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沉重调查(2)
作品名称:点亮山坳里的灯 作者:大地琴韵 发布时间:2018-04-17 08:55:52 字数:3491
三
离开英雄村,赵主任决定走近路翻山到龙王庄村去看看那里的教学情况。一个时辰的樊登,他爬上金牛岭,上了金牛岭也就已经到了龙王庄村。金牛岭是龙庄村的一个自然村,有十二三户人家。龙王庄村的一个分点学校就在这个自然村里。
沉重的思想,加上一个时辰的狂奔,尽管人在壮年,也实在有点吃不消,正值三九天气,到处一片寒冷,风又大,他决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他坐在青石上,抽了一支烟,点燃,随着口中喷出的一缕青烟,他决心不去想事情,想问题,可身不由已,仍然还是又想起前天在龙潭村查看教学情况的情景了……
龙潭村,又名东龙潭,是为了区别栾川县城西南边的石庙乡的龙潭村而定。该村在庙子乡的东南部,与合峪镇相接。全村9个村民小组,372户;1563口人,有3所学校,其中,有两个是分点学校,教师7名,仅有1名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和2名代课老师。
龙潭村的学校,就在仓房村民小组的一座破庙院里,相传是清朝道光年间建筑的,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偏房,正房大小共有13间,房子低矮、窄小、阴暗则不说,因年久失修,加上雨淋倒塌,到处窟窿眼睛,裂缝纵横。孩子们和教师们在这样的学校读书任教,若是雨雪天气,外面大下,屋里小下,的确危险之极。
那天,赵主任走进学校,正赶上上课时间。他走进四年级的教室,室内阴暗,孩子们只能透过房顶裂缝中照射下来的一点阳光读书,识字,认念黑板上的作业题。尽管他们这些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用的桌子是木板桌子,坐的凳子是泥台垒的,木板搭的凳子。
他问身边的一位小姑娘:“如果是阴雨天,你们咋上课?”
小姑娘举了举手中的一盏小煤油灯说:“俺有这个,老师也有。”
这时,一位女教师腋下夹着教材走进教室。
他迟疑了一下,看看手表问:“怎么?上课已经10分钟了,你才进教室?”
女教师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只好低着头,扣自己的指甲,尽管室内很暗,他还是看清,女教师的脸上,竟有一层红晕,他更是困惑不解。
有人拉他的衣襟,原来是小姑娘,在示意他蹲下。他蹲下身子,小姑娘在他的耳朵边轻轻地说:“伯伯,你是不知道,俺学校的男女厕所,中间的墙倒了,男女不分,下课后,先是男生去厕所,后是女生去厕所,上课后,男教师去过厕所,才能轮到女老师。”
赵主任的心“嘎噔”一下,他二话没说,走出了教室,向厕所走去。真如孩子们所说,这个厕所虽然是写着男女字样的厕所,但终因长久失修,四面墙壁全是霍霍牙牙的,有几处已经无法避人,中间的隔墙,最高处也只有尺许,如何能叫师生们使用?
“赵老师,您来了?”
有人告诉校长贾土成,乡教委主任赵天爵来了。贾老师赶快追到了厕所。贾老师的脸色非常不自然。也许是他的脸色也十分难看的缘故吧。
“走,去你办公室。”
他点燃香烟,一句话没有说,在贾老师寝办合一的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踱了十五分钟,贾老师也不敢打扰他。
突然,他停住了踱步,问道:“贾老师,你说,咱们的学校能换换地方不?十三间房子,都是庙房也好,可都是破庙房,其中,有七间是严重的危房,这怎么能叫师生安心施教?安心学习?你说,咱能不能改变一下教学条件?改变一下教学环境?”
贾老师苦笑了一下说:“换?如何换?往哪换?前几年,我不少向村支部村委会提出过这个问题,可他们却说村里组里没有房子,无法换。就是有房子,也都占着,无法挪。娃娃们不就是读书吗?有个立身之处就行了,现在,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杈耙扫帚牛笼子,集体的东西全分给了群众了,更没法换。变?如何变?咋样个变法?要群众兑钱吧?群众一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几十元钱。要群众出集体工吧?不像集体那时候,每人都记工分。出憨力,谁愿干?要村里出钱?村里哪有钱?”
“若是村里、组里想办法筹一部分款,让群众兑一部分款一部分物资,你说咋样?”
“中,俺说中。”
听声音,从校院走进屋来一个六十多的老汉,他瞪贾老师一眼说:“谁说群众不愿干?”又看了看赵主任,点了点头说:“你就是乡教委的赵主任吧?”
“正是。”
“你们当家的早该这样想,早该这样干了。”他大大咧咧坐到床上,又说:“你没听俺村的群众说,俺村的学校是:狼牙墙,窟窿房,师生教室犯愁肠,天睛晒太阳,下雨淋衣裳,干部没人管,群众有力使不上”。他看了贾校长和赵主任一眼,继续说“娃娃们的事,是关系到知秋万代大的事。教育搞不好,就要危及国家的万年根本大计。你们当家的咋就恁糊涂?”说着,他又站起来,走出屋门,临出校门,他又扔了一句话:“早该管了,早该管了!”
四
经过一年多的沉重调查,身为共产党员的庙子乡教委副主任赵天爵同志,几乎走遍了庙子乡的所有学校,开始他的确每调查一处,都要发一顿牢骚,训一顿人。有的老师伸伸脖子委屈地咽了。可有的老师,不吃他那一套,瞪着眼,红着脸,流着委屈的泪,给他吵,给他争论,给他辩证。后来他不再发牢骚,不再训斥人,开始与他们一起想办法,拿主意,但他的情绪也似乎越来越低落。
庙子乡位于栾川县城东南部15公里处,东连合峪镇,西接栾川乡,北与大清沟乡接攘,南与西峡县比邻。早前庙子叫“白马镇”。1924年到1925年前后,改名“三乐镇”,19314年废除栾川里,建立区、乡、保、甲制,将“三乐镇”改为“庙子镇”。1940年7月国民党十一区行政专员欧阳珍视察栾川时,认为庙子乡是卢氏县最远的镇,故更名为“定远镇”。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置“庙子镇”,属卢氏县。1947年10月,栾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庙子归属栾川县第二区。1958年建立庙子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4年废公社建乡至今,辖23村,163个村民小组,236个自然村,4538户,22607人,全乡总面积248平方公里。
庙子乡东南有洪洛河,沟深达40多公里,洪洛河由东南向西北纵贯该乡。东南是深山老林,已建成龙峪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沟壑纵横,西北为平地丘陵。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东有模糊山,南有白云山,西有伏牛山支脉走马观花头崖,北有熊耳山支脉牛心垛,成为天然界屏。境内山岭纵横,有名山57座,沟岔交织。有东向西流的东沟河和由南向北流的通伊河,主要山有白云山、模糊山,牛心垛,尤其是鸡角尖,海拔2212.5米,是栾川县的最高点。
通过对23个行政村的44所学校实地考查,赵天爵同志看到庙子乡多数学校为“破烂房”、“狼牙墙”,缺桌凳,少门窗。44所学校有38所学校教室既无顶棚,又不坚固;29所学校学生用的是木板桌子,泥台凳子;34所学校没有围墙大门;11所学校没有固定的能藏身的男女厕所;14所学校没有体育活动场;25所学校没有足球、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花坛绿化就更不用提了。90%以上的民师报酬不能及时兑现,166名老师平均月工资仅33.4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群众不满意。
面对如此现实,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也感到十分痛心。仿佛龙潭村老汉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教育搞不好,将危及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你们当家的好糊涂啊!早该管啦……早该管啦!……”
他坐不住了,他赶快站了起来,他抖精神向山坡下的金牛岭学校走去。
这个学校,仅有三间破房子,原来是生产组的羊圈,后来因前面的学校三间房子下雨倒塌,这里的代课老师和群众不断要求,才给孩子们用来当学校,让孩子们学习用的。
学校的屋墙上,没有窗户,仅有一个窗洞;没有房门,仅是十几根粗质烂造的木棍编排成的一个篱笆门。
他走进“教室”——权且说它就是个教室吧,室内阴暗,潮湿,屋屋子羊膻味。这赵主任并不惊讶,他惊讶的是12名小学生,竟没有一个人有桌子用,有凳子坐,在这寒冷的冬天,他们坐的竟是三根碗口粗的木拓轱轳子!他们的课桌竟是他们的膝盖!虽然,教室里有一炉熊熊燃烧的火,但他们都无法围着火坐下来,一边烤火,一边学习。他们竟各个跺着脚,搓着红红的小手,心神不宁地瞪着眼睛,跟着老师读黑板上的字。有的孩子的眼睛被烟火熏得泪水直淌,不时拿小手背去搓,弄得脸上泪痕道道。
老师正站在堂台上。什么堂台?根本就没有“台”,仅是一个破方凳,凳上搁着老师的粉笔和一叠作业。墙壁上挂着一张黑板漆早已褪的斑斑驳驳的,长有2米,宽有1米5的木板子做的黑板,黑板上的粉笔需要十分卖力才能看清。
教师是位年轻的男老师。他一边在堂台上踱着脚,一边用拽在袄袖筒里的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给学生们领读,他的黑棉袄有几处破的棉花都在外面露着。
那老师看见他,立即停止了领读,赶快把操在袄袖里的双方伸出来,放下教鞭,走了过来。
“你找谁?有啥事儿?”
原来,他并不认识赵主任。赵主任本来想问他些什么,向他说些什么,可看了这些情景,又听了他的问话,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还需要再问什么吗?他还需要再说些什么吗?他摇了摇头,一句话没说,走出教室,离开了这所“金牛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