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影楼旧事>第二回 白渡桥头

第二回 白渡桥头

作品名称:影楼旧事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0-03-05 10:28:19      字数:4013

  诗曰:
  下了香山去他乡,黄埔滩边看大江。
  谁知今日小景堂,恰似卧龙离山岗。
  话说上回小景堂收到一封书信,展开细观。只见那香签之上铁画银钩、龙蛇飞腾,涓涓小楷,笔峰遒劲,字里行间,透出阵阵墨香,那字十分秀丽,不禁让人耳目一新也。小景堂阅罢,早已已知就里,顿时喜上眉梢,于是那小景堂将店里事务交给一伙计看顾之后,便走到街里买了酒菜和一盒点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中。不提。
  且说小景堂回到家中,立即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全家在一起享用晚餐。席间,小景堂将信中之事给全家亲人做了详细叙说。那老谭先生听罢,沉吟了良久,手捻胡须笑道:“堂儿啊,诚如你信中朋友所说,上海是可以媲美纽约、巴黎、东京的现代大都市,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冒险家地乐园。当今始于法兰西的摄影技术也已经悄悄登录了上海滩,如今风头正劲,恰是好男儿建功立业,开创家园的绝佳时机;而你又身怀绝技,不仅有我们家传的剔红,更有那摄影的新技术,为父我要不是年老体衰,一定要去那繁华之都闯荡一番的也。我看这样好了,香山镇的剔红店由为父为你看着,你带着正熙和林北就去那黄埔江边发展去罢。”
  那小景堂尚未回应,老谭先生继续笑道:“堂儿啊,此去山高路远,往复一次多有不便,今日咱们父子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聚首,我今日就将祖传的一件传家宝传给你,以作念想。”
  那老谭先生说罢,起身离座,走到内室,从一个剔红箱柜中取出一件宝贝来。转身回到那酒席宴前,将身坐定,手捧着那件宝贝笑道:“这是当年祖上在学习剔红之时,偶然得到的一件犀皮壶,不敢说是天下第一,也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世间稀有也。你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啊。”那谭老先生遂将此传家宝交予了那小景堂,那小景堂将那犀皮壶收好妥善收藏。不提。
  且说小景堂决定要到那上海滩创世界去,于是在接下来几天内忙着几件事,一是整备行装,二是筹措一笔资金,三是考察出行路线。很快前两件事就落实了,只是这最后一件事还委决不下。
  原来这上谭村地处南国水乡,比邻港、澳,平时客商往来一直以水路为主,以舟代车,水路交通工具历来以木船为主,所以,毫无疑问,小景堂也别无选择。只是要走水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乘坐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到新加坡和香港,再从香港开到上海的邮轮。不过要花一大笔钱,算起来,不算吃喝等开销,还至少需要六、七千两银子,这笔钱对小景堂来说确实压力不小。
  还有一种是自己划船去上海,好处是不用说啦,这一笔路费可以省下了。可是,那上谭村离上海约有一千海里,千里之遥,在不考虑潮汐、洋流等因素,一般来说,顺风顺水时,那时候的帆船一小时可以行大约五海里,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那海上风急浪高,路途中难免遇到许多危险和困难。所以那小景堂是非常谨慎地思考,一连数晚,小景堂是怎么也睡不着也。不提。
  且说这一天,小景堂和家人正在商议此事,忽然听到村头有一阵阵地喧闹声。小景堂觉得有点奇怪,于是走出院子一看,果然有许多人围在那儿看热闹。小景堂分开众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十四五岁地小孩子围着一个老者在那儿要什么东西。那老者手里攥着一枚黄澄澄的大号铜钱,那铜钱有小烧饼大小,估计有七八两重。原来这些小孩是为此铜钱而吵吵嚷嚷的。
  小景堂心中有事,无心看热闹,于是转身欲走。这时那老者笑道:“这位壮士,请留步,老汉有一事相求。”那小景堂是个热心汉子,一听此话笑道:“老哥哥,有何难事,尽管说来,只要我办得到的,一定尽力就是。”那老者笑道:“我和这几个孩儿是准备到上海滩谋生活的,走到这里,所带的盘缠就只剩下这一枚古铜钱了。原想找个当铺当了,换一些零碎银子,以便路途使用,可是这儿是个乡村,找不到一家当铺;再者,这几个孩儿也都不愿意。现在老汉我想把这一枚古铜钱暂且放到壮士那儿,壮士随便给我们一些碎银子,将来我们再拿十倍的银子来换这一枚古铜钱,如何?”
  那小景堂笑道:“老哥哥,你把这一枚古铜钱收好了,你们需要多少银子啊?在下送给老哥哥和众位小兄弟了。”那老者笑道:“壮士啊,我们一路省吃俭用,有三十两银子就足够了。”那小景堂听罢笑道:“老哥哥,怎么这么少啊,我算过多遍了,就算这几位小兄弟是半票,这一点银子也不够一个人的票价啊,那洋人没有那样好心吧?在下虽然不算富有,就送给老哥哥五千两银子,应该可以够坐底仓的了。”那小景堂说罢,一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来。这银票是小景堂准备自己去上海用的,现在急人危难,仗义疏财,真乃大丈夫作为,显露英雄本色。
  那老者接过银票笑道:“哈哈哈,好一个当代小孟尝,老汉没有看错人也。孩儿们,还不过来给你家大哥请安。”那老者话为落音,那一群小孩就一下子安静了,一个个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给那小景堂行了大礼。那小景堂也连忙还礼。
  双方见过礼,那老者方把来意相告,小景堂方知就里。原来那老者不是哪个,是佛山镇的一位老镖师陈升堂。陈老镖师在上海开了一家五金舖,号名粤瑞祥。此次从粤返沪,途径香山镇时,闻听这上谭村的剔红名家谭老先生膝下有个生性豪迈的儿子,再一细问,知道那谭景堂许多侠义之举。这陈老镖师也是那古道热肠之人,所以专程前来一会,这才有方才村头双雄相聚一节,正是:
  香山脚下喜相逢,英雄好汉结伴行。
  万里江河一帆平,黄埔滩头留姓名。
  且说那小景堂和陈老镖师越谈越投机,那小景堂留那陈老镖师一伙朋友在上谭村住了下来。过罢年,选了吉日,拜别了老父老母和众相邻,小景堂和夫人菊红、儿子正熙、林标、胞弟存照、侄儿林北一起来到了村边码头。那陈老镖师和他年方十五岁的儿子公哲及一帮子弟早已等在那儿多时了。陈老镖师等大伙上了木帆船,一声喝号,那小景堂手握长篙,朝那礁石一点,那船离岸,顺着江流,扯起风帆,犹如离弦之箭似地向东方而去也。不提。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短捷说,那小景堂一行在那大海之中,破浪前行,不止一日。这一日午后终于到了那黄埔江口了,船到码头,那陈老镖师笑道:“景堂老弟啊,你我就此分手吧。等老弟安顿好之后,待照相馆开张之日,老哥哥我一定登门庆贺,到时咱们兄弟再叙友情,畅怀痛饮好了。”那小景堂笑道:“老哥哥和众位小英雄一路辛苦了,等在下安好家,开业时请诸位好朋友前来喝一杯水酒。”这样双方是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分手了。不提。
  且说小景堂摇着小船来到一个港湾,找了一个避风处,暂时安顿下来了。
  书中代表,当时的上海已经很繁华热闹了,有一些有财力又有摄影技术的人纷纷创办、经营照相馆,成为一种新的谋生手段。在那号称十里洋场地南京路上有两家照相馆,一名耀华,一名宝记;在福州路和广东路各有一家照相馆,前者曰保锠,后者曰致真。这四家照相馆规模大,技术好,是摄影界之翘楚,号称“四大天王”。这小景堂经过一番思考,决定避开这几家,于是就在那上海滩溜达起来了。
  诸位看官不要以为这小景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是看稀罕的,那小景堂是在实地考察,为选择风水宝地而来也。你别说,那小景堂还真是眼光独到,心有灵犀也,就几日的光景,那小景堂就选定了一处,那就是华洋交错、亦中亦西的北四川路越界筑路区。虽然此地在那租界之外,但就热闹繁华的程度而言,这里丝毫不比租界差。此是闲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那白渡桥横架浦江两岸,静安寺、虹口公园、天通庵周围整日游人如织,交通便利,许多外来淘金者纷纷在此做买卖,租房、买房的很多。一片片石库门、一条条新胡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外省移民和外国侨民在上海置业的好去处。在这些居民中,还有不少日、英、美、葡、俄、印、德等国的侨民,人口来源和构成比其他地区更复杂。商业繁荣,有上海第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和昌洋服店、茶食店、呢绒绸布店、饭店、商务印书馆、电影院、图画美术院、新闻画报社等;还有一点对小景堂来说最要紧的是社会人际关系,尤其对生意人来说,好人缘是立足之本。正是老话说的那样,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啊。而广东人,特别是香山人更是抱团,在对待朋友上更是义字当先也。这些人不约而同地都聚居在一块,这虹桥一带就是广东籍移民集中居住的地区,广东籍上海新移民分布于虹口北四川路及公共租界静安寺路西摩路新闸路一带。
  且说那虹口北四川路一带,大多是打工者,公共租界则多是老板。小景堂经过一番认真选择,决定在西有黄浦江,北有静安寺,东有商场、影院,稀有学校、公寓的白渡桥傍边,安家落户,创家立业。不提。
  且说这小景堂主意已定,于是就专门注意这一地区有关租房的信息,果然,没有几天,机会来了。一个广东商人要出租一处宽敞的屋子,那小景堂亲往一看,那位置正是在那繁华去处,原来也是一个做绸缎生意的商铺,门脸很敞亮,布局合理。小景堂很满意,于是就租了下来,并亲自设计改造一番,将临街三间门面房装饰一新也。左右两间相通,左首一间有一套间,外间是拍照室,里间是更衣室,右首一间成长方形,是营业室;前面临街门面是六米宽的大型落地玻璃橱窗,橱窗里陈列一些剧照。推拉门,进门左边有一张圆桌和几把椅子,供顾客休息,右侧距离墙壁一米摆一个弧形柜台,是营业员接待客人交涉业务的地方。柜台傍边有一门与后院相通,后院左边有六间平房,其中有一间是暗室,一间是库房,一间是工作人员休息室,一间是会客厅,一间厨房,一间餐厅;右边是一座二层小洋楼,是主人一家的住宅,二楼顶有一个小花园,整个照相馆很气派。
  小景堂首创开放式厨窗,在沿街二三个门面空间装上落地大玻璃窗,里面放着许多社会名流和影星的倩照,令路人都可对厨窗内情况一目了然。这种厨窗透明化创举,对照相馆起了促进作用。小景堂出望外,当即拍板租下来,于是,那小景堂在白渡桥傍边开了一家照相馆,名字叫同生照相舖。这照相舖,缘何称同生呢?据那小景堂解说,同者天下大同,生者社稷民生,故曰同生也。
  那小景堂心想事成,十分顺利。那小景堂做了许多大红请柬,一一拜会同道,当然陈老镖师那儿是第一个要请的好朋友了,那小景堂紧张忙碌地在准备酒席宴会,准备开业。引出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传说,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书到这里,暂告一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