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百炼成钢(七)
作品名称:砥砺人生 作者:纪昀清 发布时间:2023-10-11 10:49:32 字数:6073
26.拾金不昧
杨继民和任顺生是哑柏中学的老同学,一起务农。由于他家庭成分好,人也能干,曾在泘沱村当过多年书记,媳妇贤明能干,那时经常出门卖刺绣、枕头、电视机罩儿、门帘等。两口的日子过得总比别人强:五间大瓦房,宽敞明亮。这次,把任顺生叫去给他们家割门窗内口,再做些其他家具。
任顺生和徒弟高乃足一起干。头一天,任顺生就把所用的木料全部备好,把应用的东西都安排到位。第二日,刚用完早餐,因村上有事,杨继民就出去了。他媳妇就把电壶和茶叶一放,对任顺生说:“任师傅,今年种了一亩棉花,茬都多高了,还没掐完,你们在家一面干活,一面还要给我操心看门。”话音刚落,她就急急匆匆地向地里跑去。
当时,任顺生正在推床上给木料划卯,一时想到后院解手,就随手把后门一开,向西一拐,只见西边还隔了个猪圈,却没有养猪,里面还是过去用石头砌的老后院台台,权当茅厕使用:人只能脚踩石头,大便或小便。任顺生一迈进猪圈小门,头刚一低,却发现脚下蓝幽幽一片,都是一百元的纸币,七零八落地丢了一地。净钱丢在脏地上,分外显眼。往前不远,还有几张。这时任顺生心想:不能动,还是保持原状为好。当时家里只有任顺生和高乃足师徒二人。高乃足正在凿卯,任顺生就给他说:“你跟我来一下。”高乃足莫名其妙,就跟任顺生到后院一瞧,才知道有人丢了钱。任顺生顺便叫高乃足把后门堵住,千叮咛万嘱咐道:“上午不许任何人进后院。”
任顺生又想,吃罢早饭后,杨继民第一个先走,家里只有他媳妇一个人在安顿事务,再无闲杂人进来,看样子是他媳妇上厕所时不小心把钱遗失在了后院,就忙着去地里拾棉花去了。
这时,眼看都中午十二点了,还不见杨继民媳妇回来做饭。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徒弟高乃足就心生埋怨地说:“都快一点了,主人家还不见回来做饭,是不是不给咱们管饭了?”正说着,只见杨继民媳妇披头散发、慌里慌张地回来了,还神色焦虑地给任顺生说:“我今天挏了个大麻达,把几千元弄丢了,刚才在地里找了八遍,都没寻见,真倒霉!继民回来非跟我闹仗不可!”
话音刚落,任顺生就给她轻声说:“你来跟我看,这是啥?”
杨继民家媳妇三脚两步走到后院厕所,一见蓝盈盈一片人民币,分文不少,把她激动得宛若“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那种失而复得的兴奋神态,将任顺生和徒弟高乃足逗得咯咯大笑。
任顺生就开门见山地直嚷道:“赶紧做饭,把人都饿扁了。”
杨继民家媳妇接连回应,说:“好好好,你们先歇一会,油泼软面马上就好!”
这件事不胫而走,一时传为美谈,不仅使得任顺生的木活生意犹如“吃着甘蔗上山——步步高来节节甜”,更是他左右逢源、创造惊人效益的一门响炮。
27.窃喜不已
为了将日子过得像“灿烂的朝霞——红红火火”。任顺生干脆把所分的田地交给老婆王灵侠管理,自己则一门心思地出门干他的木匠行当。一出门,他俨然成了“脱缰的野马——抓不住”,任由他走乡串户,一家挨一家地做家具。那些想做家具的人,提前就给任顺生打了招呼,排好了队。刚给这家做完,他就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家。那时群众生活略有起色,除了制作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桌椅板凳外,有时还要加班加点做门窗活;最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是,当时农村和城里一样,也悄然兴起了国外的时髦造型,像八字腿组合柜、捷克式三门柜、高低柜、写字台、炕柜、橱柜等都成了“蒸笼里的热包子——抢手货”。
对于这些家具的制作,他都是“老马驾辕——轻车熟路”。特别是一度时期农村流行的三坎门立柜,渐渐成了“冬天卖扇子——过时货”,取而代之的则是刚兴起的装板式的四扇门立柜,还有刚流行的安装有透明玻璃的新窗户样式等。这些他都得重新学习,为了钻研学习,经常熬夜到深夜。一言以蔽之,他所下的这番工夫,为的就是满足“主家叫做啥就是啥”的要求。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不料,这一系列家具做下来,其经济效益,可观惊人,有时他平均一天的收入,比起农业社每天十分工的收益,还要强十倍还多,吓得内心窃喜不已的他当时都不敢声张。殊不知,放眼全国,凭靠个人奋斗,发家致富者早已不乏其人。也许是对农业社时期“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生活习以为常了,像他这样的冒尖主义者不啻“小荷才露尖尖角”,却不知“早有蜻蜓立上头”,因而他还觉得不大适应,不大习惯。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政策,让他如鱼得水。他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这样,他走街串巷,一连坚持干了多年木工家具活儿,都从未失手,让他倍感引以为豪。
不过,常言道:“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他也有“骑牛遇亲家——出丑偏遇熟人”的时候!
28.化为灰烬
1988年忙口,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青化镇强家堡李建生叫任顺生给他家割门窗。李建生是任顺生在青化小学和哑柏中学读书时的同窗好友。他和任顺生同岁,一向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尤其是衣冠干净整洁,是他的一贯风格,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讲究人。一般人不知道,说不定还会把他当成一个乡镇干部呢。
那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逐渐搞活,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群众盖房,再也不用过去累死八活用人工打的胡基了,而一律改成了用窑炉烧制的红砖。无论谁家盖房,都是一砖到顶。那时候最流行的是砖木结构,白灰粉墙,不是用红砖铺地面,就是用水泥打地面。从此也将祖祖辈辈一直延用的土脚地现象彻底改观。
李建生家也不例外,不但整个新房一砖到顶,就连前后门窗安装的都是新式样,把原来用的旧三坎门、旧双扇门、旧升底窗子等这些落后的东西全部淘汰掉,一件不用。任顺生这次就是给他家专门做新式门窗内口的。做新式门窗有讲究:先把外口做了,一次安装在墙上,等把新房盖起,内外清洁干净,再做内口,这是常规。
门窗活儿,早就是任顺生的拿手好戏,当时由于盖房人日益增多,割门窗也就成了任顺生的家常便饭,一度时期,相熟的人都把任顺生叫门窗主任。他也乐意接受这个绰号。这是顾客对他手艺的肯定和赞赏!因此,他要时时刻刻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决不能让顾客“三九天吃冰棍——寒心”。
因此,任顺生每到一家干活,首先都要问主人准备做些啥。然后叫主人把全部的料子、板材都取出来,摆在现场,再根据料子和板材的大小、长短、宽窄、质量优劣等,详细计划,合理安排,均匀搭配。总之,和给自家干活一样,一定要本着节约用材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将所有用材利用得恰到好处,也正是人们常说的“吃谁家的饭,管谁家的家”,唯有如此,任顺生才顿感心安理得。
正因他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无愧于心,做活精益求精,服务周到,是名副其实的“墙里开花墙外红——美名在外”,因而,吸引了好几个小伙前来登门学艺。加之生意火爆,他忙不过来,就破格收了几个徒弟来给他打下手。其中,有个叫孙春夫的,比他小八岁,是他的最佳搭档。
孙春夫忠诚老实,干活卖力,从不投机取巧,干起活来,眼尖心细,手脚麻利,还和任顺生一样,是个“吃河豚鱼长大的——拼命三郎”,干活很少歇息。每当累得大汗淋漓时,孙春夫就习惯性地用袖头一擦了事。加之,任顺生干活时,也经常出汗。因而,任顺生说他和孙春夫是“人合脾气,马合套”。
师徒同心,其利断金。头一日,任顺生和徒弟孙春夫就把电刨子、木架工作床等木工器具准备到位;第二日,师徒二人就开始解板、分料,一天就把十二个门扇边、二十四个门扇横档、三十二个窗边窗桄、三十二个卯头桄、三十二个窗棂桄,全部分解了出来;第三日,任顺生负责规卯划线,孙春夫负责刨料,各干其事,各负其责。线一旦划好,就得按部就班,开榫头、凿卯眼,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手脚不停。每到吃饭时候,主人家总是两三遍地叫:“别干了,面都下锅了。”可是任顺生总是扔不下手中活,早已成了多年来的习惯。任顺生还有个职业病,在外干活,出于活紧,每顿一碗饭,吃的不多。反倒是当木活彻底干完,回到自己家里,整个人便如释重负,吃的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就连老婆王灵侠也经常对外人说,任顺生的这个样子和习惯,是“娘胎里带来的——更改不了”。
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干了好几天,内口活儿终于全部完工,紧接着,准备安装会扇。一般会扇安装,框路要以适中为宜,为了看框路是否合适,通常要先尝试安装才行。
恰在此时,却发生了一次意外,让任顺生顿感颜面尽失。
那天下午,任顺生正在尝试着给会扇上合页,而李建生却穿得干干净净,端了两杯茶放在饭桌上,一杯是给任顺生的,一杯是给他自己的。任顺生手脚不闲,哪顾得上喝茶,却只见优哉游哉的李建生大腿搭在二腿上,文质彬彬,一边喝茶,一边和任顺生说笑。
正在这时,一个窗扇有个松木结疤,只稍微硬了一点,任顺生为了省事,出于心急,就撒了个懒,并未利用推床电锯加以处理,而是就地将其一头顶在门框上,一头顶在膝盖上,再用推刨向前猛地一推,殊不知却连人带马,四仰八叉地跌翻在地,粘得浑身是土。这滑稽的一幕,恰巧被正在喝茶的李建生看在眼里,一时竟惹得他哈哈大笑,整个人笑得前俯后仰,差点摔碎了手里的茶杯。
任顺生立即站起,把身上的尘土拍了拍,这才坐下来,静心安神,略作小憩。此刻的他,内心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满脸烧呼呼的无异于“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本想发作,斥责李建生几句,但思虑再三,还是“肠痒难抓——强忍”住了。这是任顺生从事木活以来,生平头一回发生的糗事,而且还是当着穿着体面的老同学的面。
虽然他心里明白:李建生的狂笑绝对不是有意看他的笑话,只是他四仰八叉的意外跌落,犹如上演了一幕逗人的滑稽剧,就像观众看喜剧表演一样,这才让李建生忍俊不禁。但李建生的这一笑,还是让他倍感“卖木脑壳被贼抢——大丢脸面”。
那一刻,让他备感无地自容,真想找个老鼠窟窿钻进去;那一刻,他再也不想过走街串巷、专门上门给人打家具、割门窗的苦日子了。这也就成了他十多年来给私人做木活的最后一家。
晚上回家,他蓦地想起双鞭呼延赞的传奇故事: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之子呼延赞小时候原是个哑巴,经常遭人耻笑,不料在奸臣欧阳芳追击逃亡途中,不顺跌倒,突然开口讲话,被他的义父罗宏搭救上山,并亲自教他习武练艺。长大成人后,武艺超群的他,不仅报了杀父之仇,还继承父业,保家卫国,最终成为北宋的著名将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了表示忠心,呼延赞在自己的身上刻下“赤字杀贼”四字,还要求府上的所有人,包括妻儿、仆人等,都要在身上刻下这四个字。对于备受呼延赞看中的四个儿子,他又在四人耳朵后面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特别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呼延赞随宋太宗征讨北汉,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敌人的城墙,却一连四次摔了下来。最后还是顽强地冲了上去,和大军一起攻陷北汉。战后,呼延赞受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亲自接见,并被当面赐予金帛。
这个“哑巴变将军”的励志故事,不仅激励任顺生重新振作起来,也启发他要像呼延赞一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要有更大的抱负和作为才行。人生短暂,总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吧!为了突破自我,向更高目标挑战,实现人生价值,潜藏内心多年的想要办厂的梦想,霎时让他觉得该变换思路,寻求另外一种更能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商业模式了。
29.峰回路转
其实,在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之初,任顺生就萌生了创办木器厂的想法。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刚从十年文革的政治阴影中走出来,穷底子一时三刻,还无法改变。家里除了有一把粮食,紧紧巴巴仅够一年吃之外,别无他物。当时,任顺生一家四口饭量大,粮食老是欠缺,多亏他经常在外做木活,不但能挣些小钱,还能给家里节约些口粮。但以当时的条件,想要办厂,简直比登天还难,因而创办木器厂就成了他遥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两个儿子逐渐长大成人,本以为有条件能办厂了,却不料又要为长子任炼斌盖房、娶媳妇,办厂之念就又化为泡影。加之,1986年秋季雨水多,房屋到处漏水,任顺生知道,这是十二年前出于经济困难勉强盖的豆腐渣房子,房上用的橵子不是黄楼木,为了省事,全部用的是在河滩割来的芦竹,时间一长,全腐朽了,屋顶连人都不敢上去。因而当年就把三间大瓦危房拆了,临时盖成了厦子房。家里因此又欠了一批外债。
这样一来,创办木器厂的梦想就又变成了肥皂泡。
又过了几年,经济有所好转,他想创办木器厂,而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把人愁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直到次子任宏斌结婚之后,事情才逐渐有了转机。
当时,北湾六队李生芝给任宏斌介绍了个对象,按照农村连订带娶的习俗,婚事刚一确定,就于1990年11月16日举行了婚礼。娶的是东二庙任德胜的大女子,名叫任新利。她聪明贤惠、吃苦能干,得知了公公任顺生的心病之后,就托人办成了此事。她说,她舅家在哑柏镇东街哑兴村十三队新城堡,她有个舅婆,通达事理,人很好,想方设法给任顺生在哑柏公路南找了个地方,就是原来办钉子厂的所在地。他一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立时三刻过去查看了一番:有三亩多大,里面正好有一家经营木材生意的“永红林厂”。钉子厂坐南向北,西北角开了个门,紧挨西南角还住了一家人,是钉子厂的主人,名叫付君劳,也是哑兴村十三队新城堡的人。当时钉子厂东北角还有一块不到一亩地的空闲地方,看起来是当年生产队时期集体养猪的猪圈,残砖废料成堆,荒草杂物遍地。
看完场地之后,他就地取材,利用残砖废料,和些泥浆,先加紧盖了两间厦房,一间用于盘炕,一间用作灶房,这样,人首先就有了落脚之地。紧接着,顺东墙用过去的帆布,苫了三间生产工棚,里面放了个电锯,还安装了他过去在青化机站做木活时曾专门给自己精心打造的可心如意的中型圆盘电锯。就这样,经过一番准备,一座简陋的木器厂房就算建起来了。
光有这些器具,没有木材不行。于是就想方设法在林场就地买了些木材,教他的徒弟孙春夫和小猫先做些民间常用的小饭桌、大小案板、三斗桌子、单人床板床凳、双人床板床凳等家具。为了试水,就摆在厂子门前的公路边叫卖,没想到,这些日常家具却如“大桥边的渡口——无人问津”。来来往往的行人,往往只略微瞧一眼,就溜之大吉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买主,人家却要和你进行“谈判桌上的交易——讨价还价”。那时,只要一件家具能多少见些利润,就高兴得如同“敲开的木鱼——合不拢嘴”。
就这样一边干一边卖,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九九0年腊月年关。他又突发奇想,不知新型家具在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于是,他就想把藏在心底最具创意的供桌做出来。由于时间紧迫,经过晚上加班加点,终于将两张供桌赶制了出来。由于价格比普通桌子昂贵,他担心无人过问。令他出乎意料的是,一经上市,却风光无限,看的人很多,人们一见,啧啧赞叹;更有甚者,站在那儿目不转睛的样子,犹如“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喜欢”。那时改革开放已经十余年了,农村总有讲究的有钱人家,人家把东西一看,高端大气上档次,雕刻精美惹人眼,心想逢年过节,把家谱轴子一挂,再摆上如此别具一格的香案,顿显气度不凡,年气大增,何乐而不为呢?直到年底,两个供桌都售罄一空。他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万事开头难,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他就要加紧多做些供桌出来,再配以四扇门立柜、捷克式三门柜、八字腿组合柜、高低柜、写字台、炕柜、橱柜等新式造型家具,以便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