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外来女人,第三十章:春兰改嫁
作品名称:九十年风雨人生 作者:苏中老农 发布时间:2018-05-19 19:06:27 字数:3673
二十九,外来女人
过了两天,等娣子在讨饭时还遇到一个春节前嫁在这里的婆娘。也就是支书娘子说的那个花三十斤玉米打发走她男人的那户人家。那婆娘个子不高,看样子还没到三十岁,身边有一个五岁的男孩子。一打听,原来她娘家离陈家舍只有六七里路,是同一个公社的。那婆娘听说她是陈家舍的,就将她拉进门里,对她说:“快进屋里来歇会儿,我们庄上有好几家跟陈家舍有亲呢,今天我家男人不在家,你就在我这里吃饭吧。”等娣子说:“吃饭就别客气了,我已经要饱了,既然遇到家乡人,我就在这里歇会儿气。”
听那婆娘说,她叫玉莲,今年二十九岁,去年冬天,因为男人太老实,以前没出过远门,没敢跟人家出去逃荒,后来男人又得了浮肿病,她只好带着孩子出来讨饭。她还告诉等娣子,她这边的男人是个单身汉,人家都叫他李四,三十八岁了,因为腿子有点瘸,一直没找到个人成家,父母都不在了,有两个哥哥都分开另过,他一个人住着他爹妈的老舍子。这人虽然腿子有点瘸,但不影响做活计,人又勤劳,现在待我们娘俩也不丑。等娣子见她脸上红仆仆的就知道她现在过得还算称心如意。于是就问她:“是人家把你介绍到他家的?”
“不是的,有天傍晚我到他家讨要时,他问我宿在哪家,我说:‘才到这地方来的,还没找到借宿的地方’他说:‘我家里只有一个人,要不,你娘俩睡我铺上,我到人家去睡?’我那时看到这里挺荒凉,好远才有一户人家,也就顾不了许多了,就跟他说:‘我娘俩睡锅膛门口就行了,你也不要去借宿,只是我出来时带着孩子,不好带被单,你能借一条棉花胎给我就行了。’后来他用茅草在锅膛门口替我们摊了个铺,拿出一条厚厚的棉被将我们安顿好。不巧的是,那天夜里孩子突然发起高烧,第二天就没法带他走了,他特地跑到镇上的卫生院帮我拿了些药,还说,再不退烧就要送过去治疗。后来,我们在他家吃住了好几天,孩子还是没力气走路,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回报他,就主动地上了他的铺。他是个君子,起初还不肯碰我,说:‘你家男人找过来不好说’我说:‘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快要饿死了,跟你说实话,我还想你替我想办法弄点粮食让我送回去呢。’
第二天,他果然拿袋子装了十多斤玉米糁子,说:‘你赶快送家去,孩子丢我这里你放心。’我把那点救命粮送回家时,发现男人半死不活地躺在铺上,已经没力气下地了。后来吃过了两顿玉米糁儿粥,好像才恢复了些元气。我怕他难过,没敢将这边的实情告诉他,只说玉米糁子是我讨要时积攒起来的,孩子丢在一个好心的奶奶那里,他听了就催我快过来。
快到过春节时他找过来了,我告诉他这里发生的一切,我们抱头大哭了一场。李四倒是挺坦然,他跟我男人说:‘要不,我再给你十来斤粮,你将他们娘俩带回去过年?你们商量一下,我今天要到到二哥家有点事,晚上就不回来了。’那天晚上,他问我是怎么打算,我说:‘随你,我没打算。你要我回去,我明天就跟你走。’夜里他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第二天,李四回来后,他对李四说:‘我想了一夜,觉得大哥你是个好人,我是个没用的男人,娘俩就留你这儿吧,我准备回去了。’后来李四出去转了一圈,凑了三十斤玉米,跟他说:‘到我两个哥哥家才凑了么多,你要走的话,家里还有些胡萝卜,你背得动随你拿。’后来我男人又拿了二三十斤胡萝卜,要了根扁担,就挑着要走。我说:‘昨天走了那么多路,今天还要挑这些东西,要不,你歇两天再走。’他说:‘我把你们娘俩卖了,哪里还有脸面赖在这里。’说完就抹了下眼睛上了路。”
晚上,等娣子回到昨天借宿的人家,就将玉莲说的全都告诉了巧云。后来巧云对她说:“我们今天也遇到了那个男人去了江西的婆娘。听那婆娘说,她又投错了胎,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原来她跟的那个男人是个酒鬼,酒喝多了便发酒疯打婆娘。他的前妻就是因为经常挨打才跟人家跑掉的。她跟了他才两个多月,已经被他打了好几回,而且在打她时见到孩子哭也对孩子拳打脚踢,有一回还揪掉她一把头发。估计她早晚还是要走的。”
等娣子说:“如此看来,这边有好人也有坏人,如果春兰留在这儿,一定要把人看准了。”
三十,春兰改嫁
第二天晚上,支书娘子又找到她们借宿的地方。
这次她一坐下就开门见山地对巧云说:“替你外孙女儿看了户人家,过来说给你听听。小伙今年二十八岁,说起来还算是我的一个娘家侄子,这小伙是家里的老小,有一个姐姐早就出了嫁,哥哥也已经成家另过,妈妈三年前过世的,现在就跟他老爸一起过。我那个本家哥哥也才六十岁刚出头,还能天天上工,家里没有吃闲饭的人。”
“听你这么说,这人家条件不丑,怎么小伙到这么大了还没成家?”
“这个吗……我跟你说老实话,就是因为我那本家成分不大好才拖到现在的,可能你们那里也有这种情况。”
“哦,原来是这样。其实,二十八岁也不算大,这样吧,等我跟丫头再商量下给你回信。”
“这样也好,等你们商量好了,如果有意,人家想请你们一起过去吃顿饭,也好让丫头见见那小伙。人家已经看过你外孙女好几回了,这两天老往我家跑,要我过来说。”
支书娘子走后,她们又从房东老太太口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据她说,这里没有什么大地主,那户人家姓赵,也只不过是一个被分掉十多亩田的一个小富农。老头子挺老实厚道,就因为成分不好才在社里抬不起头来。这小儿子叫赵根保,小时候还在镇上念过几年小学,人长得周正,脾气也不丑,邻居们都说这小伙懂理。老太太最后还对巧云奶孙俩说:“如果你们不计较他家成分,我觉得这门亲事打灯笼也没处找。”
第二天早上,她们一起出门正想分头去讨早饭时,巧云跟等娣子说:“情况你都听到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我觉得老太太说的话不会假,这门亲能做。就是不晓得春兰心里怎样想?”
于是巧云就向春兰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过了会儿,春兰说:“还是先到他家去看看吧。”这一说,老人心里就有了底,她是想先要看一下人。
春兰见到赵根保的那天,是个晴空万里的艳阳天。支书娘子带着她们三个人走了三四里小路才走到赵家,这里地广人稀,一个大队就铺开了好大一块地盘。这里她们都来讨要过,有一回老头儿还给了等娣子一大把麦糁子,老头儿并不老,人也挺精神,一见面就跟等娣子会意地笑了笑。等娣子的第一感觉是,这老头跟巧云也挺般配。后来她觉得这想法太可笑了,想哪去了?差辈了,要是那样的话婆奶奶倒成了婆婆了。巧云奶孙俩对这家也不陌生,有一回,老头儿盛了一勺子粥倒在巧云碗里,小赵跟老爸说:“还有个人呢,再盛点儿。”后来老赵又盛了一勺子倒在春兰碗里。
她们进了门后,春兰就在心里说:“原来是这一家,原来是他。”她对小赵的第一印象很好,个子不高不矮,一张憨厚的圆盘脸,只是觉得她这个“二手货”怕配不上人家。
中午饭特别丰盛,她们吃到了久违的大鱼大肉,还吃到了掺了红豆子煮的糯米饭。她先前听人说过,这里不生产米,一般请人待客,不管菜肴如何丰盛,最后的主食都要是一碗黄澄澄的玉米糁儿粥。显然,这父子两个是将她们当上亲招待的。
吃过饭后,支书娘子说:“这里离海边很近,你们可能还没见过大海,要不叫根保领你们到海边上去看看。”巧云听了后便对春兰说:“我们就不去了,以前看到过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浪。你倒是长这么大还见到过大海,要不就你跟小赵去玩会儿吧?”小赵看到春兰有些放不开,红着脸也没说去与不去,就连忙推了一辆半新的脚踏车出来,他对春兰说:“走吧,坐我后座上,一会儿就到了。”春兰这才站了起来说:“我跟你走吧,不过,这车子我没坐过,不敢坐。”后来,小赵推着车子在前面慢慢走,春兰在后面两三米远的地方跟着。这边,支书娘子同几个老人一起站在门口看着。她们看到两个年轻人上了大路后,小赵用一只手扶着车子,用另一只手将春兰扶上了车,然后他用力一蹬就上了车。没走多远,春兰的一只膀子就搂住了小赵的腰。老人们相视一笑,都明白这事算是成了。
晚上,她们回到老太太家中时,春兰告诉巧云说:“我跟他说过了,我婆奶奶就一个人,如果我留在这里的话她就也不走了,他说:‘这事我跟爸爸已经商量过了,婆奶奶一起过去是再好没得的事,随她是两头走走,还是在这里住下来,总之,只要我们有口吃的,绝不会让她饿着。’”巧云说:“你别管我,只要你觉得这家人不丑,你就留下来过日子。”等娣子晓得她嘴里虽这么说,但心里肯定是暖暖的。
第二天,支书娘子过来说:“昨天你们走后,我跟他爷俩商量过了,他们叫你们一起先住到那边去。老头说,他要花点时间准备一下,为两个小人儿行个仪式。”等娣子听了就跟巧云说:“我夜里就想好了,我就不过去了,我原来就准备在这两天回家的。你跟春兰过去吧。我先回去看看,如果没没得粮分,可能还要过来。再过来就到你那里落脚。”
后来,巧云将这些天讨要的七八斤玉米糁子都给了等娣子,等娣子自己也积攒了四五斤,合在一起,装在一个洋面袋子里。她们还余下了四五十斤胡萝卜,巧云说:“这些东西就别带了,你背不动。你慢慢走,路上还在来时的那户人家借一宿,我本来是应该同你一起回去的,又怕春兰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焦人子(焦人子是方言,寂寞难耐的意思)。”
后来,等娣子又带走了十几斤胡萝卜,其余的给了那家老太太。临走时她跟巧云奶孙俩说:“你们别担心我,我没事,两天走不到就走三天,反正沿路是家乡,走到那儿都能讨到点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