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请老归山
作品名称:《飞来的紫禁城》(小说) 作者:辰星 发布时间:2017-12-04 10:29:38 字数:3945
书接上文。实际上,朱元璋对南京的风水到底能否支撑明朝万年基业,一直心有疑惑,并不是天天都是好日子。朱元璋入住吴王新宫后,常带着有关内行的臣僚观山川形胜,这是对汉家一担江山负责。
且说朱元璋他发现,南京周边所有山形与天下名岳相比都显得琐碎,而且牛首山背主南望,这让放牛娃出身的洪武爷感觉有点小别扭;而自己咏唱过的燕子矶则呈北飞之势,也对南京呈不臣之心,人家小燕子另有对乌衣国的理想,走高大上的路,走全民快乐、全民小康的金光大道;忠于理想,可不是瞎摸,因为历史智珠在握,亚洲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于是,这让有点小迷信的朱元璋想出南京卜宫,他首先想到了金陵的北大门六合,这是与自己有缘、有感情的龙兴之地之一,当时的六合并没有归属南京。六合是吴楚境内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据史料考可上溯至西周时代。隋时,因境内定山有六峰,故名六合;古人管地名的规划局工作人员文雅,就把六定为大写的‘陆’。六合还是一座英雄的古镇。1941年初,新四军2师4旅12团转战苏皖边界,在连续作战取得胜利后,到六合金牛山一带休整与战斗,这里至今有烈士纪念碑为证。
且说主公朱元璋与刘伯温说到六合金牛山时,这是让主公心生欢喜的时刻。朱元璋儿时放过牛,争夺天下时也在这里得到过许多战争物资的给养,在这里有朋友,有知心密友,有一直藏在心头的故事,一度对谁主公都未曾说起这救命之恩的传奇。并且,朱元璋听说六合这里是金牛生贵子,还有龙池河的龙气,于是就让刘伯温带人到六合考察吉壤,选择大明首都。人生需欢乐,勿使长辛苦。或许长年辛苦的刘基也该出游出游,轻松一下心情了。
从瓜步古渡到六合浅山区,这对于善走山路的刘基来说太不算什么了。别把刘伯温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封建书生,刘基是有军人风采与基因的,大明的户籍上也许在家庭出身一栏刘家填的是:革军。这个咱们有缘后面会说。且说清明时节,六合是油菜花黄,野花四野,摇曳生姿,溢香舞影;而且不愧是江北之地,立即就看见麦田了。
与滚滚麦浪遥相呼应的就是金牛潭与龙池。当然,今天这里已经是金牛山水库,这水库始建于1958年,在那个年代,由下游众多农村生产队在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中建成。虽然建设祖国应当是科学地循序渐进,不应当跃进,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金牛山水库建设的很成功,这是历史的例外,历史是复杂的,不是吾辈可以完全猜度的。
由于江南士绅还看不起六合,这里的移民很少,显得是安详静谧。据六合县志记载,这里也曾经叫青龙镇,这是因为传说这里有一条青龙,它也偶有波澜骤起之时。据说,每年清明,小青龙必驾风云而过龙池河面,由东至西,掀起三尺浪,似一骑海马,绝尘而去。时有村民凿凿然一口咬定说曾亲眼目睹此情景。但刘伯温此次清明时节之行,并没有看到什么小青龙,只发现这里的古井与河湖水质非常好,地表水直接就可饮用。“太像家乡武阳的水啦!”。清明时节,正是六合一带河湖里的捕鱼季节,龙池河色若蓝玛瑙,状如飘带,卧于峰峦之间,真是人间吉壤。但是,无论如何,刘基还是心仪大都,喜欢北平府。数月后,刘基禀奏太祖,称金牛山畔确有龙气,但恐他日将有楚汉争霸之虞,最好是备用,要观望一个时期。于是,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即令刘伯温带人铸造两只铁牛,埋于湖畔,以镇王气;这么好的地方别又大江跃起一条别的龙。
今天,许多人都会认为这肯定是当地为了开发旅游而搞点传说,是故事,是天方夜谭。但一位新加坡侨胞他信这些故事、他重金聘请当地民工若干,依据祖辈传说,于这宝地发源地挖掘当年刘伯温放置的“金牛”,果发现乌牛二只,金牛实为铁牛,但今天作为文物价值比肩金牛。挖掘之时,一只‘公牛’放佛是发现情况不妙、立即遁了,另一只‘母牛’动作稍迟,被绳索套住。
当时,奈何牛身陷于泥淖深潭,又为生铁铸就,虽经众人合力,乌牛纹丝不动。后侨商再掷巨金,专修一道,遣来挖土机,始迎回一牛,置于十里外其私人塔楼内。不禁联想,如果您扛走的神牛真的是一只母牛,那让六合当地人情何以堪?那今后洪武爷与刘伯温的在天之灵还怎么吹那什么于大明故事?两只神牛相隔十里却不能聚首,这故事今后后人还怎么接着讲?
真是:佛狸祠下,已无一片神鸦社鼓,只剩下孤单的一只神牛。至于龙池河有龙,咱们今天就不管真伪了,反正这是《六合县志》记载的。云:“池内水清可鉴,渊深莫测。泛舟池内,风涛骤起。相传神龙居之,故名。
吃饱了,喝足了,谁说俺刘基都不服了。当时,直胡同儿刘伯温不仅是为了消化一下六合的美食猪头肉和臭豆腐,也是为了完成主公交代的任务,刘伯温还要考察地处六合西北山区的竹镇止马岭。竹镇的止马岭北邻安徽天长,西接安徽来安,朱元璋之所以忘不掉止马岭这份遥远,不仅是当年漂泊时来过这一带,更是为了防范万一
万一鹘虏打过来了,那朝廷就要与之在安徽的密林深处周旋,就要打游击,就要战略转移,甚至会由此退却到四川川西去继续战斗,那里也有神秘高人接应;明史深得很呀,真不是吓唬您;谁不夹着尾巴做历史学问,谁自己受罪。且说竹镇的烧老鹅再香,刘基也不能呆了,有事儿啊?有事儿:虎患!六合与安徽接壤地有伤人事件发生了。
正好,正想回去,待刘伯温‘玩’够了六合‘虎踞龙盘’的山水,他还要替主公考察临濠。可就在这时大明新的波澜又兴了。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儿,国策大师朱升此时来故事了,对,就是提倡‘缓称王’的那个朱升,什么情况?朱升他认为主公急着赞画临濠中都,其实就是要急着要称王,这等于否定了自己的‘缓称王’的策略,这是对自己的否定。
既然,茶叶已经泡过了五次,那自己这已经品之无味的残茶就该归之于土,自己这张旧船票就应该登上归乡的破船。再说,自己已经是古稀之人,还在吴王新宫里奉旨编写什么《女戒》一、《女戒》二,是奉命写给新来的那些大小媳妇和美人们的。人家谁看呀,受累不讨好。没盼头了!当然,最直接的导火索是主公居然因为一个韵律音符竟然跟自己发火了!
自从与主公相识,总是族长阁下、族长阁下的称呼自己,而眼下明显已经拿自己当泡过三巡的剩茶根儿,该泼掉了。再说,自己与刘伯温这类人也不受当朝公卿的待见,自己又不喜欢送礼、往上够。而且,与肇建中都皇城的赞画相左,这日子也不好过呀。
于是,朱升只好打了一份辞职报告,在古代这一幕也叫请老归山。说起朱升,大家都知道这是大明的国策大师,其实这个人不但在六百年前被朱元璋评为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在六百年后也为一位伟人在阅读《明史》的时候称赞为“九字国策定江山”的帝王师。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伟人看来,不是张良,诸葛亮,更不是被民间高度神话的刘伯温。关于伟人对朱升的评价,建议喜欢明史的朋友看刘继兴的作品,他引用的一段史料一直触动着俺的心弦。吾对现代与当代史知之甚少,也不敢发挥。下面三个自然段,未增一字,未减一字。
1969年国庆即将到来时,中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是非常严峻的,核大战的乌云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美苏两霸都挥舞核大棒,恐吓和威胁我国。面对一触即发的核战争,毛泽东又重读《二十四史》,他从《明史》中又受到了许多启示。
1969年8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对周恩来说:“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很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对了,他有九字国策定江山,‘高筑墙,广征粮,缓称王’,我也有九个字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语毕,素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毛泽东还忘不了幽上一默:“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就这样,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毛泽东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动,便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国那段特定时期妇孺皆知的的最高国策,中国凭藉这一国策安然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
刘老师说完了,明初的定都故事该俺接着演义了。朱升为何要向组织部门,也就是吏部提出辞职要求,他以什么为由呢?这与大明紫禁的赞画是什么关系呢?洪武帝是什么态度呢?朱升就会这九个字吗?这是他的底牌吗?他真的已经是残茶了吗?
当然不是,朱升不是一个简单的古代知识分子,他也观测天象,也躬耕南亩;也心忧殿堂,也闯荡江湖,他结交翰林,他也联系僧道。您要知道,穷和尚虽穷,可并不乏国际友人与业余华侨,他们是一群身无分文就敢游历海宇的古人,是说走就走的人。
不敢说朱升的朋友遍天下,但朱升的信息来自整个亚洲,这可不是夸张,他与著名和尚的交往也是有诗为证。朱升辞职时他的底牌并没有完全亮出,他还有另外的九字真言,但一直未说,他在观察,幸亏没说。此时的天下,此时的亚洲形势已经非常复杂。
再见,南京朝廷。俺本是‘卧龙岗散淡地人,洪武爷下休宁御驾三请’,这故事俺们忍痛割爱了,但历史将永远铭记朱升的九字国策。至于朱升为何对主公朱元璋还留了一手儿?朱升他为何与大明中都皇城如此无缘?为何不愿去临濠跟着去享洪福?这些明史奇葩故事就留给研究明史的寂寞高手去破译吧,咱们就不得不为直胡同儿刘伯温大叔的定都愿景赶路了,不得不是一路小跑儿。
文雅地说这创作叫劈波斩浪和只争朝夕,因为南京朝廷的各路朝臣已经因为定都而唇枪舌剑了,定鼎大戏在洪武爷的导演下已经开锣,生旦净末丑即将粉末登场,是鼓点儿甚急,琴声甚紧。尽管此一刻六合虎患的发生在朱元璋的心头依旧是个阴影,是个纠结与焦虑,但这个事情首先应当归丞相管,上命插手似乎还早了点,可朱元璋是谁呀。
历史就是大剧院,神州就是大舞台,星辰天宇就是幕布,闪电雷隆与大海扬波就是和声;紫禁城的赞画就是最精彩的剧情,定都就是永远的主线。不仅是刘伯温,大明朝廷每一个人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就在这历史大片儿里,起码你也要做个群众演员。紫禁城历史传奇的确是一万零一夜的龙门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百战一身存,生还独有君。越山临海尽,吴地到江分。暮郭留晴霭,荒林翳夕曛。归途当岁晚,霜叶落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