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蓝梅的情怀
作品名称:馄饨情事 作者:一叶小舟 发布时间:2013-05-29 20:54:59 字数:3247
第十二章、少女情思
夜深了,小舟只能借宿在派出所的拘留室。他透过窗户能看到被铁条隔得一条条的圆月,圆圆的,很白,群星点点,镶嵌在周围。他想起来了,今天已经是一九九七年十月中旬了,一晃转业已经两年了,和蓝梅分别也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只能通过鸿雁传书互诉衷肠,来解脱无尽的思念。近半年,蓝梅的信越来越少,他也懒得回信,真不知道说什么。这一个月,几乎没有了蓝梅的消息,自己混成这般模样,还有脸写什么信。写什么?写自己流落他乡,为了填饱肚子到处奔波。我拿什么给她幸福,给她爱情,给她希望。
他睡不着觉,身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心脏这个部位却像是铁板一块,全无活力,他甚至怀疑那个血淋淋的东西是否还在跳动!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一会儿,醒来接着迷迷糊糊,开始是头脑发胀,后来发沉,最后几乎炸裂开来。他索性爬了起来,在黑暗中打着打火机,看到屋里四壁皆空,肮脏的墙,生锈的铁床,还有门上那个只能看到眼睛的小窗,窒息的喘不过气来。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关进了大狱,等待我的是不是最后的审判。他想见蓝梅,这种冲动是那么的强烈,甚至想紧紧的抱住她大哭一场……
就在这个晚上,远在千里之外的蓝梅同样睡不着,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瞎折腾。到北京后,工作安顿好了,她的亲生父母就暗暗着急了。自己的女儿已经二十七八了,谈的男朋友远在他乡,谈婚论嫁遥遥无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蓝梅的父母都是部队的高级干部,有着宽敞的住房,还配有当时是凤毛麟角的小汽车。其实说是亲生父母,实际上只是亲生父亲,生母早年去世,父亲再婚,把蓝梅放在没有子女的大哥家寄养,所以和母亲还是隔了一道,不过,继母还是比较喜欢蓝梅的。
蓝梅的出现,无疑在军区大院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引来不少的年轻军官的追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至今还没有婚配,谁不想抢着攀附这样的人家,做个乘龙快婿呢。提亲的络绎不绝,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蓝梅始终无动于衷,保持着对于小舟的承诺。
她的父母也看出了一点名堂,这个丫头不管见了啥样的都是摇头,肯定有不能说的秘密。通过观察,发现女儿还在和小舟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要说她的父母还是挺通情达理的,没去过分的干预女儿的婚姻自由,也像见见这个从未谋面的未来女婿。可是当他们得知小舟至今还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在社会上动荡漂泊,投身商海,几度沉浮,陷入窘境,不免为女儿担心起来。就算情况发生变化,在哪安家也是个问题。
蓝梅按理说还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文雅淡静的女孩儿。对于小舟的爱,纯粹源于对于军人的仰慕。在她的催促下小舟的转业,到地方后一直不得意,无疑使她的心里有了阴影,成了一种说不清的内疚和依恋,她对自己的心态变化都感到害怕。
她确实忘不了小舟,那个浑身油泥,从工装的屁股口袋中掏出挤瘪的烟盒,坐在车头点燃一支劣质香烟,猛吸一口,眯着眼睛的样子,和穿着军装英气逼人的样子一样可爱。尤其是一到晚上,这种思念越发的严重。睡不着,她也坐了起来,下床打开台灯,坐在写字台前,拿出笔纸,望着皎洁的月光,写出一首诗来:
独赏月正圆,
心幻飞九天,
银河盖过海,
途程远无边,
沧海一粟妙,
岂唤倒巨澜。
过了一会儿,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写了一首:
夜阑人静月光清,
谜想遥处是何情,
不觉他乡似故乡,
不知我心向西东。
愣了一会儿,低头看见桌上玻璃板底下一张军人的照片,一张憨厚的脸,浓眉大眼,有一股军人的英气。那不是小舟的照片,小舟的脸是清瘦的,长长的眼睛,带着一股儒雅,文质彬彬的样子。小舟不是军人了,而这个人却是正营职的现役军官,三十五岁,北京人,卫戍区警卫营,接触过几次,是个不错的男人。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拒绝他,有了理由也是空前的无力。他离她很近,又很远,小舟很远,又很近。只是前者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后者好像越来越渺茫。
她拿着照片仔细的看着,不知动了什么心思,眼泪静静的流了下来,落到了信纸上。她用手轻轻的抹去,还是留下了一片泪迹。她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对不起小舟,还是因为自己的回绝对不起那个男人,还是因为自己的抉择的痛苦而为自己流泪。不行,我必须要马上去找小舟,不管为了什么,只要我见到他就会坚定起自己的信心。
就这样,捱到天亮,下了楼,把信扔进了信筒,愣愣的站了一会儿,鬼使神差般的去单位请了假,坐上火车就奔了潞西。
蓝梅坐上了南去的列车,在靠里的位置上打开车窗,秋风徐徐吹来,感到了一点快意,头也清醒了许多,感到肚子有点饿了,这时才想起来走的匆忙,根本没有准备饮水和食物,万幸买了车票后口袋里还有两百多块钱,等着餐车的到来。她的体质一直不是十分好,身材单薄,生的细皮嫩肉的,被人戏称西施,一饿身子就有点发虚,加上那种哀哀的眼光,让人怜惜。这时一个高大魁梧的军人从另一节车厢转了过来,手里拿着饮料和面包,看到蓝梅似乎没有意外的惊奇,对着蓝梅笑笑,坐到她的对面,把手中的食物放到中间的小桌上。
“季营长,你这是去哪呀?”蓝梅见是季军,倒是一脸惊异的神情。
“哦,奉命出差,没想到你也在车上,你去江宁?”季军问。
“你怎么知道我去江宁?”蓝梅一愣。
“哦,我听师长说的,我正好也去江宁出差,找了你一会儿,还真在一趟车上。这样最好,我送送你,省得师长不放心。”季军尽量说得平静。
“哼,”蓝梅一下子生气气来,“送送我,是来监视我的吧。”
“不是,绝对不是,”季军急忙解释,“你又不是小孩子,我监视你干什么。”
“那你肯定知道我此行的目的了。”蓝梅咬了一下薄嘴唇。
“这个,这个……”季军支吾着。
“别这个那个的,请不要干涉我的私生活!”蓝梅瞪了一下大眼睛。
“我的小姐,”季军换了一幅面孔,“我是你什么人,你又是谁,我哪里敢干涉你啊,就是想干涉也没有那个胆量呀。来来,吃点东西吧,瞧你那弱不禁风的样子,风都能把你吹倒了。”
“别耍贫嘴,我告诉你……”
蓝梅还要说,季军拦住她,“行啦,我的小姐,我什么也不管了,我马上就地消失。”他抬了一下屁股,似乎是想离开的样子。
“那倒不必,一块吃吧。”蓝梅觉得这样对待人家也略显不公,口气缓和下来。
“遵命。”季军顺坡下驴,马上又坐了回去,并殷勤的把面包纸撕开,把饮料的瓶盖打开,递到蓝梅的面前,“请吧,小姐。”
蓝梅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
火车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疾驶着,眼看着窗外的太阳爬到了头顶,刺的人眼睁不开,季军赶紧挂上窗帘。可是窗帘被风刮的在蓝梅的脸上晃来晃去,季军想给卷起来,又没抓住,想关上窗户,又怕蓝梅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蓝梅看着季军笨手笨脚的样子几乎笑出了眼泪,心中的郁闷一时也就没了踪影。
季军是个东北汉子,生的五大三粗,像个铁塔。平时在部队是有名的铁面包公,战士们都怕他,姑娘们都敬而远之,对象搞了十几年,一个也没成,一晃也就到了三十八。自从见到师长的千金,眼睛总是瞪得像牛蛋似的。他是个正营职,这个岁数也算功成名就,虽然自己是农村的老家,门第低微,和人家门不当户不对,但绝对配得上蓝梅普通工人的身份。这次师长派他和蓝梅同行,看来首长对自己印象不错,也给了自己一个绝妙的好机会,胜败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这个季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入伍前在东北一个二人转的班子里演过几年戏,还是有点幽默滑稽的功底,只是到了部队他收了起来,正正规规的当兵,提干后更是不苟言笑。这回和蓝梅同行,就有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开始了他针对一个人的表演。
蓝梅和小舟一样喜欢文学,没事喜欢诗词歌赋什么的。季军当然懂得不多,初中文化,知识浅薄但他懂戏,不懂文章懂剧本,不懂诗词懂戏文,两者在某些方面又彼此贯通,互相借题发挥。你猜怎么着,不久,还就是聊的有来到去,没完没了,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多年未见的知己,结交甚密的文友。再加上一路上季军无微不至的关心,热情周到的关照,十几个小时的旅途有些轻松,不知不觉就到了江宁,蓝梅竟一时忘了此行的目的,直到看到车站那个尖顶的欧式建筑时,才缓过神儿来。两人一同走出车站,蓝梅要和季军告别,季军坚持要把她送到旅社,蓝梅也不便再推辞,只能顺其自然了。他们并肩说笑着往旅社走,后面却有一人心里实在不愉快。谁呢?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