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北进序曲>第一卷:第一章:丹阳村

第一卷:第一章:丹阳村

作品名称:北进序曲      作者:刘国胜      发布时间:2023-05-30 08:31:39      字数:6046

  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序曲也从这里奏响……
  在豫西南丹江北岸的岵山角下,坐落着一个大村子,这个村叫丹阳村。村里居住着数百户人家,两千多口村民。对于丹阳村人的祖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丹阳村的人,都是这里的老户,并称之为丹朱的臣民;另一种说法是,丹阳村的人,不是这里的老户,而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移民。
  对于认同、坚持前一种说法的理由,有正史和野史两重说法。正史之说,是根据《尚书•逸篇》载:“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大意是说,这里是华夏祖先尧帝之子丹朱的封地。后来,丹朱与三苗之君联结以抗尧舜,双方在丹水岸边发生激战,尧杀了丹朱,葬于丹江河畔;野史之说,传说尧舜之子丹朱,痛改前非,将功赎罪,二下丹江,带领百姓在此筑堤修碥治理丹江。当妖龙翻江倒海在丹江作祟时,丹朱骑着一头白象,不畏妖龙凶恶桀骜,奋不顾身冲向激流浪尖与妖龙奋力拼搏,终为民斩除妖龙而葬身丹江河畔,并以丹朱墓与形象逼真的象山、象鼻为佐证,证实丹阳人是丹朱的臣民。
  对于坚持、认同后一种说法的理由,是说早在500多年前,从皇家传出话来,皇帝要让山西洪洞县一部分人迁往中原。具体哪儿搬哪儿不搬,没说。但听说洪洞县大槐树下有个凤凰村,村中有人为朝中大官,村民们就托他向皇上说情,让大槐树下的人不搬迁。后来就传言,凡是大槐树凤凰村的人都不搬迁。人们受传言蛊惑,为了逃避搬迁,一时间,洪洞县的人,到凤凰村投亲的投亲、靠友的靠友,无亲无友就花钱送礼到凤凰村攀亲交友,甚至有人竟然找上门红面许亲,往凤凰村嫁女或入赘。结果等到皇帝诏曰,凡是大槐树的人统统搬迁。于是,他们就群起而抗拒不搬。皇家就吩咐官兵将他们统统背绑起来,由官兵押着强迫他们搬到这里。并说这里人之所以小脚趾甲上都背着个小指甲,是他们的祖先当年被官兵押着来时,由于长途跋涉,小脚趾磨破的肉皮背到小脚趾甲上而为之。还以这里人之所以把大小便称解手一说,说是因他们往这儿迁徙时,都是背绑着手被官兵押着,人们路上大小便时,都得喊官兵,把手解开的说法来佐证。你看,这两种说法,理由都很充分,也都有佐证。好多年来,谁也无法把此分明澄清,我也不在此赘述了。
  我们只把时光定格到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的傍晚,红红的夕阳,展现着红红的笑脸,映着清澈见底的丹江水,带着一天的疲惫,那依依不舍的样子,好像向忙碌的人们点头告别:“哎——忙碌的丹阳人民,明天见!”
  夕阳无声地说着,以缓缓的步伐向西山隐去……
  此时,夕阳的余晖,就像被风吹燃的一个巨大的炭堆,泛出一团火红火红的光亮,将写在山坡上、房坡上、墙壁上的“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总路线万岁!”的白色大字,涂上一层绛红的色彩。夕阳的余晖,又像从一个巨型幻灯镜头里喷出的光束,由西向东照在丹阳村边的炼铁炉子上,在炉子后边映出一个长长的影子,由西向东躺在场边的地面上,影子顶端还袅袅地旋动着暗色的烟影,整个影子就像一尊遭遇火烧的黯黑色木雕,刚浇灭了火一般散发着余烟。
  炉子的前边,几个裸着上身的汉子,正不时往炉堂里加着木头杠子,也许是木头杠子太湿,也许是塞的木头杠子太多,把炉堂憋得一边从烟囱吐着乌黑的狼烟,一边从堂口熛出呼呼的火焰。火焰把几个加柴汉子的脸面和胸膛映得通红。那呼呼的火苗声,嗞嗞的炼铁声,及挨边那叮叮当当地碎盆砸锅声、锯木砍柴声、风箱声,伴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歌声和呼喊声,奏出一曲高歌猛进、激情燃烧、多块好省的大跃进交响曲。
  此时,一群伐木的青年突击队员,他们抬的抬、扛的扛,正嘻嘻哈哈说笑着,朝村边走来。也许他们的说笑嘻哈声大了些,惊得村边树上的鸟儿扑棱棱乱飞。人们正嘻嘻哈哈说笑着走着,只见走在前边的那位青年男子,将脚在地上重重地一跺:“都不要嘻哈了!”
  他这一喊,就像突然按动了消声器的开关,人们的嘻哈声戛然而止。
  青年男子叫多援朝,是丹阳村刚复员回来的抗美援朝英雄。他大高个、宽肩膀,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黑红色脸膛上,生着一张虎嘴,一说话两嘴角就露出两颗雪白的虎牙,说话带着虎音,显得表情威严,神态凝重。加上他是青年突击队的队长,又是军人出身,队员们无不惊他三分。所以,多援朝一发话,大家就戛然止声。多援朝见大家都不说笑了,才转过头冲队中一位男子喊道:“二赖,给大伙来一段!”二赖应声答道:“是!”
  二赖十七八岁,瘦高个,瘦长脸,瘦长的脸上镶嵌着一个大鼻子、一张大嘴和一双大眼。虽然他先天性严重秃顶,但却长着一脸茂盛的络腮胡。乍一看,他头像脸,脸像头。正应了一句歇后语,小秃长个连鬓胡子——亏处有补。二赖小学只上到四年级,娘生他弟弟时,没等他弟弟生下来,就母死子亡。二赖从此辍学,跟父亲相依为命。二赖虽然只上了四年学,但他天生一个好记性,又勤奋好学看闲书;加上他父亲会说大鼓书,二赖从小耳濡目染,他十三四岁就会说《岳飞传》、《西游记》、《大八义》、《小八义》、《水浒》、《三国演义》。尤其他下学回来,把《小二黑结婚》、《白毛女》、《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戏剧、小说,改编成大鼓书说唱。由于他好熬夜看书,白天到工地坐那儿就打盹,一打盹,多援朝就罚他给大伙说大鼓书。
  说来也怪,二赖干活时无精打采,一让他说大鼓书精气神儿就来了。下午二赖又靠在石头上打盹,被多援朝发现了。但今天多援朝没罚他砍木头,也没罚他说大鼓书,二赖正担心,怕回去队长不让食堂给他打饭呢。现在一听让他给大伙来一段,二赖就麻利应着,随手从地上抓了个小石块子,在木杠子上梆梆敲着,就摇头晃脑地哼了起来:“说的是毛主席领导好,‘大跃进’掀高潮,‘三面红旗’高高飘。炼铁炉子烟囱高,砍伐木头炉中烧,大炼钢铁产量高。炼出钢铁造飞机,还造坦克和大炮……”
  二赖正说得起劲时,山下响起了嗡嗡的钟声。
  这是丹阳村收工开饭的钟声。丹阳村的钟声一响,不管是老城河湾村、小街村、白庄村的人,还是城南关、北关、东关和西关的人,无不哄然喊叫着:“收工了————开饭了——”纷纷丢下手头的活,向各村食堂拥去。
  也许有人要问,丹阳村不是区、社指挥部,怎么听到丹阳村收工开饭的钟声,都丢下手头的活收工呢?
  因为丹阳村的钟,是黑龙庙的一口古钟,钟身特别大,钟声也特别响。据说此钟有七八尺高,钟口比大背笼口子还粗。它到底有多高多粗,谁也没有具体量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据说一个七尺高的汉子,站在钟里,不但上不碰头,而且抱住膀可以在里面来回转动。由于丹阳村的钟大声响,周边村的钟声和丹阳村的钟声一比,简直如牛铃叮当。这些村除特事特办,偶尔敲敲本村的钟外,平常上工、收工,都以丹阳村的钟声为令。
  所以,周边村的人们和伐木归来的青年们听到钟声,就丢下手头的活往食堂跑去打饭。唯有走在人群最后的那位小伙,走到坡下却陡然驻足不动了。
  小伙虚岁十六,留着分发头,穿着学生蓝,他姓明叫英娃。英娃天生一张娃娃脸,加上一双喜盈盈的小眼,一张一面笑的脸,若不是天生那颗学者脑袋给人一点斯文感,他俨如一个嬉皮笑脸的流皮。他刚从县中下学,下学就赶上“大跃进”大炼钢铁。白天上山伐木扛树,夜间“放卫星”烧炉子大炼钢铁。整天累得腰酸背疼吃不消,干活完不成任务跟不上群,经常受队长的指责。今天下午,英娃又受了指责。这会儿,正扛着一根木头,懊丧地跟在人们屁股后头。闻听钟声一响,他正准备撂下木头,去食堂吃饭哩,猛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他两眼发直,一双脚板顿时像被钉子钉到了地上。
  那是一个端庄靓丽的姑娘身影。姑娘腚大胸酥,与她细而高条的身段匹配在一起,就显得特别女性;一对凤眼就像两张能说会唱的巧嘴,整天向人们忽闪忽闪地眨着;一对瓷光发亮的长辫,从姑娘脑后,搭到她那大而丰满的屁股蛋子上,加上那身上蓝下黑的衣裤,衣服不长不短,不宽不窄,显得格外端装靓丽,风姿绰约;两条修长的腿,不紧不慢地前后交错着,一双不大不小的脚板,不轻不重地拍在地面上,就像一对柔和的巴掌,轻轻拍在英娃的心上。
  姑娘是河湾村的王玉梅。玉梅是英娃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背靠着英娃的桌坐。由于玉梅天生丽质,身材婀娜窈窕,加上又会打扮,不管新旧衣裳,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棱是棱、缝是缝,穿在身上,让她显得格外灵性。头发梳得油亮,辫子扎得匀称瓷光,香喷喷的雪花膏,天天涂在她那张红扑扑的脸上,像一束永不衰败的花朵,整天扑棱棱地绽放在英娃的眼前。
  仨月没过,英娃就达心眼里喜欢上了玉梅。只可惜没等他把对玉梅的爱心爱意表达出来,赵明远却抢先一步对玉梅表达了爱情爱意,致使英娃对玉梅的爱包藏心底。把个原本以最高分考入县中的英娃,爱得老师讲课听不进去,拿起课本读不下去,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里,英娃心里想的是玉梅,脑子里装的是玉梅,眼前晃动的还是玉梅,弄得英娃学习成绩日渐后退。英娃也曾忍痛割爱,也曾横下决心,要把对玉梅包藏于心的爱,从自己心里完全彻底地清理出去。可他心里清楚,感情这东西,就像黄土地里生长的茅草,任你用大锄砍,尖刀剜,镢头刨,怎么也清除不去。
  难怪有位作家说,一个人要是坠入爱河,就可能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那时候英娃就像古代锁在木船里摇浆的奴隶一样,他的身心都不属自己所有了。只可惜,英娃对玉梅的爱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虽说他和玉梅同班三年,他爱玉梅爱了三年,爱得专一,也爱得痴情、痴迷。但英娃的爱,却是默默的爱在心里,从没向玉梅表露过。这说不出来的爱,越让人痴情、痴迷,越让人执着专一。正像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的:“世界上的男人一痴情就痴得直发傻。”
  正当英娃对玉梅心里被赵明远的爱无法攻破而苦恼嫉妒时,英娃的机会来了,赵明远考上了武汉水利学校,到武汉上学去了。英娃要抓住这一时机,把心里的爱对玉梅表达出来。而且要表达得比赵明远有诚意、有诚心,还要比赵明远表达得更出色,更精彩,也更有水平,把玉梅对赵明远的爱完全彻底地拉向他自己。于是,英娃熬夜点灯,不知翻阅了多少古今中外爱情书籍,不知摘抄了多少表达爱情爱意的语句;通过精选细筛,又经过高度归纳组合,从中组合提炼出一段修辞最最美丽,表示爱情爱意最最准确深刻的语句,并对此背诵默记,记得顺流倒背,烂熟于心。可每次到了和玉梅见面的关键时刻,英娃却连一个完整的语句,也说不出来了。后来英娃鼓足勇气,发下毒誓,一定要把这多年包藏心底的爱,一满向玉梅表白出来。怎奈下学以来,英娃曾无事找事跑到河湾村里找玉梅,英娃一有空就鬼使神差地跑去站到河湾村村边望着等玉梅。可他去河湾村找了多次,他也在河湾村边站着望着等了多次,却连玉梅个影子也没见到。一打听,才知道玉梅去湖北郧阳她姑家了。
  今天,英娃做梦也没想到,却在村头和玉梅不期而遇。英娃知道,今天玉梅不是冲他来的,而是来她姨妈家的。英娃和玉梅她姨妈家是房前房后的邻居,英娃上次就是听玉梅她姨妈说,玉梅去湖北郧阳她姑家的。
  望着玉梅走去的背影,英娃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喊出声,眼睁睁地看着玉梅从他眼皮底下走进她姨妈家里。英娃是又惋惜,又后悔。惋惜后悔得照后脑狠狠地拍了一掌:“唉,我刚才咋不叫住她呀!”
  英娃唉叹着,随手把肩上的木头,“扑通”往地上一撂,就往食堂跑去。他刚走了一步,多援朝突然喊住了他:“明英娃你站住,把地上木头扛到场边炼铁炉子上再去食堂吃饭,两步路都不想拿!”
  多援朝最见不得开饭钟声一响,谁把手头的活往半路一撂就跑。上次二赖听到开饭钟一响,把肩上的大粪挑子往村边一搁就跑,多援朝当场罚二赖往坡上连挑两担大粪,才让他回食堂吃饭。所以,多援朝此话一说,英娃连个屁都没敢放,就乖乖的把木头扛到场边炼铁炉子上,才无精打采地走进食堂,领了一个薄皮大菜包馍,又盛了一碗清水萝卜汤,坐下吃喝起来。怎奈他刚才还饿得咕咕叫的肚子,这会儿却没了食欲。他强忍着吃下半个馍,喝了几嘴汤,准备把剩下的馍拿回家哩,忽然见挨边的张磨杠,正端着一大碗清水萝卜汤“咕咚”“咕咚”往肚里灌,就立刻放弃了往回拿馍的念头。随手将剩下的馍,往张磨杠面前一推:“磨杠哥,你吃!”
  张磨杠生得块头大,力气大,饭量也大,一顿能吃好几个人的饭。自吃食堂饭以来,按人吃份饭,加上食堂菜多粮少,不说他这大饭量人,就是一般饭量,顿顿也是半饥不饱。所以,见英娃把馍推到面前,张磨杠就想拿起来吃。
  “不中,眼下人人肚子都在空着,英娃又不是不吃不喝的神仙,我吃了他的饭,他不要挨饿吗?不就是挨了多援朝的批评,心里堵得吃不下吗?”张磨杠这么想着,就劝慰他说,“兄弟,别使性,你刚下学参加劳动,受点批评再所难免!”
  英娃不是因为挨了批评,是刚才没把喊玉梅的话喊出口,而吃不下饭。他这话又说不出口,只得张张嘴:“我……”
  见他有话说不出,磨杠更以为他是挨了批评委屈呢,就接着劝道:“兄弟呀,这人在社会上,不但这肚子要学得能装,而且还要学得什么都能容。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行舟船。要我看,人这度量呀,就要像咱肚里这个胃。”
  张磨杠说着,用手照心口“啪啪”拍着:“你看这胃,不管你吃干也行、吃稀也行、吃稠也行,也不管你吃饱一点也中、吃饿一点也中,甚至你吃酸、甜、苦、辣、咸、淡都中。一句话,不管是瓜瓜菜菜往胃里塞,还是汤汤水水往胃里灌,它都默默地容纳,从不大吵大闹发火。大不了,咕噜几声,再恶劣点,也不过‘咚’‘咚’放几个响屁而已!”
  英娃听磨杠越说越离自己心里的话越远,越无法给磨杠解释清楚,急得“唉呀”叹息一声:“就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恁美,那你吃不饱了咋去找队长找大队长?”英娃说着,随手掰了一块馍,呼哧往磨杠嘴里一塞,扭身朝食堂门走去。
  弄得磨杠噙着一嘴馍菜满脸尴尬,木讷地望着匆匆走去的英娃,把嘴里馍“呸”往手掌一吐,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气咻咻地话:“是我招你惹你了?!”
  英娃对磨杠的话闻若没闻,连头也没回,就直趟趟朝食堂外走去。
  走出食堂,他没有回家,却向玉梅她姨妈家走去。英娃已经想好了,此去他要以到玉梅她姨妈家借洋火(那时人们都把火柴叫洋火)为由,无事找事去和玉梅见见面说几句话。前边说了,英娃这几句话,他从上学装到毕业下学,在他肚里都装了二三年了,一直没有勇气向玉梅表白出来。自从他毕业下学回来,横下决心要找玉梅表白出来。可他几次去河湾村找玉梅表白,却都没见着她。这会儿,他把储存在肚里那话,又默默地背诵了一遍,才向玉梅她姨家走去。
  来到玉梅她姨家门外,他一边鼓励自己镇定,告诫自己心莫慌莫跳,一边把准备在肚里的话,默默地背诵着。怎奈他只背了几句,接下来就像老山羊屙屎一样疙疙瘩瘩,后边的话却怎么也疙瘩不出来了。他只想见了面,再临场发挥呢,怎奈他要进门时,他那两条不争气的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了。正当他站在门外,挪不动步抬不起脚时,玉梅给她姨妈说,她已报名去丹江修水库的话,却挤进了英娃的耳朵里。
  玉梅已报名去丹江修水库?英娃顿时喜炸了。上次政府动员男女青年报名移民去青海支边,他因牵挂玉梅没报名去。这次大队开会,再次动员男女青年自愿报名去丹江修水库,英娃正不知玉梅报不报名而犹豫呢。现在闻听玉梅已报名要去,他就没再往屋里进,也没顾得回去给他爹商量,就飞跑去队上报了名。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