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掌门人的故事情结
作品名称:汨罗江水静静流 作者:清书轩主 发布时间:2018-04-06 18:36:18 字数:3338
说起长乐故事会的历届会长,个个是搞故事的资深高手。奉献精神广为流传,他们为了传统故事文化的传播,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情怀之高尚、事迹之感人都在故事中……
1、新会长的“三把火”
陈意清,长乐下市街人,现任下市街故事会会长。
陈意清给人们的印象是:聪明能干,遇事爱思考,办事有魄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为了故事会的传承和发展,总是在“挖空心思”想点子,而且这些点子常常用在妙处,发挥了作用。
陈意清是做保险柜生意的,因为脑瓜子活,生意做得火红,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2015年在几位好友的怂恿下,回来参加下市街故事会会长的竞选,结果全票当选。
陈意清走马上任后,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壮大队伍。故事的传承必须“代有才人出”。他记得八、九十年代能踩高跷的人几百号人,如今上下街市加起来不到50副高跷。为解决青黄不接的局面,陈意清亲自登门,找各组组长商量办法。最后一致同意动员青少年参加培训。主意己定,他自己垫钱,吩咐故事会的保管员新添置80副高跷,每个组分5副,居委会15副,由组里动员组织报名,挑选具备素质的少年进行培训。
第二把火是:激励少年。2016年元宵节故事会展播前,陈意清宣布:“凡是小孩踩高跷上街的发红包”。这一招果然见效,小孩们兴趣大增,纷纷练习踩高跷。这年的故事玩得特别风光,其阵容强大,史无前例,踩高跷也普及到千家万户。
第三把火是:出新招更新理念。他要求把故事与传统文化传播融为一体,以“忠孝仁义勇”作主题,每台故事都重点突出一个文化元素。譬如“长坂坡”弘扬的是“忠”,“董永卖身”体现的是“孝”,诸如此等。他还亲自带头,动员几位爱心企业家出钱扎了六辆“走进新时代”的彩车,为故事会营造热烈的气氛。
陈会长的“三把火”,烧得人兴财旺。如今,队伍壮大了,道具也增多了,人们玩故事的劲头更足了。但会里的基础设施落后了,原有的“故事宫”里,被道具挤得满满的,还有许多东西没法存放。在这种情况下,陈会长又决定新建一栋“传习所”。但到哪里去谋一块地来呢?最后在他的协调下,花了19万元把庙里约90平米的一块地买了下来,又筹集了100万元建起了一栋三层楼的“传习所”。
从此,家大业大的长乐故事会,在陈意清等同志的领导下,群策群力,正向着更高品质的传承迈进。
2、新皇施“新政”
单新皇1986年当下市街故事会会长之职时才2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年轻人冲锋陷阵,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故事会新时期发展正需要的。
单新皇走马上任,就开始实施他的“新政”。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整领导班子,充实力量。他通过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后,健全了故事会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职能。从会长、副会长、顾问、总导到戏剧组、设计组、化妆组各个组队的负责人,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并按区域成立了东巷分会、西巷分会、照壁巷分会等三个故事分会。形成网格化管理,克服了以前玩故事时无组织状态,这一年的元宵玩故事会活动,自始至终秩序井然,气氛焕然一新,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印象。
长乐街玩故事是从正月初一起至十五才结束。元宵节前的十几天一般都是自化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小打小闹,不成体统。单新皇采取“新政”:他想,有许多长乐人回家过年,或来长乐做客的、在外打工的,因时间有限,不可能等到元宵节看故事,平时看到一些小规模的故事也不过瘾,留下太多的遗憾。单新皇从实际出发,决定从初一到十三由各分会组织适当规模的故事队伍,轮流上街演出,增添不少年味,只要你来长乐过年,都可以观赏到一定规模的故事风采。到了十四、十五闹元宵再集中调度,大规模上街,几百台故事,数千民众,玩得尽兴,看得饱眼。这一新方案的实施,确保了长乐故事即有时间跨度,又达到了整分结合的最佳效果。
单新皇还第一次改变经费筹集方式,实行分会负责制;第一次倡导设计了故事会的“会徽”;第一次带领下市街故事会走出汨罗,参加平江县各区的调演。实现了长乐故事到外地展身手、彰品牌、结良缘的梦想。
单新皇年轻有为,充满智慧,既有谋略,又有魄力,敢为人先,有人戏称他是长乐故事会的“新皇施新政”。
3、善于把握机遇的会长
阳中明,是上市街第十八任会长。1993年,阳中明担任会长时正是故事会资金缺乏、家底空虚的时期。一个存放道具的房子坐落在中心幼儿园西北侧,房屋狭小潮湿,破烂不堪。为适应故事会发展需要,必须重新选址建故事会馆。阳仲明与好友保险设备制造厂老板陈昌义一合计,决定以扩大故事发展空间,走出去把玩故事推向市场,形成产业,获取经济效益。
主意一定,他们便四处打听,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远在武汉做生意的一位朋打来电话,告诉一个重要消息:湖北宜昌地区要举办一个“好印象大型文化展播艺术节”,要邀请外省市传统民俗文化参加展播,出场费,数额颇丰。阳仲明得知后喜出望外,同陈昌义连夜赶往湖北宜昌洽谈,几经周折,终于尘埃落地,与主办签订协议后;二人又马不停蹄,赶回长乐。
为了打响第一炮。阳仲明积极筹备北上宜昌的事宜,召开会议、遴选节目、挑选演员、组织彩排、修缮设备,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参加展播会的前夕,陈昌义、阳仲明带领上市街故事会直赴湖北宜昌。这次在宜昌共出台故事20多台,玩了五天,才凯旋而归。其演出费除了人员工资外,还剩一笔不小的节余,作为会上发展基金。
为购置新基,筹集资金,阳中明与陈昌义商议自掏腰包带头捐资。他还亲自到镇上七站八所找领导,争取他们的支持。他东奔西走,求爹爹拜奶奶,跑累脚杆子,磨破嘴皮子,才把购置基地的资金搞到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坐落在上市街三官寺处何德祖家老屋收购,并将该物主大约八分地菜园一并收入囊中,为后来扩建故事会会馆打下了基础。现在大家都说,如果没有阳仲明当初的远见和大手笔,按现在的房地产价格,那是无法置得这份大家业的。
陈昌义、阳仲明这对具有开拓精神的搭档,一心扑在事业,任劳任怨,亲力亲为,善于把机会,变被动为主动。有一年正月上、下街玩故事会,较量到关键时刻时,他二人抓住契机,扯着一条横幅上书“我来了!”三个醒目的大字,阳仲明就如三国名将许禇,赤膊上阵,亲自擂鼓助威,頓时人群沸腾,欢声雷动,把上市街故事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为上市街赢得了先机,令人钦佩。
4、兄弟“掌门人”
向吉日原系长新村赤脚医生,从小爱上扎故事,行医治病之余就一个人偷偷钻研故事设计和扎故事的技法,颇有心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长乐这千年古镇。当年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故事会,几乎断层,关于记录故事会的书失传了,行头、道具被付之一炬,就连一些老传人有的也被打为“保皇派”,被造反派拉去戴高帽子游行了。“长乐故事”走进没落的边缘。当传统文化解禁后,作为千镇的文明遗产——“长乐故事”向何处去?
向吉日曾是文革前(即1962年——1967年)上市街故事会的第十四任会长。为了长乐故事会的复兴,他当仁不让。1980年元宵节,他毅然擎起故事会的大旗,组织了庆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走向发家致富道路的故事表演活动,为长乐故事的再次兴起开了先河。向吉日因为他有权威,资历深,在地方影响大,所以在他担任会长期间,为避免子孙后代为上、下两街界限不清而发生纠纷,是他曾会同陈范兴等老一辈故事会传承人一起,亲自丈量麻石街,为长乐上、下市街故事会的重新划定界线,作出了仲裁。免出了后来的麻烦和冲突,可以说是一件惠及后代的功德。可惜后来疾病缠身,不幸于1986年英年早逝,留下许多未了情。
其弟向万军秉承兄长遗愿,积极参与故事传播,为长乐故事设计、制作、表演禅精毕力。向万军擅长设计高踩、地台故事。久负盛名的“枪挑小梁王”所骑的那匹高大威猛的赤兔马,就是由向万军亲手制作的,每每出场演出,无不喝彩,纷纷夸其心灵手巧、艺术大师。
1996年,他当选为上市街故事会会长。任职期间一心赴在事业上。有一次,妻子患子宫癌在长沙住院作手术,向万军会长却正领队参加在北京延庆举行的文化展播演出,无法分身,去照顾妻子。妻子颇有怨言,至今他愧疚于心。但向万军那种公而忘私,敢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长乐人的称赞。
因为他工作出色,治会有方,深受大伙拥护。五年后继任会长,成就了长乐故事史上唯一的兄弟俩任“掌门人”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