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拂晓>百岁的猫

百岁的猫

作品名称:拂晓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10 17:15:17      字数:10268

  叙事简报读书第十期。
  1
  这是一期精致细腻的简报,会陪伴您漫步心灵小径,采撷智慧花蕊。学习本期简报的行文方法,整理自己的作业、反思、日志、总结,梳理真实的自己,厚淀真正的教育。期待您的精彩分享。请摘记三组词语,每组三个,用自己的个性话语对词语进行阐释,用故事支撑自己的哲思。期盼您的成长!请发至邮箱925h@163.com.写清单位、姓名。
  这一期简报别有洞天,我们的碎片心语,在杭师大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杨小洪老师的笔下,熠熠生辉!
  读着一段段灿烂、纯净的文字,欣喜着、激动着、喜欢着、自豪着……冥冥之中,仿佛有谁吱吱呀呀摇着船儿载着文字不远千里来到我的身边——那是生命的天使——没有雕琢,也不矫揉,真心实意的表白,发自肺腑的感言,刹那间点亮温柔的眼神,用慈爱的心灵善施教化。
  相遇是一种缘,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相识,相携、相伴,让我们珍惜这段缘,珍藏这份缘,让这份缘成为我们永远美好的回忆。
  2
  读着这一组故事,心中有无限的感动。
  感谢河北继教网的学员,让我看到课堂的魅力和希望。原来在应试教育的一片萧瑟和哀鸣中,还有不少基础教育的教师,用自己对生命对文化的直觉和体悟,在捍卫课堂的自由天空,用自己创造性的灵动,让孩子们的童年因课堂而有了充满好奇、追问和发现的行动、思考和欢乐。
  在一遍遍的回读中记下了着八篇叙事作者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曹玲霞的吟诵、崔国柱的种豆、fangbei的小记者团、z的捉螃蟹、李淑华***的自信、王志蕊的荷花、茶茶的观察、还有郭焕弟的寻找。他们用生命的敏锐和教育的激情,穿透了文字的冰冷符号,带领着孩子走进文字底层的民族文化史和生命史,让孩子们浸润其中,滋养其中,让他们的生命在这样的浸润与滋养中充满活力和灵性。
  课堂即生活,这是教师赠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听,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用他们的灵性在言说:
  “请你从自己身边的人和环境中寻找,找到那些看起来寻常,却用自己的方式提升生命之美的人和动物、植物。”
  “你能用你的声音 表现那一种水声吗?轻柔的水声用轻柔的声音,清脆的水声用清脆的声音”
  “李白的自信是什么?”“杜甫自信是什么?”“苏轼自信是什么?”
  “让发现带着我们读,让读带出我们的发现!”
  “这是谁在读?这是谁在唱?这真的只是我们在读吗?这真的只是我们在唱?
  课堂即生活,这是孩子们回赠给教师最好的礼物。听,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用他们的生命在感悟: 
  “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
  ““我以为捉螃蟹很容易,便伸手去捉,谁知螃蟹用厉害的钳子夹住了我那细皮嫩肉的小手,连血都夹出来了。这时,螃蟹把两只大钳子挥来挥去,显示它的威风,也好像在夸赞它的钳子用处真大。我被夹得哇哇直叫:‘哎哟,真是疼死我了!”
  “我心爱的小豆子正在茁壮成长,这是我今天回家看到的。你看,有的小芽已经长成像个小9字,有的像小钩子,还有的像个小S.它们好像刚刚醒过来在伸懒腰。我想,可惜小豆子不会讲话,要是它会讲话,我一定要问它:‘你为什么会发芽啊?’ ” 
  “老师,我发现,每一段的前四句也很像。只有一两个字不一样。” 
  “这人很忧伤,很孤独,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他在叹息,他很伤心。” 
  羡慕成长在他们课堂里的孩子,上课少了被动的灌输,多了积极主动的思考;羡慕成长在他们课堂里的孩子,学习不仅仅是课堂里的识记和模仿,而是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生命探索;羡慕成长在他们课堂里的孩子,知识不再是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而是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理解历史、认识自我的金箍棒。
  课堂即生活,这也是教师赠送给自己心灵最好的礼物。听,摆脱了身心分离状态的教师,他们在思考、探索和体悟:
  “我们人是万物之灵,我们的生命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坎坷,遇到险阻,遭遇不幸,甚至我们的生命也会死亡。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我们就能像小温迪、像那些不起眼的小花一样受到尊重和敬仰。”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是谁在读?这是谁在唱?这真的只是我们在读吗?这真的只是我们在唱?知道不知道?这样的心曲这样的歌,中国人已经一代又一代地唱了两千五百多年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当我们也念起这首诗、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就和祖先同呼吸、共悲欢了,我们就找到生命的源头文化的根了。来,我们读啊我们唱!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学生齐读,学生齐摇。恍惚间,教室变成青青陌田—— 面前摇曳着的,是那已经摇曳了两千五百年的离离黍稷。
  “《诗经》是我的根。面前孩子,也是我的根。” 
  课堂即生活,像一股清风,涤荡了笼罩课堂的应试雾霾,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课堂即生活,让学习回归生命的本义,成为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生命互动,在互动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课堂即生活,让课堂流动的不再只是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意志、理解、探索、反思和创造。
  
  二
  教师回应:
  1
  冲动,好奇,将我推向神话。
  “冲动是魔鬼。”
  魔鬼有其令人难以拒绝的魅力。
  多少年了,被书海淹没,被考试压抑,内心的那份激情沉睡在心中。“神话”像王子般吻醒了我心中的火,激情再次袭来。
  惊恐,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多了一份渴望,多了一份思索,多了一份嫉妒。尤其,“寻求自我”后,心灵有股莫名的悸动。
  “真的不是自己了吗?”
  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内心因不真实而变得混沌。惊于这种无形的改变,心中油然升起莫名的恐惧。世界的“无序”和“有序”引起争论。激烈的场面在多年后重新出现在眼前,欣喜带了一份令我难过的嫉妒。嫉妒激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可看而不可触。
  “要是我也可以拥有这份激情该有多好啊。”转念间,眼底蒙上灰色的朦胧。犹豫着,“我有能力拥有吗?”接触哲学,开始逃避,可是,“落后可以成为一种资源”重新把我牵回来。
  
  2
  惊讶,那份激情、灵动,思想随时迸发出火花。
  既做无言的“倾听者”,又作思想的“交流者”,多么大的一种挑战啊。
  “完美的互动”开始摆脱层层包围,掩护盔甲露出本性,慢慢的,走出现在的自己——一个用言语虚幻,随波逐流的自己。像青虫蜕变成蝴蝶,展示全新的自己。
  精神“抨击”。之所以用“抨击”这个词,是因为它代表着挑战,一种意识上的挑战。要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要在不断的“抨击”中才可以变得真实、稳固而有高度。应了主题“挑战自我”。
  挑战,让我的精神发生颤动,以种种不安,袭上心头发生无形的颠覆。
  “蜕变总是发生在艰难之后的。”
  感觉到物质财富的满足,我渴求幸福。心灵上,舒畅的洗礼是我真正的欲望。
  此时,我已经感受到,我要用身、心挽留它,融化它。
  
  3
  读《吉檀迦利》,泰戈尔的,被这位伟大诗人的深邃语言震撼,与心中神明对话,
  坦言讲,对于如此深奥、智慧的思想,我崇敬他,仰望他,却不敢拥有他.....
  陈述,突然发现自己变得细腻了,有勇气去面对、去接受,来自哲思的洗礼。
  准备陈述的过程是痛苦的。绞尽脑汁,毫无头绪,纠结。突然,灵感闪现,狂喜。组员们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中。有一次,为“超我”的含义在图书馆讨论了三个多小时,等出来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三个人顶着一把伞飞奔在风雨中,峰,说着笑话……
  那一刻,突然莫名的感动,脑海中显现出儿时和小伙伴在雨中嬉戏玩耍的场景,还被父母一顿训.....历历在目,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了……
  太多值得去关注的东西,因为未来的那个目的地,忘却了去欣赏沿边的风景。
  “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把灵魂落在了后面。”
  初次听到这句话,心中猛然一股悸动,是啊,太在乎去关注最终的那个结果,却忘了享受和体验过程带来的美妙。因为,现实的种种束缚和阻碍,渐渐磨灭了,来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那便是美好的“真我”。
  透出追求真实的渴望,以无限仰视、崇敬、爱慕、珍视的语调,表达对心目中歌颂的“神”的向往。
  每一天都是新的,过好每一天!
  
  4
  就像俄狄浦斯的一生,客观的讲,他是一个英雄。
  命运是什么?他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在于何?自由又是什么?为什么人们都向往自由?
  怀着这样的疑问进行着“我”的思考。
  有人说,命运是时间的唯一性和不可逆转性。
  俄狄浦斯的一生,都是在逃避那个杀父娶母的诅咒,最终自己的行为还是印证了诅咒。这样的情节让人不得不相信命运,屈服于命运。这个充满悲剧性色彩的英雄,在我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我对命运怀着质疑,而这个故事却是在说服我去相信命运。
  为俄狄浦斯惋惜,同时,我疑惑的是,审视我甚是痛苦。我挣扎着心中的天平,到底是不是应该相信命运?
  我的思维,一直在徘徊,直至跳过这一点,毕竟这只是一个希腊神话,所以,拟定许多神话的观点,打破理想化的思维定势。
  有时候,命运似乎只是一种托词。在面对一些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情和失败、挫折时,人们排除自己的原因与责任,然后将一切归为天命。
  命运的意义不是在于他是否真的存在,不在于人们是否相信命运,更不在于人类是否能够预测命运。而是在于,它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更可以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
  很喜欢一种解释,命运其实有两部分,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在上帝手里,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手中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
  
  5
  选择,让自由俯视命运。
  俄瑞斯忒斯多少是有点悲哀的,至少,对于他,一生中之前的那段岁月,是被命运之神逼着走的。
  他的出生,就注定着要面对一切,要面对自己的姐妹被父亲用来祭祀,要面对父亲远征特洛伊时母亲对于父亲的背叛,也要面对外族人名正言顺地侵占自己的国土,更可怕的是,他要面对母亲设局杀害父亲的事实。
  命运,对于他是不公平的,他没的选择,因为这一切,我们贯之于“命运”。
  所谓命运,它意味着不可改变的潜规则。所以,他必须失去自由,精神的自由。复仇伴随着他长大,那是一颗毒瘤,戒不掉,只是越长越大。很多处,俄瑞斯忒斯强调说,是阿波罗的神谕一直在作用于他。
  选择,让自由俯视命运,让自由不安于现状,让自由彰显得淋漓尽致。
  选择,使得我们能够为命运担负起责任。
  深层观念的自由选择,承载着内心到达彼岸的无限可能。选择消极,生活便会黯淡,选择积极向上,生活就会充满乐趣。冷漠和空虚——一种逃离自由的方式——放弃命运,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自我挫败和自我破坏的行为。虚荣、狭隘、担忧和嫉妒会损耗我们的精力和生命,而枯燥乏味的生活学习,一旦投入了热情和创造力,立刻呈现出了新的意义。
  学会选择,也许无法改变命运的结局,但是,人生的路我们可以潇洒地自由地走完。
  
  6
  所以我想,也许……
  一开始,俄瑞斯忒斯并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命运的安排的,而可能,在他的内心早就小心翼翼地,在自由与命运之间权衡取舍,然后,就在这样的尴尬中,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他的使命。只是他始终不能摆脱自己的使命感,而让命运能够左右他、控制他。然后他就深藏起对自由的渴望,纠葛着内心沿着命运划定的轨迹运行,在对其的顶礼膜拜中变得消极无为。
  他终究没能放开自己飞翔的翅膀去追寻,摇摆不定终于没能够成为他摆脱命运的理由。
  不能否认,自由的确曾骚动着他的内心,但我们赞叹他心中燃起的星星之火的时候,不能不感慨他熟稔的对命运的顺从是他致命的伤。似曾相识又甚为陌生的自由,终于沦为了他从未见识过的真相。
  这时候,我们不免失望,既然命运早就注定无法摆脱,那么即便有飞蛾扑火的勇气,那又如何,灵魂最终还是会被命运打败。
  这样的失望并不令人惊诧,因为我们遭遇的现实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这样的失落。可是又怎能忍心就放弃曾经坚持已久并渴望实践的梦想,怎能忍受这些梦想就残酷地以幻想的形式存在呢?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寻找命运与自由的某个平衡点并满怀希望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这样安然于自己的命运了。
  抬起头回顾生活的时候,会发现有些人的内心其实是不属于生活的,虽然可能为数不多。因为很多人虽有某个时刻有对自由的向往和冲动,可是他们放不下生活中的羁绊、放不下冥冥中命运的控制。而那一小部分人不同,他们会千辛万苦地去寻求悲剧。就像三毛,她总是试图在寻找某些能够超越自身的东西,挑战一切的不寻常。漂泊、困苦、寂寞,所有别人眼里的悲剧她却拼命追寻。而她最终却在追寻悲剧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找到自己的快乐和为之快乐的东西。这毫无羁绊的漂泊让她无比的自我满足,在无数美丽的瞬间她能让自己安宁。她任由自己的生命随性地划下痕迹,然后又悄无声息地继续流淌、延伸,然后毫无预料地戛然而止。
  而现世人生,能有几人能够那些率性而为,我们不得不在生命的天平上做出抉择,而人生也就在那一瞬间变得无可挽回……
  
  7
  放远了观望,人生就是踩在两个时间点——生和死上的舞蹈。
  优雅的华尔兹,奔放的探戈,还是热情的伦巴?一个选择而已。
  每个人,都是宙斯手中的潘多拉。
  有选择地被创造,带着好奇来到人间,亲手打开通往磨难世界的大门,唯一拥有的是那未开启的希望。当潘多拉打开盒子刹那,他便获得了人性,当关上盒子瞬间,就注定了为所犯下的错误负责,赎罪的一生。
  命运只是理性化生活的酶,作为获得生命个性与自由的催化剂。
  个性与自由,是在理性道德制约下的一种心灵解放。正如在韦伯的眼中,现代人的个性并非力图到专门化的工作之外,去寻求那种看不见的,而是放弃“普遍个性”的渴望,面对“破碎的世界”和破碎的灵魂。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如何在棺材的压力下,跳出一支只属于自己的完美舞蹈。
  舞,一首美丽的人生曲子,需要释放全身每个部位。
  像庄子所说,鱼离不开水,却可以变成鸟,将水对鱼的限制降低到空气对鸟的限制。
  同样的,我们需要一只眼看天,一只眼看地,不断超越一个个苦难,向上提升,从身,到心,到灵。
  
  8
  杨小洪老师不愧是教育家的胸襟和视界,对于这由下而上的依托农村教师自主研修力量为主的教师叙事,完全从内在价值接纳承欢,十分感动!代表河北省小学语文参训学员表示深深的谢意!
  帕尔默的思想确实有强大的召唤力,能够把热爱教学热爱生命的心灵召唤到一起,就像许多国家建立勇气更新中心一样,炎黄子孙更敏于和需要心灵成长勇气更新,听从心灵家园的召唤。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培养出未来“大家”,在乱象丛生中有定力智慧拨乱反正,让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属于比较会做梦的,个人认为,本次继教网小学语文勇气更新读书叙事活动,拉开了教师心灵成长共同体走向农村教育末梢的序幕,我们精心整理的十期简报,为教师心灵成长共同体走向公众铺垫了理论基础,搭建了交流平台。
  本期,杨小洪老师的叙事梳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范式,是自我成长的阶梯。相信:教师勇气更新读书叙事活动,将在全省每一所学校中播种,将更多智慧教师在“课堂即生活”的专业积淀支撑下,在更大范围影响体制内的力量,关注唤醒教师心灵勇气,更新教师成长路径,把读书叙事作为改变教师生存方式的重要载体。
  欢迎各位教师共情回应,我们将一如既往采摘文字甘露,滋养更多有缘人,携手做教育的微革命。
  
  三
  
  教师回应:
  1
  百岁的猫。老了,他说他一生只养了一个孩子。
  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
  童年,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摇篮。生命,要不断回到源头汲取力量,就像江河回到山泉,就像父母把自己教育成孩子。
  父母对生命最好的赠礼,是安全与信任,理解与独立,支持与探险。对世界义无反顾的拥抱,闪烁着父母心灵打上的印记。
  生命,有自己自然的节奏。0-6岁、7-13岁,还有行为的起始处,关键时期,智慧点亮好奇、豁达、勇敢和自省的灯。生命的惊心动魄,起始于童年温情的餐桌与客厅,一生的关注、陪伴、理解和楷模,是欣赏、觉察和思考生命的奥秘。
  “一起吃晚饭。”
  “我们一起说说话。”
  用自然恰当的方式,呵护生命的礼赞。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能够遇到好父母,“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足够的责任和勇气,挤掉自己身上的“毒素,有足够的爱与智慧,让孩子旋舞一生。
  责任,不能忽略,不能让渡。豪赌,会酿成一生的沉重与苦涩。一生,全身心的投入,一生,无缘无悔的被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现在和未来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2
  唯一,书的陪伴。
  看着成人并幸福着的孩子。愿意再做一次被教育成孩子的父亲、母亲和教师。
  人,写在水里,是眼睛没有光泽的鱼。学问,停在纸上,是没有心跳的垃圾。
  教育,你听到了吗?五千年文化的智慧!
  翻开近百年前的文字,迎来一个振聋发聩的哲人。知、情、意;智、仁、勇,不惑、不忧、不惧,砰然跳动的赤子之心,烛见了当下教育的缺失!
  似乎还有,知——专门的学问。
  为什么求学问?什么数、理、化;文、史、哲;工、商、媒,即便件件精通,成人依然是个问题。
  诸君!
  
  3
  “学问”本是学与问,鲜活的生命探寻。
  不惑,根为常识,干为智慧,专门学问,枝叶而已。
  “专门”,割裂了生命,石化了探寻。教育,缺失了心灵,妖孽横行。
  以知识代替不惑,把死记等同知识,膜拜分数而流放智慧,堕落啊,何止千里万里!
  远离自然,生活,温情,常识已经是教育的奢侈!没有真实,选择弯路和自己。
  温室里何来智慧?跪在标准答案的矮檐下,怎么会有独立思考、有判断力的人!
  仁?普遍人格之实现?更无从说起,无从说起!
  死记里,何来交感互发,体验人际的一体?独木桥上,万万人竞争,谁放得下成败得失?盈盈天下,哪里有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
  醉心第一,谁还相信宇宙会圆满?无人而不自得、趣味化艺术化的生活,说梦而已!
  无惧?天下谁能无惧!
  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我们要挖尽地球的宝藏,摘下天上的星星,还有太多的秘密:贿赂,交易和情人。
  不要心地光明,不能公开,何谈浩然之气?
  
  4
  一踏进校门,就拜倒在考试的祭坛上。
  何来意志去抗争情欲,得免永无自由之望的万劫沉沦?
  我们都是可怜人
  满眼是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谁还有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教育啊,我们的教育,真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做人?
  愿意敞开胸怀,谨听先哲的警示。
  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怀疑和沉闷,是因不知才会惑,悲哀和痛苦,是因不仁才会忧,不能抵抗外界压迫,是因不勇才有惧。
  天下同仁,醒醒!要救教育,首先要救我们自己!
  修养,磨炼,知、情、意,用痛切的自觉,养足自己的智慧。
  
  5
  呼吸。返回自己的家——身体。
  端坐。觉察。无他。焦躁,心悸,吸短,呼长,没了均匀的呼吸。闭目,接受,不去改变。
  静,石桥冰冷、坚硬。不赶走,也不被牵着走。大海,彩云,呼吸之间。
  心被拽出来,疼!照顾疼、痛、和紧张;感受泪,舒缓。不分离。
  正念照耀,从头到尾,不干涉,思绪沉淀放松。
  安静。关爱自己。
  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他人?
  
  6
  情绪是种子,潜藏心中。觉察情绪,平静情绪,拥抱情绪,就像母亲拥抱亲子。
  善的种子,最重要。种子,穿越五千年,传递到现在的身体。
  情绪起,什么也不要做,不推走不对抗不压抑,别冲动地作出反应。唤醒!内心的慈悲拥抱万物,爱他,照顾自己。
  石桥,在另一个世界与你相遇!
  保护好自己,自由的意志,心,身体。
  在荆棘丛生的大漠上,写就自己,一个,人!
  
  6
  为一场遇见,一生,受相思之苦。
  究竟有多喜欢那化为桥的男子?竟要舍去秀发,剃度成尼?
  回望石桥的那一刻,梦,在身后紧闭。满心的爱,从烂漫走到沧桑。
  2001年2月26日,2位藏传佛教的喇嘛在纽约Ackland的Yager画廊堆建药师菩萨坛城沙画。历时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展出到6月8日。然后他们用扫帚将作品清空,付诸流水,以此象征生命的瞬间与虚幻,提醒人们,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7
  你为何带着我们,千里万里,一堆生命的细沙?
  我们何时能回到珠穆朗玛,我们魂牵梦萦的家?
  你梦幻般的眼神里,为何闪烁着佛国的彩霞?
  你抖动的双手为何把我们堆成美丽的佛塔?
  你透密穿空的念诵为何摇撼人心如云的大厦?
  你无情的扫帚为何容不下我们瞬间的繁华?
  为这一刻的宣教,难道我们就该沉沦天涯?
  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8
  不忍心孤独,被黄昏染成红色。
  性感的嘴唇未碰触阿难的耳垂,情已蓦然回首,错失一生的华丽,石头,被浪漫吹走。一缕欲说还休的缠绵,注定把前生记忆遮蔽。
  匆匆路过,衷情不肯入睡。爱,斟满几声怯怯呢喃,向幻境蜿蜒,撩拨心悸,动情处难掩尴尬的抽泣。幻想,回忆,是伤感,也是心领神会。
  空对荧屏,颤抖指尖,拨动着句子的破碎。
  无言的泪,是词;狂乱的想,是曲,用残缺情节排演一场浪漫,不着痕迹。忘掉吧,曾有的世界,重新整理,走过轻轻的正念,呼吸......
  端坐大漠。正念!一心!
  
  9
  摩登伽女曰观音菩萨:我喜欢上了一男子。
  菩萨言:你喜欢时,他已经老了,不再年轻、英俊。
  摩登伽女曰:我的爱,超越年龄,超越肉身。我爱的,是他整个的人,是他独一无二的内心。
  菩萨言:你们注定分离千里,没有合卺交欢。
  摩登伽女曰:我愿隔空相望,文字传情。
  菩萨言:你见他时,他已经是一座石桥。
  摩登伽女曰:我愿意从石桥上走过,哪怕只有冰冷和坚硬。
  菩萨言:经过,只有一分钟的时间;疼,将永远。
  摩登伽女曰:我愿舍去秀发,一生守护这疼的永远。
  菩萨言:我会传你正念
  某日,桥上,那女子经过,仅仅是一分钟的经过,经过了冰冷,经过了坚硬,女子,留下五千年的心碎。
  她变成了,猫女。
  
  四
  
  海的读书方法:
  我读书很杂,没有系统,都是根据内心需要随时找书。对于我来说,选择什么书,与自己的心路历程有关。介绍一下我心理学和哲学选书的案例和方式吧。30出头的时候,我选读了与潜意识相关的一批书,有弗洛伊德、荣格等等,其中对我心灵帮助最大的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四十岁左右开始读哲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柏拉图的《申辩论》,奥古斯汀的《忏悔录》,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和《查斯图特拉如是说》,柏格森的《物质与记忆》和《创造进化论》,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卡西尔的《语言与神话》、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慧能的《坛经》,王阳明的《传习录》。哲学史方面的书籍,对我影响较大的有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周国平的《诗性哲学家》,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牟宗三的《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我读书的时候,有这样几个程序:1.心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抑郁而不能解,2.广泛阅读,寻找与我问题相关的书籍领域,3.找到对路的领域,翻读该领域导论类的书,发现可能与我内心问题对接的作者,4.到图书馆书架前查阅这些书,看书的目录、在开篇、中段和末尾翻读几页,看看能否激起我的兴趣,从中加以选择,5.仔细阅读,直觉捕捉,建构概念图,如有启示,则随时写在书上,6.阅读时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文本对接,与作者对话,用作者的启示消解自己内心的问题,用自己的体验打通概念之间的断层,用身体力行架起跨越书本理想与现实落差之间的鸿沟
  另外,我读书,成人以后很少全书从头至尾啃过。因为我读书,总是带着问题去的,问题解决了,书也就放下了。等到有问题的时候,又会拿起来重读。这样时间久了,生命中就会积累一批书籍中的老朋友,关键的时候,把他们一一请来相会神聊,每每都有心得神妙
  当然,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哲学史方面的书。这种书如果被选定,我一般会通读
  读书要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出发,读起来才有滋味。有滋味的读书,就像久旱逢甘霖,无需费力,潜意识就会帮助你融会贯通。意识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潜意识的融会贯通,把自己读书时的直觉抓住,通过摘录、梳理、叙事、分享,反思,将之彰显、塑形、逻辑化,成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让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乱象心无恐惧,在随机应物之中赋予世界以心灵的秩序
  且以我自己刚才列举的书目为例。我所列举这些书籍,是我潜意识对我所阅读过的书籍的筛选,是生命对全部读书融汇贯通的结果。现在我用意识来对它们进行梳理,看看这些数目到底揭示了我生命中什么样的密码。我可以将这些书分为如下几类:
  1)柏拉图的《申辩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和《查斯图特拉如是说》,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周国平的《诗性哲学家》
  2)《自卑与超越》,奥古斯汀的《忏悔录》、慧能的《坛经》,王阳明的《传习录》
  3)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卡西尔的《语言与神话》、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柏格森的《物质与记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牟宗三的《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
  不难看出,在我的生命中,从心理学和哲学中获得的滋养主要有有三个方面:1.第一类书给我提供的人生楷模、理想和追求,2.第二类书激发的自信、信仰和初心,3.第三类书展示的方法论:理性、文化、实践和反思。
  每个人生命气质不同,追求不同,初心不同、方法也不同,所需要的滋养也不同。因此人到中年之后,要读什么样的书,真的要靠自己用心去寻找才行。寻找一辈子,积累一批书,成为终生的心灵之友,便是生命得以走向至真至善之美的奥秘所在。
  读书,交流分享也很重要。且以当下为例,如果不是默然要我推荐数目,我就不可能去反思我的读书方式。如果我不在群里肩负引导的任务,我就不会分析我自己列举的数目,从而达到对自己生命奥秘的某种洞察。因为在交流中,个体不再是封闭的,因此他人的话语和问题,可能会引导你关注你以前经历很多但却没有关注过的东西。这会让我们有一种新的承担意识,并在这种新的承担中,感受到生命力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一丝不苟,才能气象万千。我这一辈子,都是懒人。懒人需要有懒办法才能偷懒。一口井,挖到水,在有水的地方再慢慢地挖。此时挖与不挖,饮水不断。如我现在,读不读书,随时都在学习。还是那句话,要学会偷懒,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在心烦处偷懒,在心安处用力。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