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影楼旧事>第三回 花开京城

第三回 花开京城

作品名称:影楼旧事      作者:心意满庭芳      发布时间:2020-03-19 10:11:09      字数:5607

  诗曰:
  河川锦绣雨露深,宫墙高锁百花春。
  碧水苍茫成秀色,天香一缕送凡心。
  同生谭照流云澈,书画江南月满林。
  细听柳岸蝉声唱,好似先生和诗吟。
  话说小景堂带着全家准备开业的事情。虽然那小景堂一直是做生意的,对商业经营一道很在行,但是,开照相舖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呢。而且这开照相舖和那剔红不一样,由于照相舖需要许多专业设备和材料,如:摄影用的照相机,胶卷、显影液等。当时这些东西都是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购买,所以那小景堂就托朋友从国外带来,耽误了一些时日,结果还不错,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照相需要的一应设备和材料准备妥了。不提。
  且说这一日,小景堂和家人一起商议开业的事情。小景堂笑道:“咱们一家人忙活了一个多月,现在总算理顺了。不过我在想,上海这个地方发展地很快,而且富裕的人很多;这样一来,咱们的业务一定会红火。我觉得到时咱们的人手不够,为此,我想聘请几位摄影师。你们说说,有什么好主意吗?”
  那正熙笑道:“阿爹,孩儿我和林北哥哥虽然照相技术还不熟练,可是做些辅助工作还可以的。如果能够再有几位技术全面的摄影师坐堂的话,那我们照相舖的发展会更好、更快。”
  那林北也笑道:“叔父啊,这件事儿就交给侄儿我好了,侄儿我在报馆有熟人,我现在就去报馆登一个招聘广告。如何?”
  那小景堂笑道:“好小子,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于是那林北就到了报馆,找到了朋友一说来意,那朋友是很热情,帮着撰写了一个招聘摄影师地广告,第二天就见报了。那小景堂和家人继续做准备开业的工作,单等那佳期地到来。不提。
  俗话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那一篇同生照相舖的招聘广告一上报,惊动了整个摄影界的各路名人。为什么呢?原来这份招聘广告不一般,一是要求高,要求摄影师除了技术全面外,还要人品好;二是薪资高,除了每年不少于一万两白银外,还享有两成股份的权利。所以,很多摄影师看到这个招聘广告之后,纷纷前来应聘。不提。
  且说在这应聘者中,有两位摄影师脱颖而出。一位姓任,字友梅,年约四十多岁;另一位姓王,字炽开,年方十七岁。这两位都有一身本领,名头不小,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先说那任友梅,此人前来应聘是主要是受人之请,并不是单纯为这一份工作而来的。事情是这样的,这任友梅有一个同乡好友,姓詹,字天佑,南海人氏,这詹天佑幼年时就学于私塾。在十一岁时被大学士容闳送到美国留学,那詹天佑在美国长大,十七岁时考上了耶鲁大学,那詹天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系,重点是学习铁路工程。二十岁时从耶鲁大学毕业,随后回国,回国后,先后被派到福州、广州做海事工作。二十七岁时经留美同学邝孙谋介绍,到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工程师,从事铁路铺轨工程。这样一直在铁路管理十七年,方被委派做官办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詹天佑修铁路,很多地方需要摄影,于是就委托好友任友梅负责。不提。
  且说那任友梅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到上海寻找合作者。正巧看到了小景堂在报上登的招聘摄影师的广告,那任友梅一打听,知道那小景堂不仅有一手绝活,而且还是老乡,所以就前来应聘了。这任友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小景堂到詹天佑那里做京张铁路的随行摄影师,铁路修到哪里,就照到哪里。从工地到工棚、从人物到风光、从隧道到拱桥、从站房到火车、从动工仪式到通车剪彩,凡与京张铁路有关,内容广泛,几乎无所不包。
  那小景堂也是一个机灵人,当任友梅和他一说到詹天佑那儿摄影的事情,那小景堂是非常高兴,正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那小景堂笑道:“任老兄,咱们开业之日,就是去京张之时,不如请詹先生夫妇来沪游玩几日,一是看看还需要准备什么器材吗?二是给咱们说一说具体要求,免得误了詹先生的大事。”
  那任友梅笑道:“兄弟你说的有道理,我明日就回去请詹先生,到时和他们一起来庆祝咱们同生照相舖开业便是。”于是,那任友梅就回京城了。不提。
  再说那炽开,这炽开也是南海人。十五岁来到上海,在耀华照相馆做学徒。现在学期已满,那炽开聪明好学,而且脑瓜子特好使。本来那耀华照相馆的老板想留他在那里做摄影师的,那炽开也愿意,不过,当他看到小景堂在报上登的招聘广告之后,他一打听,觉得这同生照相舖更合适,于是便推辞了耀华照相馆的邀请,转投这小景堂来了。
  那小景堂和这王炽开二人一见,如同老友重逢一样。特别是那正熙、林北和这炽开年龄相仿,更是秉性相投,都恨相见太晚,双方都很满意。这炽开加入同生之后,做出了许多贡献,那小景堂父子也很善待他,多年合作后,分手时谭正熙给了他一大笔银子,那炽开用这些钱在上海南京路独资开设了一家照相馆,名字叫王开照相馆。
  这王炽开在业务经营上独具一格,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顾客至上,质量第一”为宗旨。他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更新照相设备,坚持优质服务,并在沪宁、沪杭铁路沿线广立路牌广告,在电影院放映幻灯广告,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最后获得了巨大成功。王开照相馆成了著名的照相馆之一。此是后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那陈老镖师和众弟子回到家之后,立即召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开会,陈老镖师笑道:“诸位,我和这几个孩儿能够顺利回沪,多亏那上谭村的义士慷慨相助,我辈乃习武之人,岂不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我决定拿出二十万两白银,送与恩人,不知诸位同意否?”
  那些负责人大多都是陈老镖师的徒弟和亲戚,而且也都是侠肝义胆之人,所以异口同声笑道:“我们没有异议。”于是那陈老镖师就从账房里支取了一张银票,交给小儿子公哲,让公哲收好,待小景堂开业那日作为贺礼。不提。
  俗话说,花开两朵,各占一枝,且说那位于大马路亨达利的斜对门耀华照相馆的施德之老板,在收到小景堂的请柬之后,立马和各位摄影大师商议。那施老板笑道:“诸位都是摄影界的名家,我耳闻这同生照相舖的谭老板是个干家,此人不仅有家传的剔红绝技,而且对摄影术也是异常精通,我们如何办才好呢?”
  书中代表,这耀华老板施德之是上海滩摄影界的第一把高手,他擅长光影造型,拿手本领是黑中出白。其所摄人像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而且可以放大巨幅照片。光绪二十六年在巴黎博览会上,施德之送展的照片获奖,成为清代唯一在世博会上获奖的照相馆。这施德之不但摄影技术精湛,且见解独特,名声显赫,故名人雅士多登其门留影。也是巧了,就在小景堂开业之时,施德之之长女也在跑马厅旁开了一家分号,此分号专拍女照,一时引起轰动。这父女二人在沪上竞相献艺,成了一段奇闻佳话。这施家父女准备了一份丰盛的礼物,准备送与那小景堂以示庆贺。不提。
  且说那佳期一到,小景堂为了款待前来庆贺的诸位贵宾,在黄埔江边包下了一座酒楼。一楼是耀华照相馆施德之父女,宝记照相馆的老板欧阳石芝和三个儿女,五金舖的陈老镖师父子和一帮弟子,招待同业们和一些社会各界的名人。在这里主陪的是小景堂和王炽开;由于詹天佑是一半朋友,一半亲戚,一半客户,这多层关系,而且是带着家眷来的,所以安排在二楼,在这里主陪的是夫人菊红和任友梅;三楼则是同生照相舖的几位师傅和帮手,主陪的是谭正熙;四楼则是街坊邻居们,还有一些买、卖照相器材的洋人们,在这里主陪的是谭林北,林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和那些洋人说的很热乎,那些客户们对他也是非常的客气。
  且说宴会一开始,小景堂先净手拈香,拜了财神,拜罢转在主人的席边,方才开言道:“小店开业,感蒙诸公远降,蓬荜生辉。诸位朋友风霜远路,景堂就此站拜了。”
  那小景堂顿了顿继续笑道:“今天各位朋友请都要喝好,我先敬大家一杯,然后大家就可以随便了。以后我们就在一锅里吃饭,一个棚子下工作了,大家都是兄弟,现在我们的银子有地方存放了。”大伙一见这小景堂如此平易近人,大家都对这位谭老板非常尊重,见他一发话就开始吆五喝六地畅饮起来。
  随后小景堂带着正熙、林北,又到各桌一一致谢,大伙都很高兴,席间碰杯声、猜拳行令声不断,正是欢声笑语,开怀畅饮也。一直热闹到傍晚,酒宴方散。小景堂给每位来宾都回了礼物。结果是皆大欢喜,各位贵宾都是高兴而归。不提。
  且说次日一早,同生照相舖正式开张了。一时间,数不清的游人前来照相,任友梅、王炽开、正熙、林北是各展身手,小景堂一看这个架势,心中是非常高兴,小景堂信的过他们,时间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了可还是有一些客人在等待;任友梅当时就说了,要把所有的客人拍照之后再下班,结果他们忙到了晚上九点多才打烊关门。不提。
  且说从那一日起,小景堂就正式经营照相馆了,当然小景堂的主要工作还是跟随詹天佑拍照京张铁路的相关题材了。小景堂长年累月地在修筑铁路的工地上奔走,这一干,就是五个年头,时光好似一首长诗,摄影留下一串画卷。小景堂拿起相机上山的那个时候,八达岭罕有人迹,只有不畏艰险的猎人和采药人涉足其中,经年累月踩踏出的小道,若隐若现于荆棘杂草中。
  且说第一次上山,小景堂遭遇云雾天气,但是,他没有畏惧,在这变幻莫测的深山峻岭中,留下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他和铺路工人一起上山、下涧,穿山洞钻隧道,去拍摄险峻的工段和劳工的生活。
  且说很多时候都是小景堂一个人,不管春夏秋冬,瑞士佳节,为了扑捉一个典型的镜头,小景堂整日在悬崖峭壁穿行,攀爬在山峦的沟沟坎坎中。小景堂用五年的风餐露宿,历经艰险,拍摄了詹天佑设计、铺设地京张铁路干线,并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结成册。终于,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京张路工撮影》相册一面世,就轰动了中国摄影界。
  《京张路工撮影》记录了我国自行设计兴建京张铁路的过程。它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入詹天佑等人的肖像,及沿途各隧道、桥梁施工和完成后情况的照片八十多幅;下册拍摄了京张铁路通车仪式,政府官员观礼,及在南口举办庆祝茶会的情景,收入照片近百幅。整本贴册,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新闻性。成了我国摄影史的珍贵档案文献之一。不提。
  且说那小景堂,因活干得漂亮,清政府非常满意。在工程结束后,得到了一大笔工钱和赏银,小景堂和任友梅、王炽开也成了情同手足地好兄弟。不提。
  且说这一天,京城宫里来人传话,要请小景堂进京给官家摄影,于是小景堂和任友梅、王炽开商议。小景堂笑道:“现在京城有一笔大业务,我们怎么办好呢?”那任友梅笑道:“我的意见是借此机会去京城发展为好,不过老哥哥我不能够陪兄弟们去了,我想留在这张家口不走了。”那小景堂笑道:“好哥哥为咱们同生照相舖立下了汗马功劳,兄弟我无以为报,就将这同生照相舖一半的资产交给哥哥好了。”那任友梅是再三推辞,无奈那小景堂是诚心诚意,也只好收下了。那任友梅用这笔钱,他在张家口市内的高安里盖了一座宽敞的四合院住宅,又在怡安街盖起一座二层小楼,开设了一家照相馆,名字叫“华真照相馆”,自任掌柜和摄影师。后来,家业发达,人丁兴旺,成了一方富户。此是后话,一笔带过,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小景堂将白渡桥的同生照相舖交给胞弟存照继续经营,自己和夫人菊红带着儿子、侄儿和好朋友王炽开到京城发展。由于小景堂为人和善,更兼技艺高超,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许多官府及各部署延请摄制,那些名人、绅士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同生照相舖的名声是越来越响,业务也是越来越多,那小景堂就扩大了规模,于宣统二年在廊坊头条西口路北开设了同生分号,由侄儿林北经营。不提。
  且说这一日,小景堂和夫人菊红闲步于北海,偶然看到水中的倒影,已非往日的容颜,不由一阵酸楚,心中一片怅然。那夫人菊红看见景堂他面露愁容,一时不解,遂笑道:“景堂啊,我们一家虽然比不上那些皇亲贵族样富贵,可这一年的进项也有百十万两银子,足够咱们全家使用了,还有什么忧心的呢?”
  那小景堂笑道:“小红啊,你不觉得咱们老了吗?你看,咱们的鬓发不是已经花白了吗?咱们从上谭村出来闯世界,已经有十年了,不知道老父、老母现在如何也。我看这正熙和林北也可以撑起这个舖子了,我打算回上谭村去,伺奉老父老母。”
  那菊红笑道:“说真地,我也好想家也。这样好了,我们收拾收拾就回上谭村吧?”
  且说小景堂和夫人菊红打定了主意,他们到王府井大街买了许多土特产,准备好了送给亲戚朋友的礼物。不提。
  且说一日晚饭后,全家在一起喝茶,那小景堂笑道:“正熙啊,我和你母亲商议好了,我们要回老家照顾你爷爷、奶奶去了,我们这一分开,恐再见就无日了,为父有三件事要交待于你,你可要记好了。”
  那小景堂喝了一口香茶,继续笑道:“第一件事,从明日起,你须将京城的业务管起来,廊坊的业务由你林北哥哥管;第二件事,从舖子里支出二十万两白银,将这一笔钱交给你炽开叔。另外,以后按月给你炽开叔不低于三千两银子的工钱。年底分红由你决定;第三件事,咱们祖上赖以传家的手艺是剔红,你也要加紧习练,不可荒废了也。”
  那小景堂说罢,就走入内室,从一个精致的剔红鬼子中取出了一件宝贝。这件宝贝诸位看客见过,不是哪样稀罕物,正是那一件价值连城地黑犀壶。那小景堂将黑犀壶交给正熙笑道:“这是咱们谭家的传家宝,你要保护好并传给咱们后代子孙,不可流给外人。切记,切记。”
  那正熙笑道:“孩儿都记下了。”那正熙将那黑犀壶藏好。不提。
  且说又过了一些日子,那小景堂和夫人菊红就挑了一个好日子,带着一大笔银子在天津码头坐英国北印度公司开往香港的轮船回香山老家去了。不提。
  且说那谭正熙接过了父亲的担子,更加努力经营,生意是更加红火,于民国四年又开设了一家“同生翔镜框画景店”;一面经售自制的照相图片,一面开展照相业务。为此,谭正熙又添置了弧光灯等先进设备,开展灯光摄影新业务,由于其设备较前更先进,知名度更高了。业务收入也蒸蒸日上,可说是日进斗金也。不提。
  且说那谭林北也非常能干,除了继续经营廊坊头条照相馆的业务外,又在天津城内设了两家分号,其一是位于天津东马路东南拐角处的“津同生照相馆。另一处是位于法租界基泰大楼对过同生美术部。这谭林北脑瓜灵活,为了扩大规模,准备招招募人才。于是就在那报上登了一个招聘油画家的广告。这一下惊动了一位豪杰,由此引出一段精彩地传奇故事来。来者何人?有何趣事?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书到这里,暂告一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