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古槐记忆>第二十五章 入社(上部完)

第二十五章 入社(上部完)

作品名称:古槐记忆      作者:瓦工      发布时间:2023-04-11 18:28:03      字数:4358

  一
  8年之后,又是一个清明。
  杨树丰领着春强、春生从坟上回来,她想想刚刚去世的父母、婆婆,想想桂春和白莉莉,一下子坚定了许多。女人,外表柔弱,其实,内心里比男人更加坚强,更加能够承受生活的压力。经历太多生离死别的磨难,杨树丰锻炼出了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内心定力。她想,与死去的人相比,我还有什么难过的呢?一定要把这两个孩子抚养大,培养成人,把家族的血脉传承下去。
  “春强,快喊你弟弟过来,试试衣服。我们村成了新学堂了,你明天就领着弟弟一起上学去。”杨树丰招呼道。
  “娘,学堂在哪里?”
  “观音庙,你红章叔叔和大鹏大爷把观音庙修整成学校了。你们俩要好好念书,这可是你爹当年的愿望。”杨树丰脑子里快速地闪现着十年来的岁月,当年,桂春手刃两个鬼子的一幕依然那么清晰。
  “娘,春生他不听话,我不领他。”
  “娘,我听话,我上学。”春生一听上学,高兴地从秫秸底下钻出来,笑呵呵地说。
  “不是他小,是你大了,你直接上三年级,他上一年级,你可得跟上啊!”杨树丰转头向柴火堆里的春生说:“你躲在柴火堆里干什么?小心猪虱子。”
  “我听外面爷爷讲故事呢!”
  二
  院外,大槐树下,人们谈论着诉说着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故事。
  “志愿军打胜仗了。”
  “那是老黄历了,停战协定都签订了,战争打完了。”
  “你们知道吗?要入社啦!苗庄都开入社报名大会了。”
  “入社干什么,你听谁说的?”
  “干什么,过去说共产党共产共妻,那时瞎说,但共产这是真的。入社就是共产,就是把咱们的地、牲畜都交到社里。”
  “社里是谁的?”
  “谁的,那谁知道,反正不是你的。”
  “给我我还不要呢?要那玩艺干啥,那不又成地主了,还得在这大树下戴高帽子。”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国华留着大胡子,弯着腰,象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回答前面的话,这些日子,它的嗓门是高不起来了。他是富农,虽然没有挨斗,但也是斗争对象。过去,他是大槐树下的主讲,《三国》、《水浒》都能讲的,还写一手好字。今非昔比了,面对无数次的批斗会,曾经富裕的他,害怕了,谨言慎行了。
  “唐老师,你别老分啊合啊的,高低是怎么个入法?”二狗子把锄头往土墙头边一挫,脱下一只鞋往地上一坐,一边掏烟荷包,一边粗声大气地说。
  “怎么个入法,要听上头的,也要听咱们大家的。”骆红章吃罢饭,也溜达出来,他是要故意在这大槐树下放放风,看看大家的反映。
  “叔叔。”二狗子恭敬地对红章说。土改以来,他越来越对红章尊敬了。“你给大家说一说。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你们说互助组好不好啊?”
  “好,有地就好,比打短儿好,比抗长活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贫下中农的心里话。
  “入社就是成立农业合作社,就是比互助组更大,把我们的互助组合起来,大家一起劳动,一起使牲口,按劳动分粮食,大家都尽力干活,统一安排,互相帮助,力量就大了。然后,成立高级社,办更大的社。这些都是谢书记和贾县长开会说的。”一提起贾县长,骆红章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贾凤桐原来是五区的区长,又是区小队长,解放桃城时负了伤,留在了当地。骆红章是给他当过几天警卫员——农村叫挎盒子的。它的机灵鬼的外号、骆红章的大号都是贾凤桐给起的!他原来叫骆麻子。他稍停了停,继续说:“贾县长说今后要办大农业,今后还会有拖拉机,农村就像城里一样,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只要跟着毛主席、跟着党走,好日子在后头呢!”
  旁边的孩子们听说贾县长,都吵着骆红章讲他在县大队抗日事的故事。
  “讲打死刘二阎王的故事。”
  “讲挖洞炸炮楼的故事。”
  骆红章淡淡地一笑,说:“好吧,这是个真事。民国33年春天,贾队长到大王庄去开会,正好碰上敌人扫荡,开会的人听到消息赶紧跑了,谁也没有注意到贾队长到茅房去了,贾队长出来时,鬼子已经进村了。”
  “那怎么办?”
  “贾队长赶紧往村口的小胡同跑,正碰上两个汉奸。汉奸就问了:‘干什么的?’贾队长从兜里掏出一个日本小甜瓜,举起手说:‘干这个的。’汉奸一看就吓呆了。一扭头,赶紧说:‘快走。’”
  “那后来呢?”
  “后来,贾队长就出村找到了队伍。”
  “汉奸为啥放贾队长呢?”
  “傻子,汉奸害怕手榴弹,贾队长勇敢呗!”
  “不对啊,不是说是桂春叔叔去盘龙蛟的时候说的吗?”
  “那有什么?桂春叔叔说了,贾队长也说了。八路军见了鬼子汉奸,都这么厉害的。”
  天渐渐地黑了。月亮爬上了树梢,凉风吹动槐树叶子,发出簌簌的声响。人有来有走,话有多有少,闲聊天的话说了也就过了。但是,机灵鬼的话都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都感到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变化,都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贾县长说的,那肯定是有些来头的。
  三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国华嘴上嘟囔着,慢慢离开大槐树,腰弯得更厉害了。他想:“把牲口、农具交到社里,甭想。长不了,大伙种地没法管……管他呢,天是要变了,我反正得把我的黄牛卖了。”
  唐国华慢慢度着步,懒散地、有气无力地往家走。他不时地摇头,不时地自言自语:天要变了,天要变了。地主,富农,贫农,贫农就是好人,地主剥削穷人,我是勤俭持家,劳动致富啊!我爷爷当时也是贫农,只是到我父亲才过富了日子,富日子到不如穷日子了,这是怎么了?他四书五经地读了,但是,他想不通、读不懂这巨大的变化。
  我地分了,长年在我家帮工的二妮子也走了,她成了妇女代表,呸!她在我家的时候,见了我眼就发直,她那个小狗子说不定是我的孩子,要是我的就好了,凭李狗子能做出好孩子来。这小娘们应该不会忘了我啊,我还给过她一副银镯子呢?
  我没有当过汉奸,我没有欺男霸女,我没有资助国民党。我还给八路军资助过粮食,我还掩护过县大队的小队长呢?
  唐国华想着,走着,他不知道是往家走,还是往天边走。偶然又笑了,村里的骆红章还是手下留情了,大屯村的地主比我的地少多了,带了多少高帽子啊!看来,不管哪朝那代,什么时候都要从宽处事,什么时候都要懂得人情世故,什么时候都要把眼光看长看远,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家国情怀!
  四
  红章从大槐树下走开,就进了杨树丰的院子,紧接着,大鹏、占豪也来了。
  “春嫂,我们要办社了。我们几家原来的互助组,再发展一下,把村里的贫下中农全部吸收进来,集中力量,发挥各自的长处,办成农业合作社,过一段,有了经验,再办高级社。贾县长说,以后要办大社,快速进入社会主义,快速实现共产主义。”红章笑嘻嘻地说。
  “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上级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什么大政策,就带着妇女们干活,绝对冲在前面。”杨树丰应承着,她不知道这入社是干啥,准确地说,大家都不知道入社干啥。
  大鹏前几年打仗负过伤,腿有些不得劲,走路一拐一拐的,就看着占豪说:“你从咱们家乡一直打到海南岛,竟然没有挂一次彩!”
  占豪瓮声瓮气地说:“我是福将,没法啊,子弹见了我绕着飞。”
  红章说:“这个入社,没有我们抗日那样的危险,不过,做不好,失败了,比打败仗影响还要大。我想,我们近几天筹划筹划,就抓紧召开入社动员大会。你们,可要积极报名,积极上交农具。我们要把困难想的多一些,力争在乡里有个好名次。入社以后,大家还要加强社里的管理,要像自己过日子一样。”
  五
  十几天后,春强和春生上学回来,一帮小孩子,到了大队的牲口棚里,看着满圈的牛、马、驴,都笑嘻嘻地数着:“这个是我们家的牛,这是葛虎家的,这是二蛋子家的……”
  孩子们的快乐总是好满足的,他们为了一会儿的游戏,为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动物,快乐地说笑着,他们不知道这块土地上曾经的屠戮,曾经的恐惧,曾经的抗争。他们憧憬着未来,充满了希望!
  王桂林的儿子王福海也从学校出来,来到牲口棚,看牲口,也是孩子们的乐趣,就像今天的孩子愿意去动物园一样。福海明显的没有精神,他不明白为什么爷爷和爸爸天天要戴高帽子游街,总之,他感觉和春强、春生相比,矮了一头。他不敢在学校里说别人,有小孩子说,你这个地主羔子,他就害怕羞耻得要钻到地缝里去。尽管这牲口棚、这牲口棚里大多牲口是他们家的。
  唐国华从牲口棚走过,孩子们恭敬地向他打招呼:“唐老师好!”唐国华看看自己的小学生,微笑着点点头。他无奈地向牲口棚里扫了一眼,心想:“下了半天决心,最后,还是没有卖掉大黄牛!”
  半月前,他到了集市上卖牛,嫌贱,想等下一个集再卖。谁承想,5天后,没有集了。想到这里,他又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再有文化也不行,人,什么时候能算过天呢?
  六
  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人们从地里下工回来,来到了逍遥村生产大队的新闻中心——大槐树下。上工的时候,红章或大鹏、占豪要敲钟,然后人们静静地听队长布置工作任务——让谁耕地,让谁除草,让谁看菜园子,让谁赶大车。这时候,是红章最神气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指挥打仗的将军。他非常自信,感觉这个逍遥村不能没有他,没有他,天就会塌下来,几千亩地,几百口人,要靠他安排劳动和生活!
  下工的时候,就没有纪律约束了,直接回家做饭的,愿意在这里闲聊一会儿的,自由自在,大家可以山南海北地侃大山。中国人,从轩辕开天地,一脉相承,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总结出了多少奇谋论断,上至庙堂之上,下至野老田夫,哪个说上几句,弄上几条,都能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到了那些不开化的小国家,都是政治家,这不是哪个民族都具备的。
  “听说了吧!初十大集的时候要枪毙郭狗子!”
  “哪个郭狗子?”
  “咱们村的郭狗子啊!还有哪里的郭狗子?”
  “他可是多年没有消息了。就是他打死的孙兰池!这小子鬼子投降后就消失了。要不的话,兰池也得升官了。八路军真不简单,竟然把他找到了。”
  “听说他逃到了北京煤矿上了,不知道怎么就抓回来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唐国华像自言自语,也像是回答大家。
  “听说枪毙的还有赵云祥。”
  “赵云祥早枪毙了,解放桃城后就枪毙了。”
  “今年这大槐树长的挺旺啊!”二狗子前一句不答后一句的说道。
  “听说大槐树保佑人哩!桂春当年就是在这树下得道的,后来打仗百发百中!鬼子的刺刀都举起来了,一阵黑风,把鬼子吓跑了。”
  “保佑个屁,保佑还能牺牲?”
  “是啊,现在桂春媳妇带着孩子、老人,这日子不好过的。”
  “不好过,要你操心?”
  唐国华听着,使劲直了直腰,向上看看发芽的大槐树,插嘴道:“人杰地灵,地灵人杰,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钻牛角尖。保佑不是看一时一地的,要看长远。我给你们说,一个家庭要想发达,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要想长盛不衰,就要有良好的家风,就是咱们村里说的家门!这个你们不能不信,娶媳妇、找婆家说要门当户对,也是这个理儿。前几天我看了几句顺口溜,说是曲阳人总结的,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他说着说着,就摇头晃脑地念了出来: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身。
  ……
  “你们说说,有没有道理,这冥冥之中总是有些定数的。”说完,他倒背着手弯着腰慢悠悠地走了。他想:别的事小,教育事大,在新学堂里,得教好孩子们。
  人们接着谈论,接着生活。活下来的人们开始享受这宁静的、平静的生活。死去的,就永远死去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上部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