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砥砺人生>第四章 跌宕起伏(六)

第四章 跌宕起伏(六)

作品名称:砥砺人生      作者:纪昀清      发布时间:2023-10-14 14:18:35      字数:4017

  42.老将失事
  那一次,是在哑柏电影院对门——哑兴村十六队巷子张富强家后院伐树。
  那是一棵香椿树,身高八米左右,张师傅打眼一看,皮光身圆,就毫不犹豫地爬上了树。一般伐树前先要用锯落树梢,后落树节,然后看准方向,最后从树的根部一次把树伐倒。当他上到八米高处时,就用手锯立即落下树梢,树梢落下后,不料却直接打到距离地面四米高的树干上。谁知树干四米处,竟然还有个早年被病虫侵袭的病包,终成隐患。从外表看起来,并无多大问题,但就是经不起震动。当树梢刚一打到病患处,只听“咚”的一声巨响,张师傅连人带树就倒在了旁边的一辆架子车上,幸好他紧紧抱着树,趴在了树身上,而又恰巧躲过了被倒下的香椿树所压的架子车。多亏有架子车支撑着,架子车距离地面还有五六十公分的空距。否则,一百多斤的身体直接摔落在地上,其后果真不堪设想。只见张师傅四肢无损,软瘫在地,面无土色,不省人事。旁边围观的人大惊失色,一时如“小庙着了火——慌了神”,谁也没个应急的办法。
  当时把任顺生吓得好似“兔子算卦——心惊肉跳”。他立即把张师傅抱在怀里,连连呼喊。王灵侠在场一步连近,听说把人摔了,早就跑到了跟前,她略懂心肺复苏术,就在其胸口按来按去,累得她气喘吁吁,却总是不出一口气。围观的人一看张师傅没救了,大都纷纷离去。
  任顺生当时六神无主,从来就生性胆小的他,心想:刚才还生龙活虎的张师傅,难道就这样死了吗?人命关天,这可怎么办?听王灵侠说,连续按压胸口能救命,就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正当他接替王灵侠在张师傅胸口一下又一下地接连按压,快要放弃的时候,却突然听到张师傅“噗”的一声,这才让任顺生长舒了一口气。这时,旁边的人没几个,都以为张师傅没救了,不知道谁给120打的电话,只听到门外“呜哇——呜哇——”的急救声。那时候救护车已到门口,大家立即将张师傅抬上车,就马不停蹄地往医院送去。
  花钱多少无所谓,只要张师傅平安无事就好。这是当时任顺生最大的心愿。由于受了内伤,张师傅在周至县人民医院接连住了近四十天,总算痊愈。因心生愧疚,前前后后的医疗费用,任顺生自愿一力承担。待张师傅出院后,听说他从此再也不能伐树了。这对任顺生而言,无异于损失了一员得力老将。
  张师傅是个好人,自任顺生创办西古木器厂十余年来,他一直寸步不离地跟着任顺生伐树,彼此关系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因而,双方并无纠缠,最后通过中间人“说话”,任顺生给了些抚养费,双方写了“无事书”,并签名盖章,总算了却了这桩险事。
  此事过后,像伐树、生产、卖货、送货等活儿跟往常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常进行。就连任顺生次子任宏斌都经常对他说:“啥时候能把活做完,咱们简直天天都有做不完的活。”
  任顺生给儿子说:“除非不办厂子了,就没活了。”
  原来,任宏斌跟随父亲任顺生一直经营木器厂,很有经营头脑,素有艰苦奋斗、豁然大度的气魄。一些扎实而量大的出力活,包括上门送货等都是任宏斌来干,厂子的欣欣向荣,今非昔比,他功不可没。任顺生也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和我的性格一样,走正道,不偏航,给我没丢脸,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
  这不,张龙大队一顾客催得急,任宏斌就又要送货上门了。
  
  43.送货上门
  卖家具容易,送家具难。这是任宏斌的切身体会。
  赴临近村社送家具还罢了,但有些村落住户人家,像张龙、民主、东寨、西寨、史务、塔庙等路途遥远且地域偏僻的大队用户,要送一回家具,确实不容易。以前大部分村庄,大街小巷自祖祖辈辈以来都是土路,一到雨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有水有泥的“水泥路”,难以通车。当时人们生活困难,也没有给家里制买家具的条件。即就是想买家具,也无法运回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树立了“要得富,先修路”的思想观念。村村道路硬化,四通八达,车辆畅通,再多么遥远的地方,将家具也能送到家。尽管这样,然而有些顾客人家却居住松散,当你把车开到东头,人家却在西头。有时当你把车开到南头,人家却在北头,把送货人折腾得焦头烂额,却又是“打脱牙齿往肚里咽——有苦难言”。由于人生地不熟,满满一车家具往往很难一步到位送到顾客家。
  这样的事,任宏斌和其他送货工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这次,给张龙大队一顾主送家具,就让他找不着北。按订货单上的地址,顾主家在张龙村半坡,任宏斌就开着轻卡小货车来到山脚下,那儿有个三岔口,当时想问路,还没一个人,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车往上开。由于满载一车家具,加之是上坡路,还得小心翼翼地缓速慢行,着实是干着急,没办法。接连拐了好几个弯,才到了半山腰,下车后就急忙问人,把买家具的顾客名字告诉人家,人家却说:“张龙半坡是两处地方,这边叫阴坡,那边叫阳坡。你说的那个买家具的是阳坡的人。”
  原来阴坡与阳坡仅一沟之隔。这下,只得又把车返回山下,另上一条路。上去后,那时又没个手机,顾主早就在门口等候着。这才立马卸货,把成品家具一一转到顾主家,给人家放在应放的位置上。而有些家具,并不是一般就完,还得用工具一件一件地连接安装,以便组装成型。就这样,把家具安装完毕,最后再详细地检查一遍,没有问题以后,就和顾主把余下的货款予以清算,才算了事。
  任顺生得知此事后,连连感慨,要不是有儿子任宏斌的协助,说不定他早都累得骨头散架了。
  在精明强干的儿子任宏斌的帮衬下,闲不下来的任顺生终于有闲暇时间四处转悠了。
  听说,一年一度的八月二周至县城隍庙古会热闹非凡,儿子任宏斌就建议他去逛一逛,散散心。
  说实话,多年来,他还真就没有时间给自己放个假痛痛快快逛过一回。这次就好好放松一下,以成全儿子的一片孝心。
  那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任顺生就独自一人去逛会。只见城隍庙门口,善男信女手捧香蜡纸钱络绎不绝,会场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不仅有周至剧团的戏曲演员正在新搭建的戏台上唱戏,更有身着绿色长裙、手持红绸扇的百人秧歌队在翩跹起舞;尤其是那“服装红艳惹人眼,腰鼓系腰是亮点”的锣鼓队,在一位壮年男子手舞足蹈的指挥下,可谓:
  声势浩大百人团,闪亮登场万众艳。
  镲子嚓嚓音清脆,锣鼓隆隆声震天。
  节奏铿锵舞翩跹,红绸抖动似火焰。
  紧锣密鼓有力量,欢天喜地胜过年。
  这一幕把任顺生看得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人声鼎沸、欢闹喜庆的场景,一下子将他带入到了过去年轻时的领衔进香的岁月。
  
  44.领衔进香
  给神灵进香,是青化南湾堡一年一度最盛大最热闹最喜庆的城隍庙古会活动。这也是村民的一种虔诚信仰和精神寄托。
  早年间,任顺生不过是个毛头小伙,每逢古会临近,他就亲临现场,带头筹备;家家户户,也都积极响应,捐钱捐物。关于村子过盛会、讲排场、耍热闹,任顺生其实是个内行,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木匠,自小就好奇心强,能雕会画,因而领衔做这样的事,不在话下。正因如此,村民都充分信任他。就连过会的一应器物,都均由他制作准备。这于他而言,简直就是“大吊车吊蚂蚁——轻而易举”。
  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早年为过城隍庙古会准备家什的情景。
  当时,他就先叫人在楼观买了二十多根粗细一样的竹竿,回家统一截成3.6米长;再用纯棉白杨干料专门在车床上做了几十个旗顶,造型美观独特;接着用涤纶线做成了不同颜色的旗缨,大旗有红的、绿的、黄的、蓝的等各种色彩;接着又用没有结疤的纯柳木制作了“刀枪剑戟”等十二件兵器。其中,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有二郎神的方天画戟,有小陈香劈山救母的神斧,有雷神爷的铜锤等;又做了四个带把的双面木牌,每个木牌正反两面分别写着“肃静”“回避”“诸神”“离位”字样;还做了两幅专门用于贴对联的虎头牌,又做了一个条形招牌,上书“青化南湾锣鼓队”字样。
  古会来临那日,这些东西就都全派上了用场。
  尤其是古会热闹喜庆的盛大场面,让他依然历历在目。特别令他引以为傲的是,那年的整个锣鼓队表演,还由他亲自指挥。
  当时,队伍由南湾堡十字口出发,旗队在前,帅字旗当头,特别是打帅旗的要由个子高挑、气质俱佳的年轻妇女来担当。总共二十多个打旗的,个个衣着光鲜亮丽,神采奕奕,喜气洋洋;旗队后面紧跟的是持有“令”字旗的旗牌队,旗牌队后面紧跟的是,被四个身着衙役服装的精壮小伙,分别举着写有“肃静”“回避”“诸神”“离位”字样木牌的木牌队。乍一看,庄严威武,声势不小,伴随着鸣锣开道,手持神枪剑戟的英雄神将紧随其后。紧跟着,是由五十人组成的锣鼓队,锣鼓声声,震耳欲聋,他们统一身着古装黄袍,坐中压阵,大鼓领衔,中鼓坐镇,一个个铆足了劲,纵使脸上的汗水直淌,也不管不顾;八面蛟龙各分两边,十二对铜铗对面列阵,二十面铜锣,当面锣对面鼓,声威震天。整个锣鼓队,在任顺生的亲自指挥下,快慢适中,搭腔押韵,点点到位,整齐划一。不一时,人借声威,声借人威,形成高潮,周围人纷纷拍手叫好。
  锣鼓队后面紧随善男信女,人人手执香火,祈求“人财兴旺,四季平安”。轰天大炮一响,紧接着锣鼓齐鸣,仅二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摇旗呐喊,徐徐而行,威风八面。
  队伍走到人多处,周围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观看的男女老少接踵摩肩。看不着的人心急如焚,纷纷采取对策:有的踮着脚尖,昂着头,恨不得变成长颈鹿;有的站在高台或土墙上,一览众山小,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更有甚者,将年幼的娃娃架在自己头顶,把碎娃看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依稀能看见的,则随着人流“前胸贴后背”地向前拥挤,把维持秩序的民兵喊得声都喑哑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下阵来。
  这种“金刚钻包饺子——热闹得钻心”的场面,让他顿感精神焕发,欢天喜地。而这种亲身体验的发自内心的快感,自他热衷于办厂以来,似乎就再也没有过了。
  时年年过花甲的他,一想起那段峥嵘岁月,内心就跃跃欲试,伴随着城隍庙的锣鼓声声和雄浑鼓点,他的双手就情不自禁地打起了节拍,俨然当年他指挥锣鼓队一样,恨不得自己再回到当年年轻的时候。
  这一天,他倍感快乐,也倍感生活像阳光一样美好,更让他感到农民现在的日子真是“冰糖熬荔枝——甜上加甜”。在这个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更进一步激发了他购买门面房庄基地的愿望,这是他以后加盖门面房、扩大办厂规模的基础,因此,他志在必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