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此心光明之圣人——王阳明传记>第四章 少年沉溺时(下)

第四章 少年沉溺时(下)

作品名称:此心光明之圣人——王阳明传记      作者:阿圣      发布时间:2018-05-24 11:04:46      字数:3125

  4、失踪的新郎
  王守仁的格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让他迷上了佛道的坐禅打坐之学,甚至有些忘形忘性,忘乎所以。尤其是他的少年心性,有个时候冲动起来,就会产生一些让人难以控制的举动。比如他听说湖北、河南等地发生了石英、刘千斤等乱民造反叛乱,一时激动之下,竟然要给皇帝上书,发表对平定叛乱的意见。这种疯狂的举动,让他的父亲王华惊讶得瞠目结舌,当即对儿子进行了严厉训斥,这才制止了儿子的冲动。
  不过对于这个儿子的性格,作为父亲的王华当然了如指掌。他想这小子思想怪异,行事乖张留在京城说不定就会惹来滔天之祸,给家们带来灭顶之灾,为今之计只有让他回余姚读书,让他成熟了再回京城。
  况且王守仁已有十七岁,到了结婚年龄,应该回家跟早就订好了亲事的未婚妻结婚;而且他也到了参加科考的年龄,按照朝廷的规定,只有回到原籍才能参加乡试。鉴于上述两个原因,王华便将王守仁打发回了余姚。
  从京城回到了余姚,当年七月,王守仁就按照父亲的吩咐,前往江西南昌完婚。
  王守仁的未婚妻名叫诸云玉,是江西布政使参议诸养和的女儿。王华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江西遭遇自然灾害,导致饥民遍野,盗匪遍地,极难整治。无可奈何之下,江西布政使派遣诸养和进京问计求策。王华提出了以安抚灾民,让百姓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消除匪患的对策,让诸养和赞赏有加。就这样两人成了知己好友,尔后又成了儿女亲家。
  得知王守仁就要来到南昌,褚府上下即刻忙碌起来,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眼看良辰吉日已到,就等新郎新娘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让褚府大感意外的是,新郎官却不见了。
  好在褚养和深知这个乘龙快婿的性格,一定是迷上什么事情,将成婚仪式之事耽搁,当即派人出去寻找。
  却说这位新郎官王守仁,去往何处了呢,原来婚礼当天一大早,王守仁信步来到离褚府不远处的铁柱宫,进入大堂之后,就见一位道士正在一旁盘腿静坐。这位道士眉毛粗厚,头发花白,颇有一股不凡的气质。当即施礼叩问道:“道长,你是何处人,因何到此?”
  道长揖手回答道:“贫道蜀人也,因访道侣至此。”
  “道长今年高寿?”王守仁问?
  “九十有六矣。”道长回答。
  “请教道长尊姓大名?”王守仁又问。
  “贫道自幼出外,不知姓名。人见贫道时时静坐,故称之为无为道长。”道长答。
  王守仁见这道长虽然年近百岁,但是身体健朗,声音洪亮,气力十分旺盛,心知这定是一位得道高人。自己虽然正值年轻力壮,可是身体羸弱,面容憔悴,既然遇到高人,岂能遇宝山空手而回,当即向道长请教养生之术。
  无为道长见王守仁,年纪轻轻却体弱多病,于是对他说:“养生之道,无过一静,老子清净,庄生逍遥,只有清净才能逍遥。”说完之后,就教给王守仁导引之术。
  导引之术本就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亦作“道引”。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导引包括“导气”和“引体”两个方面,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狭义的导引一般指“屈伸之法”、“俯仰之术”,即人的肢体运动;而广义的导引除肢体运动外,还包括呼吸运动(即吐纳法或行气),单纯的呼吸运动也可以称作行气导引。自我按摩也是广义导引术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导引比较合适的定义是“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进行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和自我按摩,以防病保健的方法”。中国三大古典导引术系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这三大导引术与道教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王守仁习得导引之术后,当即和无为道长对坐习练,两人闭目对坐,宛如两根枯木,一动不动。王守仁就是在这种苦作中,有所顿悟,倒也迷上了这种感觉,于是不知不觉与无为道长静坐了一夜。只待诸府来人找到这里,这才醒悟耽搁了结婚之事,这才无奈地与道长拱手道别。
  无为道长拱手还礼,道:“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言毕,道长已倏忽不见,王守仁且惊且奇,这才随着褚府家人,匆匆赶回到褚府。
  5、苦练书法
  王守仁完成了完婚仪式后,就暂住在诸养和的官邸里。褚养和深知这个女婿的奇特性格,为避免再出现新婚之日彻夜不归的现象,他便准备了很多书籍和数箱纸放在书房之内。这王守仁原本就是嗜书如命,一见有这许多的书,便一头扎在书堆里,再也不记得动那出门游历的心思了。
  读书之余,看到房中的数箱纸,便研墨提笔练起了书法。王守仁虽然读书甚多,可对于写字一道却是迟迟未能窥其门径。刚开始练字时,也是对着古帖临摹,可写来写去也仅仅只能得到其形,根本无法得到写字的风骨和精髓了。
  一日,王守仁写了几页纸,没有一个字感到满意,心中气愤不过,暗忖想我堂堂书圣王羲之的后人,却只能依靠临摹别人的字体,岂不有辱王氏家族的门庭。王守仁原本就是一个执拗的性子,从来就不肯向困难低头,见自己的字练得毫无长进,便开动了脑筋,总想求得突破瓶颈的法子。
  想到读书顿悟的经过,心灵一动,于是提起笔后,并不急着落在纸上,而是凝思静虑,拟形于心,这才落于纸上。让他意料之外的是,这种练字之法,倒是颇见奇效,练了几日,就感觉到自己的书法大有长进。
  其实,王守仁的练字,并不是简单描摹字形,而是要掌握写出这一字形的方法,所以这拟形于心,凝思静虑,的确是提高书法水平的不二法门。他这种学习书法的精神和宋代画家范宽学习绘画的精神是相通的。
  这位范宽是北宋著名画家,为宋代水墨画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范宽虽然是山水画名家,但他画山水却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景象。据说范宽为画山水,终日静坐于山林中,观察周围的一切,寻求自然的意趣。哪怕是降雪之日,或者是月夜,他也会去林中徘徊,仔细观察,静静沉思,然后回到住处,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渲之于纸。
  宋代画家高克明也经常徒步郊外寻找山林之趣,或者终日静坐山林,观察周围景致,然后回到家中,排除一切欲念,在安静的屋子里沉思。
  这些画家在绘画时,都注重静思澄虑、潜心熟虑和去欲脱尘等心法的运用。他们的画作不是表现物之形,而是探求物之理。为了表现物之理,画家必须看清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物的本质,也必须去感受宇宙之心和天地之理的脉动。他们通过物象来表现物之心,描绘物之理。
  对这些画家来说,画山水就要穷尽山水之理和山水之性,主观性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画家画的是“胸中的丘壑”,而不是山水的自然形态。说得极端一点,自然山水只是画家在内心创立理想形象的一个诱因,是单纯的素材,没有其他的意义。
  王守仁学习书法的态度和那些画家精神相通,这表明他具有成为一流书法家的潜质。
  北宋大儒程颢的思想是象山心学之源,其弟程颐的思想是朱子理学之源。王守仁思想受程颢的影响颇深,他在书信中,屡次引用程颢之语,来阐述自己的思想。程颢曾说:“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二程遗书•明道先生语》)在程颢看来,书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心法,这种心法同时也是做学问的根本。王阳明读过这句话后,颇有感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守仁觉得刻意求字好之心,或者不求字好之心,都违背了“敬”。“敬”是一种心的修行,是一种心法。
  就是在这种心法之下,练就的书法,让他具有了书风雄健奔放、流丽清奇;既继承了其远祖王羲之的书风,又融合了李北海、黄庭坚和文徵明等人的书风,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成就了一代书法大家。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