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翼双飞出太行 (中)
作品名称:挚爱亲情 作者:太行飞剑 发布时间:2018-03-16 19:30:47 字数:4375
三
“顾晓玲明天要出嫁了!她为了结婚的事情和大哥闹翻了!”这个消息像正月里的炮仗一样在槐树庄村炸开了。
张柏林把聘礼送到了顾家二哥那里,二哥对顾晓玲说:“晓玲啊,这次你把咱哥气坏了。你从我这里出门子,估计以后咱哥也不会理我了,为了你我可是把大哥得罪了。”
顾晓玲说:“二哥,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将来有了孩子一定叫他们孝顺二舅舅。”说着她自己也笑了。几个帮忙做嫁衣裳的嫂子也笑了。二嫂说:“晓玲啊,你真就那么急着把自己嫁出去?跟着大哥一起过几年不是挺好的吗?自从没了爹娘,大哥养活你这么多年,他是既当爹又当娘啊,你就这么别扭着出嫁了,你叫大哥心里多不是滋味儿啊?”顾晓玲听了眼圈红了,紧紧咬着嘴唇,她知道大哥舍不得她嫁到城里去——那还不是县城,是遥远的内蒙古草原的城市。她自己心里也没有数,可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和前途,她顾不上考虑那么多了!
三天后,张柏林牵着小毛炉来了,他还是那一身深蓝色的铁路制服,还是黑里透红的脸庞,只是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在锣鼓声中他牵着驴来到顾晓玲的二哥家,进门将顾晓玲抱起来,放在毛驴上。他们这是新事新办呢!娘家二哥和三哥哥、四哥哥都排进了送亲的队伍中,他们要一起去张柏林家看看。妹子嫁的是什么人家、家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他们都很想知道。
顾晓玲娘家的槐树庄村,离张柏林家的苍山村不远,五里地多一点儿,一会儿就到了。苍山村口上挤满了看热闹的村人,锣鼓声、祝贺声、吵闹声响成一片。
送亲的队伍沿着小河沟往村里走,一路上,顾晓玲听见人们说:“新媳妇的手真白啊,就跟那个白面饽饽一样。”“新媳妇怎么还背着个书包啊?她是嫁到张柏林家上学的吧。”“新媳妇的腰真细、屁股真大,是个会生娃的好媳妇啊!”
张柏林牵着毛驴,走得不紧不慢,稳稳当当,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顾晓玲说过她不会骑毛驴,我一定好好牵着毛驴,不能叫她有闪失。”
一会儿功夫,送亲的队伍来到张柏林家门口。张柏林小心翼翼地将顾晓玲抱下毛驴的背,低声说:“怎么样?你没有害怕吧。”顾晓玲心里一暖:还会体贴人呢!她点了点头。按照本地人的乡俗,新娘子没进门是不许说话的。
张柏林拉着顾晓玲的手,跨过火盆(那是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走过花生和枣铺就的地(那是意味着早生贵子,还是花着生);然后他们拜天地,拜祖宗,拜了爹娘……开始喝酒、敬酒。
娘家二哥和三哥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趴着窗户看看厢房。一看土炕上有两个粮食囤子,三哥说:“婆家很富裕啊,有这么多粮食呢。”二哥说:“想法进去看看,是小麦还是地瓜干。”
于是三哥偷偷进去,站在炕上抓来一把看:一囤是谷子,一囤麦子。这晓玲的婆家找对了,家里不愁吃穿啊。于是,哥儿俩放心地喝酒去了。
其实,他们上当了,囤子底下都是玉米,哪里有麦子啊?第二天顾晓玲的婆婆就叫新媳妇去做玉米饼子吃了。顾晓玲不生气,也不失望,她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就想着跟张柏林去城里工作呢,家里富裕也好、贫困也罢,跟我关系不大。”
多年以后顾晓玲的二哥说:“我妹妹还是岁数小啊,叫张柏林他姐夫给骗了。明明家里不富裕,叫他说得跟一个富农似的。”
张柏林他娘振振有词:“我们家过去是富农,如今解放了,土改了,变成贫下中农了。”
张柏林他爹说:“别乱说,隔墙有耳。咱们是中农,正儿八经的中农!是国共两党都要争取团结的对象。你们可是不能胡说啊!”
说起张柏林家的历史,祖上曾经是很富裕的地主,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祖父在阜平县城开着一间染布作坊,规模就相当于一个车间,雇佣了二十几个人。以前整个阜平城里的人,都是穿张家染的布。他们的作坊主要是从乡下收购土布、织机织的布,然后在自家的染布作坊里染成灰色、黑色、蓝色、红色……卖给客户使用。
本来生意做得不错,结果遇上了黑心的管家和账房先生,他们合伙作弊,将营业款转移走了,张家的染布作坊资不抵债,垮了,倒闭了。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染布作坊到了,因此在土改划成分的时候,免去了划为地主的命运,成了中农。这实乃不幸中的万幸啊!
中农做事情和说话都要小心点,因为你思想进步的话,可以作为团结的对象;思想落后的话就是改造的对象。张家的祖父一直教育全家人,要跟上形势,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随便表态。
因此顾晓玲感觉这一家人都那么胆小,全家人都谨小慎微的。她对婆婆说:“俺家三代是贫农,俺在旧社会要饭吃,俺怕谁啊?谁也不怕!”
是的,顾晓玲谁也不怕,她很快熟悉了苍山村的环境和乡亲们相处得很好,邻居们都夸张柏林娶了一个好媳妇。
四
假期很快就到了,张柏林带着新婚的妻子告别了父母和乡亲,提着行李包,走出了家门,邻居的婶子大娘们都出来送行。
“柏林,别亏待了你媳妇。”对门的嫂子说。
“柏林,生了儿子送回家来,娘给你们带着。”张柏林他娘说。
他们就这么在乡亲们的送行和祝福中,一路走到北沟岭(北沟岭是村口的一座山岭,去县城的必经之路)。这时候回头看一看村子已经远去了,成了炊烟袅袅的山坳,一个人影儿也望不见了。张柏林对顾晓玲说:“媳妇,从此以后,我们两个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命运连在一起了,我们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啊。”
顾晓玲说:“你说得道理俺懂,离开了故乡故土的,俺谁也不认识,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了,你一定要好好待我,我可是与大哥闹翻了、才嫁给你的。”
“媳妇,我会珍惜你的,你是我从故乡娶来的媳妇,亲不亲,故乡人,砸断了骨头连着筋。我会像哥哥一样疼你爱你的。”张柏林很深情地说。这让顾晓玲很感动,她感觉自己没有找错人,自己和他也许就是乡亲们说的“千里姻缘一线牵啊”!
他们就这么一边聊天一边走路,不多一会儿就看见县城的城门远远在望了。
他们在县城张柏林的二姨家吃了饭,下午搭上去保定的汽车,他们要路经保定,在保定坐火车去集宁。那里是张柏林工作的地方,他是铁路上的养路工人。
保定府是顾晓玲从小向往的城市,那里比阜平县城大多了人多车也多,人们说话的口音也和故乡不一样。
“小小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顾晓玲听见有小孩子一边跳皮筋一边说这段歌谣,她感觉很新鲜。说:“保定人,说话都带个‘儿’字。”张柏林说:“对,他们不叫说话,而是叫‘说话儿’哈哈哈啊哈……”
顾晓玲感觉张柏林还挺幽默的,和这样的人过日子,一定不寂寞吧!
“老婆,那有个卖油条的,我去买两根,上车吃,车上的盒饭忒贵了。”张柏林说着,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两根油条。
那油条包在纸里面,香味散发出来,顾晓玲感觉肚子有点饿。她想吃一口尝尝味道,可以第一次跟女婿出门,不能那么没有规矩,于是她忍着馋虫,继续和张柏林往车站走。
在检票口检票上了火车,顾晓玲感觉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这么长的一列火车,坐这么多人,要走这么远,自己这不是见世面了吗?她很兴奋。
张柏林把行李放在行李架上,顺手把油条放在小茶几上。没想到,对面的旅客一开窗户,油条掉到车窗外面去了,车开了。顾晓玲就这么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喜欢吃的油条掉到车窗外面去了,她好可惜那油条啊!
张柏林说:“没关系,一会儿在车上吃盒饭吧。”不多一会儿,列车员开始推着小车卖饭了,有米饭、有包子,张柏林买了一份米饭、一份包子,总共花了一元钱。他说:“媳妇,你喜欢吃啥?米饭还是包子?”顾晓玲说:“我什么都吃,你先挑,剩下的是我的。”张柏林心里想:“这媳妇真贤惠。”于是他选择了包子,他喜欢吃包子,那里面有肉,张柏林是个爱吃肉的人。顾晓玲打开盒饭一看,上面是包菜豆腐,她从小不喜欢吃豆腐,因为一吃豆腐就想起死去的爹娘。爹娘是开豆腐作坊的,她从小吃豆腐吃伤了胃,所以她不喜欢吃豆腐。张柏林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媳妇真的爱吃米饭和白菜豆腐呢!
吃了饭天色已经晚了,他们都有些瞌睡了,张柏林靠在椅子背上睡过去了。顾晓玲惦记着他们的行李:一床棉被子,一个手提包,睡着了,东西丢了怎么办?她一直瞪着眼睛瞅着自己的行李,结果一晚上没有睡觉。
列车是早晨六点到达集宁南站的。一下车,刺骨的北风席卷着雪花欢迎他们。顾晓玲感觉那一身薄棉衣裤都被风吹透了,浑身冷得厉害,她说:“柏林,这是什么鬼地方啊?怎么这么冷啊?”张柏林咧开冻僵的脸做出个“笑”的样子说:“赶巧了,今儿个变天气。等天气好了,就没有这么冷了。”这时候,“乒乓”一声从天上掉下一个东西,顾晓玲以为是石头呢,仔细一下吓了一跳,是一只麻雀。她吃惊了:“柏林,怎么天上掉下一只麻雀?是冻死的吗?”“嗯,是。”张柏林回答,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在内蒙古的冬天,冻死麻雀是常有的事儿。要知道那天是零下四十度,冻死人都不足为奇;可顾晓玲刚刚把脚踩在内蒙古的大地上,对这块大地还不了解。
晚上他们住在集宁南站一个废弃的扳道房里,北面的墙上有半尺厚的冰霜,屋子里就跟冰窖差不多。顾晓玲缩成一团,说:“柏林,内蒙的冬天都是这么冷吗?冻得我腿都不敢伸直喽。”张柏林说:“你刚躺下的时候,趁着热乎气伸直了腿,这样一晚上都能伸直了睡觉,不然就缩着身子睡一晚上了。这地方就是冷;夏天好,凉快,不热。”
第二天,是个周末,张柏林不上班,他和媳妇一起熟悉塞外冬天的寒冷。屋子里生了火,一个小火炉子,烧的是打通煤矿的烟煤,一会儿工夫屋里就暖和起来了。住在三马路的同事送来一棵冻白菜、几个土豆,还有一块冻豆腐。张柏林介绍说:“这是王大嫂,领工员的媳妇。以后你就认识了。”于是顾晓玲认识了除张柏林以外的第一个人,在这里她有了一个王嫂子。这一天他们清扫了屋里的灰尘、洗了衣服,晾在外面,都结成了冰,硬硬的。张柏林说:“媳妇,我告诉你,衣服冻得硬了,不能直接折叠,那样衣服就损坏了。记住了?”
顾晓玲说:“记住了。”她心里想:这里的天气太冷了,衣服也害怕呢。
下午三点多,王大嫂来了,她拿来了表格,给张柏林说:“你给小妹子填表吧,她可以参加文艺宣传队呢。”顾晓玲说:“我在老家就是文艺宣传队的,我可以独唱,合唱。”王大嫂说:“你会唱什么歌曲?”顾晓玲说:“《解放区的天》。”接着她就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王大嫂问:“这歌子真好听,谁教给你的?”顾晓玲说:“我在老家干过宣传队,我们队里的大姐教给我的。”王大嫂说:“以后我就是你的队长了,跟着我一起干吧。”她真是宣传队的领导,她说话算数,立即决定叫顾晓玲加入文娱宣传队。她说,“你先这么试着干一段时间,等下周人事处批下来,你就成为正式成员了。咱们这里一开始是学徒工待遇,18元工资。”顾晓玲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刚来内蒙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有工作的人了!每月能挣18元工资,在她看来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她真是太高兴了。
王队长说:“在我们宣传队,不仅要排练节目,还要到各工区演出,有空还安排学习文化,姐妹们在一起可热闹啦!”顾晓玲眨巴着一双大眼睛,说:“真的吗?大姐,你不知道吧,我也是个喜欢热闹的人。”
“那太好了,以后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排练,保准你生活得愉快。”王队长说着,给顾晓玲讲起了队里的事情,顾晓玲听得津津有味,她感觉自己这一次总算跟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