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如歌(19)
作品名称:生活的土地 作者:韩治欢 发布时间:2018-05-03 09:43:11 字数:5110
还未彻底摆脱“四清”工作组的压制,文化大革命就如黄河洪水波浪滔天滚滚而来了。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兰阳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县级革命委员会。“四清”工作分团摇身一变,就成了兰阳县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仍然是刘安民任组长,乔新生任副组长。运动一开始,他们就再一次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杨书记。
兰阳文化大革命的整个过程,至始至终都是围绕赵书记的先进事迹而开展的。在县城先后成了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刘安民、乔新生为首的“砍赵”司令部;另一个是以赵书记生前树立的“四面红旗”贫下中农为主的“卫赵”造反司令部。
上海“一月风暴”夺权的信息传到兰阳之后,以贫下中农为主的“卫赵”造反司令部就联合机关干部、工人、学生等六十多个组织,在一月二十三日冲到县委大院,夺了县委、县政府的权。刘安民、乔新生逃到了地委,跟地委领导说,兰阳大乱了,造反派把县委的权给夺了。
一月底,在地委领导指示下,地委军区副司令员高玉海带兵进驻兰阳县,当晚他们就开始抓捕造反司令部骨干人员,主要目标就是杨书记。于是杨书记、副县长王海军以及十几个群众组织的头头都被抓捕,并关进了县城监狱。第二日一早,杨书记等人被捕的消息传出之后,机关干部、工人、学生纷纷聚到街头抗议游行,随后县城周边几个公社的贫下中农也都涌进县城进行声援。在民众巨大的压力之下,县武装部政委只好把抓捕的二十多人给放了。
面对群众的抗议,高玉海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得更加疯狂。他一边向省军区报告请求支援,一边以解放军驻兰阳部队的名义,先后在二月上旬发了两篇公开信:一封是《告兰阳革命人民书》,另一封是《给全县贫下中农的公开信》。信中列举了“卫赵”造反司令部的种种罪行,并奉劝贫下中农不要受他们蒙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一番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二月二十日,他就下令开始了大抓捕、大镇压,他们闯进机关、学校、工厂,甚至跑到公社、大队,把所有支持杨书记的人都统统抓捕了。
一时兰阳县一片腥风血雨,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农村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披枷带锁、五花大绑的干部和民众。十几天里,他们逮捕的干部、工人、学生、农民就达一千二百余人。兰阳县城的监狱关押不下,高玉海就把人转移到了周边几个县城的监狱。杨书记和一同被捕的干部遭到了残酷的折磨,身上被砸上了死刑犯的手铐脚镣。在那段非人的日子里,杨书记先后被游斗了一百多场,打断了手指、肋骨,曾几次被打昏过去。在被拉到街上游斗的时候,杨书记总是戴着脚镣,浑身是血。有一次正在游斗时,杨书记还被官兵从汽车上踹了下来,一下把胳膊给摔断了。
在杨书记即将折磨而死的时候,周总理再一次救了他。六七年七月,周总理让河南三派群众组织到北京开会,会上得知了杨书记被捕的消息。他立即命令河南省军区负责人,限日把杨书记送到他面前来。当日夜里杨书记就被人从监狱里架出来送上了吉普车。当时杨书记以为他们要枪毙自己了,吉普车将要出兰阳县界时,他要求开车的同志停下,他说:“我死也要死在生我养我的兰阳。”几个解放军才跟他说是周总理要见他,杨书记一听就流下泪了。
到北京见了总理,总理见他身受重伤,急忙让人把他送进了医院。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杨书记去见了周总理,周总理指示他,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发动并领导的,要他一定要紧跟,要他回到兰阳之后要成立革委会,抓革命、促生产,由大乱走向大治。
杨书记回到兰阳后,被委任为兰阳县革委会主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释放了被捕的一千多名干部、工人、学生和群众,并恢复了四千多名干部党员的党籍;同时还制定了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人的相关激励制度。为了实现兰阳“三害”,彻底改变兰阳穷困面貌,杨书记召集两派头头谈心,希望大家摒弃前嫌,团结一心把兰阳建设好。为了做到思想统一,杨书记成立了“农业学大寨,建设社会主义新兰阳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兰阳除“三害”的成果和现状进行宣传,对今后“除三害”的方向、措施、目标、任务进行贯彻;并发动群众总结经验、研究措施、明确目标。宣传队历时两个月,走遍了全县所有的村庄,既增强了民众信心,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也总结了有效的治理经验;同时还查遍了所有的沙丘、河流、防护林、盐碱地,为除“三害”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详细的一手资料,也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
一九六七年,杨书记在走访九龙寨时,发现去年这里通过引黄河水淤平的潭坑和盐碱地,那一年种植的小麦、水稻获得成功。六八年杨书记又带着该公社的干部民众引黄河水淤灌了近千亩的盐碱地,所种植的小麦、水稻也喜获丰收。为此,他进行了总结,认为根治三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全县引黄淤灌,变害为利。于是,六八年冬天,在全县境内一场开挖引黄水渠、建设水里工程的战斗轰轰烈烈地打响了。十万挖渠民工一齐上阵,在冬日的田野上浩浩荡荡,十五条不同区位的水渠同时开工。杨书记带着干部在工地上与民众一起干活,他们开挖河道、清淤固堤、修建涵闸,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资金、物资不足等问题。当时修涵闸时缺砖,杨书记就让把县委大院里铺的青砖给拉来了,后来为修涵闸很多村子的人都把自家的院墙给拆了,就这样通过自力更生,一座座涵闸建起来了。一个冬春全县做了五百多万的土方,挖了十五条水渠,修了三百多座涵闸。
在杨书记的带领下,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兰阳大部分沙丘上已植上防护林,五万多亩的盐碱地通过引黄淤灌改成耕田;同时还在县城兴建了一批小型的机械厂、农修厂、化肥厂,又鼓励一部分公社建了一批养殖场、屠宰场,那两年,兰阳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改进。
正当“三害”治理快速推进的时候,省委突然派来一批解放军来到了兰阳县,撤了杨书记革委会主任的职务,又捆了他批斗了一个多月。批他在兰阳县以生产压革命,批他所制定的激励制度是典型的物质刺激,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批斗完之后,就把他押送到信阳大别山里关押起来了。他这一被软禁就是一年半,直到七一年九月,林彪死后,周总理才又一次指示河南军区负责人,三天内把杨书记送到北京来。
在杨书记离开的这一两年里,兰阳县的革委会主任李向阳是林彪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他一上任就对之前支持杨书记的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清算,说杨书记在兰阳只抓生产,不抓阶级斗争,是以生产压革命,犯了方向性错误。接着就进行路线教育,开展整风运动,于是就把革委会全体人员、各公社领导成员、县直各机关和工厂领导干部都集中起来,搞集中特训,举办路线学习班。集训一个月后,又开了五十多天的批修整风会议,也就是把所有领导干部都囚禁起来,挨个整人,个个检讨,通过整风,李向阳把各级领导班子都换成了自己人。在这期间,全县的农业生产又遭到了严重破坏。
周总理把杨书记从信阳救回之后,本想让他留在北京的,但河南省委书记刘功勋将他从总理手里要了回来。刘功勋书记想把他安排到省委任职,但他却坚持回到自家的家乡兰阳县,他跟刘书记说:“我家乡的‘三害’还没有根治,我哪里也不去。兰阳人民还等着我呢!”七二年底,回到兰阳之后,杨书记被任命为兰阳县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上任后他首先是整顿干部队伍,通过整顿把庸碌懒散的干部撤掉,换成之前的得力干将,这样就把人心重新凝聚起来了,把干部群众治灾的工作热情重新调动起来了。
杨书记决定把一年多耽误的时间给抢回来,他很快就制定了引黄淤灌的规划,新的干渠开始动工了。
七三年的冬天,引黄总干渠需要清淤,杨书记正组织民众清淤时,突然来了一股寒流,结果总干渠的淤泥冻了一尺多厚,根本无法动工。杨书记查看之后,立刻组织召开了指挥部成员会议,他在会上说:“林县修建红旗渠,那里是山区,全是石头,林县人民面对的困难比我们要大得多,他们在那么险恶的条件下都建成了人工天河,难道我们遇到的冻土还能比石头硬吗?难道我们遇到这么一点困难就要退缩吗?不可能,咱们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再坚硬的冻土咱们也要把它给清干净了,就是锤砸也要砸碎,就是手搬也要搬完!”他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冲在最前头。
会后,他立刻通知机械厂要连夜加工二百多个钢钎,并通知县物资局迅速采购八磅锤,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钢钎、铁锤送到工地上来。等这些破冻土的工具到位之后,在寒风刺骨的清淤工地上,民众们轮着铁锤,喊着号子,用一支支钢钎把成块的冻土撬开了,那“轰轰咚咚”的锤砸声,“叮叮当当”的钢钎声,“嘿哟嘿哟”的叫喊声,一起奏响了兰阳人民改天换地的动人乐章!
春节时,省委刘功勋书记赶到工地查看,看到这种场景,跟杨书记和陪同的干部们说:“你们这帮人啊,疯了,不要命了!当年从工地被捕进了监狱,从监狱里出来这又到了工地。除夕干到半夜,初一天不亮就又来了,真是不要命了啊!”杨书记笑了笑说:“我们得争分夺秒啊,清淤早一天竣工,我们就能早一天引黄淤灌,成千上万亩的沙荒地、盐碱地就能长出庄稼来了!”刘书记不禁感叹说:“兰阳人民是真正的钢铁汉子,你们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有你们这种精神,兰阳一定能够改头换面的。”
七四年二月初,总干渠清淤完成。杨书记开始在兰阳县西部七个公社开挖支渠,支渠完工之后,利用黄河汛期高水位的有利条件,在这年的春夏两季,分别对西部七个公社进行了全面淤灌。通过淤灌,昔日的沙荒、盐碱、低洼土地终于变成了良田沃土。紧接着东半部八个公社的淤灌工程开始着手了,杨书记与县常委经过研究决定,从南、中、北三路同时开工。并做好了工程进度规划,计划秋冬进行勘察设计,开春之后全面动工,小麦收割时全部完成淤灌。于是七六年春节过后,三条引黄工程同时开工了。经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南、中、北三线引黄工程全部提前竣工,等到黄河汛期一来,杨书记一声令下,滔滔黄河之水顺着三条干渠滚滚奔流而下,望着奔腾而去的河水,杨书记从大闸上跑了下来,他蹲在干渠旁,双手捧起黄橙橙的河水,放在嘴边尝了一口,一双眼里就泪汪汪了。
经过黄河水淤灌的沙荒、盐碱、低洼土地,上面都盖上了一层淤土,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在这五六年里,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共引黄淤灌出了二十六万亩的良田,种植了五十六万亩的农桐间作地。到此危害了兰阳县千百来年的“三害”,在杨书记一路坎坷的带领下,历经二十二年终于根除了。这就为今后兰阳县的粮食丰收、人民富裕铲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同时在杨书记的带领下,七十年代兰阳县在工业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到七九年底,全县建立了机械、农修、纺织、板材加工、酿酒、养殖、屠宰等近百家工厂,兰阳县的面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八零年后,杨书记又在全县推行生产责任制,整改县直机关、公社管理干部工作作风,对各级在岗干部实施政绩考核;尤其是基层干部推行包队制度,责任到人。而后在全县范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管控人口增长;接着又组织民警展开严打,打击县城、乡镇及农村的犯罪分子,枪毙了一批,判刑了一批。等稳定了社会治安,杨书记就开始鼓励各乡镇发展集体经济、农副产业,他还通过与信用社、银行沟通协商,为基层解决了资金贷款问题。几年时间,养殖场、饲料厂、面粉加工厂、果品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各种乡镇企业纷纷兴建起来,县里税收增收之后,杨书记就给各乡镇拨了教育经费,开始对中小学的破旧房屋进行翻修或重建;近两年又组织基层干部搞水利工程,实现了村村通河道,每村的农田里都打了深水井,这样再遇到干旱年景,土地就可以及时灌溉,庄稼就再不会旱死了。
到杨书记退休时,兰阳县已经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多农户家里都储存着千百斤余粮,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头猪羊牛马等牲畜;多数人家里都通了电,买了自行车、缝纫机,很多农户家里盖上了新房,富裕的人家还买了电视、拖拉机;绝大多数孩子们都去学校里上学了,各乡镇也都建立了敬老院,村子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也都衣食无忧了。那时候人们都在各自的土地上自动自发地忙碌着,白日里劳作忙碌,晚上聚在一起看电视,拉闲话,扯家常,家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仔细想来,那几年可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黄金岁月。
这样的日子,是杨书记带给兰阳人民的。现在他突然要退休了,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禁难过起来了。那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村子、乡镇、工厂、学校都在谈论杨书记退休的事。人们回忆着他的过去,讲述着他的故事,话语里满是对他的感恩和依恋。
杨书记最终从县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为感谢他几十年来对兰阳县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在他正式退休的当晚,新上任的高长军书记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送别晚宴。那天晚上,县机关几乎所有科级以上的干部都赶过来了,那些乡镇的书记、乡长、镇长们也都纷纷赶来,还有一些村里的老支书也都闻讯而来。那种送别场面在兰阳县里是前所未有的,百十来人一个个握住杨书记的手,发自肺腑地说着对他感激的话。好多人说着说着眼里就含了泪水,有几个村子的老支书与他说起当年的往事,竟然失声而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