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迟到 第十四章 黄土墩
作品名称:沉默的江流 作者:辛禾 发布时间:2024-01-06 07:04:44 字数:7689
第十三章迟到
1
一早,田娜娜被周围嘈杂的声音吵醒,看看晚了手表过了七点。她洗漱完,拿了一块面包就出行了。
出门的这条土公路极不平坦,几年前新铺的,记得那年通车时,还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后来,匆匆忙忙连柏油都没来得及浇上。
几年前,田娜娜搬到郊外,有了这条土公路,出行方便多了。她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从早晨到黄昏,从日出到日落,骑着车上班,也练就了一身骑车绝技。
今天又起晚了,一早遇上堵车。一辆三轮车被一辆货车给迎头撞上了。可把她急坏了。前面围了一群人看热闹,三轮车侧翻路边,骑三轮车的大爷拍拍灰,爬起来,笑了笑。幸亏仅擦伤头皮并无大碍,但三轮车肯定坏了,等民警过来处理。
路旁一位民警吹着哨子,大家这才散去。
这条窄窄的土公路经常容易出事,是事故的高发地段。一早各种拖拉机,三轮车,货车来来往往,十分拥挤,又遇逢集早高峰,互相不让就出事了。赶集的人挤挤挨挨,通行缓慢。
田娜娜犯着滴沽,一早遇到不顺,恐怕又要迟到。
幸亏民警及时赶来处理,道路终于畅道了。
民警挥舞着手臂,喊着嗓门,示意车辆快点通行。田娜娜披着防晒的披肩,推着车,也在通行队伍中。她叹着气,擦着汗,好不容易走出狗尾巴塘。田娜娜快速跨上车,也无心看眼前的风景。
以往田娜娜路过狗尾巴塘,她都会停下来,转一转。今天没这闲功夫了。
八十年代,狗尾巴塘附近修了个“十八里长亭”,种植大片杜鹃花和玉兰花等诸多花卉。春季五彩斑斓,绚丽极了。
临近狗尾巴塘附近这条又窄又长的土公路是必经之道,坑坑洼洼,特别难走。这条蜿蜒曲折的公路,像一条死蛇,延伸到葱绿的畦田、低矮的庄稼,然后渐渐消失。道路两旁爬满了野菊、猪尾巴花、鸢尾花之类,杂草丛生。有的叫不出名字。有的花谢了,结出籽实。还有一种肉茸植物,不怕太阳暴晒,簇拥着,圆墩墩的,十分喜人。这些花草不时地传来扰人的虫鸣。有时阴湿的草丛,让人惊恐,不经意的,藏着一条毒蛇,突然蜷缩一团,一听到风吹草动,猛地窜出头来,咬人一口,甚至有人当场毙命,如五步蛇。一次,田娜娜不慎踩上毒蛇,听见“啊呀”一声,她的脸吓得煞白,幸亏那天穿着胶鞋,没被咬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有些后怕,多日过后,不敢再走这条道了。
周末,时常家人会带着孩子到狗尾巴塘游玩。十八里长亭在这里名气很响。当地政府据梁祝《十八里相送》庐剧的桥段,建了亭子,再现九妹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的佳话。让这里的人们有个休闲娱乐的去处。
每次田娜娜骑车路过这里,都会在长亭歇一歇,站一站。
十八里长亭亭子不大,后来由一位民俗企业家捐资赞助修建、扩建,现在与“鸟悦园”一起成为当地的主题公园。
田娜娜很想会会这位读书人——“梁山伯”。后来,她在梦中真的遇见这位梁兄。梁祝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成为当地人的一个神话,
夏季,杜鹃花开过,时常闻到庄稼地草长莺飞的声音。田娜娜没能遇见梁兄,但被亭子里蚊虫吻个够,起了一腿血包,咬得遍体痒痒。“梁兄啊,梁兄啊,英台没能见到你啊,却被亭子的蚊子‘吻’得够呛,爱悠悠,恨悠悠,只能‘化蝶’啰……”
田娜娜怨言道,这里蚊子真凶,即便穿上长裙长袜也不顶用,自嘲说:“梁兄啊,梁兄啊,此地不可久留……”田娜娜赶紧逃离这里。
2
夏日的熏风袭来,灼得田娜娜脸孔发烫,一双裸露着的前臂、细皮嫩肉的臂膀,经不住这般折腾……
她沐浴着盛夏的朝阳,枝头上的蝉声不休的鸣叫让人烦心。她掠过一排排浓荫。田娜娜骑车飞快,像一只蜘蛛侠在田野里飞舞,浪漫极了。
这段不平整的路面,田娜娜早就练就惯了,车轮迸得石子咔咔直响,差点摔了下来。这条曲曲折折的石子公路,很像钢琴键盘上的滑音,一阵跳跃。遇到了雨天,坑坑洼洼的积水恐将更加槽糕,一不小心跌落下来,人仰车翻,啼笑皆非。
最终,A县公路局还是痛下决心,对这条公路进行一番大修整治。刚好那年商河挖河,从河底翻上来大量土石方,加固了这段路面,显得这一段土公路似乎垫高许多,后来铺上石子,″哐当哐当"几台压路机平整好长时间。现在不见以往石子乱飞的景致,较前明显改观了许多。
田娜娜过了“黄土墩”继续骑车前行。她头戴白色宽边礼帽,身穿标志性的浅黄色的连衣裙,一路上意气风发。她手持自行车的把手,拧着手柄,或左或右,露出细细嫩嫩的一双前臂,纤弱的小手快被拧折,不时地盯着路人,不慎车打滑,连人带车滑落路边。她拍拍膝盖上的灰尘,尴尬地爬起又骑车上路了。
快到县城电影院门口,正好要出县城岔路口,终于舒口气。
她摘下礼帽,凉快一会,束着花手帕挽着的发髻,依然在晨风中飞扬。她骑车竭力地让自己稳些、快些,可这不争气的路面怎么也骑不快,迟到恐怕在所难免。
一会到达电影院的岔路口。
岔路口又名“三岔口”,这里因有三个出口得名:一条通往三河镇;一条通往舒城和安庆;最重要的一条,通往省会某个城市。
有人曾借用“三岔口”作为“A县电影院”名称。后来有人觉得不妥,未被采纳。
因不是晚上,电影院门口空无一人,售票窗口右侧一棵外国梧桐,依然葱郁茂盛。电线杆上依稀可见密密麻麻电影海报的痕迹。
一到傍晚,售票窗口挤挤挨挨排成了长龙,一些“黄牛”们(票贩子)趁机制造拥挤,哄抬票价,有时一票难求。一次田娜娜可能晚了,来时售票窗口挂出“票已售尽”,她只好从“黄牛”手中买了高价票,原本一元一张的门票,却买过三元,甚至比五元更高。
“A县电影院”是A县县城最重要的娱乐场所
八十年代,“A县电影院”放映过很多经典电影,如:《芙蓉镇》、《春桃》、《庐山恋》、《高山下的花环》、《老井》、《两宫皇太后》、《末代皇帝》、《罗马假日》等等,人们晚上悠闲地打发着时光,看一场电影,闲哉悠哉。
后来南方也经常去这家影院看电影,那年放映《罗马假日》的译制片,十分轰动。南方单身住在A县县医院,一人呆在宿舍觉得无聊。他看过《罗马假日》,一遍又一遍,觉得看得不够过瘾,后来又独自看过三次,一元二毛票价一直没涨,看着别人一天的日子,过得如此甜蜜,有滋有味,自己却呆在石棉瓦房子里,热的够呛。
看完《罗马假日》,南方大夫很有感慨。
3
田娜娜路过A县电影院的岔路口,一件件往事如一帧帧电影胶片,在脑海里闪现,一张张翻阅着,仿佛一丝不挂,又觉得十分有趣。她迟疑了片刻。
是的,这家电影院太熟悉了,如梦幻一般;现在,反倒觉得陌生了。
几年前,田娜娜也是这样的夜晚,看了一场电影。七点已过,她又迟到了,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她带着愧疚去见自己的男朋友。
因为抢救一位患者的缘故,又来晚了。
田娜娜风尘仆仆地赶到电影院,赶紧把自行车停好,在昏暗的灯光下,瞥见男友独自抽着烟,一闪一闪的光亮,她内疚极了。
可以想象男友的焦虑,一个中分头的影子在晚风中飘荡。
人们早已进场,听到扩音器的声音。
田娜娜嗲声嗲气地说明缘由,反复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又来晚了。”
望着她泪光闪烁,男友反倒过来安慰,拭去她眼角的泪珠,安慰道:“没关系,你也很辛苦,这救人更光荣,应该谢谢你陪我。”男友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田娜娜感到无比温暖,破涕而笑。
男友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十指紧扣相视而笑地步入影院。
她们找到靠后的一排座位坐下,男友买来她爱吃的爆米花。田娜娜却倚在他的胸前,撒着娇。
大屏幕上闪现着山口百惠饰演的电影《古都》,电影其实早已开始。这是山口百惠最后的告别演出。
上个世纪,中国的观众通过一部《血疑》的电视连续剧,认识并喜欢上山口百惠。
那时山口百惠在全国家喻户晓,田娜娜也是她的粉丝。她是追逐着山口百惠的影视长大的。她依偎在男友胸前可以感到男友的心跳,感受到男友爱的温暖。
田娜娜闭上眼睛让男友喂她冰淇淋,她等呀,等呀,张着大口半天却没见男友的动静。原来男友却把冰淇淋喂到自己口里,还一个劲地捂着嘴偷笑。等她睁开眼时,一脸的囧样。田娜娜嗔怪地骂他一句“大坏蛋”,在他胸前拼命地捶着。男友嘘了一声,这是电影院……她很享受这种甜蜜,一种爱与被爱包围的甜蜜……
她幻想着男友就像三浦友和那样的爱她。她幻想自己也是山口百惠,她羡慕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爱情,一起到老。
至今,她都会唱着《血疑》的主题曲……“衷心感谢你”,有时她偷偷地一个人唱,唱着……唱着……泪流满面,时光都去了哪里,倏忽间,物是人非……
田娜娜真的入了戏。
夏日的燥热一点都没有缓解,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敢注目太久。她快速地驶离电影院的岔路口。人生的经历何尝不是一条条岔路口呢?选择一条弯道,进入一片白桦林,就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田娜娜怔了怔,猛地跨上了车,眼前出现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太阳升在马路那边,她披上坎肩,哼着《衷心感谢你》,沿着这条宽广的马路一路狂奔,从没有像今天这么轻松快活过。
4
早晨,正遇上早上班高峰时间,马路上行人如织。一辆大巴车快速变道,大转弯朝她这边驶来,抢着停在田娜娜的车前,“嘟嘟”一声停靠在马路旁的站台边。
田娜娜只好下车推着车走。
一阵浓烟过后,大巴才很不情愿地离开了。
她拐进街巷,这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眼前这里是A县最繁华的商业地段、集市中心。
A县县医院穿过街区马上就到了,就在这个街区对面。这里却变成“麻烦”了,走不动了。田娜娜只能推车,随着人流怏怏缓行。她边走边掏出花手帕搽着汗滴,看着两旁行人怎么能过去呢,插翅难飞,这着急也没有用。
这时田娜娜想的很多,陷入沉思……
昨晚,刚从“篮球王子”匡衡手中借来考研的复习资料,仿佛整个人都受到了鼓舞,她也想明年考个研究生,彻底告别那段不堪的感情……
想着想着,她又觉得非常好笑。都怪昨晚睡晚了,今天又要迟到。
田娜娜望着街市的人流,手扶着车,捏着自行车的手柄,生怕遇到一些熟人看出自己的窘样。田娜娜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耳畔不时地响起商贩的叫卖声,吆喝声,嘈杂与喧嚣像一首交响曲不绝于耳……其实,穿过这个街巷仅仅很短一段路,对面看到就到医院了,她却被拥挤的人流挡在这里……
穿行的人群依然缓慢。田娜娜心急如焚,所有的责备现在都为时已晚。
她正寻思着,踌躇着。突然一位莽撞的小伙横冲直撞冲了过来,田娜娜冷不及防地被小伙子给撞到,小脚也被狠狠地踩了一下,疼得她“哎呀”的叫了一声,漂亮的脸蛋也跟着变形了,喊出一句“你没长眼吗?!”眼泪爬上脸庞,跟着流了下来。
小伙子猛地回头顽皮地说了一声:“对不起,姐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令她哭笑不得。
田娜娜苦笑着用手帕擦着泪水,自认自己倒霉。
她正烦着呢,心里不停地嘀咕着。
夏季的朝阳依然这般炽热,依然从梧桐树上传来阵阵蝉声的纷扰,长一声,短一声,仿佛旧冤未去,又添新烦。田娜娜擦拭完泪花,心境终于放松下来,叹了一口长气。好不容易穿过了街巷。
太阳已升得老高,心想肯定晚了。
今天,真的够倒霉的。
第十四章黄土墩
秋日某个周末,南方大夫和科里几位同事到田娜娜郊区的住处,打牙祭。
一行五人,二男三女,第一次到田娜娜家去,男同事姓张比南方大一岁,南方喊他张哥,张哥能说会道,深受女士喜欢。三位女士分别是王小姐、谢小姐还有护士妹妹小王。小王妹妹男朋友据说还是田娜娜帮忙介绍的,在供电局工作,俩人真成了一对,快结婚了。
南方大夫有时调侃说,这介绍人还没找到对象呢?有人说漂亮的女人不愁嫁,田娜娜挑花眼啦。
快走到狗尾巴塘时,护士小王突然问道,为什么这狗尾巴塘又叫“黄土墩”,两个名字呀?南方大夫也给问糊涂了。
张大夫家住在“黄土墩”不远,对这里的环境十分熟悉,大家听他讲着这里的来龙去脉。张大夫口才很好,讲着“黄土墩”的故事如说家珍,让南方大夫大开眼界,一路上十分好奇,听张大夫讲故事,走着,笑着,大家感到十分轻松。
张大夫说狗尾巴塘,父辈就这么叫了,顾名思义。春天,池塘边到处长满狗尾巴草,随风摇曳着,伸展着绿色的绒毛,十分可爱。在位于狗尾巴塘池塘中央,一个大的突兀的土墩,俗名叫“黄土墩”。墩子上一个青黛色亭子,一群麻鸭呆在亭上。每天一位中等个子的长者,穿着白衬衫,戴着一顶草帽,拿着竹竿,赶着嘎嘎的麻鸭。长者抽着烟斗,吆喝着,生怕麻鸭不老实,偷偷溜进稻棵田内,糟蹋人家庄稼。
后来“黄土墩”叫的顺溜,狗尾巴塘反倒没人叫了,南方觉得奇怪。这样“黄土墩”名气更大,反而传开。
南方大夫接着张大夫的话茬,说到自己在“黄土墩”的囧事。
那是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渐黑,几位同学一起去“黄土墩”洗澡,大家洗的尽兴。说是班主任老师来了,跑过来查哨,大家纷纷躲藏不敢作声。只见一只明晃晃的手电筒,像探照灯一样照射着池塘中央。班主任突然问道,这夜晚池塘中间怎么会有动静。有人大声嚷着,村里的耕牛掉进池塘里。班主任他才不信呢,气呼呼地看着岸上一堆衣服,心里明白了。他把衣服统统给抱走,看这些“牛”上不上岸?他像牛郎拿走十八里河七仙女的衣服一样。
翌日早晨,班主任去了校长那里:“校长,昨晚逮到几位同学。”校长脸色一沉,说要严肃处理。
几年前,听说“黄土墩”闹过鬼,淹死过人。学校三令五申让同学不要去“黄土墩”洗澡。老师实际是为了学生好,怕出意外不好向家长交代。几位同学这次正好被老师抓个正着。南方父亲到学校跑了几趟,求个人情,才幸免没被开除。
“黄土墩”死过人,不是随便吓唬人的。
坊间传言“黄土墩”的那个洞穴真的闹过人命。南方倒没有看到,也不会相信这些。
早先“黄土墩”下面有个很大很深的洞穴,被一丛杂乱的芦苇遮掩着,还真能藏住人。
已是深秋,草木枯黄。有人顺着一条蜕皮的蝉衣追到洞口,阴森森的洞穴内,非常潮湿。果然发现一条巨蟒露出凶光,自卫地蜷缩在草稞里。见到人来,巨蟒摇了摇尾巴,缓慢地扭动着身子,可能肚中藏的东西太多,实在动弹不得。
那人吓得冲了进来,从没见过如此巨物,怕打草惊蛇,自己溜了回去。他回到村子,悄悄地喊来十几个村民。他们抡起棒棍把巨蟒降伏,然后扒开它的肚皮。大吃一惊,发现巨蟒吞食一名女子,已经好久,散发一股恶臭腐败的的气味,随风飘荡。
有人分辨出尸体谁,是邻村失踪的那名女子。
早前听说邻村的一名女子失踪多时,,家人一直未能找寻。后来有人说人贩子拐走,也有人说可能与邻村某个光棍有染私奔了,去往遥远的南方,传说云云。
今天看到巨蟒吞噬了一名女子,大伙儿十分惊讶,纷纷奔走相告。后来她的家人过来认领尸体,见了都不敢相信,派出所也来了人,直到傍晚才被拉走掩埋。最后这位冤死的女子,终于被洗白。
南方后来听说这事,吓得半天没说出话来,从此再不敢去“黃土墩”洗澡了。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
2
南方讲完后,几位女同事默不作声,可能被吓着。
后来张大夫继续讲“黃土墩”的故事,南方听了,半信半疑。后来与父亲及家人闲聊时,才证实确有此事。
抗日战争期间,“黄土墩”曾发生过一件令人震惊的故事。“黄土墩”也因此出名。
1941年深秋,江准时常秋雨绵绵,一直持续到初冬。新四军某第五支队前线指挥部就驻扎在三河镇险要地带。某一晚深夜,前线将派遣一支敌后小分队执行一项艰巨任务,他们一行七人,租了一只木船,沿着三河镇三岔口的水路方向出发,一路逆行潜伏位于A县附近,然后从商河上岸执行这项神秘而特殊的任务。小分队需在黎明前端掉敌人前沿的碉堡哨所,准备为第二天大部队前线决战扫清障碍。
凌晨二点,一行七人已经埋伏位于敌军前沿哨所的位置,他们计划实施佯攻,由轻机枪作掩护吸引敌方火力,然后近距离实施爆破。侦察队员从碉堡周围反馈消息,驻扎的敌人约一个连的兵力,大家在距离王大郢约一里地等待,周围层层铁丝网拦得严严实实,这座防御工事特别坚固,十几门重型机枪在碉堡哨所不同方问把守,易守难攻。白天某部因久攻不下才被迫撤退下来,准备凌晨再次实施突袭。
新四军前线指挥部对这场作战计划作了周密的部署,给前线小分队下达了决战命令,为凌晨冲锋陷阵作准备。这次由经验丰富的靳开来队长带队,完成这项艰居任务。
凌晨,小分队趁着夜色由商河葡蔔上岸,沿王大郢的大片菜地挺进。靳队长经验丰富,第一个跨过敌方的防护网,撞开第一扇铁门,带着炸药包冲破严密封锁,准备对碉堡实施爆破,炸毁哨所阵地。
正当靳队长快抵近碉堡哨所时,突然身后一排像流星一样的子弹射了过来,有一梭子弹正落在他的身旁,从碉堡的右翼暗处飞越过来,子弹击中了他的的右腿。
几名队员掩护着冲了上来,快速地把靳队长背了出来。靳队长忍着剧痛在朦胧的夜色下被战友掩护着撤退下来。他负了重伤,鲜血直流……
靳队长撤退后不久,只听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瞬间消失在滚滚浓烟之中。
这次靳队长受了重伤,一位队员赶紧给他包扎伤口,大家都很着急,想着如何把他安置到安全地方。大家一时没了主意,都愣住了。
突然,有人说到“黄土墩”,这才恍然大悟,“黄土墩”有个藏的很深的洞穴。如果可以的话,这里掩护重伤员应该比较安全。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把靳队长暂时安放这里躲藏,等战斗结束后再想办法掩护转移。
后来,在一位当地老乡的帮助下,靳队长很顺利地被转移到“黄土墩”的洞穴里,大家这才舒了一口气。
那位放鸭多年的老乡大家称他王大爷。靳队长被转移到黄土墩后经他的精心照料,每天擦洗换药,他的腿伤渐渐有了好转。靳队长在“黄土墩”足足待了二个多月。渐渐康复能拄拐行走了……
……一天晚上,一辆吉普车突然停到“黄土墩”的马路旁,围了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听说吉普车是专门来接靳队长归队的。
靳队长与张劲夫所领导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江淮水乡三河镇终于汇合了。后来随大部队转移到苏北,继续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解放后,有一天下午,“黄土墩”突然热闹起来,乡政府童书记与十几名干部一道来到“黄土墩”,要找王大爷。大队书记把王大爷从“黄土墩”的池塘里喊了上来。童书记脱下“为人民服务”的草帽,与王大爷亲切握手,激动地告诉他:“老王,今天跟我们去一趟乡政府啦。”老王一头雾水,问道:“童书记,什么事吗?”“去了,你就知道啦。”王大爷怔了怔,执意要问个明白才走,说道:“童书记,究竟是什么事?”童书记只好说出缘由:“有位重要首长要亲自见你,跟我们走吧。”王大爷噙着热泪,半信半疑地有些难色:“我还有这一池塘的鸭子咋办。”一旁陪同的大队书记忙告诉他说:“鸭子还有生产队呢。”王大爷这才随乡干部一道去了乡政府。
一位姓靳的首长专程过来看望王大爷,不忘王大爷的救命之恩……
后来,“黄土墩”因为王大爷曾经救过一位重要伤病员而名声远扬。
每天田娜娜路过“黄土墩”,总有一位老人卷着裤管坐在“黄土墩”的塘沿边,抽着旱烟锅,眯着小眼睛,围着一群鸭子“哦哦”地洒着稻谷。老人吐着烟雾圈,闲哉悠哉。老人望着自己的一群麻鸭觅食,觅完食又“噶嘎”地返回池塘。
这里“黄土墩”有一个亭子,老人白天待在亭子,中午家人帮他送饭。亭子里临时安放了一张床,床上挂着蚊帐,中午老人会在亭子小憇一会。在“黄土墩”,有人还捡到过老人放鸭子下的鸭蛋。
每天老人守着“黄土墩”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落下。
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姓王,原来是那位救过首长的放鸭师傅王大爷的儿子。这个谜底直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才被大家知晓。
王大爷于1975年因胃癌去世。
后来“黄土墩”生产队考虑到王大爷救人的感人事迹。王大爷的儿子子承父业,仍为生产队饲养麻鸭。他在狗尾巴塘一直以放鸭为生,直到后来去世。
不知不觉,张大夫故事也讲完,抬头见田娜娜早已迎在门口。田娜娜嫣然的笑容,与三位女同胞亲密拥抱,把南方与张大夫两位男士完全晾在一边。几个女人寒暄完过后,招呼大家一起进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