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拂晓>福报

福报

作品名称:拂晓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06 15:30:27      字数:12433

  教学勇气是北大吴国珍教授的译书,作者是美国帕尔默,东风西来,漫步心灵,是少人踏足的教育之旅。我们与之结缘,是福报。彼此珍惜,随缘!
  01
  海,在引领教师共读。
  他说:
  受继教网委托,本人管理“读书叙事”栏目的阅读与对话。“读书叙事”旨在与大家共同读书,分享个性化的体会,力求通过书本理论与教师个人体验的对接,促进教学勇气扎根教师课堂,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的课堂故事上升为教学探索的动力,并通过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个心灵互动的网络家园。
  如何建立这样一个网络家园,是每一个教师参与者的共同责任。本版主与大家一样,充满着期待。同时,鉴于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本人也和每一个开拓者保有同样的心情,既心怀恐惧,也充满着在挫折中开劈前进道路的决心和热情。
  “读书叙事”栏目分为阅读专区和讨论专区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零起点,没有任何前期的经验积累,版主的任务,也是初次承担,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全体参与者处在一个共同的起跑线上,互助互学,抛开一切形式浮华,脚踏实地,认真读书,努力与自己的教学体验和人生境地对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渴望用一种生命体验者的态度投入读书和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并超越自己理解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边界,去探索和发现那个沉睡已久的深层自我的可能性。这种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是艰难的,充满着无序和杂乱,也会有煎熬和痛苦。但是在无序和杂乱的背后,隐藏着崭新的、我们自己将要开创出的秩序,在煎熬和痛苦的彼岸,将是心灵用理想点化现实的狂欢。
  我们心灵互动的网络家园,是新的旅程的起点。在这里,我们将预演我们在自己课堂上将遭遇的无序和杂乱,迷茫和徘徊。但是在这里,我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优势:我们是一个教师共同体,我们不再孤单。在这里,我们不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只要承担起自己愿意并能够承担的自我选择,做更好的自己,分享更好的自己,然后认真地聆听,选择性地回应,等待奇迹的发生。
  真正的成长是一种自然的发生,如种子的发芽,花的开放,果实的成熟。功夫到了,时机成熟了,冰雪自然消融,千山自然吐翠。尤记得铀元素的裂变反应链。少量的铀,体量太小,所释放的能够引发进步裂变反应的中子大部分逃逸,不能被其他铀原子捕获,因此只能产生缓慢的衰变。但是高度浓缩的铀,一超越其临界体积,其释放的中子大部分就能被其他的铀原子捕获,使裂变反应持续不断地加速,形成链式裂变反应,产生威力巨大的核爆炸。愿我们的网络家园,是一个精神核裂变的孵化器,在其中,每一个教师个体,每每通过共同学习获取一个精神中子(心子)就能释放出二到三个心子,而我们的网络家园,有人数众多的教师,有足够大的体量来捕获那些具有感染力的心子,并通过分享和讨论,引发链式精神升华反应链。好的文字,是激发精神升华的心子。好的文章,只是精神升华的开始,而奇迹的发生,主要靠对所选话题的讨论互动。因此,教师们的参与,可以有两种方式:1.心有深刻感悟者,可以发文分享,2.暂时没有深刻感悟的,可以阅读他人的深刻感悟,以期激发自己的灵感。一有灵感,则可随文回复。
  只有充满个体感悟的文字,才具有心子那种激发他人灵感的力量。如果发在网络社区的文字,缺乏个体的感悟,而只是不痛不痒的舶来品,将极大地冲淡交流中心子的浓度,阻碍链式升华反应的形成。
  各位教师,除了通过分享文章都成为链式反应的发起者之外,还可通过阅读和回复的方式成为心子的捕获这和链式反应的推动者,以阅读和回复数量取胜的方式向版主推荐佳文,使网络家园的互动聚焦在那些能够激发我们思想、想象和热情的心子。
  本人将主要根据发贴的回复数量选择性阅读发在两个平台的文章,从中选取打动自己的文字,标为精华,并以推荐话题和回复的方式与各位同侪共同深入探讨。
  本网络社区能否成为教师的网络家园,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释放出的心子和捕获的心子。我们的体量,已经超越了临界点,我们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交流过程中心子的浓度。网络读书共同体,能否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取决于我们的分享是否切题、真实、具有生命体验。因此本版主的责任,一是在大家的发言中发现能够激发生命的文字,把它们标为精华,向大家隆重推出;而是删去那些重复、空洞的文字,让每一段留在网上的文字,纪录下大家进步的脚步,而不是庸懒的痕迹。
  读书交流的精神激发与铀元素的裂变反应相似。铀元素的裂变,其原子会释放出中子,而其他铀原子捕获被释放出的中子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裂变反应。当铀浓度太低体量太小,裂变反应所释放的中子大部分逃逸,不能被其他铀原子捕获,因此只能产生缓慢的衰变。但是高度浓缩的铀,一超越其临界体积,其释放的中子大部分就能被其他的铀原子捕获,使裂变反应持续不断地加速,形成链式裂变反应,产生威力巨大的核爆炸。
  读书交流的精神激发也是如此,观点新颖、情感丰富的的思想表达是社会话语中的精神中子(心子:即走心的话语),能够激活他人思想、情感和语言,让他们也释放书能量十足的心子。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表达流于日常的平庸,心子释放的密度太小,再加之我们交流的范围很小,释放出来的心子往往得不到回应,如中子一样逃逸,因此无法引发思想碰撞的头脑风暴。
  继教网上的《教学勇气》的数十万教师的共读与分享,为精神碰撞链式反应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体量,任何心子,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不可避免地会被其他读者所捕获,并释放出新的心子。
  在继教网推出“读书叙事”栏目的这些日子里,有许多教师用主题发言和读文回复的方式,积极地参与了“读书叙事”栏目活动,让本版主深受鼓舞。有这么多教师如此积极地自发地推动,这是我们栏目成功的基础。
  链式反应的秘径,让我们的网络读书真正滋养我们的生命,造福于我们的课堂。为了确保发表在主题栏目中的帖子能够促进教室们的对话,从2015年10月15日开始,试行以下删帖规则:1.只有一个自然段的帖子。2.只有对《教学勇气》文本引用的帖子。3.关于《教学勇气》之外书籍读书心得的帖子。
  这些帖子,可以发在他人发表的主题之后作为作为回复。回复的时候,请进入于主题作者进行对话的状态,并力求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碰撞。
  
  02
  这是一期沉重而又躲不开的话题讨论。
  老师说:
  说实话,对考试排名,要说我一点都不在乎,或许不太切合实际。如果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在乎程度是100分的话,我的在乎程度怎么也能达到30分。
  上学年我同样教四年级这两个科目,第一学期期末也正赶上全区抽考。大家可以想见,四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数学双科)和英语老师会拼到什么程度。每当我通过学生测试答题发现问题想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一谈或弥补一下的时候,我都发现,班主任和英语老师都在教室,你对着这半边学生喊,他对着那半边学生嚷。于是,我连门都不推开,就离开了。
  但那一届学生很争气,就在没有增加半分压力的前提下,我们的成绩居然超过了全区平均分(标杆分)。
  今年的学生跟去年相比,学习习惯差很多,每个班有约三分之一“后进生”。而今年的两位四年级班主任,拼劲却远超上学年的两位。每天学生都和教师下班时间同步放学。有一个班老师极端敬业,学生基本不享受下课时间,我去上课的时候,她还要再讲几分钟。然后就是学生利用我的课上时间上厕所。也正因为学生时间如此紧张而我又是如此的宽容,平时我的两个科目,学生不管是背还是写,基本都是应付,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我想期末全区抽考分数提升,没有时间保证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要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虎口夺时”。
  于是我面临两个选择:
  1.顺其自然,在自己课时内尽力,不给学生增加任何负担,结果爱咋地咋地。
  可以想见,在不同老师的严厉与宽松之间,学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的两个科目必定会在全区的排名榜上拖学校的后腿,甚至扯到学校的蛋。校长被局长批判,校长甚至同年级的老师们对我也不会有好脸色。“教学不好”的帽子会到处飞,我也能想象得到我在大家眼中会多么可爱。
  2.同流合污,比一比垃圾池里看谁更臭。
  如果我肯放下自己的原则不顾其他老师的感受,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拿出挤公车的力气跟班主任和英语老师挤时间抢学生,我这两科的考试分数一定会有明显提升。而且从学校总成绩考虑,数学语文英语已经抓到这种程度,再提升两三分都是很难的;而科学和品社,用功不用功可能会差十分八分不止,个别学生可能相差二三十分。
  除坚持个人原则之外,我抗争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唐山市教育局明文规定“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周考”、“月考”。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
  我不为了考试分数欺负学生,正符合唐山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而且曹妃甸区教育局年初还向全区学校转发了这一文件。如果有谁敢因为我的考试分数不高就制裁我,我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奋起反击。
  可是,让我屈服的理由也是充分到无比强大:
  谁都知道“有脂粉往脸上擦”,教育局不顾死活就拿考试分数排名衡量学校教学搞的好坏,学校服从上级(最近的上级,而不是隔一级的上级)命令不顾死活就拿考试分数衡量教师教学搞得好坏,而且还据此影响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同时考试分数好坏又直接影响评选“优秀学校”,优秀学校的“精神文明奖”每位老师每年3000元,非优秀学校每位老师每年2500元。全校每位老师每年差500块钱,这又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再想到考好了全校领导老师及部分学生和家长阳光灿烂的脸色,以及与之相反的充满悲伤的气息,我在想:如果我坚持原则抗争不合理的考试的话,会不会破坏和谐社会?
  正在不断提升自身认同与完整的我,面对抗争与屈从(妥协)、“分离的生活”与“不分离的生活”、“真我”与“假我”,我该如何选择?
  赵丽蓉老太太有句很棒的台词:我练你姥姥个纂儿!
  其实,只要向上举报,几乎可以肯定这种考试就会马上取消,但举报者会落得什么下场就不好说了。
  “打老虎”“拍苍蝇”过后,现在正“捉小鬼”。这种违反上级规定明显属于不作为或乱作为。
  可是,如果你真的举报成功的话,不光领导记恨你,连老师们都会疏远你。在中国,出头的椽子基本先烂,烂了还不定得到什么评价。
  傻了倒不至于,但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的范围会太大。所以我必须避免莽撞。
  我倒不是考虑怕丢饭碗,我教龄30年,想开除我估计需要省里才有这个权力。如果谁敢因为这个让我丢饭碗,我让他丢的就不只是饭碗。只是目前没必要如此置换。
  而且,在大家都认为这种考试理所应当的时候,你跳出来反对,不用上边动手,下边就能把你孤立起来,甚至用唾沫淹死你。
  别看绝大多数人不敢出风头,但如果出风头的光环落在一个普通人头上,大家的嫉妒都能杀死你。
  淡定!无欲则无求。
  钱理群教授的态度是:我不陪你玩了,我自己玩。
  我的方法未必通用,但这是我的选择:至少十年了,优质课比赛,我就不参加;教案论文大赛、评比,我就不参加。
  这不光是偏激激进,我参加过两次全县(那时还还没有曹妃甸区)论文评比,全是我的原创作品,结果一次什么奖都没得到,一次三等奖获奖证书上题目都不是我那篇的。后来分析,是教育局有人需要发表论文但自己不会写,就从参赛的论文中打劫。我的第一篇论文在县里评比没获奖,但一个多月后就在《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了,还给了我稿费。反倒是别人从杂志或网上抄的论文,屡屡获奖。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参加各种比赛。有论文宁可投稿玩,也不给他们送菜了。
  所谓的学校制度,其中也包含着太多领导意志。一是制定的时候就对他们有利,二是他们可以随意解读更改。
  前边说的那篇没获奖却发表的论文,就遇到了这种待遇。那是2003年。在我的论文发表之前,学校奖励制度明文规定,在国家级正式刊物发表论文,岗位责任制加分和奖金都是县级一等奖的4倍。9月24日开全体教师会,校长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全县论文评比,特别强调鼓励在国家级正式刊物发表论文,因为那样可以直接给学校加3分。而且他信誓旦旦承诺:谁能在国家级正式刊物发表论文,我将给予重奖!但他没想到10月8日国庆长假后第一天,邮递员就把载有我论文的杂志就摆到了他的办公桌上。然后,他再也不提重奖的事。期末考评前,他让大家停止期末考试判卷,必须先研究修改《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原来十几年没变的关于在国家级正式刊物发表论文的奖励给改掉,加分由原来县一等奖的4倍改成和县一等奖一样,奖金全部取消。我当时据理力争人家根本不理,教导主任反对期末改制度,校长就强行举行包括教研组长的领导班子投票,最后一票反对,一票弃权,六票赞成,制度修改成功。谁听说过大家按照老制度把工作干完了,期末却要修改制度的?
  最让我失望的,是普通老师的态度。因为按原来制度给我加分的话,年终“优秀”肯定有我一个,结果凡是有可能排名靠前的老师,担心我可能挤掉他们的名额,没有一个支持我的诉求。同时可能大部分老师觉得发表论文这种事情自己可能永远无法做到,因此都默认支持这个校长的做法。
  这大概就是某位外国教育家说的“庸众”心理吧。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参加各种比赛了。后来又发表了两篇论文,是因为那是早就写好的。再以后,我在《喜剧世界》发表了几篇生活类文章,因为耗费比教育刊物高太多。但教育刊物,我再也不投稿了。我想的是,即使再投稿,我的单位也不会再写本单位,省了再给领导添麻烦。
  有了这些遭遇,大家应该理解我的某些理念和激进的做法了吧?
  我们学校由于硬件建设比较低,每次评估都是C类。那年评估学校,B类的底线是80分,我们学校以80.1分终于被评为B类学校。如果没有我的论文给加的3分,可想而知还有多大距离。但就是我给学校做了这么大贡献,校长依然要取消承诺的奖励,而且此后一直是处处针对我。
  2013年在“名师送课”活动中我和彩文老师的交流,轰动全区,因为当时是全区小学语文老师都在场。我们校长当时没去,过后可能是教导主任向他做了汇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当时我的表现,结果就是,向全校老师下令:去参加学习就好好听,别乱说,丢人丢在家里,别跑到全区领导老师们面前给学校丢人现眼!
  怎么样,够力度吧?
  
  03
  老师在回应:
  其实我曾经有过和风细雨,但没用。就是现在,我参加了全国教育大会,回来给全区小学幼儿园老师做了培训讲座,去年石家庄活动我以专家身份主持了分组活动,这些在整个曹妃甸区(包括以前的唐海县)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我们校长对我外出参加这些活动极为反感,他明讲:你做的这些我不认可,因为不符合程序。如果你真的优秀,应该由我向教育局推荐,教育局再向市里省里推荐,市里省里认可你是名师专家了,你参加这些活动才名正言顺。
  我说:省继续教育中心认可我,省专家认可我,这不是省了原有程序就达成最终结果了吗?省继续教育中心又不是外系统!
  他说:我不归省里管。
  我说:咱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就是主管全区教师培训的,他们的认可也不行吗?
  校长:不行,我也不归进校管。必须是教育局师教处发的通知我才同意。如果我不同意,仅凭省继续教育中心和区进校的通知你就去的话,不用说公出,连请假都不算,只能算旷工私自外出。如果出车祸死了,连工伤都没有!
  现在我不仅看到了彩虹,还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我不想离开现在的单位,这有年龄和个人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对于我们校长的态度,我已经不是生气,而是感到好笑。而且我相信他已经无法压制我了。此前我没有跟教育局有直接联系,都是进校对我的直接支持。教育局的态度可能更多来自我们校长对我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评价。但这种矛盾终有爆发的一天,必要的时候我会直接找到教育局,把我现在做的事情和我面临的处境晾给他们。可能这个时间不会太远了,只是需要一个契机。
  上次从北京回来我给全区小学幼儿园老师做的培训讲座,本来是有教育局参加的,但对我讲的内容观点他们并不完全同意,最终虽然没有参加,但也等于是默许了。我想这里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说教育局对我有看法,可能与前几年我在贴吧发起主持“教育大讨论”有关。当时我发出的话题引发了全区教师家长及各行各业人士的参与,不同观点几乎打起来,对教育局推行的某些制度有冲击,比如曾经的“月考”“绩效工资方案”等。这些可能都是某些人诋毁我扩大我和教育局某些领导矛盾的工具。
  但我想,当我真的要面对面摊牌的时候,这些也未必不能和平解决。
  是的。当领导看我不顺眼的时候,基本不用想本单位的其他老师敢支持我帮我说话。我需要靠我自己的恢复、提升与突破。当我的能力可以做更多更大事情的时候,别人设置的绊脚石,就没那么大威力了。
  学校规定都是领导定好之后再让大家讨论,但其中条款如何解读,权力在领导。即便你理由再充分再有说服力,领导一句:这个学校我说了算——你就没办法了。毕竟还不至于到暴力革命的程度。
  从石家庄回来后,我在充实自己,并希望带动更多人,只是效果甚微。善书校长让我为区进校买了10本《教学勇气》分发给喜欢读书的进校老师,只是现在还没什么效果。我特别希望再次涌现出像姚文佳老师这样的好苗子来充实我们曹妃甸区团队,但比较艰难。
  还是那位老师,当心怀“生命”,一切都变了。他说:
  仅从文字中,丝毫看不出苍穹是一位校长,或者说,看不出苍穹像一位我印象中的校长。我也想象不出苍穹成为校长相遇了怎样的慧眼。
  苍穹对文字和学生心灵的细腻敏感,以及那双不知疲倦的“柔眼”,总让我在时时欣喜的同时,有如梦如幻的感觉。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位比教师对教学更专业、比父母对孩子更关爱、比女性对少儿更细腻温柔的校长吗?他的心灵是如何做到与学生心灵同步共振的?
  本来一堂简单而普通的语文课,一道简单而普通的检测题,就因为与“上课前我看到马涛同学很不开心,大家说他跟王倩倩同学要玩具没有要到”相遇,就让普普通通的课堂和冷冰冰的检测题具有了温暖而活泼的生命力!
  我也有近30年的一线小学教学实践经历,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有相对比较多的认识,而且我一直是普通教师,自认为缺少官员的居高临下和空谈。但和苍穹校长相比,我感觉我是身在教育现实心却站在教育现实的对面来看待教育,评判多于理解,多于建设。而苍穹本身是校长,却对校长的身份“忘我”,完全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把自己融入教育现实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学生心中,找到了与学生心灵、与教学本源共振的频率,从而在教育现实内部更细腻深刻之处,体验查找教育教学之中的问题,并在踏踏实实又充满理想主义地改变着教育教学,改变着学生受教育的方式和结果。
  这让我联想到彩文老师。从她自己的工作经历介绍中,我知道她担任过校长,而且担任过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现在引领着整个玉田县几乎所有校长教师在搞“读书叙事”栏目,搞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省继续教育中心的领导,现在依然称呼她为“孙校长”,但我在她身上总是找不到“校长”的感觉。说她像“妈妈”“姐姐”“老师”都可以,但和“校长”的感觉相距太远。
  现在突然领悟:以前,我(我们)把“校长”(局长)的身份看得太真实太客观了,往往忽略了他们本来是“人”,而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生命”。
  当心中怀有“生命”,发出的语言还是“偶然”的吗?(——苍穹:语言的偶然性)
  苍穹和彩文们,把周围的一切——包括领导、教师、学生,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文章字句、照片书法,甚至自己——都从内心当成生命,用心对待,平等相处,这时,他们身上的气场,就让“校长”就隐在了“生命”背后。
  于是,一切都变了······
  
  04
  老师在反思:
  这几天感觉情绪和心都比较浮躁。苍穹密哲甚至彩文老师,都不抨击抱怨体制,而是面对、理解、融入,去探索具体的实践方略。只有我,似乎跟体制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早点掐死它为快。动不动就扔出几句愤青感言。
  有时我也想聆听,但似乎聆听带给我的,要比我需要的慢。于是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出手。这颇符合我这“属猴”的性格。
  我之所以改变是如此之慢,似乎跟我心中的认同感有关。对现实中明白存在的不正常现象(比如应试教育),我总觉得直接点出要害然后改正就行了,何必费心绕圈子寻找柔和的解决之道呢?从上到下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是哼哼哈哈互相绕着圈子,不去触摸很简单的本质。这有意思么?当然我知道,最有意思的方法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慢慢改变比一下子弄乱更有积极的意义。
  于是,我们需要慢下来学会聆听。聆听体制,聆听教师,聆听学生,聆听课本···
  由“聆听”我又想到前边说过的取经团队。
  在取经团队中,懂得聆听的,不是悟空,不是八戒,但,也不是唐僧。我这种说法可能会让多数人无法理解,因为相对于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和卷帘将军来说,肉体凡胎的唐僧就是个最适合聆听的好人形象或说弱者形象。他也时时扮演者聆听者的形象,比如每次化斋,悟空八戒受阻后都是由他出面,他谦卑柔和善于聆听受访者言说。但从结果看,他的聆听对象局限于无法左右局势的弱者,尤其他最善于聆听妖怪的挑拨离间。而对孙悟空火眼金睛得到的结论,他的耳朵是不具备“聆听”的功能的。
  孙悟空自然也不是个合格的聆听者。他眼中只有是非没有身份,性子急躁就想直截了当快刀斩乱麻,于是一次次被英明的领导颁发紧箍咒。
  这个团队最合格的聆听者,应该是沙悟净。沙僧遇事从不首先发表看法,而是静观八戒挑唆、悟空跳脚、唐僧念紧箍咒,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是非对错。于是等悟空被唐僧赶走了,他会说一句“大师兄说得有道理啊”,或者说等他陪着师父一起被妖怪捆到妖洞里是说一句“师父咱们错怪大师兄了啊”。
  那么问题来了:孙悟空该不该静下心来聆听?
  除了性格原因,仅从结果看,悟空的最佳方案,是在妖怪骗唐僧及抓走唐僧之前不做任何动作,只是聆听。这个“聆听”不是为了判断对错,而是为了最佳结果。他甚至应该附和唐僧的意见“师父说得对,他(妖怪)太可怜了,您应该多多关照他们,以体现佛家弟子的慈悲为怀”。等妖怪把唐僧抓走要蒸吃时,再现身相救。那时唐僧就不会念紧箍咒了。比这更好的结果是:妖怪把唐僧放在蒸笼上时也不现身,而是等唐僧疼痛难忍皮开肉绽,甚或掰折了胳膊拧断了腿,再跳出来把妖怪制服或铲除,然后再施法力帮师父正骨。那时唐僧恐怕要对悟空感恩戴德了,以后没准会认可悟空的判断力,承认悟空的火眼金睛不是断了钨丝的灯泡。没准以后还会对悟空言听计从。
  但悟空毕竟是悟空,更确切的说法是“悟空毕竟是猴子”,如果他改了,那就不是猴子了。
  于是,我对聆听的时机就有了思维上的选择:当没什么事情,师徒几个聊天时,多聆听唐僧讲讲故事,多看看八戒耍宝,这是没有什么坏处的。但当暴风雨将至,电闪雷鸣,自己的领导兼师父就要被妖怪抓走时,哪有时间再慢慢聆听,先把妖怪揍了再说吧!
  于是悖论又来了:作为保镖,将危险掐死在萌芽之中本来是最佳结果,可被保护者不仅不领情还说他做错了彻底否定他的工作;危难之中救了师父,师父从不吸取教训还屡次三番重蹈覆辙不说,还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动不动就给自己来几遍紧箍咒······
  说到这里,发现“聆听”早已不是原意,至于何时开始一寸寸偏离正轨,我也不知道。
  反正,只顾自言自语的猴子,真真切切跑题了,还是翻着跟头脚踏祥云跑的······
  沟通需要技术吗?
  中午按照惯例,我一点钟就到学校,孩子们也陆续向自己的班级走去。来到办公室,我在想,是不是到六年级那里去看看,这段时间六年级孩子们略微有点浮躁,到教室里的声音稍微有点大(我们学校一直要求中午到校不许大声喧哗,不要扰民,同时也为接下来的闲适性课外阅读作身心准备)。但很奇怪,来到六年级,居然安安静静的。我转回身一看,原来这个年轻的老师早就来了,正在跟一位六年级孩子谈心。
  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尽管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正在跟那个孩子谈心。他个子不是太高,那个学生几乎已经跟他一样高了。于是,他们两双眼睛平视着。他的态度一直很和蔼,一会儿笑一笑,一会儿开口说一两句,总体上说话不多,好像一直是那个小男孩在说。
  我的意思是说,这个小男孩在他的眼里,不是一个被塑造的“物”,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正在向这位年轻的老师介绍着什么,交流着什么,也许,说着说着,这个小男孩就忽有所悟了。
  突然想到,他平时也是这样子,在任何场合,都是微笑着。他的班级布置得也很有特色,我们的教室虽然没有太多先进的设备,但经过他的一些点缀,走进教室就是显得很舒服。他任班主任的这个班是三年级,兼教这个班的英语。这个班语文数学成绩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尽如人意。但他所带的英语却一下子考到了全城区第一名。
  他仿佛是一个性格倾于内向的人,所以我很少听到他大声说话,但很奇怪的是,孩子们都很服他。
  现在,连这个六年级的孩子在他的面前也“俯首称臣”了。
  教师不是心灵大师,也不是心理学专家,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认为,教师的沟通是一种经验。然而从他的身上,我突然感到,沟通原本没有经验,不需要技术。
  从他的身上,也许我可以思考三个方面:
  第一、你能成为一个值得人信赖、值得人依靠的人吗?我进一步认为,一个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人,一定是一个“前后一致”,永远不自相矛盾的人,正如他一直以来的微笑,以及与人为善。
  第二、你能作为一个真实的自己,与对方产生毫无障碍的沟通吗?前后一致并不意味着真实。教师只有作为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总掩饰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孩子沟通,才能实现沟通无障碍。教师需要获得尊敬,但前提是,把自己首先也当作一个有情感的人。前天另一个语文老师也让我感动,他说,他马上要离开这个学校了,所以他与孩子们约定,当他离开的时候,他会送每一个孩子一个礼物,他原本是一个有诗意的人,这样的做法符合他的诗意,他在做真实的自己。而这个年轻的老师也是如此,在他的教育活动中,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三、你能让对方产生积极的情感吗?技术只能对毫无生气的“物”,而不能针对诸多性格各异的人,因此,要让对方产生积极的情感,你需要一种“移情”的能力,也就是我昨天所说的“同感交往”。我看到,这个年轻的老师总是在听孩子诉说,而自己很少插嘴。这样,积极的情感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同时产生出来。
  我想,我写的这篇,不仅仅是针对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人类的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八
  
  老师在议论:
  读丽玲被感动着,道出真情的苦水是甜滋滋的。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叙事流注心底,共同体的灵魂被唤醒,人性的本真增能力量,这是教师个体奠基体制发展教育的源头力量。寒意濯暖,是教师也是校长的幸福。
  天天都是高尚的理论。难道现实中,老师都这么简单?我感觉,大家进入一个怪圈。
  我也是这种感觉。只是感觉氛围有点那个。当一个校长,每天学校的琐事,都已经烦心不已。还有闲心去研究这些?难道,你们不是一把手?进入了一个与教学现实有些脱节的虚幻理论阶段。能看的则看,不能看的当文学欣赏,过目即忘。不过他们的文学底蕴和教育理论还是可圈可点的。
  我在这个群里学到了很多[微笑]。
  我是一线老师,所以长篇的叙事我绝对没时间,我喜欢片段式的交流。无形中你也有可能被洗脑了。我更喜欢在群里看,说但更重要的是保持真实的自己。
  我没被洗脑,但是感觉脑子清晰了。
  我还糊涂着,我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呲牙]。越看越糊涂。 你没读那本书,我们现在一直说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在十年之前就有了答案,可以解决好多现实中的问题。读书思考领悟这是我的笨方法[流汗]。
  那种链接我压根不看,因为我的文化水准没到那个级别。我会产生职业倦怠但我更会自我调节。
   你无需看,你是高水准。
   我从不会把自己定位在高水准,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人难得自明!可贵。
  过奖了!过奖了!
  说心里话,我得感觉荣幸能进入这个圈。但我真的无法接通大家的地气。因为我这个学校,确实一点文化氛围都没有。一切还得重新开始。所以我的压力太大。丝毫没有心情和大家去沟通!一共20多个老师,大家习惯原来固有的模式。不想,也不愿接受新事物,包括课改。我来后,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太费心了
  你管别人干嘛,我更喜欢自己变得正能量满满,去感染身边的人。如我的快乐会传染是一样的道理。
  谢谢你的支持!人生得意须尽欢!有你知己已足够!人生朋友易寻,知己难求。
  记住,做快乐的自己,对得起良心即可。任他风云变幻,我处在风云变幻间稳如泰山。因为我有自己的精气神作为镇山之宝。
  非常感谢!难道我们是惺惺相惜?
  我想,这个群叫读书叙事群,因想练习写作因想学习叙事如何与理论对接走进群里,联系自身实践记录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的痕迹,主要是通过读书写作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因有了理论的支撑而显得更加有实效更加有意义。我珍惜能懂我的每一个人。[微笑]
  包括我吗?[发呆]
  知己是彼此都赤城相见。必须包括你啊。别轻视了自己,也别高抬了别人。平等之处自会相交。
  我个人觉得,人生,没有必要轻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我们不要进入一个怪圈。大家都面对自己的现实,把握住自己,才是最美!
  太好了,明白了不少。谢谢各位。我相信,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谢谢,大家都是,也许我更擅长文字。管理,也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当初,我们曾经研究了很久,但现实和理想,还不是一码事!
  我一开始清楚进来,现在稀里糊涂。谢谢各位指点。
  你会成长很快的。管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守住我的课堂。咋就没夸我的呢?我的文字也可以哦。
   你真棒!!!我自己夸自己[调皮]。
  感谢小洪老师和彩文姐的指点和引领,我的文字水平有限,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练习,请各位老师多教教我。
  早已领教,言语过多,反而虚假!
  对对。
  啥时候进群的?既然进入这个群,大家还是缘分!探讨的,就是人生!不论对错,都莫怪!
   [发怒][发怒][发怒]我生气了,去潜水喽。
   别走。回来。我以十万个为什么请求回来。你说几句话,脑子清楚半天。回来啊。哈哈,笑死我了。都是同行,不论对错,都莫急!
   心静如水22:46
  读今日聊语,是不知本群宗旨缘故。我们共读的书目是《教学勇气》,分享实践感悟,叙事中沉潜,觉察教育真理,内生教育行动力。希望大家读书前行,碰撞会更有分量。教学勇气是核心书目,配读书目自选,叙事是自我认知,也是贡献分享。大家在共情中心聊,贡献者才是分享者。
  教学勇气的核心概念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现在我们已经在进行第五章的体验分享,是学习于共同体。期待大家为共同体发展贡献智慧。用真实的故事和切身体验融汇教育理想。
  共同体读书叙事是我们群的发展载体,是教师点亮自我的成长通道。我们珍视每一份相遇。在叙事中聚焦现代教育理念,打通教育与自我的阻隔。
  叙事是质性研究方法,离不开理论支撑,大家多读书,多体验。共同发展奠基体制。
  读书叙事是写作的需要,研究的需要,日常生活的需要。既是方法也是路径。作为书写教育的支撑平台,需要大家倾心同心用心。
  需要读全书。第五章是现在叙事的基调。
  叙事,不是简单的写故事。是记事体政论体散文的演化和发展。起于秦兴于唐变于宋。当今,也是研究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们所以选择读书叙事,是因为贴合一线教师,故事激活故事,共同思考教育,水滴入海,推浪前行。
  前面做了概念图,在用图解一章一章推进,看了三遍还不懂,正常。因为不懂,所以更有研究价值。概念图是读书的拐杖。熟知后可以扔掉。为了不肢解,入群的老师才需要先完整阅读。然后逐渐深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