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精准扶贫集结号
作品名称:秀水明山(记录)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8-01-25 15:49:52 字数:11984
8月12日,秀山自治县委书记、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吴宏伟主持召开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了解全县扶贫攻坚工作进展,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吴宏伟强调,当前扶贫工作要在四个方面下真功夫,全面完成四大任务,实现“两脱贫、两满意、一认可”目标。县领导周传明、代成瑶、周毅参加会议。
吴宏伟在会上指出,扶贫攻坚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扶真贫、真扶贫”,要根据“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吴宏伟要求,扶贫攻坚工作要在“精准识别、责任落实、资金投入、培训教育”四个方面下真功夫。在精准识别上下真功夫,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要放眼长远,要“短中长”相结合,让贫困户短期能脱贫、中期能巩固脱贫成果。在责任落实上下真功夫,就是市管领导干部要带头,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第一书记要有责任心。在资金投入上下真功夫,就是要整合资金,主要解决道路、水利、通讯、电力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在培训教育上下真功夫,就是要引导群众树立不甘贫困的意识,不要认为扶贫只是政府的事,要意识到自己是脱贫的主体。
吴宏伟要求,通过扶贫攻坚,要完成“基础设施有大改善、特色效益农业有大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大提高、精神风貌有大改观”四个大任务。基础设施方面,要提早规划、尽快实施,在脱贫验收最低标准上量力而行,尽量多建,惠及更多群众。特色效益农业方面,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特别要让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起来,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巩固扶贫效果,实现持续增收。群众生活质量方面,不能仅仅以2736元脱贫标准线作为工作目标,要解决“八难”、实现“八有”,让群生活水平有大提高。精神风貌方面,要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扶贫先扶志,通过扶持、教育,让贫困群众在精神上有大改观。
吴宏伟强调,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四个下真功夫”、“完成四大任务”,最终让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两脱贫”;让建卡贫困户和各级组织“两满意”;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扶贫攻坚工作认可。
石堤镇龙家村,是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中要脱贫的贫困村。
7月下旬,秀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白文强,被派到村里任“第一书记”,负责组织扶贫攻坚。
短短的60来天,这位“第一书记”就记下了近40页的扶贫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看能否享受低保待遇,产业扶贫,解决住房问题。”
进村的第二天,吃过早饭,白文强就带着小本子,到贫困户家中做调查研究。
当走到贫困户李家武家里时,白文强惊呆了:三间房屋有两间屋顶上开“天窗”,屋外一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在这开“天窗”的屋里,床上躺着瘫痪的女主人,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
面对李家武的状况,白文强陷入沉思中,像这样的贫困户,如果只是一般的扶持,很难在限定的时间内脱贫,需要根据他家的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扶贫措施。
当天,他就在本子上记下:“看能否享受低保待遇,产业扶贫,解决住房问题……”
经过与村干部和李家武商量,一套针对李家武这一贫困户的“特别方案”出炉:把李家纳入低保户,把李家武安排到村里做清洁工,让他每月有600多元固定收入,同时也能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村里还为他家送去几十只鸭苗,利用房屋周边的水田养鸭。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利用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先由村里想法筹一点资金,帮助他重修两间新房。
目前,这一针对李家武这一贫困户的“特别方案”已开始实施。
精神“脱贫”才能真正脱贫
工作日志:“扶贫先要扶志,脱贫得要精神上先脱贫”。
在走访调查中,白文强发现村里有一户贫困户,靠政府的补助生活。可该贫困户并没把补助款用于生活、生产上,而是把补助款拿到茶馆里打牌,有时输了钱,就与周围的邻居吵架,甚至打架。
白文强在调查中发现,贫困户中染上不良习惯的还不少,有的懒惰,等着政府来救济;有的染上赌博习气,有点钱就去打牌。本来不少贫困户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并过上好日子的,但他们宁愿等、靠、要过紧巴巴的生活。
“不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不改变贫困户的不良习惯,不从精神上‘脱贫’,贫困户是不可能实现真正脱贫的。所以,扶贫先要扶志,脱贫得要精神上先脱贫。”在白文强的工作日志里,记下了这样的思考。
白文强的精神“脱贫”建议,得到秀山县委宣传部的支持,部里帮忙筹集了部分经费,在村里开展文化活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宣传,转变其等、靠、要的观念,通过发展生产来实现脱贫。一些贫困户逐渐意识到“精神”脱贫的重要性。
工作日志:“处理好饮水问题是村民组脱贫的关键。须得拓展思路,寻求更多方法和渠道解决”。
8月的一天下午,白文强进村民组调查,刚到达四川河村民组,就被村民们包围起来:“白书记,帮我们解决下饮水问题嘛!”
原来,四川河村民组是龙家村最偏远的一个组,距村里其它组较远,与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隔河相望,80户、300余村民的饮用水一直未解决。
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村民组的脱贫任务就完不成。可如何解决呢?如果从其它村民组把水接过来,需安装好几公里的水管,花的资金多,不现实。
白文强在自己的脱贫工作日志上记下:“处理好饮水问题是村民组脱贫的关键,要想解决,须得拓展思路,寻求更多方法和渠道”。
通过调查,白文强发现河对岸的坝木村不久前才通了水。“何不跨省把水管接过来呢?”白文强征得村民同意后,就出面与湖南省的坝木村商量。
经过与湖南省的清水坪镇和坝木村商量,坝木村同意四川河组把饮水管接过河来,并按时交纳水费。目前,水管已从对岸接过来,正安装到80余户村民家中。要不了多久,四川河组的村民就将喝上这跨省接过来的自来水。
9月17日,重庆秀山县乡镇“道德讲堂”观摩活动在清溪场镇永进居委会举行。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各乡镇(街道)、部分文明单位、文明村负责人共计80余人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期道德讲堂以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为切入点,活动分为道德传唱、见贤思齐、谈古论今、说长道短、行善积德五个环节。活动以大家齐唱《公民道德歌》拉开序幕。随后,宣讲员讲述了重庆市孝老爱亲好人彭元香无怨无悔照顾瘫痪丈夫24年的感人故事。她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听众,大家畅谈了对"道德"、"孝心"的感悟,并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带动身边的人做一个有孝心、讲道德的人。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齐声诵读经典《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经典句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结束后,县文明办还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并要求将道德讲堂活动做深做实,把道德讲堂建到贫困村、建到老百姓的身边,让道德讲堂切实发挥作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9月22日,县委书记、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吴宏伟到涌洞乡、洪安镇、峨溶镇调研扶贫攻坚工作。吴宏伟强调,各地要围绕“户越线、村脱贫、县摘帽”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培育,帮助困难群众加快发展,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在涌洞乡楠木村,吴宏伟深入贫困对象家中,了解部门扶贫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楠木村有建卡贫困户155户515人,其中,重点贫困对象12户40人,低保户9户27人。自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后,涌洞乡党委政府和联系帮扶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把发展高山蔬菜和土鸡养殖作为促农增收的主要产业,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
陈绪刚是涌洞乡楠木村的建卡贫困户,因年岁较高,不能承担重体力活动,而且居住的房屋破损严重。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联系帮扶他家的县华信公司不仅为他修建了三间砖瓦房,还会同当地政府给他送去了260只土鸡苗,并引导他发展高山蔬菜,走种养结合的路子,让陈绪刚更加坚定了脱贫信心。在陈绪刚家中,吴宏伟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发展信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尽快走上致富道路。同时要求帮扶部门和当地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他家的旧房纳入土地复垦,尽早拆除,排除隐患。
调研中,吴宏伟一行正好碰到一辣椒收购商在楠木村收购辣椒。收购商告诉王书记,楠木村海拔高,日照强,早晚温差大,种植的辣椒品质好,价格高。吴宏伟希望收购商把楠木村作为一个重要的辣椒种植基地,引导群众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并鼓励村民们要多种辣椒。吴宏伟说,楠木村海拔高,春季可观景,夏季可纳凉,秋季可观花,冬季可赏雪,适宜发展休闲旅游和高山蔬菜。下一步,帮扶部门和镇村两级在抓好扶贫攻坚的同时,要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引导当地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努力改变贫困面貌,实现精神脱贫。
这段时间,在洪安镇新田沟村,村支两委正引导村民对大坪茶园原有的100余亩老茶林进行改造,并修建了1.5公里的产业路,计划采取贫困对象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发展山羊、生猪、肉牛等草食牲畜和茶叶种植,带领群众增收。吴宏伟指出,发展养殖业技术是保障,防疫是关键。在产业发展中要充分论证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可采取大户承包、贫困对象保底分红的方式,探索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围绕川河盖旅游环线,大力发展茶叶、蔬菜产业,走长期以发展茶叶,短期以发展草食牲畜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调研中,吴宏伟还深入涌洞乡川河村、洪安镇平马居委会、贵措村,峨溶镇蒋家村、新场村和龙塘冲村,了解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吴宏伟指出,抓扶贫就是抓基础建设、抓产业发展、抓生活质量的提高、抓农村面貌的改观。只有农村产业发展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面貌改善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脱贫。为此,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发展100万亩特色效益农业和1500万元投资扶贫计划,具体来讲就是发展中药材、果蔬、茶叶和木本油料作物100万亩,发展土鸡1500万只,养殖草食牲畜200万头。
吴宏伟强调,当前,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各地要按照实现村“八有”,解决户“八难”的工作目标要求,切实加大水、电、路、通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保障贫困对象持续长效增收。要通过抓扶贫来增强贫困对象的发展信心,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问题,确保实现“户越线、村脱贫、县摘帽”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联系帮扶部门的职能作用,用好用活扶贫资金,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他们在越线基础上有更多的收入。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配齐配全村级武陵生活馆服务功能,解决群众买贵卖难问题,增加群众收入。要抵制歪风邪气,积极引导群众弘扬社会正气,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逐步改变农村精神风貌。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富裕新农村,最终实现贫困对象物质、精神双脱贫,贫困户和各级党组织满意,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目标。
9月25日,兰桥镇召开精神脱贫工作现场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精神脱贫工作。该镇全体干部职工、村居干部、镇属单位等50人参加了会议。
该镇强调,要按照“村容卫生、环境友好、乡风文明”十二字扎实抓好精神脱贫工作;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完善村规民约,着力整治“大操大办”陋习,引导群众养成杜绝“大操大办”的自觉行为,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还要求,各村(居)要积极挖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哪里有贫困,帮扶便在哪里展开;谁的贫困程度更深,得到的帮扶就越多。近年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两大“穷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扶贫”,逐渐成为秀山百姓摆脱贫困,实现“富民兴渝”的重要路径。
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秀山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连片开发战略契机,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人口为重点扶持对象,全力推进整村扶贫、产业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扶贫培训、社会扶贫等专项工作,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准扶贫对象的人数、分布、状况,精准识别、精准管理,逐步建档立卡,采取分类指导,改“漫灌”为“滴灌”。
今年9月新学期前夕,秀山县695名大学新生顺利获得贫困助学金,高高兴兴踏上新的求学之路。
在秀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此次获得资助的贫困大学新生几乎占到了全县大学新生人数的一半。此前,覆盖面广、甄别难度大,一直是秀山贫困助学金发放的难题。
而从今年开始,伴随着对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的完成,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短短数十天,贫困助学金便精准地发放到全县贫困大学新生手中。
秀山县扶贫办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县推行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这项工作是‘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基础”。秀山县扶贫办主任彭地进说:自工作启动以来,县扶贫办在“精准”二字上下工夫,创新工作机制,效果明显。
为精确核准对象,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增强公开透明度,县扶贫办积极推广“村组会”和纪检监察制度。
由于涉及面广,群众会开不了,而群众代表会的范围太窄,村组会分片召开确保政策“落地”,大大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对筛选出来的贫困对象,在村委会集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监督。
目前,秀山县对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面结束。通过对农村扶贫对象逐户建档立卡,完善扶贫对象户基本信息,夯实了精准扶贫基础。
建档立卡摸清了大家的“家底”,“帮扶谁”的问题便可做到有的放矢。秀山的扶贫工作实现了由盲目“漫灌”到精确“滴灌”的转变。
扶贫如治病,只有找准病根,才能辨证施治。致贫的原因千差万别,有历史问题、有现实问题;有客观原因、有主观原因;有的原因带有普遍性、有的原因具有偶然性。扶贫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精准确定“帮扶谁”之后,秀山便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群众脱贫找原因,定方案。
“有自来水、有绿化、有垃圾处理设施……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住上新房子,原居住于宋农镇余家组的余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余大爷的旧居是一栋风化严重的老木屋。由于家贫,他只得用木棒勉强支撑起倾斜的老房。如今,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扶贫对口相关政策帮扶下,他终于住进了镇上新建的农民新居。
和余大爷一样,近年来有很多秀山农民喜迁新居,其中有不少人都属于贫困人口。据统计,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秀山高山生态扶贫搬迁3.2万余人中,贫困人口占已搬迁群众的53.6%。
在落实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中,秀山整合政策、打捆资金,改变群众居住环境,为他们从根本上斩断“穷根”。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秀山以“地票”交易与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筹集建设资金,顺利破解了这一难题。
在实施搬迁中,秀山结合农民新村集中式发展,以便使资源更加集约化。鼓励搬迁对象就近进入已规划的农民新村,进行统一选址、规划和管理。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贫困山区的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要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搞旅游,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近年来,秀山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脱贫的出路,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源,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这无疑是“重头戏”。秀山依托土地流转,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原则,依法推进土地流转,提升农民股金、租金、薪金、保障金“四金”收益,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
“现在,我们打造了金银花、猕猴桃、高山反季节蔬菜等一大批扶贫特色农业基地。”彭地进介绍,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和电子商务,秀山扶贫农产业“产、供、销”特色链条已基本形成。
在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中,秀山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作为解决整村扶贫村产业培育难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整合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生态搬迁等专项扶贫资金,统筹市级部门和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在有条件的整村扶贫村发展乡村休闲体验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巩固整村扶贫成果。全县多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劣势变优势,“贫山”变“宝山”,有了产业支撑,群众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把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列为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把精力用在精准识别、扶贫建卡上。坚持按照程序严格标准,识别贫困户16844户、65154人,贫困村110个。
建立干部驻村机制。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2年期驻村扶贫特派员。抽调作风过硬、熟悉扶贫开发业务的159名干部组建53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到53个贫困村“安营扎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队伍不散、人员不走”。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秀山县领导、县级部门副职以上干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每人结对帮扶10户贫困户,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中层以下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全覆盖。
完善扶贫协作机制。借中央定点扶贫契机,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衔接沟通,落实资金150万元完善川河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与大足区、璧山区、市建委扶贫集团及山东省德州市的对口帮扶衔接联系。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乡镇(街道)、部门签订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目标考核范围,千斤重担,人人有责,层层抓落实。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清溪场镇多措并举,组建理论宣传队,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助推全镇精神脱贫。
“严于修身很重要,加强党训学党章,坚定理想和信念,自觉......”这是清溪场镇夕阳红理论宣传队用三句半的形式向村民们宣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据了解,为帮助村民们从精神上脱贫,今年9月初,清溪场镇成立了这支夕阳红宣传队,队员全部是镇上爱好文艺的大爷大妈。宣传队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将扶贫攻坚政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教育等编成金钱杆、三句半、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村串户进行宣讲表演,深受群众的喜爱。
清溪场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镇将举办这样的活动120余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在开展精神脱贫工作中,大溪乡党委、政府组建了一支巡回宣讲队,深入各村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扶贫攻坚工作,深受群众的喜爱。
10月12日,大溪乡“爱心聚扶贫、你我共参与”精神脱贫宣讲活动首场演出在该乡丰联村码头广场举行。宣讲队结合正在开展的扶贫工作,编排了快板《刹住请客送礼风》、三句半《环境卫生要搞好》、小品《懒汉脱贫》等节目,吸引了不少村民观看。
当地一位村民说:“看了《刹住请客送礼风》这个节目,感触很深,现在什么事情都大操大办,明天这家有人过生要请客,后天哪个孩子上大学又要请客。老百姓实在受不了,是该把这个风气刹住。”
大溪乡表示,接下来,该镇还将组织宣讲队深入丰胡、下大溪等其它5个村开展宣讲活动,每个村不少于两场,以这种形式积极引导村民从精神上脱贫,争取早日摆脱贫困。
今年以来,梅江镇以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助力群众精神脱贫。
该镇兴隆坳村村民陈武合,喜欢看政治、法律方面的书籍。“村委会离我家只有15分钟的路程,很方便。”他一边翻阅书籍一边说,“很多书都很实用,并且随时有更新。”像陈武合一样喜欢到农家书屋看书的人很多,他们时常利用农闲时间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充电”。
除爱看书之外,该镇群众还特别喜欢运动,每天晚饭之后,大家喜欢到公路走走、爬爬大寨坎、跳跳坝坝舞。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投入10余万元开展文化建设,设立了镇文体活动室,完善了硬件设施配套;提升了文化站服务功能,做实文化建设载体。同时,新建了八幅、三角、凯干、晏龙四个村的文化广场。还购置了影碟机、电视、书牌桌椅和健身器材,配备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一是邀请上来与深入下去相结合,增强群众认可。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就脱贫工作开展参观学习活动1次,召开扶贫攻坚及农村工作座谈会1次;组织机关干部入户走访困难户1600余人次,召开院坝会11场次;组建扶贫工作队6个,印发扶贫帮扶联系卡1000余份。
二是主题宣传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提高群众知晓。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新建垃圾池6口,开展卫生互评5次;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引导群众自觉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出台《岑溪乡“精神脱贫”实施方案》,制作固定标语8条,以实际行动转变群众“等、靠、要”被动脱贫思想,增强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三是自主脱贫与结对帮扶相结合,激发群众参与。全乡596户贫困户全部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制定精准脱贫计划,进行“实打实”结对帮扶;引导困难户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通过发展苦参、黄精等中药材100余亩打实自主脱贫基础,增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要脱贫,先修路”,在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秀山县乌杨街道把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通过硬化通组道路,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
在该街道长滩村通组路道路硬化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利用晴好天气抓紧硬化通组道路。据长滩村干部介绍,长滩村野生竹林资源丰富,村民们每年都靠卖竹笋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由于交通不便,道路狭窄泥泞,村民买进卖出都十分困难。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紧瓶,乌杨街道以扶贫攻坚工作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对当地的通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
按照该街道扶贫攻坚工作规划,在今年底前,将完成该街道长滩和大田坝两个贫困村10多条通组道路和人行便道的硬化,硬化总里程24公里,达到组组通畅目标,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产业发展。
秀山县各单位、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到联系乡镇(街道)、村寨开展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梅江镇坪南村是县国土房管局联系的贫困村。为实现贫困群众短期脱贫目标,日前,县国土房管局为该村13户贫困户送去了22头猪崽,让他们发展养殖业,尽快实现增收。
“对有劳动力的困难群众,采取送猪、送鸡鸭的方式,帮扶他们脱贫,对有困难、疾病的群众,我们采取医疗救助的方式。”县国土房管局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坪南村第一书记伍晓彬告诉记者。
8月21日,县教委干部职工到石堤镇阳桥村开展精准扶贫,为该村14个特困家庭每家送去了一头崽猪,帮助他们实现短期脱贫目标。县教委表示,今后还将在生产、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对该村进行全方位帮扶,确保阳桥村早日脱贫。
8月22日,梅江镇组织凯干、民族两个村的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黔江区中塘乡、黑溪镇、小南海镇等地,考察当地的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情况。考察中,中塘、黑溪、小南海等乡镇依托气候、自然等资源,大力发展脆红李、猕猴桃、养殖等特色效益农业取得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大家深受启发。梅江镇表示,将结合自身实际,因村因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全镇如期脱贫。
溶溪镇回星村是县公安局的联系扶贫村,在前期的调查走访中,民警们了解到,村民卓福均因病丧失劳动力,无法从事生产,而家中又无其他经济来源,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日前,县公安局干部职工来到桌福均家中进行看望慰问。在得知卓福均可以通过医治恢复劳动能力后,民警立即与县协和医院取得联系。医院表示,对卓福均的治疗费用给予一定减免,并免费提供住院期间的饮食。民警希望卓福均安心治疗,尽快摆脱病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重庆晚报记者到秀山,为市民独家打探“未来城中城”,发现县城中心楼房拔地而起,沿街花灯高挂,商圈功能齐全,每行几百米,就能看见一处小型苗寨,街道干净清爽。
县建委城建科科长黄光辉说,明年6月起,城中城将变成现实,该县母亲河“梅江河”沿线,要增加不少旅游项目,主城市民来秀山过周末,不用再去城边景点找耍事,在城中心就可赏花灯、逛古镇、住五星级酒店。
黄光辉说,市民来秀山城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渝怀铁路坐火车直达,二是乘客车或自驾下渝湘高速,通过花灯大道下穿朝西行,连接城中主干道渝秀大道,即可进入县城闹市。横跨县城的母亲河梅江河沿线,将形成县城最繁华街区。
黄光辉说,到明年6月,城中心有几个大型旅游项目要亮相,文化五馆是其中之一。“五馆包括规划展览馆、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花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3400平方米,为传统小寨风情。”黄光辉说,今年11月7日,是秀山县庆30周年,该工程将于当天投用。
“花灯博物馆独栋设立,馆内设有戏台,传统花灯元素将得到提取和演变,市民可在里面赏花灯、敲锣鼓,听哭嫁歌。”黄光辉说。
黄光辉推荐的第二个好地方——秀山西街。西街处于梅江河中游段。“这里保存有部分清明时期古老建筑,比如著名的八卦井和天后宫等遗址。”黄光辉说,西街占地4.32公顷,现建筑面积约4.46万方。
西街修复完工,古街区道路“一纵四横”,如“宽窄巷子”,每栋居民楼风格各异,由专业仿古单位的木匠、工匠还原建设。“未来市民来逛古镇,可以看到寿衣店、老酒馆等传统铺面,可围在火铺上谈天喝土油茶,带手工布鞋、布衣回家。”黄光辉说。
在建的豪生酒店国际社区,位于梅江河下游,属于秀山首家五星级酒店,整体呈“S”型。
该工程开发建设方为重庆申基集团,其旗下天马物业公司总经理雷铭说,酒店的建筑与园林布局,出自意大利顶尖设计师。主以休闲度假为主,酒店3.5万方面积,能同时容纳360人入住。
此外,该酒店在园林设置了停机坪,高端客户可联系解放碑威斯汀酒店、梁平县戴斯等酒店,乘坐直升机直飞秀山。另外,黄光辉介绍,梅江河沿线1.7公里,将新修亲水步道。
“咩——咩——”在秀山县江西屯村天塘坡组的竹林中,传出此起彼伏的羊叫声,上百只白乎乎的羊你争我赶地穿过院坝,在“羊倌”曾庆兵的招呼下,陆陆续续回到羊圈中。
今年52岁的曾庆兵,是秀山县平凯街道江西屯村天塘坡村民,属江西屯村的建卡贫困对象。2014年7月,他利用在外打工攒下的钱,回家盖起了羊圈,做起了土“羊倌”。目前,存栏羊已达120只,成为当地出名的养羊大户。
在做“羊倌”之前,曾庆兵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1998年,在大多数村里人都还没有打工意识的时候,曾庆兵就去到经济发达的上海,进入一家热水器工厂,从乡村农民变身为城市工人。这一干就是15年,由于踏实肯干,曾庆兵很得老板赏识,岗位从维修、销售、管理各处变换,积攒了不少经验和人脉。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曾庆兵开始不停思考,总不能一辈子都靠打工过活,是不是应该自己干点什么?面对一众扶贫攻坚工作队成员,曾庆兵讲起自己的创业缘起,十分感慨: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也是城里人的世界,乡下人毕竟都要落叶归根,不如趁现在还有几分力气,回家做点自己的事业。加上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留在身边照顾,也更加放心。尤其是从电视上看到家乡正掀起新一轮扶贫惠民活动,曾庆兵更增添了几分信心。
说干就干,考虑到老家山林丰富,地广人稀,曾庆兵决定发展山羊养殖。2014年6月底,借儿子结婚大喜,曾庆兵返回家乡,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从附近养羊户那里买回63只本地羊开始饲养。
曾庆兵先和儿子一起精心设计了一个“羊别墅”,三间砖砌的房子紧挨着住屋,一字排开,里面用木头设置成一楼一底,曾庆兵介绍说,“这样的羊舍通风透气,山羊全部住在二楼,粪便从木板缝隙漏到地面,方便打扫,能有效防止羊群生病。”
说起自己的养羊“大业”,曾庆兵完全打开了话匣子。羊子刚买回来,病的病,死的死,家里人都非常担心,曾庆兵心里也着急,三天两头往村里兽医家跑,一来二去,加上自学摸索,慢慢也琢磨出一些门道来,对付感冒、拉肚这些日常小毛病,已经可以自己诊断解决。对于养殖技术的摸索和研究,曾庆兵一刻没有懈怠过,通过向畜牧专技人员请教,以及不定时走访周围的养羊户,加上自身翻阅兽医书籍,曾庆兵不光掌握了治病技巧,在饲料投放、日常维护和育种繁殖上,都有了自己的“一本经”,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羊专家”。
当被问到养羊的诀窍,曾庆兵讲得头头是道:“养羊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卫生工作,预防疾病。”曾庆兵每五天统一实行羊舍大扫除,不定期撒放石灰进行消毒,现在几乎很少还有羊子会生病,即便是刚降生的小羊仔,在曾庆兵的悉心照料下也基本上能全数存活。曾庆兵满是自豪地说:“你们看我这些羊,一个个油光水滑,和其他人养的羊比起来,精神多了!”
羊儿肥了,“羊倌”曾庆兵却瘦了一二十斤,每天不管天晴下雨都要赶羊进山,一年下来,曾庆兵被晒得又瘦又黑。但曾庆兵从没说过一个“悔”字,看到满圈的羊子长势喜人,曾庆兵边带领扶贫工作队参观羊圈,边喜滋滋地算起了增收账:从最开始投入4万元买进63只羊,开春卖出6只成年羊和4只小羊仔,已经收入一万五六,到现在存栏数量已是原来的2倍,下个月又有50几只羊仔降生,年底出栏200只羊基本没有问题。羊子冬天价格更走俏,就算按照1000元/只保守计算,收益都相当可观。
相反,养羊投入总体不高,羊子吃山草,喝山泉,只需要少量的饲料补给。很多邻居都外出打工,曾庆兵就在他们闲置下的地里撒上草种,为冬天储备草料。曾庆兵不无感慨地说:“乡下人要真正脱贫致富,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思维方式,你看很多人还是走传统路线,养两头猪,种两亩地,但是辛苦一年,却见不了多少收益。”
酒香不怕巷子深,曾庆兵羊子养得好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现在到处都有电话打过来,要买羊子。”在曾庆兵的示范效应下,现在江西屯村里不少人都希望借助山羊养殖脱贫致富。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一颗孝心和骨子里传统的家本位思想,促使曾庆兵返乡当起了“土羊倌”;苦干实干、奋力脱贫的坚强斗志,为曾庆兵这个“土羊倌”点亮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说起接下来的打算,曾庆兵的目标是在隔年热天到来前完成羊圈扩建,借助当前扶贫攻坚的良好态势,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共享产业扶贫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