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讨饭说快板
作品名称:渭北上门女婿初传(小说) 作者:海上明月生 发布时间:2017-12-27 21:41:18 字数:3206
德忠姐弟三人匆匆来到厨房,舅母烧了半锅开水,正打算熬玉米糁子,德忠用秦腔白句的语气说:舅母,慢慢慢着,待我等冲完藕粉,你再熬玉米糁子也不为迟。
大家都笑了,舅母说:德忠啥时候学会秦腔了?
德忠也不回答,取了三个碗,一个碗里舀一勺藕粉,一个碗里滴一点凉水,用筷子搅一搅,然后用马勺舀起一勺开水,命令德孝、德仁拿起筷子,各人搅各人的藕粉。于是,德忠一碗一碗地倒着开水,等到自己这一碗了,她右手拿着马勺倒开水,左手拿着筷子去搅。果然三碗藕粉都是糊糊的亮亮的,德忠这才一个碗里放一勺白糖,一人一个小勺子,搅拌均匀。德仁舀了一勺藕粉,走到舅母面前:舅妈,你尝尝,看甜不甜。
舅母说:甜,甜。
德仁不依了:舅妈,骗人,你没尝,怎么知道甜呢?
舅母没法,只好吃了德仁递到面前的这勺藕粉,舔舔嘴:没错,就是甜。
德忠看得眼酸,埋怨自己刚才冲藕粉时忘记了舅母,连忙取了个碗要给舅母冲藕粉,还是让舅母拦住了:别冲了,我不爱吃甜的,你们快端去吃,别耽误我做晚饭。
姐弟们端着藕粉到厢房去吃,互相瞅瞅:多好的舅妈......
立冬一过,西北风沿着渭河毫无遮拦地刮了过来,人们走在街上,情不自禁地裹紧了衣服。小雪大雪过后,冬至来临,人们开始念起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冰河开,
八九雁飞来。
九九八十一,
穷汉顺墙立,
冷起不冷了,
只害肚子饥。
腊月时光,年关将近,街市上讨饭的多了起来。德仁戴着棉帽,穿着棉袍,筒着手,用他那儿童的目光观察讨饭的,他好奇地发现,街道上讨饭的分为三类。第一类,蓬头垢面,穿得破烂,手拿破碗,拄个木棍,挨家挨户,口里不住地喊着:大爷大奶,行行好吧,有吃不完的剩饭剩馍,打发一口......
讨饭的喊了半天,出来一个婆娘,黑着脸,训斥道:你就知道喊喊喊,烦人不烦人?人家紧走慢走都来不及嘛!
那女的捂着嘴远远地高高地举起半碗剩饭,朝着讨饭的破碗里一倒,剩饭溅了讨饭的一脸,女的嘻嘻地笑着,转身带上门进去了。这件事让德仁看见了,他非常气愤,可是小孩子家,又有什么办法。一天,门口来了个讨饭的老婆子,他连忙跑到厨房,伸手拿了个大馒头就往出跑,正好与舅母撞个满怀,舅母连忙拦住他:这几天,门口讨饭的很多,像你这样打发要饭的,一笼馍一会儿就散完了。
舅母三挡两挡,德仁硬是掰了半个馍拿出去了。根据德仁的观察,第二类讨饭的比较文明,他们专门到商店门口说快板,而且每一家的内容都不一样。他右手打着竹板,左手拿着整整齐齐的一沓钞票,——自然他是不收馒头、剩饭的。于是德仁和一群孩子兴致勃勃地跟着他,一家一家地听。后来,有几段快板他都能记在心里。譬如有一段《十字歌》:
一字一平单摆下,
二字二平分上下,
三字三平上中下,
四字口里带个八,
五字像王中间拐把,
六字一平点下八,
七字像十底下拐把,
八字一撇和一捺,
九字一撇插个辘轳把,
十字一平一竖相交叉。
掌柜的一听也喜欢,反正少不了施舍钱,就当是给自己哄摊子呢,随手给了一块钱。说快板的一高兴,随口说道:
哎,哎,
这个老板好心肠,
四季发财报吉祥。
这个老板爱行善,
生意兴隆赚万贯。
围观的群众一阵大笑,老板免不了再给些钱,打发他走了。还有一段快板,德仁记忆犹新:
话说民国二十五年,
河南出了个大坏蛋,
军阀名叫刘镇华,
心狠手辣实在瞎。
统率军队整十万,
气势汹汹打西安。
把西安城墙围了个严,
粮食没法运进城里边。
城外麦田全烧光,
百姓连夜去逃荒。
拉住妇女胡球整,
拉住小伙当壮丁。
老汉腿瘸没法逃,
给个头挖战壕。
杨虎城,李虎臣,
手下军队万把人,
坚守八月西安城,
饿死军民五万人。
......
给德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三类讨饭的。不管天气有多冷,他们总是光着一条胳膊,耷拉着一条袖子。他们手里拿着一条特制的粗筒子,吹起来呜呜地震响,怪吓人的。他们走到商家门口,一般人一看惹不起,就给些钱打发走了。有的生意人硬撑着不给钱,这些人便使出危险的一招,从腰里取出一把剃刀,在头顶割了一下,鲜红的血液便流了出来,再用木板拍打,血液四处飞溅。
生意人哪见过这样的架势,只能赶快给钱送客。一来怕飞溅的血液弄脏货物,二来怕闹出人命。
德仁看了也胆战心惊,可是还是跟着要看个究竟。后来,德仁才听别人说,这些人是耍把戏呢,头上粘着假血包,弄得黑漆漆的看不清楚,刀子一割就淌出红水,吓唬人哩。
北风呼呼,雪花飘飘,腊八节到了。俗话说,腊八腊八,赶明刮(盛)下。舅母半夜起床,把大包谷糁子、白米、江米、花生及各种豆子煮了满满一大锅,赶到天明,煮得黏黏糊糊的了,舅母炒了些葱花、红萝卜调到锅里,远远地就闻见了香味。德忠姐弟走进厨房,德忠就喊起来:舅妈,好香啊!
于是,舅母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腊八粥,德仁搅了搅粥,撅起嘴巴:舅妈,他俩的碗里有白果,我的碗里咋没有?
德孝说:舅妈是随便舀的,怪你没运气。
舅母说:我偷偷地拿了十几颗白果,你别喊叫,让你妈听见了。
舅母顺手从锅里捡了两个白果放在德仁碗里,德仁高兴地吃了,姐弟们一块上学去了。德仁走进教室,一个同学兴冲冲地迎上来:张德仁,你来拉我。
德仁不知道啥原因,就拉了他一把。这个同学哈哈大笑:呵呵,拉爸拉爸(腊八),爸没钱给娃。
德仁吃亏了,就追着这同学去打。他的同桌王翠花笑着拦住他:德仁,别追了,同学们经常这样开玩笑,你不了解咱们这儿的乡俗,才上当了。我问你,你早上吃的腊八粥里有几种粮食?
德仁细细地数着:玉米、大米、江米、小米、花生、大豆、红豆、豇豆、绿豆、花芸豆,还有有十几颗白果,当然谁有运气谁吃上。
王翠花羡慕的:啊呀,一共有十一种粮食,我家可没有你家那么多。听我爸爸说,吃腊八粥一来是看看今年粮食的收获情况,二来是祈求明年粮食丰收。
德仁像大人那样双手合十,王翠花也双手合十,德仁说:让我们一同祈祷,明年粮食大丰收。
过了腊八,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眼看着就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人们称作过小年。舅母早早地起好面,烙了几锅灶干粮——小坨坨馍,馅有芝麻盐的,有白糖的,有豆沙的。姐弟们围着锅台,津津有味地看着舅母烙馍,一阵阵香味直钻鼻子,德仁要流口水了,伸手想拿一个吃,德忠在他手上打了一把:咱妈说了,这是灶干粮,等祭过灶爷以后才能吃。
德仁说:咱们偷偷地吃,别给咱妈说。
德忠说:不给咱妈说,咱妈不知道。可是灶爷在这儿看着咱们,不祭灶爷咱们先吃,这就是对灶爷的大不恭敬。
德仁指着贴在墙上的灶爷像笑了:灶爷只是一张纸,能知道个啥?
德忠连忙用手捂住德仁的嘴:可不敢乱说,这样要触犯神灵的。
这时,舅舅进来了,打开纸包亮出白生生的灶糖,有块状的,筒子状的,上面粘着一层芝麻。舅舅喘着粗气:下午我忙着用板车送面粉,等到送完面粉,才想起买灶糖的事,这不,跑了两条街总算买到了。孩子,这个你们现在不能吃,等到祭完灶爷才能吃。
德仁说:舅舅,我吃过灶糖,有点粘牙。
德忠指着灶爷像旁边的对联:你们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爷要上天汇报,人们怕他讲坏话,就让他吃灶糖把嘴粘住......
德孝有自己的看法:不对,灶爷要上天言好事,要是把嘴粘住,好事也说不成了。我听人说,给灶爷吃些灶糖,把嘴甜一甜,上天就不说坏话了。
大家都笑了,德忠倒来了兴趣:你看,灶爷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这七八天里,灶房没人管理,我们就可以自由了。
德仁喉咙里的手都要伸出来了,他急急地催着:舅舅,快祭灶爷嘛。
舅舅说:别急,我请你妈来祭灶。
这时,母亲穿着漂亮的旗袍,梳着高高的发髻,一步一步走进厨房,她瞥了孩子们一眼:谁在喊叫呢?一点规矩都不懂。嫂子,你摆好供品,我来祭灶。
于是,舅母把灶糖、灶馍摆在案上,在灶爷面前点燃两只蜡烛,抽出三支香递给母亲,母亲拿着香在蜡烛上点燃,一支一支地插在香炉里,对着灶爷恭恭敬敬地作揖三次,然后跪在垫子上磕头三下。母亲瞥了他们一眼,生气了:你们直直地站在那里看啥?都跪下,磕头三下。
望着脏兮兮的地面,孩子们半蹲半跪,草草敷衍地磕头充数,舅舅、舅母却认真地跪在地上实实在在地磕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