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新情况
作品名称:滹沱河水向东流 作者:沧州子系 发布时间:2018-02-28 08:08:53 字数:3870
小麦的收获,缓解了灾荒的饥馑。学生们又陆陆续续到学校来学习了。小学部男生除了有些个别请假的有几个组的女生把纺车搬到了学校,大部分入了学。高级班的学生几乎又恢复了整日制。学校又活跃起来,在新的年级招生前,赵淑萍分担了原由校长担任的地理和音乐课。这天是星期五下午第二节是音乐课,为了配合实行宪政的宣传活动,要教唱一个选举的歌子,小学部也参加学习。把学生们集合在大树底下的阴凉里,完小学生集合在一起二百多人。玉辰成了总指挥。整队后,他说:“同学们,咱们就保持这样一个基本队形,有赶不到阴凉的可自动的活动一下。”使大家都免除了被曝晒的威胁。
这是赵淑萍第一次上音乐课。她来到队前,笑容可掬地说:“同学们,今天咱们全校同学合在一起上音乐,我选了一个歌子,很适合咱们正在宣传的大选举。按照我们边区的施政纲领,在我们解放区要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人民要参政,让人民群众自己选举自己的县长,参议员。选什么样的啊?同学们说,应该选什么样的呢?”
“选好样的!”小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选坚决打鬼子的当干部!”高小学生们也你一句我一句的嚷嚷着。
“对!选好样的,选打鬼子的坚决的……今天我跟咱们选的这个歌子,就是让选好样的。这是我从路西带来的一个歌本上冀西小调式的歌子,唱起来既欢快又严肃,很好听,还好唱。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办公室把抄着歌子的黑板抬出来……来——”话没落音,高级班的两个学生早飞快的跑去了。趁这个机会,她让大家合唱了一个歌子,校园里顿时响起了“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歌声雄壮,节奏整齐、严肃,赵淑萍一听就知道,教唱这个歌的人是很有音乐素养的。不由得从心底里表示着钦佩。
歌子唱完了,学生们张望的脸上出现了笑容,看到了黑板上的歌词。
赵淑萍先把歌词念了一遍,并作了解释。有些年龄小的孩子就笑出了声。“觉得稀罕吧!”接着把曲子又唱了一遍,说:“就是这样的调。来,我先把歌词唱一遍,然后咱们一句句的学唱。”
“绿油油的庄稼,漫山遍野青纱帐起,
狗儿他爹,孩子他妈,张家的长工,
李家的闺女,哎哎哟哟,都来呀!我们
来选举。要选那打鬼子死心眼儿的,千万
不要选那坏蛋皮,哪怕你肚子里多诡计,咳,嘎咕的家伙呀,咱就不选你!”
声音婉转亲切,田园风味浓郁,老师们也十分高兴。
听完了,学生们又一阵躁动,说的笑的顿时活跃起来。趁着大家高昂的情绪,赵淑萍一句句的教唱起来。
听了几遍,刘顺霞觉得还有件事压在心里,和志明说了一声拉上素环往南街走去。
村南口上老槐树底下,坐着一位老太太,正拧着纺车纺线哩,身子随着纺车的轮转扭动着,不住地抬起头来往大道两头张望着。只见她停下纺车用手搭了个凉棚往南边望了望,两手把地一扶,慢慢地站了起来。原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来到她的跟前。
“同志,歇会儿吧。”老太太很有礼貌的迎了上去:“上哪去?带着通行证了吗?”“带着哩。”小伙子说着从口袋了掏出一张折叠着的纸递了过去。老太太不紧不慢地打开来看了又看,又折在手里,抬起头来像寻找谁似的,周围没人,仰着脖子喊道:“银江——”“哎……我在这呢奶奶!”老太太不好意思地说:“耽误你了同志,赶上学生刚离开下子……嘿嘿……”
顺霞她们老远就看见了,知道是学生漏岗了,忙走了几步,说:“给我看看吧。老嫂子!”老太太又仔细看了顺霞一眼,说:“哎呀,这老师来了,更看得清了。”这时,银奖也急急忙忙提着个裤子跑来了。顺霞看过后又还给那人说:“对不起,同志,耽误了一会儿。”“没关系……”年轻人接过通行证骑上车子就走了。
银江还解释说:“我刚上厕所。”顺霞笑着:“还不快把腰带系上。”老太太也看着银江在笑,说:“哪不是我这老婆子还没学成,斗大的字还不认识一石。那上边一个认识的也没有,你看闹的孩子连个拉屎撒尿的空都没有……这小霞你们往哪儿去?”“我们正要找你呢,老嫂子。”“哎哟,找我呀,动员我上识字班不是……不用动员,说去就去……”“不,老嫂子,有点闲事。”“那咱姐妹儿坐下说吧。”“咱家去坐会儿吧,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多不方便,让银江好好站岗。”“行。银江,照顾点纺车,别让车给轧了。”“放心吧,奶奶。”
老太太就住在街口,几步就到了。她打开门,把两个年轻人让到屋里,还没坐定就很警惕的问:“什么事儿啊,霞?”顺霞非常沉着的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关你什么事儿,嫂子,想向你打听一件闲事儿……你们和虎娃家不是住的很近吗?和他奶奶也有来往吧?”“是不是说她烧香拨头的事儿?”顺霞点了点头。“嘿,老太太上当了,都是那大翠莲,就是小迎散了的那婆婆撺掇哩。那天还偷偷的跟我说来哩,起先还瞒着我,让人逼的,没回路了又来找我说。人家让她请一尊佛,要铜的就是二十块,要泥的也得五块。我说那你可拧着个纺车轮去吧。一斗一斗的纺,哪年哪月能挣几块钱,老太太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能愿出那钱呀?后来又说,人家说啦,实在买不起掏几毛钱请个画像也行。我还劝她,我说入土半截的人了,还修行什么,怎么日本鬼子走不了,也看不见什么大富大贵了。老太太说,说半天就是怕日本人烧杀,还想求佛爷为一家人保平安的……以后就没再提起过这事儿。”顺霞说:“你看咱们找她说一说,劝一劝行不行?”“行。怎么能不行,为他们好儿。这喒就找呀?”老太太说着就想往外走,顺霞说:“能在家吗?”“能。我去看看。”说完,老太太腾腾的走了。
这老太太是抗属。他儿子原是民兵排长,日本人来烧了房子那年参了军,家里还有媳妇和两个小孙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大概麦收后去住娘家了。素霞掀起东头里间屋的门帘看了看,收拾的干净利索,迎门桌上摆着红狮子花的壶碗,大镜子,梳妆匣,炕上被摞子整整齐齐,铺炕的被上还盖了个大方格的土布单子,看不见小孩们的一件衣物,一眼就看出是个利索要强的媳妇。
没容她们仔细品评,两个老太太进屋了。
顺霞忙招呼道:“大婶子,在家忙着哩吧?”
“不忙。先生们工夫可尊贵,俺虎娃常提念他们老师这么好那么好的。”老太太对答道。
顺霞说:“大婶,叫我们的名字吧。咱娘俩唠唠家常。”“那赶情好,就是拙嘴笨腮的可会说个什么?”
说着,三个人进了媳妇住的那里间屋,王家老太太就没再进去,她隔着门帘听见屋里说上话了,就走出房门,到岗上去照看她的纺车了。
快做黑价饭的时候,老太太回家来。顺霞她们还在里屋里说话。她怕打搅她们也不愿坐下点火。为了图个凉快,在门台上放了个小墩刚刚坐下,虎娃和三群夹个小包跑来了,进屋就喊:
“奶奶还没做饭哩?”
“没有,一个人的饭好做,早点晚点随便。今儿个怎么放学晚了?”
“俺们新来的赵老师教唱歌儿来。可逗乐了,人们都愿多学一会儿。另外,我们也耽误了,昨天连王奶奶有三家没按时送字片,俺们挨了批平。今天又去把那两家补上才来。”虎娃说着就去解书包。
三群说:“奶奶,你也得原谅俺们,补一课,奶奶心又灵,多认识几个字好办。”还很策略的鼓励着。
老太太高兴地说:“好说,奶奶不能给你们丢人现眼。他们能学会的,奶奶就能。你们教的我那个什么‘八路军’‘共产党’‘团结抗日’‘优待抗属’‘保卫麦收’……我都会了。你们还该教给我怎么着看通行证。不的像今儿个可把奶奶难住了。那上边硬是一个咱学的字也没有,让人家等了老半天,多误事儿。”
“那行。回去我们向老师反映一下。”虎娃把字片递给老太太说:“今儿个咱学这四个字‘民主’‘选举’。一张上两个字。”老太太拿起字片举得高高的,眯起眼睛看了看说:“对,‘民主’这两个字,对面墙上就有,好认;这一个……这可能是刚写的标语上的,不认得,念什么?”虎娃说:“‘选举’,就是投票选县长什么的……”还解释着。
“董老师——”三群看见素环出现在门口,忙打着招呼。三群转身一看,董老师已站在了他的身后。素环说:“你们教的很认真,很好!”“可不是,认真着呢。”老太太附和道,两个孩子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虎娃说:“王奶奶想学认通行证哩。”
素环说:“我听见了。大娘想得很好,要求学了能用。认通行证这点咱们注意的不够,回去和闫老师说说,可以印个通行证的样子,把上边的字都教会,日期啦,男女啦,年龄啊,戳子的样式啊,都会看了,至于叫什么名字不关紧要,认不认识都行。”正说着,顺霞和虎娃他奶奶从屋里出来了。老太太喜笑颜开,像有什么惆怅事儿一下子解开了。见门台上正谈论识字哩,老太太说:“虎娃,赶明儿也教奶奶认个字。”“嘿。那赶情好,我正想有个伴就好了。咱俩老婆子一块学。”王家老太太说着站起身来。
顺霞说:“天不早了,耽误老嫂子做饭了。”
“不耽误,不耽误。一个人就这一招好,早点晚点,又没人等着着急。你们别过去了,才磨得面,嫂子给你们烙饼,摊鸡蛋。”
素环说:“赶明儿早点来再吃……”
“说实情,前半拉月也不敢说这么一句。”
说着,笑着,她们辞别了两个老太太,向街里走去。
一边走着,顺霞说:“你看老太太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吧。常说鬼迷心窍,迷信对人的迷惑、束缚太厉害了……”老太太告诉的过程很清楚。她光提到了秃文海、大翠莲,说在王家长工院不假,但没见着贾金财,净秃文海偷偷摸摸张罗的。
素环说:“秃文海这个吃眼角屎的东西,放火,投毒,什么坏事没干过,人们说他是王家的一条狗。你看他装得多么诡秘。”“估计贾金财也不会不知道。这回老太太无意中解开了一个谜,说文海说了,老东家没上南边去,舍不得‘聚丰号’还要回来,先让三儿子上城里了,看来上回人们的传说是真的。老太太在道的这件事,说不清还是王冠盈干的哩。”
“啊!这可是个新情况。怨不得人们风言风语的……”
素环思索着:“咱顺便到村长那去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