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码头之战(小说)>第二十六章:高朋满座

第二十六章:高朋满座

作品名称:码头之战(小说)      作者:秋海      发布时间:2018-03-20 17:05:34      字数:3733

  我公公在集市看见这些人摇头晃脑,款步傲视走到人群中,他就低头避视,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一看。他在镇中心的几条大街转了几遭,身体有疲惫的感觉,他把笆斗放到路边的地上,凑在路边小商贩子的摊位蹲下,面前川流不息的赶集人。有许多镇上的老门老户的爷们,看见我公公蹲在路边,好奇地问:“天奎,你蹲在这里干嘛?”
  我公公毫不含乎地回答:“卖馒头。”我公公这样回答,过路的人不会奇怪,因为家里开个小饭馆,把馒头挎在大街上卖是顺理成章的。我公公蹲在一位卖羊肉的老大爷旁边闲聊,他正和卖羊肉的大爷聊得深入,突然,看见池广才还是那高傲自大的气派。标准的四六分发型油光发亮,像老牛刚舔过似的,两只眼睛小得似两只蚂蚁趴在两撮黄眉毛的下面,鼻子似一支钢笔放在脸的中间,两个刀棱脸蛋夹住中间比笔尖还尖的鼻子。他的嘴和老鼠嘴没有什么两样。
  池广才看见我公公在路边蹲着,他收住脚步嬉皮笑脸望着刘天奎问:“大舅哥,你怎么把馒头挎出来卖呢?是不是饭馆在北关那地方地角太偏,生意不兴隆?”
  我公公的面色马上严肃起来说:“池广才,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的事不用你操心。”
  池广才奸笑着,指手画脚,龇牙咧嘴说:“大舅哥,生意不行找我,我随时随地给你弄到旺铺。”
  我公公嗖的站起身子,挎起笆斗就走,然后又转身扭头冲池广才说:“谢谢你的虚心假意。”气昂昂地扒开人群,头也不回地走了。
  池广才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踮脚望着我公公的背影,自嘲冷笑说:“嗯,你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真不知好歹。”
  
  又一个春天迎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宽阔无际的大平原上,漫地野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把绿色的麦田点缀得更加美丽。成群的蜜蜂围着各种小野花嗡——嗡——尽情地跳着八字舞。花蝴蝶在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朵上翩翩扇翅,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春天那无限的乐趣。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中摆动着她那柔软的枝条,那一粒粒眉眼似的嫩黄柳叶垂在枝条四处张望。杨树在春的气息里也不示弱,舒展着它那红得发紫的嫩叶,向春天展现它那漂亮的风采。
  民兵队根据几年来对日本兵的明观察暗探,基本掌握了日本兵在朱仙镇的活动范围和行踪规律,日本营长死守炮台阵地指挥作战。两名日本兵为营长站岗放哨是必备的,还有南关炮台需要十几人守炮台,每天必须派两名日本士兵去守卫贾鲁河岸边大律王村头小港口,其余的日本兵不停地在朱仙镇街里巡逻,包括运粮河码头。其实日本兵驻兵朱仙镇,目的还是控制货物外运,因为朱仙镇是水陆货物最全的水旱码头。中牟、郑州、洛阳驻的蒋介石军队,全靠朱仙镇码头的大小船只,通过贾鲁河运送货物。日本兵就从大律王村这个喉咙通道堵死,每天就有日本兵背枪监守,凡是西去的船只航行在贾鲁河的河面上,载人的船,让船靠岸把船上的人下船全部搜身才能通过。载货的船,不管是什么货物统统返回朱仙镇码头滞留,时间已久,许多外地商人连受损失,迫使许多外地商人不再给朱仙镇供货,特别是浙江一带水路运来的大盐,全部被日军封死。河南省的西部地区老百姓长年不能吃盐,当时大律王村河对面杨岗村住的就是蒋介石的军队,他们对日本兵的狂猖行为置之不理,不与日本兵反抗,使日本兵趁机疯狂吠喊。蒋介石的军队站在贾鲁河对岸洞若观火,成了一堆名副其实的废军。日本兵在大律王村建好三层炮楼之后,他们每天至少有两名日本兵执勤站岗在炮台楼顶上,炮楼的二屋供日本兵休息,炮楼是方形的,四面都有射击口,炮楼的最低层是日本兵放枪和子弹的,还有炊具,一层是日本兵的厨房与餐厅。贾鲁河岸上有两名日本兵站岗,他们霸占贾鲁河肆无忌弹,放任自如,得意忘形。日本军人在大律王村头小港口上高兴的时候,就大声吼上几声日本语的歌曲,想发泄就抓住码头上装卸货物的中国人摔上几枪把子,日本人看中国人猪狗不如,想怎么耍就怎么耍,无人反抗,日本兵胆大妄为习惯了,好像中国的人、中国的地盘都归他们所有,日本兵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走到漫天野地里,有相当部分老百姓看见日本兵就躲,甚至吓得发抖,日本兵却洋洋得意。
  我公公和张大猫他们实在看不下去日本兵在朱仙镇的猖獗,看不下去汉奸们在朱仙镇人民群众中耍恶霸。他们手里有了枪,觉得哪怕打死一名汉奸和一名鬼子,也能消消日本兵的势气。我公公怀揣手枪,头戴一顶破草帽,肩扛以前他开荒种地的镢头,出了朱仙镇西衙门,沿着去大律王村的一条沙土路走,他走到岳飞点将台的北侧一条东西路上,站在路边,双手握着镢头把儿,往身子四处的平原瞭望。啊——苍茫大地,绿色郁葱,杨柳树舒展着它那油亮墩厚的叶子,棵棵枝繁叶茂,显得暮春万物的旺盛……我公公被眼前的美景迷呆了。他的神魂完全被平原的美好景色所淹没,沉醉于汪洋碧波万顷的大平原里。他想:日本兵天天往返朱仙镇至大律王村头小码头,这条道路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我如果藏在这丛生的杂草窝里,或者是爬到杨柳树上,等候日本兵路过此路,我把他一枪崩死,是举手之劳,稳操胜算。我公公当机立断,他把镢头忽咚一声扔到路边的杂草坑里,自己站到路上沉思片刻,瞅准几堆繁茂的杨树,他踏草步入一堆最大的偎地杨条树,先蹲下试试,隔着稠密的杨树叶和杨条,往路上看看,又扭头看看身后,正好杨树堆周围杂草能够没人,他便蹲下,从怀中掏出手枪,做好应战准备,他蹲下身子,眼神高度集中于路上,他凝缩目光,紧盯路边。我公公刚来到这个地方太阳只有一棵树梢那么高,由于他高度集中精力,屏气眸视路上是否路过鬼子,当他低头再看身边的杨堆影子时,杨树影子已经萎缩只剩一尺多宽。虽然不是夏天,但是暮春中午的阳光也是炽热的,他怀揣对敌的仇恨紧锁眉头,脸上皱纹里的汗水像一条条蚯蚓在蠕动,皱纹承受不住豆粒大的汗珠渐渐垂落地面,有的撞在鼻尖上,像无数颗小银珠,飞溅空中自然消失,有的汗珠爬过眉毛,穿过眼睛睫毛,慢慢渗进眼帘,挡住了他盯住路边的炯炯目光。他就用手使劲抹一把甩甩,或者是把手心里的汗水抹到眼前的杂草上,他为了避开太阳光,一会儿向杨树堆挪挪,挨挨,咬牙坚持,再抬头望望天,刺眼的太阳光已经当头。他想:今天我就要守株待兔,我不信鬼子不去大律王村换岗……我公公正在自己分析敌人的巨势,他隐隐约约听见有鬼子几噜咯叨的声音,他侧身歪脖子往路上一看,两名鬼子各自肩背长枪齐头并进走在通往大律王村的一条由西向东的路上。我公公猜测这两名日本小士兵在朱仙镇炮台那里吃过中午饭去大律王炮台换岗。我公公心里一喜,默默自语:“好——机会来了。”他当时差点儿笑出声音,但他立刻反应过来,一旦被鬼子发现他在此处藏身,性命难保。他立及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屏气凝视着鬼子走过,他等到鬼子走到去大律王村路上那座最高的沙土岗又下沙土岗的坡时,我公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又去找到他的镢头,扛在肩上故装从地里开荒种地回了家。我公公来到家里,看见房子闭门挂锁,他第一反应就是,肯定饭馆生意忙,他爹带着毛妮去饭馆帮厨了。他把镢头竖在北屋的墙前,急忙赶赴饭馆,他进饭馆客厅,惊喜地表情环顾着吃饭的客人,今天的确不同寻常,饭馆的客厅高朋满座,想去后厨路过必须吸腰闭气,横挪侧身,来吃饭的人个个喜笑颜开,对饭馆的饭菜味道赞不绝口。他们吃着味鲜口美的饭菜,谈笑风声,互相传递着美味佳肴的评析声。我公公听到客人对我婆婆高超厨艺的评析声和夸奖声,他内心油然而生那种,夫以妻为荣的自豪感,他来到后厨,看到我婆婆在锅台后面忙的不可开交,他爹低头右手往锅台底里塞柴草,左手呱嗒呱嗒拉风箱。从锅里飘出来的蒸汽与锅底里柴草燃烧冒出的烟混为一体,升到上空四散而涌,毛妮蹲在她爷爷后面,乖乖地用一只小手拿一根柴火棒儿在地上没有方向的乱划。
  我公公站在他爹身旁问:“爹,我来烧火,你去休息吧!”
  老头把身子一扭说:“天奎,你去看好毛妮行了。”
  我公公跨步到他爹身后,走到毛妮儿跟前蹲下来低头亲切地望着毛妮那红润的小苹果脸儿问:“毛妮,你今天这么乖,是不是看出你爷爷和你娘忙啊?”
  毛妮停止手中地上乱画,她两只小手不停地抠着手里的小棒儿,仰着头,水灵有神的两只眼睛望着她爹,绷着她那花生籽似的小嘴儿,微微动了一动她那红润的嘴唇儿,没有说出什么。她身体纵然往她爹胸前一栽,撒娇抵住他爹的胸脯,头上那两个牛角辫子在她爹下巴额扫来扫去。
  我公公微微笑一笑以后,又扭头瞅着我婆婆说:“她娘,你看毛妮的牛角可是抵我胸脯啦!”
  我婆婆一边嚓嚓往菜盘里铲菜,一边急躁赌气说:“她爹,你别把孩子的屁股当成你的脸,回到家里不说干活,你磨磨蹭蹭什么?毛妮很乖,不用你管,给——把这盘菜送到客人桌上,去招应招应客人,咱做生意不能对吃饭的客人看成是一锤的交结,饭好吃只是生意的一方面,对待客人的态度也很重要,捞住回头客人的心才是经商的根本目的。”
  我公公遵从婆婆的嘱咐,他接过我婆婆递给的一盘菜走到饭馆大厅,微笑和蔼地提高嗓门儿问:“哎——请问,这盘大葱烧茄子是哪位先生点的菜?”
  这位大约有四十来岁,相貌端正的男子,高高的举起手大声回答:“哎——哎——我点的菜,我点的菜。”
  我公公在乱轰轰的人声中镇定专注,从满屋人头密集中看见有一只大手在摇摆,他冲着举大手的人走去,来到跟前,我公公眼前豁亮,他大笑通达地说:“我的好大哥,真是酒席好备客难请啊!我开饭馆这么多年来,你是初次光顾我的生意吧?大哥,多谢捧场,多谢捧场啊!”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