里人们纷纷喝彩。尤老瘪接唱:“为老唱歌本不差,我来接唱狗尾巴。只是今夜人才好,先请黄老锦(上)添花。”
  为老贵又唱道:“尤老唱歌提了醒,一句惊醒梦中人。柳林高师大驾临,高山打鼓远传名。”
  那边黄集群坐不住了,马上搭讪道:“两位歌师开了篇,我才疏学浅不敢言。你七字四句成了篇,定然是个好歌仙。”
  为老贵马上接腔:“高师唱歌太过谦,我麻起胆子(大着胆)接一篇。我们就唱《三国》传,互相学习有机缘。”
  黄集群唱:“请问三国是哪些,几个主角讲一篇,五虎大将都是谁?忠心保主美名传。”
  尤老瘪应声而答:“三国就是魏蜀吴,曹操刘备吴孙权。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黄忠共五员。”
  为老贵接上唱:“蜀国刘备是正统,魏国曹操是奸雄。吴国孙权坐江东,互不相让争先锋。”
  黄集群不甘示弱:“福源果然有高人,出口成章赛集群。借问五虎何典故,为何威名传至今?”
  接下来三个高手过招,你来我往,互相诘问,有问有答:“先要说起三结义,刘关张盟誓在桃园。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月同日同升天。”
  “再讲义气算关公,义薄云天栖曹营。五关六将挂印(封)金,千里单骑志不泯。”
  “又讲张飞胆气高,一声吓断霸陵桥。豹头环眼敌军怕,眼花缭乱丈八(蛇)矛。
  “还讲常山赵子龙,一杆长枪有神功。七进七出震敌胆,怀抱阿斗打冲锋。
  “三国英雄有马超,白马银枪尽高招。出生入死都不怕,留得英名到今朝。
  “最后还要讲黄忠,白发苍苍豪气冲。宝刀不老人称颂,五虎大将好威风!”
  黄集群及时挑起了又一个话题:“要讲忠义刘关张,异姓兄弟美名扬。桃园盟誓时牢记,都为兄弟痛断肠。”
  为老贵马上接上:“关公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恨不休。马失前蹄丧了命,移祸于曹记春秋。”
  尤老瘪也不示弱:“刘备张飞仇满胸,誓把东吴一扫空。张飞更是心头急,军令如山要冲锋。”
  于是,三个人又轮番上阵,打开了嘴仗:“三天丧服要备齐,鞭打部下气冲冲。有人半夜溜进帐,暗杀张飞想立功。
  “刘备起兵报大仇,屯兵树林失了手。火烧连营七百里,白帝托孤恨悠悠。
  “三人义重升了天,关老爷香火旺连年。保佑人间钱财盛,桃园结义美名传。”
  三人唱到这里,人们情不自禁高呼:“好!好!好!”
  灵堂里,一帮听众竖起耳朵接着听下去。听到过瘾处,有人私下评论:“今晚这夜歌唱得好,唱出了水平,等于听了一堂《三国》传,过瘾!”也有人悄悄表示:“我们福源冇拿‘弱门’,挣了面子!柳林大队那个黄集群也是个好角色,厉害!”
  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几位歌师喝茶、抽烟,主家及时发给每人一包烟,端上点心果子,让歌师品尝。缓过气来,三人接着又唱:
  “三国有个女英雄,不拿刀剑无武功。只凭天生美人相,以身许国立大功。
  “这个英雄叫貂蝉,美若天仙气如兰。王允巧使连环计,要为社稷挽狂澜。
  “讲到三国要讲清,文臣也有大功臣。三顾茅庐是何意?也请歌师论一论。
  “此事是要讲清场,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诚心请军师,六出祁山忠心扬。
  “孔明曾经借东风,草船借箭在其中。北伐又使空城计,料敌如神尽了忠。
  “讲完孔明讲魏延,他是何故要谋反?又是何故未得逞?也请歌师说一番。
  “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临死设伏兵。留下马岱在军中,手起刀落斩祸根。
  “三国盘了好半天,世事纷纭不安然。沧海桑田变化大,再把话题转眼前。”尤老瘪看着夜歌扯得太开了,需要稍微收拢一下,于是及时提醒歌师扭转话题。
  为老贵立即响应:
  “尤老提醒脑子清,今夜我们送安平。他是大队文化人,读书到了大省城。”
  黄集群知道夜歌盘《三国》差不多了,还要让更多的歌者上场亮相,于是也附议:
  “安平至今而立年,满腹诗书韵连篇。下笔千言文章健,生病苦熬真可怜。”
  为老贵和尤老瘪一点就醒,也见风使舵:
  “可怜阳世三十年,也冇成家也冇钱。赡养老父成空想,凄凄惨惨赴黄泉。
  “我等灵堂把歌唱,恭送安平赴仙乡。仙乡再无病和苦,日夜安然好风光。
  “一无疾病二无灾,顺顺利利上天台。欢乐祥和好世界,喜迎腊梅二度开。”
  至此,把夜歌的主题扭回来了,主家高兴,再端上好茶点心,热情款待。下面就是让大家自告奋勇打擂台了。
  解放首先燃起了战火,把目标对准了弯腰驼背、形象猥琐的游弋:
  “我们福源有人才,游医师看病学得乖。看了痔疮看妇科,只怕内心想得歪。”
  游弋坐在人堆里,说到他的痛处了,很不高兴,但他不会唱夜歌,只好听之任之。
  建国也能唱两句,便接了下来:
  “我往灵堂打一望,这里有个四不像。不像爹来不像娘,游医师真的好模样。”
  游弋很生气,但是他知道福源就是这个风俗,在灵堂唱夜歌可以放肆些,大家都不能生气,只图个热闹。如果发火,是要被人耻笑的。让人随便唱,才显得出自己的胸怀和度量。他只能尽量忍着。
  建功也来凑热闹了:“谁说游弋个不高,弯腰驼背像只猫。人送外号‘缺长子’,爬上楼梯摘斑椒(辣椒)。”
  尤老瘪兴致来了,也加入了这场混战:“不是歌师尽说他,游医师模样逗人夸。又像犁辕又像虾,最像还是草鞋耙。”
  游弋越来越窝火,又不便发作,而且他很喜欢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舍不得离开,便继续强忍着听下去。
  这时,为老贵打破了难堪的局面,替游弋说话了:“游弋不是当农民,知识青年是文人。上山下乡来我地,治病救人要欢迎!”
  这夜歌引起了共鸣,大家一齐鼓掌,画风为之一变,游弋也高兴地鼓起掌来。
  最后,为了尊重请来的歌师,大家请柳林大队的黄集群歌师结题。黄集群推辞了一下,接着便脱口而出:“满怀热情送安平,各位诚心到灵堂。凡间之事莫牵挂,你放心大胆赴仙乡。
  保佑老父更硬朗,保佑家人财源旺。保佑后人长阀阅,福寿绵绵万代长!”
  大家不约而同大赞:“好!”
  夜幕慢慢散去,东方渐现曙光。一夜无眠的夜歌,陪着安平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十六)
  
  时光如流水。
  大家都记得,还是前年冬天,福源大队空降了一个赤脚医生,这对缺医少药的福源真是大喜事呀!王大龙很高兴。因为大队新建了茶场、林场、药场和合作医疗室,在长春公社都是鹤立鸡群。唯独不足之处是只有一个医生,满足不了全大队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现在有现成的医生从天而降,岂不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赤脚医生就是游弋,社员都叫他“游戈”,牯子更喜欢叫他“游医”,含有些许贬义。
  因为游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瘦骨嶙峋,五短身材,佝偻着腰,尖嘴猴腮,稀疏的头发,梳成三七开,形象猥琐,看起来有些苍老,约摸四十多岁,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步态很像鸭子。王支书提醒说,游医师是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福源当赤脚医生,大家要尊重他、照顾他,要看病就请他。社员们马上在下面议论纷纷:“游医师哪像知识青年,说知识老年还差不多,至少也是知识中年了!”
  王支书立刻纠正:“游医师确实是知识青年,来我们大队锻炼的。他还没有结婚成家呢,大家要多关心啊。”燕叔婆立刻换了口气,笑着说:“对,要关心。看哪里有寡妇,大家介绍介绍吧。”一伙婶子、大嫂立刻纷纷响应:“那没事,包在我们身上。游医师,你还是个红花郎吧?”大家嘻嘻哈哈笑成一团,游医师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脊背更是弯成了一把弓。
  从此,游弋成了福源人。他成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看病治病。而他初露锋芒却不是医术高超,竟是魔术表演,这让牯子大跌眼镜。
  那天,游弋来到牯子家,说是专程拜访牯子的父亲李医师,说了一通:初到贵地,人生地不熟,请李医师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江湖话,李医师表示欢迎,一定互相帮助。坐下来,游弋不谈医术,却饶有兴致地聊起了魔术,并且一定要表演给大家看。李医师一笑了之。
  游弋放下药箱,闪进另一个房间,交待观众用绳子捆住他的一只手,把门关上,他要在里面独自把衬衣穿到外衣上面来。社员们不信,在外面静静等着,只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传出来,几分钟后,游弋说“可以了”。大家打开门,游弋弯腰驼背走出来,一只手还被绳子牵着,白衬衣却穿到了外衣上面。观众一齐鼓掌,游弋得意洋洋,李医师只笑了笑,牯子却觉得这不是个正路人,有点像江湖骗子,不伦不类。
  喜欢找病治,是游弋的特点。一段时间之后,不断传来他治病的消息:马成功砍柴伤了手,好久伤口流血水,不能出工,游医师给他治好了;刘得富身上生了个疮,肿得老高,疼得要命,游医师一针麻药下去,马上不疼了,接着割开口子,脓血流了大半个茶碗,缝上几针,就脱体全安了。甚至有人说游医师还能接生,还能治妇科病、治痔疮。反正传得越来越神,游医师成了福源的名医、救星。于是,游医师扩大了他的医疗范围,不仅福源,外大队乃至外县汾阳,都有他的足迹;不仅中医,还有西医特别是外科手术他都游刃有余。他很快声名鹊起,大受欢迎。
  
  
  下学期,福源学校还分来了一个公办老师,叫游活。年纪轻轻,从D市师范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到了山里边,心里很不爽。听他说,他家住在塅里,地势一坦平阳,闭着眼睛都能走路,不像这福源高一脚低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墈下去。他们那里盛产玉米、花生,经常能吃到果子零食,而且长年热热闹闹,不像福源学校一到夜晚就冷冷清清,鬼打得人死。
  牯子他们几个听着,心里直嘀咕:你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优越感那么强,塅里我们也不是没去过,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我们福源也不是那么差。你说福源不好,你可以不来呀,我们又没请你!你恐怕也是“牛屎外面光,里面草茫茫”,就别叫游活了,干脆叫“油货”(油炸面食,表面光滑,里面松脆。寓意其华而不实)得了。
  油货也罢,游活也罢,看来这位也是靠关系保送师范的,嘴上功夫不错,教学能力一般,争着教低年级,还不时出点差错,让钊老、牯子给他擦屁股。平时牯子他们是不管游活教学情况的,心想:不管怎么样,他也是师范毕业,教个低年级,总不至于教错吧。游活也乐得自顾自上课,上完课就憋着嗓子哼几句五音不全的歌,或者跑到邻近学校交朋结友,海阔天空吹牛去了。
  有一次,牯子和钊老偶然经过游活的教室,正听见他在声音洪亮地教学生识字。黑板上是他板书的歪歪斜斜的几个粉笔字:小溪的溪字右边一撇下面少了三点,瓠瓜的瓠字被他教成了“夸”,孩子们也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高声诵读“夸瓜”“夸瓜”。钊老对牯子笑了笑,没说话。牯子看看钊老,啼笑皆非:这是什么师范毕业生啊?以为福源人全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下课了,牯子实在忍不住,就把游活请到了办公室。游活大大咧咧来了,开口就问:“什么事啊?”
  牯子尽量压低声音,说:“游老师,你刚才上课,有没有教错什么?”
  游活莫名其妙:“没有啊,教低年级我还会错?!”
  “不会错?错了你还真不知道?”
  “我没教错我怎么会知道?!”
  牯子脸都气青了,示意钊老说。
  钊老干笑着,看了看游活:“游老师,刚才小溪的‘溪’字写错了,瓠瓜的‘瓠’读错了。”
  游活蒙了,争执起来:“是你们搞错了吧,我没错!”
  牯子看着他无知无畏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说:“溪字右边你少写了三点;不是‘夸瓜’,是‘瓠(HU,户)瓜’,你常吃的。还是想想怎么改过来,不要让家长找上门来,骂我们是草包,误人子弟,好吧?”
  无可抵赖,游活的脑袋才不情愿地耷拉下来。
  
  游活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但赶时髦却竭尽全力。
  那时候,人们出行一般靠双脚,没车,也没钱搭车。如果谁有一辆自行车,就爱惜如掌上明珠,想借就请免开尊口。九中有个武老师,攒钱买了辆自行车,同校老师想借着去一趟县城。武老师一言不发,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让他去坐班车,弄得他一脸尴尬,赶紧溜之大吉。
  游活虽然家在农村,家庭境况也一般,但他从拿工资起就一股脑儿攒钱,直到攒足了,也搞到了自行车供应票,就二话不说跑到供销社买回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来。他把新车摆在学校院子里,左看看,右瞧瞧,拿着一条新毛巾,这里擦擦,那里擦擦,还嫌不够,又打来一盆水,把肥皂泡在里面,打湿毛巾再一遍遍擦。直擦得自行车上不见半点灰尘和污渍,钢铁部件闪闪发光,照得出人影,轮胎上也一尘不染。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看,异口同声夸赞:“哎呀,游老师的新单车好干净、好漂亮、好威风啊!”游活一手叉着腰,一手搭在龙头上,踮起一只脚斜靠着自行车,喜形于色,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牯子和钊老看着这一幕,深深叹息:“游老师能把一半精力用到教学上就好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