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花艳秦岭>第十二章 无奈地离开之三:初来京阳的艰难(一)

第十二章 无奈地离开之三:初来京阳的艰难(一)

作品名称:花艳秦岭      作者:安子川      发布时间:2024-07-19 05:40:49      字数:3127

  
  为了从长远考虑,连国花又托关系找人,联系了京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高家堡卫生室。
  这也是一个村级卫生室,但一直以来没有人看中医,连国花就在二楼开办个小药房,专看中医。
  开局确实不错,毕竟是人员密集之处,再加上初来时积累的一些病人和朋友介绍,开业的第二天就有很多病人前来就诊,况且在此后的两个月内,每天就诊人数始终保持在四十人左右。
  本以为就这么长时间可以经营下去。可是,好景不长,还没待三个月,由于卫生室内部机构改革,取消外人经营。
  这样,连国花又一次被迫离开了高家堡。
  后来,还是一个朋友的推荐,说:京阳市妇幼保健医院的中医科没人坐诊,让她去看看能否承包下来。
  京阳市妇幼保健医院的中医科,实际上就是京阳市世纪大道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医科。
  连国花赶紧跑去联系,果然有这么回事,经过多次协商,最后还真以承包的形式定了下来。
  从此,连国花除了给人把脉看病外,也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按摩推拿、拔罐扎针。
  也许是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医科的牌子比较响亮吧,也许是世纪大道的地理位置本就属于人员密集的市中心,承包下来的中医科,整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虽然有的只是在妇幼保健医院给孩子看病,或者给妇女看病,或者来此咨询办事,但不管是谁,都要路过中医科,况且“中医科”三个醒目的大字,时不时在提醒路过的人们,加之朋友的帮忙介绍,不到半月时间,病人就开始多起来,不但有本地病人,外地朋友介绍的病人也前来就诊。
  一天,也就是2005年的正月刚过,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风和煦,阳光宜人。
  吃完午饭的连国花刚回到中医科,就见一个年老的病人在一位年轻人的陪同下来找她。
  “请问您就是连大夫吗?”年轻人一进门就很有礼貌地问。
  “是的,我是连大夫,你们是来看病?”
  “是的,我是带我爸专门找您来看病。”年轻人说着,给她介绍了他爸的情况。
  起先,她以为这父子俩是本地人。经年轻人一介绍。才知道他们是宁夏银川市人,也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慕名而来。昨晚上坐火车赶到西安,下车后稍稍休息片刻,又急忙坐车来京阳。
  连国花热情地又是倒水,又是让座,然后详细询问了病人的症状。
  病人叫陈有新,今年70岁,军人出身,曾是王震将军的警卫员。因少年习武,13岁参军。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在数次战斗中荣获战功的同时,身上也留下了10余处刺刀和子弹的伤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逐渐下降,一些年轻时隐藏起来的病痛这个时候全部显现出来。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类风湿关节炎、胃溃疡、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如豺狼虎豹般一起向她扑来,折磨得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处在疼痛难忍之中。为此,跑遍了新疆、银川、北京、西安等多家医院,吃遍了各种昂贵西药多达十余种,可就是不见效果,依然时不时地折磨着他,让他难以忍受,痛苦不堪。为此在朋友的介绍下,不远千里,来找连国花。
  一听说老人是军人出身,而且还是个曾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连国花不由得有一种亲切感,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她认真查看了老人的病情,非常有把握地说:“放心吧,既然您能这么远来找我看病,我一定想办法给您治好。不过这么多病,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你得想办法住下来,接受治疗。”
  “这没问题,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病,就是住一年也行。”老人高兴地说。
  “就是,我们这次来,就是打算住下来接受治疗的。”年轻人赶紧补充。
  就这样,连国花拿出她的看家本领,以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多种疗法相互结合,用了不到两个多月时间,就让这位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病痛减轻,体质明显加强。
  老人高兴地说:“看来,高手还是在民间呀!”
  为了感谢连国花的精湛医术,他专门让儿子制作一块写有“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金匾送给连国花。
  从此,前来看病的人日益增多。有时一忙就是一整天,但连国花并不感到累,反而觉得很充实,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其实,连国花来京阳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和女儿连秀明在一起。
  初中毕业后的连秀明,是完全可以再上高中的。可连国花说:“高中就不上了,反正以后要当医生,还是早早地上中医学校最好。”
  “不上高中,哪有中医学校可上?”连秀明疑惑地问母亲。
  “我已经打听过了,京阳中医学院有个两年制培训班,正好可以上。”连国花胸有成竹。
  就这样,初中毕业后的连秀明报考了京阳中医学院培训班,专攻中医学知识。
  连国花从老家搬到京阳的时候,连秀明已经在京阳中医学院培训班上了近一个月的学了。
  这是连国花特意为女儿规划的人生之路。
  为此,从连国花来到京阳的那天起,连秀明就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放学,她就跑来帮父母,从最开始的租房子、粉刷墙、制家具、买药材,到最后的制药和抓药,一忙就是大半夜。有时忙得太晚,只好住在卫生室,第二天一大早又跑步到学校。
  后来,卫生室开业,连秀明本想着病人很多,每天还没到放学时间,就偷偷跑来,可每次来都是冷冷清清,见不到几个病人。
  直到第二次搬到西大寨,她便开始忙碌,盼望着能安稳下来,长期扎根。可越是这样想,命运就越是和父母作对。没过一个月,又因病人稀少搬到了高家堡。这下她想:总可以了吧,可谁知刚过三个月。人家内部机构改革,清理外来户,又一次被迫离开。
  要不是有熟人介绍,到京阳市妇幼保健医院的中医科坐诊,还不知道母亲后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幸亏这里不错,总算稳定下来。而且没过多久,母亲就接收了一个军人出身的老革命。在老人治病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秀明几乎天天过来帮忙。老人的治疗过程,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学到了很多临床经验。直到老人病情好转,送来金匾,赢得赞誉和越来越多的病人后,连秀明这才放下心来。同时,也对父母的几经周折感到心疼。
  毕竟都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这天,连国花正在端详墙上的那块金匾,连秀明问母亲:“看来这地方选对了,应该能安稳。”
  “可不好说,给人家坐诊,总没有给自己干好。边走边看吧。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卫生所。”她看了看女儿,继续说:“不过,你还是好好上学,只有学到真本事,走到哪里都不怕。”
  “这我知道。”连秀明刚答应了一声,就看见母亲要给一个病人按摩。便急忙上前,对母亲说:“我来吧!”说着,穿上白大褂,让病人躺在里屋的按摩床上,开始按摩起来。
  对连秀明来说,母亲刚才的那句“只有学到真本事,走到哪里都不怕”的话,又一次刺疼了她。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好每一天课,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尽管那些知识,母亲从小就讲过,她也背得滚瓜烂熟。但毕竟是零散的,没有学校学的系统和规律。
  往后的日子,中医科的病人确实在增多,尤其是按摩针灸的病人,常常排着队在外面等。连秀明就跑得更勤快了,还时不时利用中午吃饭时间,跑过来忙一阵子,看时间差不多快到了,又急火火地跑回学校。
  这样持续有半个月时间,连国花看女儿来回跑也太累了,就对连秀明说:“你还是好好上学吧?不要来回跑,别耽搁学习。这里还有你妈呢。”
  “没事的,其实,我在这里帮忙,也是一种实习。”连秀明不以为然地说。
  “那可不行,还是上学重要。”她看了看连秀明,继续说“以后下午放学来就行了,中午不要过来。”
  连秀明看了看母亲那固执的样子,只好答应。
  然而,事情总不是那么顺利。连国花坐诊有大半年时间,费用却一直没能结算,眼看着连花销的钱都没有了,只好硬着头皮找到医院,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问才知道,问题根本不在医院,而是出在承包人身上。
  原来中医科最早是被一个姓陈的人承包,当时连国花咨询的时候,也是姓陈的和她对接。所以,坐诊、工资,包括提成,都要和承包人结算。可这些当时姓陈的并没有说清楚,她总以为每次看病的费用是病人交给医院,结算费用自然要找医院。没想到说了半天和医院没有任何关系。
  连国花赶紧找到承办人,非常生气地交涉了好一阵,才勉强结清了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是,这种不诚实的私下交易,却给连国花莫大的耻辱,思来想去之后,她果断作出决定,又一次离开了妇幼保健医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