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叔
作品名称:长漂泊 作者:墨黎 发布时间:2018-03-11 17:47:45 字数:3584
又是一年过去了,早就听说,在外打工的二叔要回来了。
这天放了学,情英几姊妹飞快地翻过山头,四周的绿水青山未曾入得她们的眼。许是亲情的呼喊,让她们能感受到来自岁月的欢喜气息。
经过土地庙,穿过罗刚家的屋宇,一栋栋瓦片房迅速地飞入了情英们的眼眸。那日日夜夜见着的琉璃瓦盖的房,那古色古香的微微坠入蓝天的飞檐,从来不曾在意,今日却觉得异常地散发出快活的气息。
从罗明志家的后院转过去,面前的是一片浓郁的杜仲树,或直或弯的向蓝天仰望。村里罗知家的房子便在这杜仲中间,他们的房后面,隔着一条狭窄的长满青苔的路,路上面坐落着一间并不大的房。东面是厢房,南面的房是吊脚楼,堆了些乱七八糟的物件——或是些不穿了的衣服,或是用来烧火的干柴,成堆成堆地塞满每一个角落。这是四世同堂的一家子,年纪最大的是罗文杰,在王塘屋基里辈分最大。在罗知家的北面,又是一条石板路,石的缝隙里生出密密麻麻的小草。这条路和他家屋后的路在罗文杰家的牛圈前邂逅,与另一条岔路组成一个三岔口。
情英们从罗知家北面经过,这时正要走上这条岔路。
在这岔路的北面,有一水并不十分深的池塘,荷叶田田地浮在水面上,从那叶中间开出了嫩白色的荷花。若整日蹲在池边,有幸还能看到几条红色的白色的鱼探出头来。池塘之上挨着牛圈的地方,一棵黄梨树直插横际的电线。梨树的旁边,又是一座木房,放着些晒干了的“猪鼻拱”蘑菇。
情英们走上去,在罗文杰家的院落里看到罗明温端了瓷碗正倚着门吃面,一只脚踩在门槛上。
“公。”几姊妹前后有礼貌地喊道。
罗明温正好塞了一口面在嘴里,急急地吞下去,才道:“你们几姊妹放学呐。来,进来吃饭。”
这是一种礼节性问题,喊的人心里清楚,被喊的人心里也清楚。于是情英道:“不了,公。”
罗明温也友好地笑笑,彼时阳光正好落在脸上。等情英们走到环边去时,忽轰然明白似地喊:“你们二叔回来啦!”
这一消息可让人好不兴奋。“真的?!”几姊妹异口同声。
“可不是真的!”罗明温端着碗走到了情英们的面前。“还背了好几个包。更重要的是,有另一个好事儿……”他说。同时眼里流露出孩童般羡慕的表情。意识到不得体,旋又道,“快回去吧,回去就知道了。”
几姊妹别了罗明温,穿过这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屋后的竹林。
然而这片竹林并不是这大家族的。虽说竹子与竹子之间连成了片,竹林却分了东家西家,各家有一点儿。
竹林的西向是主寨,东向住着的,只有三户人家。正挨着竹林的是罗问家,他们的院落正对着竹林,开门即是墨绿的竹色。在这片竹林的南尽头,又是一条曲肠小径,便是罗知家屋后的路经了罗四的房绕上来的。
过了竹林,情英们来到罗问家南面的空地,在那与曲肠小径交汇的地方,改为东向,经过几棵生在岩石之间的核桃树,便到了罗辉家。这是一所三合的院子,只有西面留了大块空地,无论从哪间房里出来,都能看到过往的人。这空地挨着另一条小路的地方,立着一根高耸的废弃电杆。从这条路下去,往南是只有两户人家的水井湾,坐落在山脚下。有一口井水累日地从石峰中冲出来,养育了这两户人家,在天干旱时也滋润了整个王塘屋基的人。而往西下去,几垒坟墓横亘在路的两侧,在与水井湾出来的另一路的交汇处竖了一木碑,字迹已经模糊了,只能看清大致写些上走何方、下往何处的字迹。这条路贯通了水井湾与主寨。从这路口往下,尽是些良田。
不过,这两条路平常都是少人行的。罗情英们过了这废弃的电线杆,往东爬上去,到了自家房子的下面时,便听到家里别般的热闹。
“二叔果然回来啦?”学英看向情英说道。
“我们快点。”情英说着加快了脚步。群英、学英、祖豪也跟着快起来。转过小小的弯道,一群人映入了眼帘。
穿着黑色卡其裤、套了一件黑色外套、鼻梁高高的、脸色有些黑的人,笑着在说话,他便是竹林边上的罗问。一个女人站在他的旁边,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的有领短袖,她正是罗问的女人,马凤梅。在他们的左边,站着许许多多的男女,罗学英看到罗文杰也在里边,拄着一根刻得十分精致的拐杖,虽说是大热的天儿,他老人家却裹了好几件衣裳。令人惊奇的是,已经九十多的他,仍然神采奕奕,腰杆挺得很直。
感慨一句,罗学英将眼光在人群中搜索了一圈,发现他的二叔被人们围得死死的!寨子里的人问他带了什么,又请教他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挣到钱。虽然太阳已渐渐西沉,二叔亦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还是热得满头大汗。
几姊妹知道现在是不能打招呼了。纷纷回屋放下书包,吃了母亲留的饭菜。
欸,是啊,大概杨巧慧和罗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弟弟回来了吧,不然怎么会不在家?
不过小孩子们也不去深究这个。等到她们吃了饭出来,她们的二叔正陪着笑对围着他的人说道:“是啊,爷,哥,你们都回去吧,等两天我一定来拜访你们。”人群便渐渐地散了,有人背上背篼往坡上去了,兴许是想趁着时间割一背猪草吧。
这时学英倏地向站在院坝的二叔跑过去,一下子跳在他的怀里,高兴地叫道:“二叔!”
这时情英、群英、祖豪也跑过来,齐声地喊:“二叔。”
这时罗华放下学英,顺势蹲下来:“过来,二叔抱。”他说。
几姊妹便走过去抱住罗华。
“对了,你们爸爸妈妈呢?还有公、婆?”放开了几个孩子,罗华说。又问,“家里怎么没有一个人?”
“哦,爸爸和妈应该在打蕨湾打烟花吧。”情英说。
“是啊!昨天他们说龙洞堡的烟花打完了。”群英补充说。
“至于公和婆……我们是真不知道。”学英有些无奈地说。
“应该在陡面蒿苞谷吧。”祖豪记得前两天在那里看到过,便猜测地说。
罗情英终究要大些,问罗华道:“二叔,刚才我们把饭吃了,你饿不饿?要饿的话我给你做吧。”
罗华说吃过了,又说一个人去逛逛。
等到了晚上,情英知道肯定是要把公、婆、二叔的饭做好,便多煮了一碗米。饭做熟了,罗华和罗明兴、吴庭荣一起回来了。罗明兴拄着拐杖,并不怎么硬朗地走在前面,罗华则背了猪草,吴庭蓉则抱了一把柴火。这时候学英、群英、祖豪也正好打了猪草回来,在岔路口与罗华、罗明兴、吴庭荣相碰,群英边说:“公、婆、二叔,妈妈的意思,叫你们晚上在我们这边吃饭。”
及杨巧慧和罗远回来,情英便说了这样的想法。夫妻二人对大女儿满心地赞许。
吃了饭,罗华拿出了他几大包的东西。送给情英的是一套黑色红边的休闲套服,送给祖豪的是一套黑色蓝边的休闲套服,学英的则是一条粉色的裤子和一件淡粉色的连帽卫衣,群英的是一条喇叭口的牛仔裤和牛仔外套。
看到孩子们又欣又喜的表情,杨巧慧道:“难为你。找钱并不容易。”
罗华听了赶紧说:“嫂,瞧你说的。孩子长这么大了,从没递过什么,几套衣服,也算是做叔的心意。”
几姊妹你看我,我看你,同声说:“谢谢二叔!”一家人便全都笑了起来。
几姊妹把衣服放了回到厢房,罗华又摆了许多糖果在桌子上。“快来吃!”他招呼着满脸惊奇的几姊妹。
这些都是情英们从未见过的糖果,她们知道是二叔从外面带回来的。几姊妹虽说刚吃完饭,但依然吃得满嘴油光。这大抵就是那好事了。
第二天早上,罗华背了许多零零碎碎的东西,去各家拜访一下,送些新鲜的玩意儿,也算是向王塘屋基的人们宣布,又一个在外的游子回来了。
这一来,可带来了稀罕。当年罗文杰家的三个孙子打工回来时,只是在池塘里撒下了荷花种,现在一到夏季,便花香满塘,已然艳煞寨子里许多的人。
遇到赶场天时,罗华请了师傅给家里安装了电话机,这一来可不得了了,在这之前,寨子里只有罗明志家有电话机,寨子里的人要打电话,一元钱一次,若是有人打电话过来找谁,罗明志家的女人宇成仙便跑到南面的丫口上去,扯着嗓子喊。那可是极奢侈的高档品。后来罗文杰的几个孙子回来了,也给自家安装了一台。算起来,这将是王塘屋基的第三台电话机了!
在这之前,罗远安装电视都没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大抵人们惊讶的,是罗华不仅安装了电话机,自己还有一部有小又厚的“诺基亚”,同时又安装了不知是什么东西,放了带着线圈的盒子进去,便整天整天地唱歌。罗华本人也学会了骑摩托车,回来后发现从谢坝到王塘屋基的泥巴路居然能够行车,便又买了一部摩托。
罗明兴骄傲地享受着同辈们对他和他儿子的赞扬,吴庭荣见儿子这样不知节俭,心里却是极不踏实的:“小华,你还是找点事儿做,这样花下去再多钱也不够啊。”吴庭荣规劝罗华道。
这个时节,茶山上还在采茶。罗华骑着摩托车到附近的几个乡镇县逛了逛,发现湄潭那面有私人收外面的茶叶,给三十五一斤。罗情英们几姊妹放了暑假,罗华便与罗远商量说:"我看这样,妈叫我多少找点事儿做,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最近我四周转了转,要不叫她们几姊妹茶山上宣传宣传,就说我给二十五一斤,开始收茶吧。"
罗远点点头,算是许可了。
情英采茶时逢人便说二十五块钱一斤,去林家湾交茶。这样一来,好多读书娃儿到了下午,便端着茶交给罗华,拿着比平常多的钱满心欢喜地配合罗华。罗华每天收了茶,骑着摩托车找到买主,回来按卖价将几姊妹的钱分好,净挣了不少。一个暑假下来,也得了一万多的利润。
第二年又准备干这行,做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利润虽高,却有些不正当,便出去学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