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塞翁失马今又是,公派留学梦成真
作品名称:法官笔记(小说) 作者:清闲若水 发布时间:2018-04-04 05:11:36 字数:4274
我被无辜罢免刑事庭副庭长职务,调到业余法律大学教书四年,想不到好事连连,获评职称,涨工资,具备了报考出国留学资格。考了第一,被选派到上海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培训。没想到结业后近半年没了音信。差不多不抱什么希望时,突然接到最高法院和国家教委通知,启程到我国驻苏大使馆报到。真格是‘塞翁失马今又是,公派留学梦成真。’
我爱人送我到北京。国际列车车开的刹那,和爱人挥手告别瞬间,看着逐渐远去的爱人还不停地向我招手,本来兴奋的我,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和不舍。文革中我挨两次批判,一次下乡为农民,一次停职反省,到农场劳动改造,文革后又被罢官一次,被剥夺审判权,她从无怨言,甚至不闻不问,只默默地给我加餐,所以我越挨整身体越胖,成了同事闲谈话语中的笑料。这次出国留学,她没有多少欣喜,只默默地给我准备行李。我走了,家庭生活靠她一人承担,两双儿女学习靠她一人督促。无论寒暑,风雨冷热,她还要三班倒工作,苦了她了!想到这,心里难过,留学的兴奋已无影无踪。车厢里喧闹也平静下来,大概都想自己父母老婆孩子,恋恋不舍了吧。
国际列车经过二连海关和蒙古国扎门乌德海关,各种检查确认,窄宽车轮调换,办完各种繁杂手续,已经过了子夜,兴致勃勃的乘客,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急忙躺下休息。清晨醒来,列车已疾驰在蒙古荒漠草原。
初秋黎明晨曦中,我竭力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希望看到蒙古国高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马群嘶鸣争相奔腾的壮观场面。但失望了,直到太阳在地平线高高挂起,也没看到无际草原牛马羊成群的富饶祥瑞景象。土壤贫瘠的黄土高原,秋风瑟瑟,草儿稀疏,萋萋黄黄,萧瑟凄凉,没有飞鸟,见不到翱翔的苍鹰。蒙古包很少,随不时可见炊烟袅袅,栓马桩不见骏马,包外没有牧羊犬的影儿,失望逐渐加剧,疲倦渐渐生起,索性不再张望,躺下来小憩。但换了宽轨的车轮铿锵声比咱窄轨还重,车厢左右晃动比咱火车还剧烈,再加上第一次出国的兴奋劲儿没完全消失,身体左右翻来覆去,怎么躺也睡不着,思绪一下子回到去年春天参加出国选拔考试情景。不由得感慨,福为祸所伏,祸为福所依。
1989年中苏关系解冻,苏联国家教委和我国国家教委协议互派法学访问学者。最高人民法院决定通过考试选派一名副处级以上,或者有讲师以上职称、必须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过三篇以上论文会俄语的法官,到苏联进修留学。我不够副处级,但有讲师职称,正好发表了三篇论文,又会俄语,恰好够报名条件。但有个让人遗憾的小插曲,差点让我误了报名机会。
最高法院报名通知下来后,单位并没有告诉我,我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儿。1989年二月二十八日到内蒙高院开会时,高院领导告诉我,全内蒙自治区法院系统,具有资格可以报名参加出国进修选拔考试的,只有我一人,高院已经书面通知中级法院,还特别电话通知一次,让我报名。政治处主任问我,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报名?这时我才知道有此事,但离报名截止日期3月2日只有两天了,返回二十五小时车程的中级法院取表填写盖公章,办完各种手续,返到北京至少得三天,已经来不及。我心中愤怒可想而知,生平第一次粗鲁地骂了人,而且国骂加脏话。以后想起遇事不冷静,修养太低而骂人,不免脸红。当然,当领导不能以隐瞒报名通知办法,卡断同事出国深造之路。做人也不能这么做。
内蒙高院领导知道真实原委后,非常同情我,破例允许我不参加‘业余法律大学’新学期授课辅导研讨会,直接以高院审判员身份填表、开具介绍信,买好车票,送我上车,连夜到北京最高法院报名。
其实全国法院只派一名留苏访问学者,考第一名才有机会。更何况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沈阳长春等法院,够条件懂俄语的有的是,考上几率很小。我生气的原因是不管考上考不上,对个人来讲是千载难逢机会,既然我够条件,就应当通知我报名,考好考坏是我的造化。稍有善待他人心的人,都不会让自己同事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到北京报名回来后,赵院长笑脸解释说,全国只要一个人出国进修,怕我考不上,院里经费紧张,所以没告诉报名的事。我知道有人妒忌作梗,他替人受过。看到他脸上歉意的微笑,表现出蒙古族人率直坦诚,心里的气早没了,何况我真的也不一定考上。目睹司法界现状,我必须说赵院长是从不利用中级法院院长身份捞取利益,对各种案件施加个人影响的清官。他的妻侄杀人依法回避后,直到执行死刑,在事实、定性量刑上,未给刑事庭法官公开和私下做过任何暗示。他不是科班出身,但善于学习,会用人,信任人,加之以身作则,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大家服他,不敢懈怠。
赵院长给了我四十天假期,嘱我加紧复习,既然报了名,一定争取考上。考试前他特意破例让我坐飞机提前八天到北京静心复习,熟悉一下环境氛围。
四月十五日下午一下飞机,胡耀邦逝世消息在机场大厅传播开来,第二天游行便开始了,我对考试的担心反而小了,白天看游行,晚上看书。四月二十三日进入北京语言学院考场,心境平静到无所谓程度。九月十六日我忘记有这码事的时候突然接到录取通知书,让我于九月二十二日到上海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报到。我真正体会了一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激动和兴奋!赵院长知道后不无歉意说:“真是人才,差一点让你失掉机会。”
回到家,我笑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来。爱人说,什么事这么高兴,傻了吧。四个孩子围上来,大女儿抢过通知书,说:“考上啦,我爸要到苏联留学啦,我爸没白拼命学习。”四个孩子围上来抢着看通知书,欢乐得不可名状。真的,学俄语的,谁不想到俄罗斯留学深造?有了机会,能不拼命?
命运真会捉弄人。文革中在新年晚会用俄语唱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批判鼓吹修正主义歌曲,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没想到抽调到公社保卫组,以后又调到人保部、法院,怎么也想不到大学俄语系毕业二十四年、学业基本荒废后,法院竟使我梦想成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谁都不相信命运,但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
在上海外语学院培训半年结业后,经过五个多月漫长的等待,又是在我几乎忘记的时候,1990年秋接到出国通知,办完各种手续,终于踏上国际列车,奉命到中国驻苏大使馆教育处报到,然后分配到前苏联四大名校之一、坐落在美丽的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大学法律系进修。
我还真得感谢把我撤职的盟委书记,他不把我罢官,我到不了‘业大’教书,不到‘业大’教书评不上讲师职称,不是讲师没有报名资格,留学真成了一辈子望洋兴叹的梦想。这绝不是玩笑话。当然,没有内蒙高级法院的同事和领导的帮助和当机立断,差一天就错过了报名机会,也将抱憾终生。我终生感恩他们,决心不辜负法院领导对我的期望,以优异成绩报效国家,不辱使命。
想着想着,扑哧笑了,嘲笑自己已经走在出国路上,还不忘差一点没报上名那件事,心眼儿太小,不大度,忘记了父母从小的教导: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好,不要把别人缺点老挂在心上。老师们也经常说,宽恕别人等于放飞自己。自己不是飞出国门了吗?想到这心里敞亮不少,轻松不少,悄然入睡。
又是一觉醒来,车已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站台上走走,乘客稀少,冷清,但十分干净。少了些人气,但远处可见幢幢大楼林立。据说蒙古国二百多万人口,一半住在首都。
车停四十分钟后向北疾驶,到蒙古北部丘陵草原和肯特山区,景色才秀丽起来。过蒙古国苏赫巴托海关和俄罗斯恰克图海关,又是一番如临大敌的例行检查,耗时近四小时,才进入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在首府乌兰乌德稍事停留后,绕风景秀丽的贝加尔湖,跨过河水充盈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叶尼塞河、鄂毕河,日夜兼程。过乌拉尔山时,列车员提醒已到欧亚分界线,旅客纷纷挤到窗前,看亚欧分界地标牌一闪而过,车厢里热闹起来,纷纷说列车飞速奔驰五天四夜,终于到了欧洲。在过向往已久的美丽宽阔的伏尔加河,心里不由得响起了伏尔加河船夫曲旋律,车厢里几个女同行,竟引哼高歌起来,我也不免小声附和。列车又在我们睡梦中颠簸了近十二个小时,才在到莫斯科车站。莫斯科共有九个火车站。我们停在雅罗斯拉夫车站,出站就是地铁共青团站进出口。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站外接我们,到大使馆报到,等待分配。
到了大使馆,就像到了家,那个兴奋,忘记了六个昼夜旅途疲劳。
大使馆在莫斯科西区友谊大街,是国内常见的七层大楼,院中五星红旗高高随微风飘动,一切静静悄悄,使人倍感威严和亲切。门口不苟言笑绷着面孔的俄国警察站岗,陡然增加了几份神秘感。使馆前是一片碧绿的柞树林,秋末则变成黄色,橘黄色,非常美。正对面是莫斯科大学,那威严的建筑,尖尖的高层楼顶,格外引人注目。但海洋性大陆气候,大西洋暖流带来的阴雨天气,时而乌云密布,阳光成为稀有物品,使我有些郁闷,想起家乡绿色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和灿烂阳光,冲淡了踏上俄罗斯土地上的那份兴奋。
到莫斯科大使馆报到后,自然首先去红场拜谒列宁墓。这是几十年的愿望。我以极虔诚的心情向水晶棺里的矮小、栩栩如生的老人家遗体注目致敬,献上了一朵黄玫瑰。然后到红墙边的无名烈士墓止步默哀。无名烈士不但是俄罗斯英雄,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英雄,应当受到尊重。不过对红场的宏伟却不敢恭维,它只有天安门广场的十分之一大。但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广场上几十万苏联红军听从祖国召唤,响应斯大林号召,接受检阅后直接开往血与火的战场,抗击德国法西斯。红军战士沉重坚定的脚步声,似乎还能听到,让你产生敬畏。
使馆教育处的同志十分热情。三天后我被派到喀山大学法律系进修。喀山大学成立于1804年,是和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基辅大学齐名的四个大学之一,坐落在百万人口的喀山市鲍曼大街,是没有院墙的大学,主要是东欧式建筑,站在新建的现代化高层大楼上,可以看到伏尔加河两岸翠绿,喀山河上舢板乘风破浪,两河交汇处钓鱼爱好者甩杆钓鱼。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和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都在喀山大学就学习过。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就是写他就读喀山大学不果,在社会大学艰苦劳作经历。他做工的面包坊就在半地下室。我的导师是苏联著名刑法专家维克道尔.巴弗洛维奇.马尔科夫教授。大学生公寓散落在喀山市各个角落,全免费,而且不像国内大学在学区院墙内。我们住留学生公寓,离校区步行约三十分钟路程。同住的有朝鲜人、越南人、黑人、阿拉伯人、白种人。有钱人都到外面租房住了,学校不干涉。我住的单元八个房间,一个公共厨房,可以同时操作做饭。
两个可以24小时淋浴的卫生间。我的七个邻居挺有意思:玻利维亚男学生和蒙古国女学生住一个房间,乌兹别克女学生和马里男生一个房间。其余都是单身:埃塞俄比亚人,越南女生,库尔德人,朝鲜人,苏丹人。
我的留学生活已经开始,将是人生经历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肩负国家派遣进修任务,福祸荣辱,全靠自己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