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艰难起步(1)
作品名称:点亮山坳里的灯 作者:大地琴韵 发布时间:2018-05-03 21:34:26 字数:3068
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然张开了眼,山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象一位童话里美丽的仙女,它从海洋上跃登海南岛,又从海南岛跃登大陆南端,一路向北传递春天的消息。她所到之处,冰雪融了,树木抽芽了,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松睡眼醒过来了。
田里的麦苗犹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动她们的嫩绿的衣裳。河岸上的柳丝,刚透出鹅黄色的叶芽,在春风里荡扬着。鸟雀飞鸣追逐,好象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几簇村屋,形式大体一样,屋瓦鳞栉可数。住在那些屋里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见春天降临,大地将有一番事业,新的成功,他们也欢欣鼓舞,不贪懒,不避劳,在那里努力工作着。
今天,赵主任的心情特别好。龙潭村支书李恒山,吃早饭的时候告诉他:“赵主任,我服你了,我决定搬学校,让学校彻底变个样。唉,解放三十多年了,学校变化不大。我干了半辈子支书,再不改变学校面貌,就难以对得起子孙后代。”
李恒山是一位性格倔强,思想保守的行政村老支部书记。几天前,乡教委的几位同志三番五次轮流来给他做思想工作,对他讲现在的学校是多少年代的破庙,房子破烂,低矮,阴暗,再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条件的需要。一九八三年,全乡要实现教学条件达到新做一千套桌凳,新盖一百间房子,新建十个象样的学校大门的“千百十计划”,龙潭村是重点村,必须认真搞好学校建设。可他说:“屁!几个娃娃有个学堂读书就行了,还变个啥?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火烧眉毛的重要事儿还干不完呢,那能轮着这当事儿?”
赵主任听说后,前三天的上午,亲自到了李恒山的家,老李见他又来做工作,鼻子里“哼”了一声,招乎也不打,找了一张锄就去地锄麦了。赵主任见了,也不说话,摇着头笑了笑,掂了把锄,也跟着下地了。在地里,老李也不搭理他,低着头,只管“呼呼”的锄地。赵主任也象早就心中有数似的,不急于做他的工作,只是默默地认真锄着地。
赵主任中午回到李支书家,见灶房水缸里缺水,他就担水;见院子里地面没有打扫,他就捡起扫帚一声不响的扫地。
李支书见他这样,也不去阻拦,也不与他说话,好象心里在说:“哼,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看谁能熬过谁。”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李也不喊他吃饭,自己端了一碗,盛了点菜,蹲在院里就吃。赵主任也不与他一样,摇着头笑了笑,自己亲自到灶房盛了碗饭,蹲到他面前,吃他盘里的剩菜。
下午,又是这样,李支书下地,他也下地,李支书收工回家,他也回他的家,饭照样吃,活照样干。晚上,赵主任见他根本就没有意思给他安排住处,好象这样就可以使他知难而退,回乡不再提他们龙潭村办学的事儿。赵主任像早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只字不提办学的事儿,天刚黑,走到李支书的床边,拉开被子,上床,倒头就睡,睡得竟比老李还香甜。
一连三天都这样。到了第三天傍晚,李支书弊不住了,吃完晚饭,坐在卧室里抽旱烟袋,见赵主任又掀开他的被子准备上床睡觉,瞪着眼吼道:“你是骨头贱,缺活儿干,死皮赖脸在我家?我不缺劳动力!”
赵主任转过身,坐在床上,冷笑了一声说:“嘻,我当你是哑巴呢,几天也没见你吱一声,原来不哑。”
“你!”
“我咋?我不贱,我也不缺活儿干。”
老赵的眼也瞪了起来,脖子的筋蹦得大高。
“你认为我是给你干?呸,想得美,我是给龙潭村现在的学生娃娃们干的!也是给今后龙潭村的子子孙孙学生娃娃们干的!”
“呸!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孩子们能学习,他们有教室,他们还没在野地上读书。”
“呸!你还没有到耳聋眼花的年龄,他们在那样的破庙房里,教师能安心教书呀?孩子们能安心读书呀?”
老李感到了理亏,话软了下来,红着脸说:“我不是忙吗?村里的重要事多着呢?哪能顾上改变教学条件这档子事儿?”
赵主任仍不让服他,说:“我看你是忙晕了头!那事重要?教育最重要。当前,立即改变教学条件最重要。一旦有一天,那七间危房,房倒屋塌,伤着了人,出了人命案,我看你这中国共产党的村基层支部书记,龙潭村一千多口老百姓的‘父母官’,你如何向组织交待,向老百姓交待,向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交待。若真有那一天,你这半世子的共产党的支部书记,老百姓的依托人,如何死后瞑目,笑安九泉之下?到那时,你是千秋罪人!好好想想吧你!”
他咄咄逼人的把话说到此,再也不说了,站起来,揭开被子,上床,倒头就睡,再也不看李恒山一眼。
那天晚上,老支书坐着抽了许多烟,很晚才睡,他躺在床上,倒腾过来,倒腾过去,辗转反侧,一夜没有休息好。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下决心似地给赵主任说了那番话。
此刻,赵天爵的心情特别好,在他返回乡政府的路上,他望着眼前明媚的春色,不知不觉咏出小时候在学校读过的一首《春》诗来:
春日春时春气和,
春人春路唱春歌。
春生春堂写春字,
春女春房绣春蛾。
二
就在乡教委副主任赵天爵同志给龙潭村支书做工作的时候,距乡政府40余里的深山龙王庄村支部书记李庆州同志,在1983年1月的乡政府,听了长葛县群众办学经验之后,赵主任又亲自到该村,给村干部们打气做工作,使他们劲头倍增,立即发动群众,一不等,二不靠,人人集资,户户兑料,仅用46天时间,就做成新桌凳176套,实现了全村8所学校人人有木质课桌凳,并又扒掉19间年久失修的老教室。全部翻新成新瓦房,安上了玻璃窗,扫地门,硬化了水泥地。
龙王庄村是庙子乡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在庙子乡的最北面,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全村1097口人家,283户,居住比较集中的李家庄、苦团、当地、河东、查坡岭仅有95户,491口人。距村委所在地的主学校——河东学校,最远的学生要来上学,因学生无住宿条件,需要每天早晚两次往来行走80余里,花费时间5个多小时。早上披着星星来校,晚上顶着月亮回家。该村有7所分校,是全乡设立分校最多的村。那是什么分校?是一室一、二、三个年级同座的复式班。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既是“校长”,又是一、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员。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兼一个教师于一身,全村8所学校,仅有41间房屋,其中有危房17间。214名学生,仅有54名学生有破得少胳膊缺腿的破桌凳。
为了发动群众办学,调动群众人人集资户户兑料办学校的积极性,赵主任在龙王庄一蹲就是十余天。开始,他的工作并不顺利,群众不愿集资,也不愿兑料,村干部们,也并不十分支持他的工作,对他的态度冷冷淡淡。
一次,村支两委开会,研究布置各项村里工作,自始至终都是支书一个人在讲,虽然赵主任在坐,也不提要他讲讲教学条件如何改变的事儿。
赵主任急了,争取支书的意见道:“我可以讲讲吗?”
支书冷冷淡谈地说:“讲,你就讲,你是乡干部,我能管得了。”
赵主任听了,气得眼瞪了几瞪,但还是按住了心中的怒火,认真地讲了全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1983年的“千百十计划”,并讲了龙王庄村目前教学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最后,他希望大家高度思想统一,团结一心,鼓足干劲,把学校的事情办好。
散会的时候,赵主任又争取支书的意见道:“你看如何发动群众集资兑料?用不用召开群众会?”
谁知,支书仍是冷冷一句话:“现在不是集体时候,你想群众会恁好开?你想开,你开吧。”
“你!”
赵主任的嘴都气得发青,微微颤抖着,两个拳头攥得紧紧的。此刻,他真想扑上去,照着他的脸猛砸两拳。可他忍住了。他想,不能给村干部搞得太僵,今后的许多工作还要靠他们来做。
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50元钱,递到支书面前。
“今晚放电影,召集群众开会。”他的话非常硬,简直是命令的口气。“每个村干部包几个组,分别通知。今晚,你必须在会上认真给我讲。”
晚上的电影放了,但到的群众并不十分多,支书在会上讲了教学方面的事儿,但讲得不冷不热不咸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