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来了援藏生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后传第四部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9-05-19 11:00:59 字数:3139
新一期校报上发表了德仁的专访《究竟为什么?——退学风波的背后》。虽然,文章中隐藏了有关学生的姓名,但是许多读者
(其中包含着黄毅斌、王艳红)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校报室,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小型的读者座谈会。
大部分读者都同意专访中关于退学原因的三点分析:来自个人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家庭的。
黄毅斌抢先发言:打铁先得自身硬,大学是自己考的,就得坚持上下去,为什么因为不包分配就打起退堂鼓。由于我在父亲跟前流露过不想上了的想法,父亲就跑到学校来逼我退学,结果闹得满校风雨,造成不良影响......
德仁说: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只要你今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就不愁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马前进同学接着发言:正像校报专访所说的,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流行也影响了我们学习的情绪。由于一些行业中学毕业生也能胜任,便使人们产生了学多学少一个样的错觉,既然中学生能找到工作,何必上了大学再为找工作发愁呢?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直接影响了大学的招生,影响了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事业,从国家长远前途看是十分有害的。
王艳红深有感触地发言:经过我爸来学校这么一闹,我也不怕丢人伤脸了。正像专访中所说的那样,家庭要供一个大学生,确实不容易,特别是贫困地区更加困难,所以我们的花费也应该节省一些。有条件的尽量搞点勤工俭学,为家庭减轻负担。感谢学校领导,给我安排了课余时间在食堂打扫卫生的工作......一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嫌丢人。现在想通了,劳动并不丢人,为了上好大学,我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奋斗。
王艳红的发言获得一阵热烈的掌声。正在这时,校报室进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男一女,他们一进门便兴奋地喊着:张老师、卢老师,又见到你们了。张老师还是这么精神矍铄,卢老师还是这么年轻漂亮,呵呵......
卢华把脸一红:哎呀,原来是王大年、栁思思,你们从西藏回来了。我都......老了,说什么年轻漂亮呢。张老师已经退休了,接受了学校返聘,为办好校报再做新的贡献。
德仁招呼他们坐下,然后对同学们介绍说:他们是90年毕业生,按照学校择优分配的规定,完全可以分到大城市条件好的学校,可是他们却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王大年、柳思思被一阵热烈的掌声包围住了......一番热闹过后,德仁突然向王大年、柳思思提出一个问题:啊呀,我还忘记了,你们回家探亲,那么你们的杰作呢?是不是带回来了?
听了德仁的问题,王大年喜笑颜开,柳思思满面绯红:看张老师,咋提出这么个怪怪的问题呢?
卢华先是一愣,后来便嘻嘻地乐了:对呀,当时我看你们就不像是一般的同学关系,王大年申请去西藏,柳思思立即也申请去西藏,这正应了一句成语——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夫唱妇随,也可以是妇唱夫随,呵呵......
经过这一番说笑,柳思思红润着脸,大大方方地说道:我和王大年是有这么一个杰作,是个四岁的男宝宝,也随我们回来了,他的名字叫——
王艳红立即阻拦住了:学姐,你不要说出宝宝的名字,让我来猜一猜。你们的宝宝是在西藏出生的,按照一般的规律,有纪念意义的话,应该起名藏生,......可是内地在西藏结婚生子的肯定不少,那么叫藏生的恐怕也太多了.......
这时,黄毅斌插话说:名字前面还有姓氏哇,宝宝如果叫王藏生,那么重名重姓的机会也就少得多了。
王艳红提出异议:现在男女平等,孩子不一定跟父亲姓,也可以跟母亲姓,这个宝宝如果叫柳藏生,那么重名重姓的几率就更小了。
同学们听得哈哈大笑,有个和黄毅斌、王艳红熟悉的男生开玩笑说:又不是给你们的孩子起名字,何必操那么大的心?
一句话窘得黄毅斌、王艳红涨红了脸,互相瞪起了眼睛。这时,柳思思来解围了:学弟、学妹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宝宝就起了一个四个字的名字......
黄毅斌、王艳红又来了兴趣,随着柳思思异口同声的:王柳藏生。
于是,室内响起一片笑声......接着,自然而然,王大年、柳思思谈起了他们在西藏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王大年深有感慨的: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血气方刚,一听说西藏急需教师,我就踊跃地报了名。
柳思思吃吃地笑着:王大年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出名,瞒着我偷偷地报了名。
王大年辩驳着:你家就在西安,我去过几次,你爸你妈就你一个宝贝女儿,爱如掌上明珠,哪里舍得你去西藏,所以我报名得瞒着你。
柳思思理直气壮地:在父母跟前,谁家的儿女不是宝贝疙瘩,你家远在甘肃,你父母也就你一个,而且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咋能舍得你去西藏?
王大年笑容可掬的:我父母通情达理,我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且保证每月给家里寄钱,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们痛快地答应了我,而且我父亲说了十分感人的话:如果人人只考虑自己的小家庭,那么支援西藏建设的任务由谁来完成?
柳思思撅着嘴巴:你的父母通情达理,难道我的父母就不通情达理?你的父亲说出感人的话,我的父母哪能自甘落后,学弟学妹们大概想象不到吧,我的父母说出更为感人的话,你们想听吗?
大家一声儿响:想听!
柳思思把脸一红:......羞人答答的,我不能说呀!
王大年挺身而出:这有什么害羞的,宝宝都已经四岁了,你不说了我说。
柳思思抢过话茬:我爸的话,还是我来说,我爸说,我爸说,今年你们去支援西藏,过上几年,你们要把在西藏的杰作带回来哇。
于是,屋子里洋溢着一片无拘无束的笑声......过了一会,王大年实话实说:我们在拉萨中学工作,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不过拉萨的水质干净,大气质量好,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地方。拉萨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有“日光城”之称。当然,紫外线的过多辐射,对眼睛、对皮肤还是有伤害的。所以在拉萨生活,要学会保护自己,尽量减少紫外线对身体的伤害。虽然如此,我们比在西安还是黑的多了,这也算是对建设边疆的一点贡献了吧,呵呵......
这时,王艳红插话说:可是,我觉得学姐还是很白很漂亮嘛。
王大年笑嘻嘻的:女人嘛,总是爱美,对身体的保护自然就多了些。譬如,穿长衣长裤,戴手套,戴太阳镜,戴遮阳帽,中午太阳炽热的时候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如此等等,思思能够做到,我就坚持不了......啊呀,这里有一张我们三口人的照片,送给老师看看。
王大年说着从包里取出一张照片,递给德仁,德仁一边欣赏,一边说道:真美,蓝天上白云朵朵,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王大年英气勃勃,柳思思笑容灿烂,王柳藏生天真活泼。
于是,大家笑嘻嘻地围在一起欣赏照片,赞叹声声......接着,王大年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动员学妹学弟去西藏工作:我听说有些同学因为不包分配而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据我了解,西藏确实需要一批老师,四川、青海藏族地区也需要老师,其实边远地区也缺少老师。如果我们的眼睛不只是瞅着大城市的话,那么我们毕业以后的工作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王大年、柳思思现身说法,感动了在座的同学,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向他们学习,毕业以后可以考虑去边远地区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座谈会结束以后,德仁趁热打铁,硬是留下王大年、柳思思,详细地采访了他们,写成一篇报告文学《战斗在世界屋脊》,发表在校报上。王大年、柳思思的事迹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学校领导找德仁去谈话,埋怨他发现这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为什么不及时汇报,应该邀请他们给同学做一次报告才好。望着学校领导热情的面容着急的神情,德仁只是默默地听着,后来简单地说了一句:人家来去匆匆,在西安看望了柳思思的父母,便赶往甘肃看望王大年的父母,我是硬留住他们做了采访的。
望着领导颇为遗憾的表情,德仁补充了一句: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及时向领导汇报。
领导一字一句地说道:那倒不必了,我很忙。
德仁走出房门,心里暗暗思忖:领导忙,平时连人都找不到,哪有时间听你汇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