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爱民模范万义洲与英雄杨冲
作品名称:秀水明山(记录)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7-12-27 11:56:34 字数:8351
万义洲(1940—1963),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和平建设时期,牺牲在秀山这块土地上的一位抗洪抢险英模人物,他的英雄行为,一直为秀山人所传颂。
1940年1月,万义洲出生在四川沱江边上的简阳县赤水乡万家堂村三组(现已改为简阳市石桥镇),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
石桥镇位于简城以北3公里处,幅员面积93.6平方公里,下辖4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75个社,总人口79000余人,耕地面积6400多亩,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成渝铁路、318国道横贯全镇。沱江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和物流集散地,是著名的川中四大名镇之一。
石桥镇,1909年置石桥乡,1935年改石桥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4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8.3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沱江通航。辖43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品牌企业有:石桥挂面、建元油脂有限公司、国发油脂有限公司、农业产业结构大地公司、水力发电等二十多家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子、兼产甘蔗、薯类和豆类,特产有金剑、玫瑰香柑等10000亩、花椒5000亩、优质苗木基地2000亩、黄背木耳、中药材。养殖业以生猪为主,近年来山羊、獭兔养殖发展迅速。目前,石桥、解放乡的蔬菜生产、小家禽养殖,石埝乡的药材生产和山羊养殖,海井乡的果品、优质苗木生产,赤水乡的海椒、黄背木耳生产已具规模,形成产业。石桥挂面闻名遐迩。现代女作家罗素的故里,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科技示范镇,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区。该镇的两个文明建设成绩令人振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资阳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拥军优属模范镇、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被评为简阳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生态环境及退耕还林先进单位。
万义洲同志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只在久隆场读到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了。弟兄4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万义发、三弟万义旭,由于父亲体弱多病,无力供养,只好把老四抱给久隆场一个农民。1961年,父亲去世,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李子青虽是一个坚持的女人,无奈家庭担子太重了,只好为兄弟们找来一叫李仁山的农民作继父。继父也尽职尽责,夫妻俩终于把兄弟们拉扯大,先后把几个兄弟都送到部队。
1960年3月,万义洲应征入伍,临入伍前夕,经人介绍与农村姑娘越翠兰结了婚。1962年,他服役的7822部队在团长李洪喜的带领下,来秀山驻防。
该部队是成都军区管辖的部队,来秀山后,团部驻凤鸣书院(今民族中学),其余分驻县城西门外的飞机坝、川河盖、清溪的格寅、三合的刘院和美沙的坝孝等地。除了防守任务以外,该部队主要负责农场经营。万义洲所在的18分队一直驻西门外农场场部。
万义洲在部队一直表现很好、工作积极,认真钻研军事业务,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曾多次受到团、营、连表彰,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被提升为18分队的副班长。当时,部队与地方的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队部曾派出许多优秀战士到中小学任少先队、青年团的校外辅导员。1963年3月,万义洲曾和他的战友向成贵、毛志高一起分到县城各学校任辅导员,在星期、假日或早晚,他常放弃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锻炼和参加文娱活动,曾两次被团县委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
万义洲爱好广泛,他不但擅长音乐、舞蹈,还酷爱体育运动。曾参加团县委、县体委组织的青年游泳赛,万义洲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小组淘汰赛,最后捧走了”冠军杯“,他不愧为喝沱江水长大的小伙子。
1963年,是秀山历史上遭受自然灾害最频繁的一年,4月27日和28日,境内曾两次受到暴雨和冰雹袭击,全县48个公社有24个公社不同程度受灾,25万亩小春作物没收,损坏房屋22093间,死亡13人、伤24人。29日,美沙、涌图两个公社再次遭到暴雨和冰雹袭击,长岗电厂、美沙瓷厂、阳雀湾电站都受到毁损,长岗煤厂因此而停工20天。
7月8日,境内已经连下雨10天,雨量超过152.1毫米,境内13个公社再次遭灾,淹死18人,省道秀松公路亮甲桥被冲毁,石耶大桥的4、5、6孔被洪水冲断,川湘公路(现国道319线)交通中断。驻秀部队全部干战士投入抗洪险第一线。凌晨,梅江河水陡涨,县城的北门桥告急,天明,水已漫上桥面10公分,情况十分危急。险情就是命令,县委、政府领导都亲临抗洪前线指挥,部队机关、学校师生、居民及城郊农民数千人聚集河岸。
雨还在不停下,河水还在不断地涨,河中漂浮着许多家俱、门窗、木板、整列的屋架,还有许多猪、牛等牲畜的尸体。一具30来岁女尸背上用青布帕背负着一具小孩,随着洪波一起一伏,让人心悸。
河水增高1寸,河中的漂浮物增多几倍,许多漂浮物都搁置在桥梁上,这本是一座长60米的木质风雨桥,桥廊已有一些轻微的晃动。解放军迅速跃上桥面拆下两旁的护栏木板,以减小阻力。河中冲突来的大树对大桥的威胁特别大。桥有6孔,解放军迅速组成6个护桥小组,每组6人,每个战士手持一根长竹竿,分别列在每一孔的迎水面,把横着冲来的大树拔顺,使之不致横堵在桥栏上。当时,万义洲带着另外5个战士守在北头的第二孔。他们用竹竿先后拔顺了数十根树木,使之顺水钻大桥孔,又在桥下约100米处浮出水面。9时许,一株直径约2尺的大树,上是蓬松的树枝,下是与树冠几乎相等的树根从上游漂来,这棵大树如拔不顺,让它横在桥礅或桥廓上,其后果大家都十分明白。战士们的目光集中在这棵树上,岸上数千人的目光也同时聚焦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上在距桥200米的上方打了一个旋,直朝桥北头漂来,200米、150米、100米、50米.........,桥的存亡就在瞬间。树已经逼近万义洲和他的战友们防守的桥孔,眼看着大树即将撞在桥墩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万义洲等战士奋力跃上桥沿将竹竿插进乱树根间,6根竹竿使劲一拔,巨树终于拔顺,树头钻进桥孔,但由于来势太猛,万放洲怎么也拔不出竹竿,竹竿已经紧紧地靠在桥沿上,他使劲地拔,根本拔不动了,反被弹出桥沿落入水中,被洪水卷进桥孔,他在桥下约100米处浮出水面,凭着他那娴熟的水性,想伸手去抓住一根圆木,不料却被木头撞开,他再一次沉入水中,在桥下约300米处,是秀山一中后的一个河湾,梅江河在这里绕了一个急湾,形成一个“半岛”中有几峰突兀的巨石。平时水电淹不到这里的,这次洪水,却直冲这里,水冲击到巨石油上形几丈高的“水墙”。万义洲被洪水卷到这里,被抛到“水墙”的顶端,一瞬间什么也看不见了。
万义洲落水后,连长、指导员带着两个战士顺河追下来,看到了刚才那一幕。他们仍怀着一线的希望又迅速绕过秀山一中向下游追了1里路。可再也没看见万义洲的踪影,只看见一片滚滚的洪波向着东北方向涌去。连长、指导员一行4人,伫立在倾盆的大雨中,摘下军帽,低垂着头,不一会,他们已成了4根“黄色的水柱”。
15日,万义洲的遗体在县城下10公里的梅江河、平江河交汇处,小地名鸳鸯嘴找到,身上的衣裤已经全被冲掉,只剩下一只印有部队番号戳的解放鞋。
16日,万义洲的遗体被安葬在秀山烈士陵园,县城的机关、部队、学校、居民一千多人为他送葬。
7月27日,万义洲被成都军区政治部批准为烈士,并授予“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7月30日在县大礼堂为万义洲开了追掉大会,当时由于影像技术设备有限,他的巨幅遗像还是秀一中的美术老师杨玉梅用炭精条画的。
秀一中师生在学校礼堂也为万义洲开了追掉会。
为纪念万义洲烈士,秀山县委、政府把县城的北街命名为“解放路”、北门桥被命名为“解放桥”,在全县迅速掀起一股学习万义洲的热潮,并由秀山剧团的专业作者田稼春作词、王世金谱写了一首《爱民模范万义洲》的歌曲,这是一首花灯清唱,整个表演过程需要充分利用人文资源。
秀山县城扩大以后,又在火车站附近的几个街道以万义洲烈士的名字命名,就是义洲一路、义洲二路、义洲三路、义洲四路等。
30多年后,秀山本土也出现了一位英雄。
年仅21岁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杨冲2008年因抢救战友光荣牺牲,被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杨冲烈士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战友,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循着烈士的成长道路和人生轨迹“过”了一遍“电影”,感受良深,获益颇多。
杨冲同志,男,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兰桥镇寨瓦村岩屯组人,1987年8月生,1995年8月—2002年8月在寨瓦小学读书,2002年9月—2005年8月在兰桥镇中心校念初中,2003年5月经兰桥镇中心校团委介绍、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他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006年12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炮兵营榴炮一连二班战士。
初到部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从杨冲2006年12月18日的家书中可以看出:
“早已向往走进军营的我,如今已经如愿。当我长途跋涉来到四季如春的昆明,眼前呈现的,让我目不转睛。昆明是如此的美丽,军营的人是那么的亲切,令我十分感动。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我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扎根于这里,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军营,把一切美好的留在军营。
“夜晚掉泪,思念故乡,思念你们,我想这也只不过是初来的几天而已,是暂时的。
“男儿有志在四方。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娘亲身边的小孩。我要像那雄鹰一样,展翅飞翔,飞向自己的未来。飞吧,我一定能到达!我杨冲定会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理想和责任与亲情融而为一,就像阳光雨露,使杨冲快速成长。
一年后,杨冲在2007年12月17日的一封家书中说: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转眼间,我已是一名老兵了。当看着一个个战友从我身边离队回家时,我心里十分难过。说真的,我真舍不得他们离去,尽管我思乡心切。因为,我是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有国才有家。
“追梦的脚步,生命的彻悟。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追寻绿色的梦想,敢把青春放飞,回首走过的路,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选择今生不悔!”
此时,他已把热爱祖国和思念家乡的感情高度融合,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
在军营,杨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思想坚定;团结同志,帮助战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勤恳踏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责任心。正因为如此,在极短的军旅生活中,他曾先后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青团员,并受到团部嘉奖。
杨冲学习认真,言行一致。2008年7月2日,他写了一篇题为《让军徽闪光》的学习体会,他写道:
“我认为,人生的长河中,最美的是军旅生活。军营是热血男儿施展才华、锻炼自己的最佳场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部队起着强大的柱石作用。部队的兴衰直接关系着社会、国家、人民的安宁。每一位军人,都是部队的一块基石,军人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
“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告诉了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那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好各种战斗准备。正所谓‘世上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准备时期。’
“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特殊的集体。军人是军队不可缺少的成员。军人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整个集体的战斗能力。军营生活是短暂的,作为一位军人,必须尽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工作、训练、生活中去。目前,部队组织军人到野外驻训,通过驻训来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驻训的工作,生活虽然艰苦、单一,但却是我们军人难得的人生磨练;虽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并没有把我们吓倒,反而使我们更加坚强勇敢。在驻训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坚信‘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我们要认真面对现实,克服艰难险阻,逐步适应驻训环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成功和失败是同时存在的,往前一步就是成功,退后一步就是失败。
“我是一名军人,决心刻苦学习,刻苦训练,在成功的阶梯上迎难而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让军徽闪光,为集体争光,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他的这些话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全力以赴地落实到行动上。
他乐于助人,时刻关心着战友甚至他们的家人。2007年4月中旬,连队战友陈海洋的母亲身患肾衰竭,昂贵的医疗费压得陈战友抬不起头。杨冲知道后,将身上仅有的162.80元钱尽数捐给了陈海洋。全连队战友争相效法,纷纷捐款,使陈母得到及时救治。
同年,连队一位士官家属因难产导致大出血,急需输血。杨冲迅速加入输血队伍,并大声喊:“输我的!”经医生验血合型后,他献出了400毫升鲜血,使战友家属转危为安。
2008年4月20日,杨冲所在连队奉命随部队赴云南腾冲县,协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杨冲和所在连队的战友,当时在剧组临时搭建的廊桥下,他的位置处在队伍最前面。17时15分,由于廊桥突然发生坍塌,全体战友生命危在旦夕。瞬间,反应快的战士火速冲出了廊桥,或趴在地上,避免了丧身的危险。惟有徐守军等几位战士,被突如其来的事故惊傻,在慌乱中还呆呆地站在原地。此时目睹此景,杨冲心急如焚。说时迟,那时快,杨冲一边大声疾呼:“快趴下!”一边奋力将身边的徐战友推出桥廊,救出了徐战友。当杨冲正准备扑救身边的另一位战友时,一根巨大的顶梁柱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身上,他当场昏迷过去了。战友们奋力救出了身负重伤的杨冲。
当杨冲苏醒后,嘴里还断断续续地问:“其他……战友……都……怎样了?”“这是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
杨冲受伤后,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力抢救和治疗,终因伤势过重,抢效无效,于2008年5月30日2时23分光荣牺牲,年仅21岁。
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有足够的含金量,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舍身救战友,热血铸军魂”的壮丽赞歌,所以他的灵魂不死,他在军魂中永生。
2008年7月2日,杨冲生前所在班的班长钟钰满怀对杨冲的缅怀之情,给杨冲的父母写了一封信:
“杨叔叔,你们要节哀,不要太悲伤。说实话,杨冲的匆忙离去,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杨冲生前,与全连每个战友都相处得很融洽、友好。他是一个积极上进、工作踏实的好同志。
“我是杨冲的班长,我看他从来没有一点私心。对他的牺牲,我们都感到非常悲痛。但是,我们决不能一蹶不振,尤其是作为一名刚毅的男子汉,要化悲痛为力量,接过杨冲手中的枪,去完成杨冲没有完成的事业,去珍惜每一天,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
“阿姨,失去最亲爱的儿子,是母亲最痛苦的。敬望您不要过于悲伤,一定要保重身体。只有这样,我们的好兄弟、好战友——您的儿子杨冲,在九泉之下才会安息。阿姨,你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您还有很多的儿子。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全班乃至全连的战士,都是你的儿子。今后,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解决。请接受这些没见过面的孩儿们的心意。
“叔叔阿姨: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许多坎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让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一起承担痛苦,一起化解悲痛,一起分享喜悦。”
看完信,烈士的父母热泪盈眶,仿佛孩子们正在向他俩涌来。
赞曰:
渝黔边陲芳草地,英雄本色霜叶红。
披肝沥胆亮军魂,舍己救人是雷锋。
青春奉献刀尖上,生命永生长河中。
一花唤来万花开,神州大地走蛟龙。
烈士的家乡,每天都为烈士而感动。
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成长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教育,兰桥镇中心校、兰桥镇离退休教师分协于2008年11月21日和11月22日先后在兰桥镇中心校和寨瓦小学联合举办“杨冲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镇领导和两个学校的校长都说出了家乡人民的心声:“杨冲烈士是母校的骄傲和自豪,是兰桥镇乃至秀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80后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全体师生和家乡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广大师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杨冲烈士的父亲杨秀忠深明大义,高风亮节。他说:
“杨冲牺牲后,所在部队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
“我相信,如果在天有灵的话,我儿子杨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感到欣慰和知足。
“老师们都夸他是好学生,领导们都夸他是好孩子。在部队时,他是优秀战士、优秀共青团员,受到团部嘉奖,首长和战友们都很爱他。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舍身救战友。这一切,都是校长,老师辛勤教育培育的结果,是他的同学们热情帮助的结果。我非常感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对杨冲的教育和帮助。
“现在杨冲光荣牺牲了,我心情十分悲痛。但是,我生育培养了这样的好儿子,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感到自豪,我无怨无悔!
“我现在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将来,他们长大了,只要国家需要,只要他们思想、身体素质合格,我还会鼓励和支持他们报名当兵,或报考军事院校。”
家乡的学生和人民一致表示:要向杨冲烈士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学习他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忠于职守,干好本职工作;学习他热爱集体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习他团结友爱的精神,团结同学、同事。总之,我们要以杨冲同志为榜样,以学习杨冲精神为契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为构建和谐兰桥,为早日建成小康兰桥而不懈努力!
秀山兰桥中心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现有学生1300人,住校生500多人,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十分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从组织、人员、经费、班级等方面加强建设。
2011年初,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德育处、工会、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退教协为组员的“关心青少年成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德育处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工作;团支部、班主任、少先队负责学生的养成教育;党支部、退教协负责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会负责协调、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组织保障、常抓不懈、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
秀山兰桥中心校,具备山区学生“留守多、性子野、习惯差”的特性,校关工委采取措施强化养成教育。一是上课时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坐姿、专心听课、书写规范等;二是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严格以《中、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言行,成立红领巾监督站、校园广播站,宣传好人好事;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四是学期末每班评选3名成绩优秀、守纪律、讲文明的学生为学习标兵。
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师生生活的主旋律,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崇尚道德规范等,是每个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必修课。在校爱学习、爱老师、爱同学,回家爱父母、爱家人、爱尊长。
兰桥中心校一年级2班同学彭娜娜,原在家时十分娇气,爸爸妈妈在外务工,爷爷奶奶任其自然。入学养成教育后,进步很快,非常爱学习、讲卫生、团结同学。
也有许多同学养成了上学、放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近几年来,兰桥中心校狠抓青少年爱国主义成长教育,增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校园和谐指数,实现了“问题教师”、“问题学生”的零现象。红色思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10月,收集、整理成都军区某部战士杨冲烈士(兰桥寨瓦村人)的英雄事迹材料5万多字、图片数十幅,在中心校宣讲,全镇1400多名师生聆听报告,被杨冲烈士“热血铸军魂”的英雄壮举所感动。
经常聘请县、镇退教协老教师,作师德师风专场报告,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修养。
镇退教协成立故事演讲组,以贺龙红军故事、解放初期建政剿匪、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蓝本,分别赴寨瓦、正树、关舟、新华等学校,为同学们宣讲红色经典故事4场,1000多师生感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镇退教协退休教师为中心校、寨瓦、正树、关舟、新华等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研讨会”,为留守儿童赠送励志书法作品、签赠人生箴言、赠送学习用品等,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送去关爱和温暖。
秀山兰桥中心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家苗寨山村小学,发扬革命传统,崇尚道德规范,如今打造成了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地。中、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国学教育等,如春风吹拂在校园内外。
在今年春期,该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绳操比赛,获中学女子单项第二名;在全县秋季花灯韵律操比赛中,取得第四名好成绩;学生莫思雨参加县“光辉的旗帜”演讲赛,荣获县级二等奖。
据原县政协副主席、县关工委副主任彭洪明介绍:秀山兰桥中心校,以其健全的组织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性化管理模式、红色经典的学习基础,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赢得了家长、学生、社会的一致好评,确实是山区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