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洞庭老乡的乡声乡音乡情,多少有穿越到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台湾一首流行歌所唱: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如见画卷《清明上河图》中洞庭一景或中国一景点;
从文学逻辑和艺术创作规律,一般知发展的头尾规范模式;从阅读、欣赏、审美角度,往往是触景生情或联想记忆;
从文学、艺术创作的价值观,巴尔扎克借系列长篇小说《人间喜剧》中的历史观,《列夫·托尔斯泰借长篇小说《复活》中人本性善悔,马克·吐温借《百万英镑》中面对金钱社会的智慧生存,经典章回小说《红楼梦》中十二钗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悲喜与社会传统或习俗的关联;
从网上文字交流,虽举名著与洞庭老乡佳作无直接?是否从中能发现文学、艺术创作,其共性,应是个人的生存生活与个人心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价值观体现,获诺贝尔文学奖和美国奥斯卡电影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多少有启示;当然个人的价值观有宗教和现实中的政治倾向所影响,如古典欧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如西藏的藏族的信仰;
文学是以人为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物质连同精神生活文字组合的艺术科学,从洞庭老乡的长篇创作,有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观察、思考、取舍、文字表达应具备,如《桃花源记》里行进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文学之美在于文字组合的色彩描绘的人物、场景、立体、空间的画面和形象;
愿洞庭老乡的生活如洞庭鱼米香,如益阳的竹子节节高,文学创作如洞庭的君山、斑竹独一无二!
时间:2015-09-07 10:4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