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砥砺人生>第三章 百炼成钢(二)

第三章 百炼成钢(二)

作品名称:砥砺人生      作者:纪昀清      发布时间:2023-10-10 09:36:22      字数:4378

  13.脱胎换骨
  任顺生的木工技术是从0702三年修路工程磨练出来的。那时由于他爱好木匠行当,当听说村子谁家叫木匠做木活,他自己就去看,偷偷学艺,久而久之,便打下了一定基础。经过三年时间的锻炼,越来越进步,从此便让他暗下决心,准备做一个正儿八经的木匠。
  当时,青化周围的各大工程也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如火如荼地进行——先后有坡典水库、两河口水库、仰天河水库、西骆峪水库相继拉开了序幕。过去没有机械设施,全凭万人大战——人山人海,全用力气拉土填方。坝面处理时,用一个合适的尖形木墩,一个人从中稳扶,再用四条短绳把木墩四角拴死,唱着号子,四个人一人一条绳,同时往上使劲一提,再往下猛一落,就这样夯土压坝。以上几个水库工程的修建,任顺生亲眼目睹过,也亲身体验过,而对他最具吸引力的,当属0702工程了。
  1969年,听说声势浩大的0702工程将要开工,由于工程艰巨,山高路远,出勤工分也随之略大一点,一去就得三年,不准途中请假,没人愿意去。任顺生年轻气盛,不想呆在家,只想出去闯一闯,就先报了名。0702工程,它是由周至黑河口起步,向南翻过秦岭梁,途经木家河、狐狸沟、战备大桥、沙梁子、板房子、园潭子、佛坪县城,一直南下,通往汉中的一条捷径,其经济价值无法估量。
  当时,把任顺生等人分在了距离狐狸沟、沙梁子不远的倒江沟对面。由青化大队的杨效堂带队。第一天进山,先在一农户家住宿吃饭。晚上黑河之水滔滔不绝,潺潺之声不绝于耳。由于环境不适应,头一天晚上,任顺生就没睡个安稳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负责青化路段的杨效堂等人和任顺生是头一批民工,为了安营扎寨,打好基础,得先到工地勘察一番。譬如怎样着手,在哪搭棚住宿,在哪盘锅安灶,更有利于施工,都必须提前考察好,以便稳扎稳打,安排得宜。毕竟住在住户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方便。任顺生到工地一看,映入眼帘的却是山高路险,穷山恶水,荒凉一片,让人顿感“大海里捞针——无处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怎样,先填饱肚子要紧。于是任顺生就选了块平地,加紧盘锅头,支案板,生火做饭。任顺生来时,多亏从家带了几件灶具和餐具,由于人多,不够用,就在附近住户家也借了几件,就这样凑凑合合吃了一顿早餐。吃罢早饭,根据领队安排,大家就操起工具,纷纷开始平地基,砍柴伐木,备料打点,干了一上午,连一顿午饭还没吃到嘴里。由于案板小,无法擀面,就夹了一锅面疙瘩。不料,大家照样吃得大快朵颐、津津有味。
  吃毕午饭,稍作休息,大家就继续分工干活。
  由于任顺生是木工,0702工程队队长让他不用去工地,专做眼下急用的木器家具。除了逐一制作锅盖、面柜、蒸馍笼、水缸、水罐、案板、案凳、桌凳、锤把儿、镢头把儿、铁锨把儿、架子车等这些日常用具外,他还得截木头、盖工棚,以便遮风避雨。当时,没有石棉瓦,用的全是牛毛毡。虽说简单方便,但却难抵大风。为了防止工棚浸水,于是他给领导建议说,地基周围得修水渠,以防滚坡水。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对其刮目相看。
  可是大家睡觉,却没有床板,这该如何是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领导就让他想办法。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经过苦思冥想,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打造通铺:没有床板,就先用大木料支好架子,然后用粗细均匀的木条一个挨一个地摆齐整,再用藤条一个一个地绑结实,再找些软干草一铺;最后苫上自带的褥子,就算大功告成。如是简陋的通铺,晚上一个挤一个倒也暖和。
  就这样,总算安营扎寨,打开了工地食宿的局面。
  接下来,就是攻坚克难,打炮眼炸山体。
  工地上原本有技术指导员亲临现场指导施工。可是一到工地,发现险要的地方,连山猴子都过不去,就连指导员也束手无策。不过,任顺生和他的工友们却都是精力充沛、三十左右的精壮小伙,像这种极具挑战的风险活,也正合乎他们青年人的味道。他们通过绞尽脑汁想办法,终于找到了解决窍门:先把大绳绑在半山腰的树根上,然后身携保险带,把人吊在空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坡比,利用自身重量,产生微微的一点稳坐力,照样可以捉钎抡锤,打炮眼开山石。由于山土很少,一般都是锈砂石和连山石,因而打炮眼放炸药的地方几乎占了一半还多。
  打炮眼是个技术活。捉钎要有势头,抡锤要有劲头。这是任顺生的切身感悟。捉钎不稳,抡锤不准,有时会引发不安全事故。不是铁锤砸到捉钎人的手上,就是铁锤落在自己的腿上,对于这些意外,任顺生早都习以为常了。就连那些成天“叮咣叮咣”毫无节奏的声音,也和任顺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因为那一声声“叮咣叮咣”都蕴含着他们的辛勤汗水,而每一个炮眼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可谓来之不易。
  而装炸药、炸山体的人更不容易。炸山之前,得观察周围环境,还得让上下左右站岗放哨,以防路人通过。因此,负责引燃炸药导火线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得学会查看地形,还得胆大心细,沉着冷静,眼疾手快,唯有如此,方能安全脱身。
  尽管如此小心翼翼,可是任顺生还是偶尔会听到某些工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让人痛心不已。当然,偌大个工地发生事故也在所难免。因为整个工地,成天抡锤打眼,不断地传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偶尔还能听到轰的一声巨响,那准是在炸山开石。危险可谓无处不在。
  幸运的是,任顺生作为木工,0702工程队队长能够人尽其才,不让他去工地干那些重体力活,而是让他待在工棚里专做木活,制作急需用具,反倒远离了危险。
  马不停蹄干了一天活,反倒胃口大开。俗话说“出力吃饭香”“人上十口,吃饭雷吼”,果真如此。每天早晚都有白蒸馍和洋芋蛋,中午还有奤奤面。满工地几十人,圪蹴在一块,一人一个大老碗,谁也不必假客气。任顺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埋头大快朵颐地吸溜吸溜,一气子吃两大碗,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冒汗,那种“饿肚汉嗑瓜子——不过瘾”的心情,一扫而光,真叫解馋。
  吃完饭后,才能安下神,静下心,遐想一下山地的风景。这里的夏季,空气湿润,凉风习习,让人倍感清爽;这里的秋季,尤其是深秋,山风起哨儿,就像刀子样,把人割得生疼,让人浑身不爽;这里的冬季,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如同跌进了冰窖,冻得人瑟瑟发抖,让人难以承受;唯有这里的春季,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怒放的山花漫山遍野,眼前一片青山绿水之景象,最让人惬意。尤其是,静气凝神之时,不仅能听到哗哗的黑河水声在耳畔回响,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山鸟,发出婉转悦耳的啼啭之声,像在跟任顺生说话,那一刻使他心花怒放,疲惫不堪之感荡然无存。
  正当他闭目养神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时,陡然从东向西的羊肠小道上走来了一个身材苗条、浓眉大眼的山区村妇,约莫三十来岁。俗话说“高山出俊样”果不其然。
  只见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齐刷刷地看过去,犹如“呆子看烟花——傻了眼”,就连平素一本正经、不爱插科打诨的人也照样跟着看,一个个都目迎目送,直到那倩影消失在目光的尽头。事后,大家都乐得哈哈大笑。而在任顺生眼里,此女长相一般,还算不得美女,于是任顺生就讥笑他们说:“真是三年不出山,直把丑女当貂蝉。”
  这也不足为奇,一群远离老婆孩子的成年男子,天天面对的不是山石,就是野草,内心孤独寂寞之情,何以消遣?唯有觊觎美女方能解忧。
  为此,其间,还闹出了一段笑话。
  据说,沙梁子有个缝纫铺,里面有几个姑娘在做缝纫。有一次,任顺生的衣服被枣刺挂烂了,他就拿去缝补,给上几毛钱,人家就干净利落地缝补好了。回来后,大家一听说那几个姑娘比之前邂逅的那个山区村妇还美,都是百里挑一、难得一见的美女,就都倍感好奇,情不自禁,想一睹芳容。于是,就都拿着破损的衣服,你也去,他也去。有几个怪物,衣服口子小,不值一补。但为了看美女,竟故意把衣服的破口撕大,去了后也说衣服被枣刺挂烂了。逗得大家咯咯大笑,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差点闭了气。
  这也是枯燥无味的工地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快乐趣事。心中有快乐,总能激发人干活的斗志和热情。做完了木活,有时任顺生也得拿起铁锨、镢头上工地干活。每当铁锨或镢头把任顺生握得腿发麻、腰发酸、心发慌之时,他总想去沙梁子转一转。
  那儿是山区较为繁华的地带,不仅有公社、缝纫社、商店——像烟酒副食、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需要;对面还有个难得的小吃铺,里面卖的是当地具有山区风味的米饭和短面条,可以随时满足路人打尖解馋。沙梁子紧上边就是一座纯用石头建成的古桥。桥底下是阴司潭,水深无底,阴森可怖,上河的水流下来,每经此处都要打个漩涡才流下去;胆大的人站在桥头,眼望着湍急水流,任凭潭水呜咽,在耳畔回响,那也是难得的一种放松体验。桥头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写有残缺不全的文字,看起来古色古香,饱经风霜,让人不禁感慨: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唯有把握今天,活在当下。
  这些所见所闻所思,都成为了任顺生难忘的记忆和人生财富。正因这里环境优雅,生活气息浓郁,每当闲暇时,他就时常来这里溜达溜达,哪怕是漫无目的地瞎转悠一次,都会让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烦忧皆无。
  时间一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居然还结识了一个比他小几岁的朋友,名叫张振才。这个人忠厚老实,热情友善,和任顺生相谈甚欢,情投意合,可谓相见恨晚。他的妻子心灵手巧,在沙梁子缝纫社工作,家里还有个和蔼慈善的老娘。由于俩人经常“老牛擦痒——一来一往”,交情匪浅,张振才就把其长子张永安拜给了任顺生。从此,他们就成了亲戚关系,常来常往。在这穷乡僻壤之地,能结识这样的知己朋友,让任顺生顿生“高僧转世——三生有幸”之感。
  在这期间,改变他人生觉悟的,还有一件事。
  沙梁子这一工段,距离狐狸沟约摸二里来路,路过时得小心长眼,以防滚石砸伤。当他小心翼翼地穿过时,却意外目睹了另一组被分在狐貍沟的民工的干活情景。这一组民工来自于户县玉婵、大王、涝店等地。和他们这组民工一样,也是根据各人所能,分组作业:只见有的在抡锤打眼,有的在用铁锹撬砂石,有的在挥动镢头挖土方,有的在用洋镐刨树根,有的在砌河道,有的在挥动铁锨平路面,更有的在合力推石头等等。个个都铆足了劲,干得热火朝天。
  更令他不可思议的是,有块巨石稳如泰山,纵使使尽了浑身气力,它依然纹丝不动。为此,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将大绳盘在巨石上,几十人齐力喊着号子,怒红脖子往下拉。这一阵势,大大震撼了任顺生。他原以为只有他们这组最辛苦,从早干到晚,累得人腰酸背痛。殊不知,与其相比,人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幕,让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我抱怨的情绪转眼间就调整了过来。自此以后,即使再苦再累,他都不会心生抱怨,而是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继续操起工具,撸起袖子加油干!
  就这样,经过整整三年的艰苦奋战,0702工程终于彻底竣工了。这个工程利国利民,不仅让任顺生的木工技艺大有精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三年的千锤百炼,也让他从此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吃苦耐劳、历经风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也成为了他毕生引以为豪的壮举!然而,这一壮举也改变不了他当时上山砍柴的命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