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遇见牛老师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初传(小说)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8-01-01 03:31:15 字数:3084
德仁一见母亲走进家门,抱住她就哭开了。母亲说:没事,不就是因为咱家来了一个客人嘛,我给人家把事情讲清楚了,王同志就让我回来了。
德仁正要仔细询问时,德忠、德孝回来了,于是什么话都不说了。第二天,母亲还是不愿意说这件事,德仁也就不再追问,免得母亲苦恼。不管再有多少烦心事,统统甩在脑后,德仁直奔新华书店,他要继续阅读解放区小说。为了专下心来,忘掉翠花,他不再看《小二黑结婚》,专看打仗的小说。这时,他正在看《吕梁英雄传》,忽然听见旁边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哎呀,这人正是他经常想念的牛老师哇。牛老师也看见了他,连忙走过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想不到,能在西安碰见你,我的救命恩人。
于是,他们手拉手走出书店,牛老师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八九岁漂亮的姑娘,和一个八九岁健壮的男孩。牛老师高兴地: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张德仁同学,就是给我通风报信、帮我逃进秦岭的救命恩人。这是杜桂花,是我的妻子,这是......
牛老师正要介绍小男孩时,小男孩踊跃地自报家门:我叫杜小宝,今年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我是我姐姐的弟弟,呵呵......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牛老师说:我在桂花、小宝家里住了将近两年,他们一家人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桂花脸蛋红润润的:以后不许再说救命恩人的话,我们一家还得感谢你呢。你帮我和小宝学习语文、数学、音乐、绘画,要不的话小宝哪能上小学二年级?你还帮助我们把户口落在西安,帮助我进工厂当了工人......
牛老师乐呵呵的:桂花,你还有完没完?
桂花调皮的:没完。你来我家,让我找到一个好男人。
牛老师高兴地:我也捡到一个漂亮的好媳妇,嘿嘿......
德仁看着牛老师和桂花这对恩爱夫妻,一句带有祝贺性的调皮话也就脱口而出:牛老师、桂花姐,你们真是现代的小二黑和小芹,是真正的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啊!
笑声中,牛老师邀请德仁到他家中坐坐,德仁觉得都住在西安,交往一下也好,便点点头。他们走出不远,走进一个巷子的老宅,一个不大的四合院,牛老师说:院子虽然不大,四面是房,足够我们住一辈子了。
他们正在说话,上房里走出一对老人,这自然就是牛老师的父母了。德仁上前问候,当老人知道德仁就是给儿子通风报信的学生,一定要留他吃饭。德仁没法推脱,只好坐下。这时,德仁才知道,牛老师的母校正好缺少音乐老师,就把他挽留下来了......
走出四合院,想起牛老师的离奇故事,德仁感慨万千。自己在看新小说,原来生活中就存在许多故事,只是文艺家缺少发现罢了。但是他转念一想,便觉得自己想得太简单了。牛老师的故事自己已经发现了,可要提笔去写,肯定什么也写不出来,因为自己没有深入了解哇。仔细想想,即使深入了解了,也未必能写出像《小二黑结婚》那样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里面的学问可能深奥得很,甚至于需要自己一生去探讨,去挖掘。像《小二黑结婚》里面充满生活情趣的幽默描写,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想起自己喜爱的文学道路,德仁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他想象不到自己这一生会有怎样的经历......
第二天,德忠在上学,德孝出去锻炼,德仁正要出门,被母亲拦住了。母亲关了房门,压低了声音:三儿,你别出去瞎跑了,妈给你说一件事情。
德仁插话说:是不是那络腮胡子客人的事情?
母亲着急的:去,不说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这关乎咱们全家的——命运。听说,农村土改搞得很厉害,划成分,分田地,斗地主......
德仁疑惑地:这,这跟咱家有什么关系?
母亲悄悄地:傻瓜,你还不知道?你爸在周至买了不少土地。
德仁惊讶地:啊!
母亲叹了口气:你爸辛辛苦苦,还不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唉。听说,拥有80亩土地,就要划地主。
母亲说着,取出一个小木盒:三儿,这里面装着房契、地契,你算一算,看有多少亩土地?
德仁拿着一支钢笔,一张一张地计算着,算了一遍,又算了一遍,不多不少,正好是80亩土地。母亲叹了口气:命啊,这就是命!
还有三张房契:一张是周至县城的,署名是张德孝;一张是周至哑柏镇的,署名张德仁;一张是西安的,署名张德忠。德仁眼睛湿润了,父亲很少言语,却辛辛苦苦,为儿女一人买了一院房子,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着房契、地契,母亲犹豫了一下,然后下了狠心:烧,留下西安房契,其他的全部烧掉。
德仁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利害关系,母亲说烧,他只是听从指挥,执行命令,取出西安的房契,装进小木盒,把其他的契约一火焚之......母亲说:这件事情,只有你知我知,不要告诉德忠、德孝,不要告诉其他人。
德仁始终不能理解,这件事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大事还是小事,可是室内那片烟雾却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
国内形势发展迅猛,长江以南大片土地解放,蒋介石惊慌失措地携带大量金条逃到台湾去了。1949年10月1日,解放军三军队伍步履铿锵地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德仁以极大的热情欢度这一节日。
1950年来临了,德仁家里发生了几件大事。德孝跑到军政大学,找到了那位给他许下招生诺言的干部要求参军,那人一看身体魁梧的德孝,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德孝的一句“军中无戏言”将了他一军。结巴了半天,他又变了个花样,悄悄地对德孝说:只要你能让派出所给你开一个17岁的证明,就批准你参军。
德孝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对母亲把这话一说,母亲就为难了:唉,派出所现在正在办理户口登记,德忠登记17岁,你也登记17岁,那怎么行呢?
德孝生气了:我不管,你就不兴生双胞胎吗?
母亲无奈的:行,就生双胞胎......不过,妈妈舍不得你去参军,妈不愿意叫你去吃苦。
德孝劝慰的:妈,现在解放了,不打仗了,我听说军政大学都是学技术的,学通讯的。再者,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怎么,我要去参军,你又打退堂鼓了?
母亲无话可说,只好说:好好,儿子想干一番事业,出去闯闯也好。......我去想想法子。
母亲灵机一动,想起那天王同志叫她去派出所了解情况时,一个30多岁的男同志曾经帮她开脱,她离开派出所时,男同志送她出来,亲切地说:我性秦,以后你有啥困难,尽管来找我。
母亲一想起秦同志英俊的脸庞,不觉有点脸红心跳,咳,咱一个女人,去找男的办事,咱和人家也不熟悉......再说,要是碰见王同志,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母亲想着,慢慢吞吞地走出大门,一眼瞥见王同志正好走进一家居民院子,母亲心头一动,于是加快脚步向派出所走去。说来也巧,秦同志正好走出他的房间,看见母亲来了便打着招呼,让母亲进入房间坐了。秦同志给母亲倒了茶水,母亲哪里肯喝,憋得满脸通红,却不知道怎样提出要求。秦同志说:不必客气,论年龄我应该叫你姐姐呢。今天你能来找我,肯定有啥事情,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去办。
母亲一想:也是,自己是来干啥的,不赶快提出来,王同志回来了,还不好意思呢。
母亲于是提出具体要求,秦同志一听笑了起来:儿子要参军,这是好事情,我们应该支持。要开一张证明,这很容易,你说,我就按你的要求写。
秦同志取出一张公函,刷刷刷写了起来,写完以后让母亲看了看,然后去大办公室加盖了公章,交给母亲。母亲接了证明,说了声谢谢,转身就走,出了派出所她还觉得有点脸热心跳......
母亲回到家里,心情才慢慢地稳定下来。德孝连忙问道:妈,事情办得怎么样?
母亲冷静地:要开证明嘛。
德孝说:你不是去开证明了?
母亲说:派出所叫你先拿军政大学的证明来,再给你换一张证明。
德孝的脸阴了下来:咳,我就知道你办不成事情,叫人白喜欢一场。
母亲取出证明,甩给德孝:你拿去换证明吧。
德孝慢吞吞接过证明一看,一蹦三尺高:妈,证明开好了,我就知道妈妈一定能够办成事情的。
母亲疼爱地拧一下德孝的耳朵:话都让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