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班长讲梦梦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中传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8-02-17 16:37:36 字数:3478
王大宝撒好了麦种,男女社员一字儿排开,一人一行,挥舞锄头,挖地松土,打碎土块,拨平土地。上百号男女社员人喊马叫声势可谓浩大,上百个银亮锄头上下翻飞干劲可谓冲天,真应了两句诗词: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更为有趣的是,在挖地的时候锄头经常与棉桃碰撞,发出“剥叨”、“剥叨”的响声,这就引起了善讲故事者的兴趣。今天讲故事的正是上次在麦场上唱秦腔的张班长,他讲的故事是《箭箭不离沟门子》。按照常规,劳动时应当专心劳动,可在生产队里人们天天劳动,常年劳动,已经颇感乏味,颇感疲倦,颇感单调,所以在一些简单劳动中讲讲故事,说说笑话,比比歇后语,博得大家哈哈一笑,也就顺理成章,习以为常了。
张班长高高地举起锄头,轻轻地落了下去,就打开了话匣子:
话说古代有一个人,大字不识一个,小字更是一个不识;既不知道学校门朝那边开,也不知道学校老师姓啥为老几;既没有在学校后院里撒过一泡尿,也没有在学校厕所里拉过一堆屎;他不认识书,书也不认识他;他不会写字,字也不会......
有人不依了,打断了他的话:“行了,行了!尽说了些废话!一句话,他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不就完了!”
“行,行!从简洁处说。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简而言之,他不认识一个字。可是后来他出名了,当了大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哪?”
张班长卖关子,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摆出故事的结果,然后提出问题,留下一个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悬念。
有一天,他去姐姐家玩耍。看见姐姐的女儿拿着姐姐的银簪子玩,后来睡着了,银簪子扔在地上,他悄悄地捡起银簪子,揣在怀里。晚上下雨了,他住在姐姐家里。后来,他偷偷地把银簪子埋在房檐口的房檐水窝窝里。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床后梳理头发,找不到银簪子,问女儿,女儿说不知道,打女儿,女儿哭哭啼啼。他问清原因,就对姐姐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银簪子在你家房檐口从左数第三个房檐水窝窝里埋着。姐姐按照弟弟说的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银簪子。于是姐姐到处宣扬,说他弟弟会“梦梦”。
恰好,一户人家的母猪丢了,便闻名而来,找他“梦梦”,他只好答应下来。晚上,天下着雨,四野漆黑,他打着灯笼,高一脚,低一脚,到处去找,嘴里不住地喊着“劳劳劳劳”。当他找到一个坟园的时候,猛一抬头,看见一株株柏树黑乎乎地,刷刷直响,吓得他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突然,一阵“哼哼”声传了过来,似乎是母猪的叫声,他循声找去,在一个坍塌下去的墓坑里,找到了母猪,而且下了一窝猪娃,他数了数一共12只。他大喜过望,就回去睡了。
第二天,当母猪的主人找来时,他还在呼呼睡大觉。他把“梦梦”的结果对主人说了,主人找回母猪和猪娃后,重重地奖赏了他。“梦梦”先生的名字从此传扬开来。
说说话话,一行地快挖到地头了。张班长停止了故事,加快了挖地的速度,一会儿就挖了出去。张班长走过去选了一个空行,向前挖去。想听故事的社员都急急忙忙地挖着,追了上去,又急急忙忙地挨着张班长选了空行继续挖。挖了一阵,看大家稳定了,张班长才继续讲下去。
事有凑巧,皇上丢了玉带,贴下榜文,找寻玉带并捉拿盗贼。梦梦先生自然被推荐上去,皇上限定他三天时间梦出结果,否则要砍他的脑袋。他在御花园中要了一间房子,住在里边“梦梦”,并要求闲杂人等不得靠近。晚上,吹了灯,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苦思冥想,胆战心惊,想到自己找不到玉带会被砍掉脑袋,就禁不住埋怨起来:可恶的盗贼,张三还是李四,竟敢偷盗皇上玉带,抓住你非碎尸万段不可!
正巧那两个盗贼名叫张三和李四,听说梦梦先生梦得很准,晚上就来听房打探,听见他在喊“张三、李四”,吓得要命,连忙敲门进去,给他跪下,连喊“饶命”。梦梦先生问明情况说:我放你俩一条生路,快去把玉带拿来,给我挂在这间房子门前大树顶上的树杈上,否则的话,定斩不饶!
果然,盗贼把玉带挂在树杈上,千恩万谢地去了。梦梦先生也呼呼睡去。自然,梦梦先生因此得到一笔奖赏,并被皇上封为梦梦大将军。
过了几天,南山出现了一只白额吊睛猛虎,伤害百姓性命,皇上命梦梦大将军去打死猛虎,为民除害。梦梦先生只好豁出命来,进入南山,那老虎看见生人便猛扑过来,他早就吓得瘫在地上,老虎扑了空,滚到山下摔死了。梦梦先生醒来,爬到山下,找到老虎,把他身上带的十几只箭全部插进老虎的粪门里。梦梦先生因此威名大振,人们都知道他是“神箭手”,“箭箭不离沟门子”。
“哈哈哈哈......”社员爆发出一片开心的笑声......
“讲完了,完了,你快找个胡基蛋擦擦屁股,哈哈哈哈......”
“没完,没完!还有最后一段。快收工了,张班长加快了讲故事的速度。”
后来,番邦一个将军率兵来攻打中原,皇上派梦梦大将军统领军队前去退敌。梦梦大将军派会说番邦语言的士兵到番营中四处宣扬,说梦梦大将军是神箭手,箭箭不离沟门子。番邦将军着急了,就派士兵去找了许多“逼土”,给每个士兵屁股后面挂一个,相当于盾牌一样。
所谓“逼土”,德仁以前也没见过,其实就是两头牲口拉的大犁铁铧后面攉土用的铁制器件,五寸见方,正面银亮。渭北农村人们叫转了音,把“逼土”叫成“逼都”。“逼土”,德仁细细想来这名字起的真文雅,真有趣,不是硬性逼着让泥土往一边倒翻吗!
两军会阵,梦梦大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命令士兵点燃鞭炮,放起“大冲”,摇旗呐喊“射啊,射啊,瞄准沟门子射啊!”番兵们大惊失色,转身就跑,正好跑进一片棉花地里,棉花骨朵碰撞着逼土,发出“剥叨剥叨”的声音,番兵们以为弓箭真的射中了屁股,跑得更快了,棉桃碰撞逼土更猛,更狠,更响,剥叨剥叨,剥叨剥叨,番兵溃不成军,梦梦大将军大获全胜......
哈哈哈哈......锄头也真的碰撞着棉桃,发出“剥叨剥叨”的声音......
“快跑呀,小心梦梦大将军的弓箭射中了你的沟门子!”
收工了,人们喊着,笑着,闹着,扛着锄头,顺着大路向前跑去,向家里跑去。
德仁也在饶有兴趣地听着这个故事,他没有跟着人群去跑,他扛着锄头慢慢地走着,他落在了后边。他在沉思着,民间作家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他也听过许多类似的故事,讲的都是一些不学无术、没有本事的人,在一些偶然的巧合和机遇中,飞黄腾达,青云直上,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仔细想来,生活中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不干实事,专靠溜须拍马,巴结领导,自我吹嘘,自我标榜,去混日子,却很兴时。
他回忆着张班长讲的故事,忍俊不禁,嘻嘻地笑个不停......
“德仁哥,什么事把你乐的?”原来是鸳鸯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
“鸳鸯,人家都回家了,你还落在后面干什么?”
“德仁哥,你先问问你自己,为啥落在后边。”
“我在想张班长讲的故事,为什么不学无术、没有本事的人,能够步步高升,青云直上,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难展宏图,不受重视?”
“德仁哥,你在说你自己吧?怀才不遇,宏图难展。上初中时,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朗诵李白的几句诗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连李白这样有才能的人,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德仁哥,李白写这样的诗句,是不是有点傲慢自大,目中无人呢?”
“鸳鸯,你质问得有点道理,但是我们不能拿现在的观点来要求古人,你不重用我,我连发几句牢骚都不行吗?连写几首诗表白一下自己的心态都不行吗?李白毕竟就是李白,艰难困苦没能扼杀了他,逆境险阻没能吓倒了他,反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鸳鸯,你听说过吗?有一句文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德仁一口气把他的观点摆了出来。”
“德仁哥,你说得真好,就像给学生讲课一样。德仁哥,听说你在大学教过书,你给学生讲课,学生也像我这样喜欢你吧?”
德仁沉默不语......
“德仁哥,看样子,你对李白还是很同情的。不过,我看比起李白来,你的情况还要好一点,队里对你挺重视的,安排你到植棉组当技术员,也算是人尽其才吧!是金子总会发光,是雄鹰总会展翅高飞!德仁哥,你何必闷闷不乐呢?”
德仁被鸳鸯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德仁哥,你不觉得这样走着很无聊吗?你唱一支歌儿提提神吧!鸳鸯利用这个机会,还是想让德仁给她一个人唱一支歌儿。”
德仁一看离村子不远了,也就不再拒绝,说道:“唱一首俄罗斯民歌《喀秋莎》吧!”
鸳鸯连声说道:“好好,我就爱听苏联歌曲!”
德仁轻声地但却动情地唱了起来,于是,俄罗斯民歌《喀秋莎》悠扬的旋律便在中国渭北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飞翔起来: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歌声是这样优美动听,活泼明快,使人精神振奋,朝气蓬勃,两人相视一笑,抖擞精神,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