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拂晓>伟大事物

伟大事物

作品名称:拂晓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08 16:52:41      字数:4940

  伟大事物是什么?与什么一同发生?
  01
  晓斌说,放大+怀柔,比讲道理、推荐读书强。扬长避短,等心态转变得差不多了,再开提示不足。开始只扬长,中途扬长占百分之七八十,示短占百分之二三十,而且永远不超过百分之二三十。相信,之后会自己主动修正。给他机会,让心灵站在阳光下?我在聆听:
  “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会相信别人。相信他人的另一含义是指我们相信其他人的潜在可能性。譬如:孩子的爱的潜在可能性、幸福的潜在可能性、运用其理智的潜在可能性,以及类似艺术才能这样的更为特殊的潜在可能性。他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就会生长,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他们就窒息而亡了。这这些条件里,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在孩子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要信任这些潜在的可能性。”
  “这种信念的存在,使教育和控制之间产生了区别。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潜在可能性。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控制建立在对潜在可能性的发展缺乏信念的基础上,建立在确信只有成年人才可能给孩子灌输好的东西、同时压抑似乎是不好的东西,孩子才能顺利成长的基础上。”(埃利希·弗洛姆《爱的艺术》)P111。
  以此来看,我们今天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的不是“教育”而是“控制”。我们的教学不是建立在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潜在可能性上,我们不信任孩子的潜在的可能性。因为我们缺乏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教学中不知道我们是谁。对学生的信任源自我们对自己的信任,而对自己的信任,却不是一时的激情和冲动。对自己的信任是需要长期体验的累积,使我们确信我们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信念是一个充满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质。”
  我校有位青年教师,智商非常高,记忆力非凡,曾在中考中获全县第三名。他的记性好,读过很多书,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也很多,算得上是“知识渊博”。以他的智力,以他的能力在教学上应该会有建树。然而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几年的他,在工作上却毫无建树。不仅如此,他师范毕业,最初刚参见工作是在初中,后来初中不要了——被调到了小学——最后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小学。
  为何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在教学工作上却并不出色?而且不受欢迎呢?
  一天早上,一位幼儿园的男孩在课间不知什么原因踢了这位男教师一脚,这位教师瞬间爆发,一脚将这个孩子踹翻在地,又在孩子身上踩了几脚。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傻了,大便失禁,拉在裤子里。我得知此事去找这位老师,这位老师竟然还理直气壮地说:“他欺负我,今天他又突然跑过来踢我。这是第三次了,以前二次我警告过他。
  他不仅打学生还打过同事,打过家长。
  “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后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真正的教育“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帕尔默,p10)“教育一词的词根是e--ducere,照其字面意思,是指使某种潜在的事物显现出来或诱发出来。”
  我们有了积极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制度就不束缚我们了吗?坐下来花20分钟浏览了今天的对话,我这个后进生就这样被滋养着引领着。
  我们信任自己信任学生,不是也要接受统考,接受打卡等等?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潜能,潜能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惧怕统考,有了积极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就不再恐惧制度。
  案例中的青年踹学生的男教师不是爱不爱,信任不信任问题,他人格有问题。爱也是人格的一部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山水的《实践悖论》及由此引发的语境里。缺乏信任、只有控制的教育,其后果我们或无能为力,或熟视无睹,或助桀为虐。
  晓斌谈及的那位教师,智商超群,情商超低。那,是不是说,我们应该培养灵商?二合为一?
  但是,我们自问,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情商是否有任何地位?
  变态的应试教育,不仅扭曲了孩子,更扭曲了教师,正如竹子所说,带着镣铐舞蹈,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不少老师,追求分数时候忽略自己的专业,不只是专业,而是道德、人品、人权、人性都不要了。
  觉得那位青年教师,确实可恶,但细细想,又有些可惜、可怜。
  我们许多人,在缺乏信任的教育中不至于太过扭曲,这是因为其个性特点,处于社会公认的常规之内,或者虽不在常规之内,但其背后有父母或教师的安抚、鼓励和导引。那个教师,也许因为智商超群,在应试的环境里,人格方面的问题完全被遮蔽。
  02
  竹子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摘录竹子:课堂确实应该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被尊重、被认同,而且开放心灵、开放思维、开放意志的时候才能让身处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舒适自在,得到滋养。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创造的系统,我们“不能在这里活着就得在这里死去”我们要转向,回到内心深处的的源头,清醒地觉知我们自己到底是谁,要干什么,这个系统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孕育巨大的力量,支持我们前行。
  竹子拔节了。
  体制变化是缓慢的,可是我们需要自身的认同,我们只是教师,首先要照扶好自己的心灵,没有健康心灵的老师怎么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课堂,健康的教育?
  问题就出在“依赖”,依然是客观主义的真理观。竹子的回答多好,就是多了一个问号!这个问号,揭示了客观主义真理观对人心的侵蚀。聚在一起,才会知道,多元性可以是一种资源,冲突,有助于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在更高层面整合。聚在一起,才可能战胜恐惧。
  竹子,在回读对话,每一句回答,字面上正确无比,细究,都不是从个体经验的深处发出,处处有书本和体制的痕迹。
  个案中有生命的真实:被误解的、被扭曲的。读书会,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地方,每一个体,都是一个发动机。
  感觉那位年轻教师家庭有问题,比如父母。现实中的老师岂止是脚踢,擒拿格斗都会了。然,经常看见不仅骂孩子,家长也打,好无愧色。英语课,孩子们把本子放到讲台上,跪在地上写,每每看到这场景,心里都很痛,都会去阻止,可是走后,一切照旧,孩子们麻木不仁,老师熟视无睹。作为管理者,要适时反思。高中生苦、累,有高考在那儿摆着,他们的年龄基本能承受。但小学生现在的生存状况,有直追高中生的趋势。这种状况不改变,仅仅学习一些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根本没用。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帕尔默所言“令教师恐惧的学生”成为“令人恐惧的教师”呢?而且,很多学校学习先进的方法根本不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上级检查就是形式主义。“特立独行”甚至“另类”的教师很多都比较有才,晓斌老师谈的案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人格的问题吗?到底有没有希望唤醒?我在思考。
  我的体会是,要唤醒教师,首先要信任教师,然后帮助其找回自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真能把专家说的那种效课堂学到手,需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中国古代哲学、外国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而且,这些东西还得让学生也领会,甚至贯通了才行。
  该如何去帮助年轻的教师呢?
  03
  “在认识到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伟大的事物之前,我们不可能认识宇宙中的伟大事物。”(帕尔默。P110)”既然我们是伟大的事物,那么每一人都是伟大的事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他们也都是伟大的事物。每一个伟大的事物都是“值得尊敬”的,同样对于这位“来自地狱的老师”他也是伟大的事物,他也是值得尊敬的。我要引导他,我必须先了解他,走近他。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想和这位曾经令我头痛的老师畅谈一次。
  接下来,我们期待的是晓斌老师会怎么做。
  晚上,这位老师也来到了学校,我想这是一个了解他的好机会。我问他:“你今晚有事吗?”我给他推荐了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让他读。读后,我和他就书中有关爱的话题进行讨论。
  我问:“你爱你自己吗?你认为怎样就是对自己的爱?”
  他说:“爱自己就是把自己当个人物,多为自己着想。以前,我很多时候是为别人着想,但自己却受伤害。”
  “你对未来有何计划?”
  “以前,我给教育局帮忙,就是想着将来能到中心校当一个会计。后来,我认为:当官有三种人,一种有能力,一种会讨好领导,一种愿意为领导牺牲。但只有后两种人会被提拔。”
  “你的孩子非常聪明,你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之前,我的想法是,中学让他上市里的重点,考上好大学,将来出国留学。现在,我不管了。”
  “什么让你改变呢?”
  “我们的家庭很复杂,我的妻子令我失望。我曾当着我妻子家人的面说过:‘将来如果我先离开,我的财产不能由我的妻子和孩子继承。’”
  我给他讲“武训行乞办学的事。”他反问我:“武训为了什么呢?”他无法理解这种自己受苦却没有回报的事。他认为人都是为自己的、自私的。由于智商好,能力强,这位老师是傲慢的,因而,没有什么值得他尊重。“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重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帕尔默。P111)”这或许是导致他没有建树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他夫妻关系紧张的原因。
  每个人都是可度之人,我该如何去帮他呢?
  大凡遇到问题的人,因其独特的个性,在某方面天然地处于常模之外。若教育者不肯俯下身段,直面学生真实的问题去理解他、引导他,而是僵硬地抱着常规的准则去横加评判,自然会引起他强烈的对抗,让他偶然遭遇的问题变异为一生的死结。凡事有问题的孩子,其根本原因是在他遇到问题陷入困境的时候缺少一个帮助他点拨他的贵人。
  晓斌说,他想帮助教师,其力量源泉来自帕尔默的提示:“在认识到我们自己就是伟大事物之前,我们不可能认识宇宙中的伟大事物”。“既然我们是伟大的事物,那么每一人都是伟大的事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他们也都是伟大的事物。每一个伟大的事物都是“值得尊敬”的,同样对于这位“来自地狱的老师”他也是伟大的事物,他也是值得尊敬的。要引导他,我必须先了解他,走近他。晓斌这样的读书,才真正是知行合一的践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解放自己和世界。晓斌把帮助有问题的教师,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他已经懂得信任自己和信任有问题的教师,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那位教师都是伟大事物,值得尊敬。
  晓斌老师语——每个人都是可度之人。
  如果一时没有改变,也许是我们的方法还不是最有效的,坚持三次、五次、十次,看如何?这样独特的教师,讲道理的水平可能比我们要高,他肯定在内心都说服自己500次了,练就了阻挡道理输入的流畅话语。但,只要用心了,方法肯定是有的。比如第501种。任重道远,但值得。敬晓斌老师!
  是,他常有自己的长篇大论。但多是负面的,反对的。
  晓斌显得无奈。
  这种老师,想要扭转,必须进入到他心里。一旦进入,他的扭转可能既迅速又深刻。
  这位老师也有很多优点,不口是心非,对于交办的事,做得都很好。还主动整理了2000册图书,义务挖水渠。
  那就更好扭转了。别用另类的眼光看他,多跟他交流,但不要说教。闲聊天比上政治课好。
  是,要了解是什么让他有了错误的观念。也许那样做,会把伤痛揭开!这样的老师很敏感,可能很微小的伤害对于他都是很大的。把他当正常人,不有别于他人,安排工作,一视同仁,偶尔一起喝两杯,给他灵魂的“暗房”一个安全的空间,不去碰触。
  有时,他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放大他这样的体验,对。比如:拍照,洗出来,装框,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当着他班级的孩子,亲手奖励给他。
  很厉害。我要是碰见这样的人,可能就尽量不打交道了,我忙我的事,我总觉得成人之后,就很难真正改变了。如果是学生,我可能会引导。
  他曾把愿来的中心校的领导告到教育局。如果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懂得尊敬自己和教师,我们就会帮助教师去找回那个心中的伟大事物。如果我们的教师也懂得尊敬自己和学生,我们就会帮助学生认识心中的那个伟大事物。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于是有当下教育的种种怪象。我心中自问,晓斌所描述的那位脚踢孩子的老师,与那些把去掉百分之五的孩子的制度,或那些卖“题”挣楼的校长,他们之间难道有本质的不同?为何前者会受到一致的谴责,而后者竟会被社会无可奈何的认可?
  之前,我曾有把他调走的打算,或自己离开这个学校。但读了《教学勇气》我不再这样想。一是,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也曾在教师会上让我难堪,但他的敢于反对,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他是我的一面镜子;二是,如果到其它学校,他的处境不会比现在好。他应该能感受到宽容和关爱。
  仁者师心!
  看来,读《教学勇气》提升的快,而老师也直接受益。那个年轻老师,可能因此改变命运。有热心、无私,离好教师就不会太远了。相信人心可以换来人心。
  不是我一个人在帮他,有大家,我有了信心。他的三观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变过来更得假以时日。我还是想说——有这样“来自地狱的老师”,作为管理者,要不要反思自己?
  在践履,希望某一天您能回答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