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秀水明山(记录)>第96章祝工清源

第96章祝工清源

作品名称:秀水明山(记录)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8-01-16 10:31:01      字数:5055

  祝清源(1920—1993),男,汉族,湖北武昌人。1943年在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47年。1948年在国民政府交通部青岛港工程局任助理工程师,1949年在四川省水利局测绘总队时参加过重庆巴县梁滩河工程队工作。四川解放后,祝清源先后在川西行署水利局、四川省水利厅、涪陵专区水利电力局、垫江县电管所等单位工作。曾参加成都市地下水道,广汉县唐家堰、梓童县开化堰、人民渠、东风堰、百文水库、涪陵大溪河电站、武隆县土坎电站等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组织指挥工作。1966年从涪陵地区水电局调来秀山,直至1988年退休,在秀山工作长达22年。
  1966年祝清源来到秀山之后,首先到孝溪水库进行考察。孝溪水库于1958年动工修建,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大兵团作战的办法,因而工程质量很差,1960年由于经济困难被迫下马。祝清源查看了孝溪水库工程的现状之后,向县委提出了复修的建议方案,当时迫于资金困难,不能全面复修,县委同意了祝清源提出的第二方案,即先修主干渠及其配套工程,为全面复修打下基础。
  1968年,在平江大堰1、2、3号石拱渡槽完成之后,根据祝清源的建议将4号渡槽改建为钢筋薄壳渡槽。渡槽长270米,墩高20米,净跨12~14米,设计流量为3.5立方米/秒,这在秀山的水利建设史上还是首例。
  工地民工们听说,修4号渡槽要来工程师,是涪陵地区仅有的两个工程师之一。当时工地上的民工们还未看到工程师是什么样子,因而有一种神秘感。然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坐着拖拉机而来,衣着朴素,手提简单行李,唯有头上的那顶帽子显示了他的不凡身份。指挥长王宗瑜、副指挥长粟登科立即前往相迎,并向围观的民工介绍了“祝工程师”。
  当时,工地上是随时搭建的简陋而低矮的工棚,祝工程师被安排在一“单间”。领导安排伙房炊事员单炒了几个好菜,为祝工程师接风。可饭作好了,到处找不到祝工程师。
  原来他一放下行李就来到工地,来到正施工的民工中间,看看电焊质量好不好,扎丝捆绑规不规范,水泥灰浆比例是否合符规格,直到收工,他才同民工们一起离开。当看到专为他准备的接风宴席时,他不高兴了,非要炊事员把这些好菜倒进民工的大锅菜中,同民工们一起吃。结果领导来了,技术人员也来了,围了好大一圈人,有说有笑,陪祝工程师吃了接风晚餐。
  吃完饭后,他到各个工棚去“串门”,同民工们谈笑风生,亲如家人。民工们觉得叫“祝工程师”不顺口,就叫他“祝工”。这个“工”字,民工们是当作“公”字解的,在农村“公”是最受晚辈尊敬的长者。
  祝工在四号渡槽施工期间,患了一次重感冒,指挥部要送他去县城治疗,因施工正紧,祝工不肯离开工地,说就在医务室吃点药,打两支针,退烧就行了。当时医务室是从生产队抽来的农村赤脚医生,姓程,他忽略了要先给病人做皮试,然后才打青霉素,不想这一针下去,祝工当即昏迷过去。这下可把领导们搞慌了,立即打电话向县委报告,县委领导知道后,马上来人来车进行抢救,当祝工苏醒过来后,见小程正跪在床前哭泣,便摸着他的头安慰地说:“小程,这不怪你,是我忽略了,事先没打招呼,不关你的事,以后我们都要接受教训”。若不是祝工这一番话,小程是脱不了干系的。
  1973年复修孝溪水库时,祝工住在二道河一个姓易的农民家里。环境十分幽静。这家有夫妻二人,一个80多岁的老母,一个待字闺中的姐姐。母亲患哮喘病,因太穷无钱医治,家里连猪也喂不起一头,祝工十分同情他们,找来指挥部的医生给老人看病,还拿出50元钱给他家买了两只猪崽,这家人十分感激,至今念念不忘。
  祝工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凡是与他有过一次交往的,以后碰上,他都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张师傅”、“李师傅”、“小王”、“小赵”叫得十分亲热。民工们喜欢祝工没架子,也乐意同他交朋友,有什么开心事或烦心事,都说给他听。祝工也把自己不平凡的经历掏给大家。他说,1943年,他与几个同学从武昌出发,徒步去西康求学,一路历经千辛万苦,连不多的一点路费和衣物也被土匪劫掠一空,唯独一口“洋瓷脸盆”一直带到西康。说到他的家庭只有一个儿子,同外婆住成都,每次给他来信,只要一个足球。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完全像一位慈祥和善、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从此,民工们都称他祝老。
  从县委、政府到工程指挥部各级领导,都十分尊敬祝工,也特别关心他的生活起居,两次复修孝溪水库,领导都安排他住工程指挥部,生活派专人照顾。但都被他谢绝了,他要住在技术工连,同木工、石工、铁工、钢筋工师傅们一起生活,这样便于联系工作,把握好质量关,指挥部领导只好依了他。
  指挥部领导吩咐技工连的伙食团长,对祝工的生活要特殊照顾。当技工连炊事员把单做的菜饭送到他面前时,他二话没说,把好菜端回来倒进大锅菜中,还把伙食团长叫到一旁说:“现在肉食供应困难,以后凡是打牙祭,钱由我出,大家一块吃,不要给我特殊照顾。“说着掏出几十元塞在伙食团长手中。
  当时抽烟,祝工是有特供的,但他很少去买,即使买了好烟,也是民工师傅们一起分享,他自己经常抽的却是8分钱一包的“经济烟”,还总是一分两节,再裹上叶子烟抽,他尤其喜欢师傅们从家里带来的顶叶子草烟,说这“过瘾”。每次他总是笑着说:“我这人生坏了脾气,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你们还年轻,可不要学我这坏毛病。”
  据说,祝工当时的工资是全县最高的,比县委书记的工资还高,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没有穿过一件高档的衣服,经常是一件蓝色中山装,一双黄球鞋或者黑色的马口胶鞋,头上还是那顶呢子帽,若再沾上一身泥土,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倒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大爷。
  祝工无论进城办事或是到其它工地,从来不要指挥部派车,当时来往于孝溪水库的各种车辆很多,真可谓“车水马龙”,但祝工每次都是步行,从不搭车。他说,还是多走路好,一可锻炼身体,二可了解民情,一举两得,又潇洒又自在,何乐而不为?
  祝工那严肃认赵,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人所共知的,第一次复修孝溪水库时“夹心墙”(粘土心墙是个关键部位,质量要求很高,必须用标准粘土)施工时,不少民工图近,取土方便,完成任务快,不按指定的地点取土,而是乱挖乱掘,把石子、杂草和腐植质土都挑来充数。祝工见了十分着急,他把带队领导、施工员和民工们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知道“千里长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吗?这夹心墙是蓄水防渗的关键,千万马虎不得,否则将前功尽弃。遗祸无穷。民工们听了心服口服,自觉翻工重修。
  1970年为复修孝溪水库,祝工先带一帮技术员和民工到原工地进行复核。按原设计图,在大坝右岸应有一个高程标志,但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当时天色已晚,有人主张第二天再来,祝工听了一言不发,拿起一把镰刀,直往山上走去,一路披荆斩棘,仔细寻找,最后在一棵松树疙蔸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标有“N5”的水泥柱。
  修建帅家水库,这是在秀山喀斯特地质上修建的第一个水库,地质情况复杂,溶洞多,这是水电工程建设上的一大难题,祝工于1968年就带队亲临现场勘测,并多次下到一个个洞穴中,探明暗河流向,最后提出了堵塞暗河,建水坝,主坝为混凝土钢性斜墙堆石坝的方案。实践证明,祝工方案是正确的,帅家水库完工后,发挥很大效益。
  无论在孝溪水库,钟灵水库或其它水利工程工地,凡是在关键部位,都能看到祝工的身影。孝溪水库的竖井,放水隧洞及溢洪道施工时,祝工一步不离地盯在施工现场,严格监督水泥浇灌质量,民工加班他加班,民工休息他休息,有时连饭也是给他送到工地上。
  在孝溪水库,祝工有时需要回县城开会或汇报工作,他总是坚持步行回城,走的还不是公路大道,而是沿着弯弯曲曲的渠道,一路走一路看,不时停下来跳下河沟底,掏出尺子又比又量,尤其是在险工地段,他会反反复复地查看,直到完全弄清情况为止。
  每当祝工回到住处,也从不休息,而是又埋头于图纸和资料之中,不是写就是画。有时他会停下来,叼上一支烟,盘腿闭目坐在床上,静静思索一个问题,像打坐入定一样,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有一次,在孝溪水库工地,工间休息时,祝工突然问围在他身边的石工们:“你们知道太阳山吴三桂的石屋基吗?”在场的人都没去过,都答不上来。祝工笑了,他说:在太阳山,我还吃过那里的洋芋蛋和顶罐饭哩。
  接着,他给大家说起了太阳山主峰有多高,山区有多大,几条沟、几道岔,有哪些珍稀动植物等等,说得十分仔细,深深吸引了周围的人。
  祝工走遍了秀山的山山水水,对秀山的地形地貌、山脉水系、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甚至民风民情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他可称得上在场的人中第一个走遍秀山山水的外乡人。
  1983年,祝工任副县长时,给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了一堂关于秀山县情的讲座课,黑板上挂着祝工自己绘制的秀山地形图。他对着地图一一讲解,深入浅出,讲得绘声绘色,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听入了迷,他们中大多数虽然都是秀山人,但还是第一次了解秀山,不由对祝工肃然起敬。
  祝工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凉亭渡槽、史家店渡槽的设计和施工,两座渡槽构思独特,设计新颖,他根据实际情况,对凉亭渡槽采用连续肋拱、花阁支墩的轻型结构;对史家店渡槽采用单杆支架薄壳结构,既节省了材料,又便于施工。两座渡槽完工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简直就是两件精美的雕塑品。渡槽建成后,发挥了很大的效益。
  整修孝溪水库主干渠时,由于是全民性的大兵团作战,几十里长的渠道都布满了人,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沙子根本洗不干净。为了保证浇筑质量,祝工通过反复实验,决定在水泥灰浆中加上一部分石灰,既解决了沙子不净的问题,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还减少了资金投入。
  1970年至1976年,祝工参加了秀山最大的钟灵水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指导工作。他带领几十名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勘测,调查、走访和论证,基本上摸清了库区和灌区的地质情况,并提出了他的设计方案,征得四川省水利厅认可,于1976年元月正式动工修建。接着他又设计红星露天倒虹管以及坝后电站、干渠跌水电站和梅江河下游8座梯型电站,起到了充分利用资源、有效调节水量的作用。
  祝工在充分掌握了红岩乡大溪水库的地质结构情况以后,改变了原定坝址建在断层处的方案,重新选址,重新设计。工程完工后,达到预期库容,发挥了很大效益。
  祝工对秀山的能源开发十分关心,提出了秀山只能发展水电的观点。八十年代,秀山电力紧缺,政府提出发展火电,修建火电厂。此方案交给县科技顾问团论证,时任并主持科技团工作的副团长祝工程师,在论证方案中明确地阐明了他的观点和态度,认为建火电厂不合秀山实际,违背科学规律,他在分析了一个装机容量为2*6000千瓦的火电厂,每天要烧1~2百吨原煤,而秀山的煤蓄量约2200万吨,对原煤能开采多少年提出了疑问,且电价偏高,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他建议充分利用秀山水资源,把建火电厂的资金用来修宋农电站或另外两个水电站,那才是长远之计,既保护有限的煤资源又净化了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工期原因,为解决电力急需,投资几千万元建成了火电厂,但运行时间不到三年,由于多方原因,成本难以收回,负债严重,银行贷款成为呆滞,致使秀山建设银行运转艰难。祝工对此痛心疾首,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可慰的是,随着条件的成熟,宋农电站历时四年于1997年建成发电。
  祝工在秀山二十余年,为秀山的水利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奉献了毕生精力,功不可没,秀山人民崇敬他、爱戴他,各级党组织也没忘记他。1977年,祝工被评为出席县群英会的代表,并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78年被评为出席涪陵地区群英会代表,受到地委的表彰;同年7月,他出席了四川省科学大会,被四川省民委、省劳动人事厅、省科协授予“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还荣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1988年2月,祝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夙愿。
  祝工1988年退休后,易地安置在成都市居住,曾被当地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他身居成都,仍十分关心秀山的水电建设,愿把一生积累的水电资料奉献秀山。在他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秀山,叮嘱家属子女不要用贵重药品,他说:秀山还很穷,财政也不宽裕,要尽量注意节省。
  1993年12月20日,祝工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无效而病故,终年73岁。秀山县委、县政府派专人赴成都参加了祝工的追掉会,表达了秀山人民对祝工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祝工——祝清源同志永远活在秀山人民的心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