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晏州寻梦(小说)>第三章 烤烟栽培04

第三章 烤烟栽培04

作品名称:晏州寻梦(小说)      作者:遇上你是我的缘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7:44      字数:4687

  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初春,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山河披绿,春风清爽,阳光和煦。校园里不知名字的树木,渐渐地在枝梢处起了一个个凸点,最初是淡绿色的,慢慢地颜色变深长大,原来是新叶长出来了。晏州河畔两岸,也是绿色点点,从大小鱼洞交汇而来的深绿如玉的河水缓缓地从学校旁边哗哗而过。不过,来来往往的人们,都还厚衣加身,那是因为还有倒春寒。也就是说,虽然到了春天,气温有所回升,但早晚的温差大,稍不留意就会感冒发烧,还有个词语叫做春寒料峭是也。学校门口的那条灰白的水泥路,从连接晏州河两岸的一座平桥上穿过,一头连着学校,另一头便是晏州街。我不知道在大坝两年,从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个来回,但似乎每走一回,这心里都会略有不同的体会。多少年过去了,当这种不同的体会逐渐地在心底聚集起来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心结,一种对至今早已荒废的老校园刻骨铭心般的深切怀念,一种对晏州这座川南有名的“茶马古道”的古镇情有独钟和难舍难分的故园情怀,一种把异乡当做故乡的浪子思念禁不住油然而生。
  虽然,我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坝人,自然对这里的一切全无所知。可如今,我的双脚已经踏上了这片神奇而又人杰地灵的红色热土,心中便激荡起一份豪情。也许,大坝这地名的由来,跟我眼前这万亩良田不无关系吧。果真,从网上查阅,大坝这地名还真的跟“十里平畴”的万亩良田汇聚在群山之麓所自然而然形成的大坝子撇不开关联。不过,这地名其实只是从地形上来命名的。但这里还有别称,你比如晏州,鲵源社区等。那就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取名的了。
  在前面,我都已经很详细地介绍过大坝,这里就不再赘述。就谈谈大坝著名词人黄子敬先生有名的《晏州赋》,摘录与此以飨读者。《晏州赋》赞曰:“感造化之偏爱,赐晏州之丰蔚。若璀璨之明珠,嵌西南之边隅。四围叠翠,十里平畴。烟霞萦绕于沟壑,花果漫铺于岩岫。柏楠参天,游子怀故乡之思;黄桷荫翳,舆书载风水之象。百鹤成群,嘤嘤和韵;双流合抱,熠熠耀金。古佛台高,清风习习传经磬;朝阳鼓响,流水潺潺诵梵音。万寿寺,来龙山,兴福寺,暮鼓晨钟天宇净;上天堂,文庙殿,白音庵,青灯夜烛木鱼鼟。望江楼阁,风铃自语伴烟雨;大石包前,寿星独钓度晨昏。税关桥下,稚子嬉游于清流;骤雨晴初,渔翁撒网于烟渚。河水清且涟漪,窈窕浣纱女;山歌雅而婉转,敦朴驾犁人。响水春雷,喷珠吐玉;凉村蜜果,垂涎流津。商贾云集,山间铃响马帮来;钟灵毓秀,物阜民丰远客临。真乃天藏福地,长宜治学而耕。乾嘉以降,莘莘学子开文气;清末民初,代代人才出此乡。留洋赤子,偕乡贤施教重基础;昔日优生,忠事业建言共腾骧。而今校内:睹桂树摇风,依然留倩影;纵年轮转晷,旧物念伊人。当如是:山光水色谐天地而齐美,景物人文合自然而共荣。画妙如此江山,地灵果多人杰!”
  在大坝,我早有耳闻著名的晏州八景,只因忙于学业,无暇全部欣赏。但还是至少看过一两处景观。现查阅资料,便补齐晏州八景的文字,也算是对我在大坝两年职高校园生活一段美好的回忆吧。资料显示,晏州(大坝)八景依次是:小鱼洞,大鱼洞,朝阳洞,洞河,马踏井,沙沟一线天,大坝猪儿粑和大坝裹脚肉。我现在把大坝八景简介如下:
  小鱼洞在大坝集镇南面,与政府驻地仅200米,洞口高10米,宽15米,洞中伏流自远而出,绕市流入鲵源河,水温常在2-15℃,洞内产大鲵,细鲢,每逢春节(冬春交际)有近万尾幼鲵从洞内浮出,素有“天然孵化场”之称。洞水冬暖夏凉,清莹洁净,沿岸柳阴花红,芳草鲜美,有诗曰:“桃花杨柳沿溪岸,柳堤春肖伴人行”就是这里的风景写照。在寒冬季节,涌出的泉水蒸气弥漫鲵源;炎炎盛夏,泉水冰凉浸骨。往昔,这里鲵鱼甚多,到了河边。只听河里鲵鱼跳得水响,用火把一照,一河到处都是鲵鱼,大者有一米多长,约重五、六十斤,背上长起如星的白斑点。大鲵白天藏在石缝里,晚上出来觅食,并发出婴儿似的啼鸣,大鲵的爪子形似小孩手指,当地人称之为"娃娃鱼"。鲵由于味美、无刺,还可入药,一度成了人们捕捉的猎物,致使鲵鱼濒临灭绝的危险。近些年来,大坝镇政府采取了保护措施,鲵鱼得到恢复性发展。小鱼洞沿河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弯曲的河里,长着嫩绿茂密的鱼藻,铺覆河底,鱼儿在水里自由地游弋,凡此种种,把小鱼洞妆点得越发迷人,令人流连忘返。
  大鱼洞座落在大坝苗族乡集市西边,有一洞伏流远出,洞口高30米,宽20米,洞中水来自余脉暗流潜伏约100多公里,水系冬暖夏凉,水温常在4-18℃之间,洞内产大鲵、细鲢,此水时有间歇涨浑水泥浆,变化无常,传说“朝阳洞原有雌雄犀牛一对,因事不和,雄犀牛逃至大鱼洞内隐居,洞水干涸和浑浊,都因犀牛所致。”传说终归传说,但为了锁住野训的河流,人民政府已投入资金,筑起拦河大坝,形成近30000平方米的漂亮人工湖泊,既可灌溉2000多亩良田,又供游客荡浆游玩,湖四周绿树成荫,田园环抱,2003年,人民政府招商引资200万元,在此建成中国大鲵训繁基地。
  朝阳洞位于大坝鲵源景区北侧约1公里,朝阳洞系喀斯特岩溶溶洞,结构分为三层。地面一层,洞宽18米,高30米,深100米。石笋、钟乳石形似垂莲、龙头、玉笋、蘑菇,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暗洞为第二层。洞长800米,曲径幽深、蜿蜒起伏,有12个洞厅,30多个景点,成一条龙形状分布。洞内溶蚀堆积物发育,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边幕等保存完好,形态奇丽,似人、似物,自成一景,在灯光的作用下,景观越发精致、迷人。洞内精华的景观,有"金龟戏鲤鱼"、"三丰书画室"、"天然林园"、"聚仙厅"、"三丰酒窖"、"金银牌坊"、"万亩良田"、"仙女沐浴"、"灵芝塔"、"巨手山"、"金龙抱柱"等。洞的底层是阴河,在二层洞内位置较低的地方,丰水期有浅水溢出,洞内大小塘水时涨时消。洞的东西约八、九百米的毒蛇洞,洞中有水流动,且常有珍稀动物大鲵出现。相传道家张三丰曾在洞中修道。昔洞前有庙,刻有青狮白象,伏犀卧虎等。今已开辟为风景旅游景点,供游人观赏和休闲。
  洞河位于大坝集市东北约5公里处,鲵源景区四龙之山壁处。兴晏、卜浑之水经伏流数十里后由此流出,号称地下十里长河或地下龙宫。洞口高40米,宽25米,洞中河水从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的天泉洞底层的暗河伏流出大坝洞河,号称地下十里长河,洞内形态万千,洞的两旁及顶端挂满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倒影映入水中,宛如龙宫宝殿,洞河两岸石壁琅轩,芳草鲜美,修竹排列,水面平坦似镜,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出洞二三百米两岸石壁如廊,有如小山峡之缩影,甚是迷人。
  沙沟一线天位于大坝鲵源景区。一线天系地质发育,岩层破碎带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常沿这些破碎带作用形成的高差的绝壁峡谷地貌。沙沟一线天,是大坝鲵源景区的一个景点,是一条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峡谷。峡谷长5公里,谷底常是干涸的河床,一沟卵石少水流。两山对峙入云,高数十丈。谷壁树多倒悬,勾藤满树枝,谷中绿苔点染,灌木丛生,花舞岩前难攀折,花草清香风远播,石乳岩悬成万状,邃洞幽深到处连。沙沟一线天谷深如长龙,蜿蜒曲折。在距峡谷尽头有100多米,谷宽仅2-5米,最窄处只有1.6米。尽头处,有一"飞来石"卡在两山石之间,溪水从下面流过。飞来石下面的几块巨石较规则地堆聚在一起,形似龙头,象巨龙大张着口,口中有一长石,形似龙舌,溪水从长石上流出。沙沟一线天在通往僰人悬棺的旅游线上,是旅游线上的一处天然胜景,西南师范学院曾经在这里进行地质考察,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曾经在这里取景,并称赞沙沟一线天比峨眉山一线天更美、更壮观。
  马踏井位于大坝鲵源景区。乃天工造成。其井四周石岩笔直犹如刀劈,苍藤翠竹环绕其上,潭水深不可测,井水常年清澈碧绿,忽潮忽落,但从未浸出井口,鱼鳖戏游其中,却无人敢于捕捞。是一处神奇的景点。此井从古至今传说很多。一说昔关圣人所骑神驹行至此地,前脚于金鹅的马创井,后脚则于大坝,关圣扬鞭一跃,神驹后蹄留下一井,称为"马踏井"。又一说马踏井原为若干万年被宇宙间飞来的殒石撞击而成。其实,马踏井的成因,与岩溶的作用更有关连。井中之水,则是地下暗河而已。
  大坝猪儿粑是大坝驰名的美食,饮誉川滇黔边区和成渝地区,其历史有三百三十二年,是渍乾隆年间客家人迁徙大坝时带来的美食文化,是春节的必备佳肴和待客的上品。“腊月三十守田坎(即守岁),正月初一抢元宝(即汤元)。”从初二开始,小镇家家户户就要做“猪儿粑”了。这“猪儿粑”便是小镇独具风味的名小吃。
  大坝裹脚肉是大坝又一驰名的美食,饮誉川滇黔边区和成渝地区.大坝裹脚肉十分讲究,其一原料必须是猪肉坐墩的笫二刀,肉质鲜嫩,肥瘦皆宜;其次煮时火候到位,既不过生也不过熟,刚好煮熟皮肉脆性为适宜;其三,要砧板平整,刀快锋利;其四是厨师(片肉师)手稳刀平速度快,这样片的白肉才薄叶均匀,又薄又长,剔亮透明.薄如蝉翼,大坝人称之为"裹足肉",这是"大坝裹脚肉"的特色.第五,"大坝裹脚肉"十分讲究蘸水,用上等妆酱油拌以姜葱和蒜泥,糊海椒,味精等佐料调和而成.由此"大坝裹脚肉"遐迩闻名,是席上珍肴,接待客人的佳品。
  另外,兴文县大坝苗族乡还有“宜宾江南水乡”,“兴文民间书画之乡”和“兴文高桩文化艺术之乡”等美名呢。尽管我非地道的大坝人,但有幸在大坝职中求学两年,也算是荣幸之至,不虚此行了。
  大棚育苗除了升温快,还能防严寒。透过灰白的薄膜,我们看见苗床营养袋里的烟苗长势喜人,看那碧绿如玉的叶子,粗壮有力的烟茎,一株株排列有序地打起精神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检阅”呢。王钊同学时不时为烟苗喷施些营养液或者药液用于苗床期的病虫害防治。班长周松喜看烟苗长势良好,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在烟苗稍大一些的时候,赵禹老师说:“现在可以去掉薄膜了,要让烟苗适应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快适应移栽以后大田生长期的气候条件,从而为烤烟的优质适产打下很好的基础。”
  移栽那几天,天气都还不错。一大早,赵禹老师为每个烤烟生产小组分派了任务,各组长召集所属人员,负责运苗到烟田。运苗的工具就是竹篾编织的竹筐,和农民进城卖菜的菜筐相同。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装有烟苗的营养袋一个个取出放到筐里,就像手里捧着宝贝似的,心情是愉快的。对于我而言,对种庄稼都很陌生,就别说种烤烟了。所以,现在的我就一点点地做起,王钊组长叫怎么干那就怎么干。他以前在家时,也是种过烤烟的,既然是种过,那就有经验。当经验和理论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哪些地方有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烤烟生产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为兴文县未来争创的“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努力争当新时期合格的烤烟技术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的烟田,不,准确地说应该是烟地,早在移栽烟苗之前就已经起好垄,掏了排水沟和打好烟窝了。赵禹老师亲自在现场,要求各组长严格按照理论生产数据进行划线,打窝。班长周松和王钊还有几位组长负责拉皮尺,定位和用干石灰粉来标上记号,各组人员这才动手操作,每一个烟窝的深度均要用卷尺量过,不合要求的必须无条件返工。所以,到最后站在远处,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排排一行行排列十分整齐的烟窝和行距,眼观上给人的视觉就是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有的同学蹲在地里,额头都冒汗了。忍不住哈哈一笑,擦汗时没注意,结果成了花脸,引得周围的同学捧腹大笑。
  就在田边地角,赵禹老师讲道:“烟苗运到烟田,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尽量注意不要抖掉营养袋上的营养土和弄断烟苗。移栽时,要先把一半细土填于烟窝内,取下营养袋,再用另一半细土轻轻覆盖烟株周围,略微用两掌的合力轻压以固定烟株即可。切记不可太用力挤压,以免挤断弱小的根须,造成烟苗死亡和缺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