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飞来的紫禁城》(小说)>第十章、出南京记

第十章、出南京记

作品名称:《飞来的紫禁城》(小说)      作者:辰星      发布时间:2017-12-03 16:45:27      字数:4003

  书接上文,上文的末尾俺们说到了南京燕子矶的雄伟,也说到了燕子矶的不臣之心;它要飞,它要飞出南京,它的目标不是偏安江南,而是要飞往江北建立乌衣国理想城。因为南京再美可它没有名山,说俗点也就是在南京这里定都是没有地理上的靠山,帝王大业难以长久,容易化作东逝水;英雄们也容易很快被浪花淘尽,昙花一现这不是三只眼朱哥的追求,朱哥要的是汉祚万世长青。
  铁绠难回燕子飞,这是明初的一句谣谶,因出处难寻,所以这太白金星与荧惑星的那些臭氧层的事儿咱们就不提了,咱们尽量说人间的,靠谱的,有出处的历史。由于燕子矶也是古战场,也是军事重地,所以有僧道说这里也有难度的亡灵。尽管朱元璋是阳气壮的火命之人,但燕子矶这大秤砣与风雨钟山,其实也未曾打动过朱哥朱和尚的定鼎之心,他并未看上南京,他从未想让南京做首都。滞留,淹滞,大家一定能理解这两个词汇的意思。朱元璋喜欢哪里呢?喜欢在哪里定都呢?其实他自定远从军起就一度喜欢襄阳。  
  何以这样说呢?证据何在?想听故事的朋友好打发,聊十块钱儿的。想了解历史的读者咱可惹不起,说朱元璋曾喜欢在襄阳定都这样说这证据何在呢?听俺现在就说,主公朱元璋一直在为卜都吉壤而操心。且说在大明立国前,在征讨伪汉陈友谅、准备解放襄阳城的时期,那是东风送春回的大雅季节。朱元璋来到了潇湘江边洲头的一个渡口等待过江的船只,战马看到、闻到了最喜欢吃的苜蓿花的娇艳与花香,就探寻而吃。  
  这时,就在主公与手下谋士们这等待渡船、聊天聊到定鼎已经指日可待的话题的时刻,有人突然脱口说大明将来若成事儿后应定鼎在洛阳,还说这是范仲淹的遗愿,更是宋太祖当年欲迁都定鼎的地方。春日的洲头气候多变,来块儿片云就是场片雨,东风夹杂着洲头苜蓿花的清香、与雨后的负氧离子阵阵吹来,吹到自己的面频上,吹到开阔的江面上,朱元璋感觉自己就仿佛从人生的大梦中醒来一般。  
  范仲淹范阁老这是朱元璋敬仰的人,而且他的墓地就在洛阳。再加上听人说这是宋太祖赵黑子的意思,欲重开大宋之天的朱元璋,觉得自己仿佛是大梦初醒,从此主公朱哥就虚怀若谷地把定都目标选做了洛阳。尽管襄阳是自己流浪漂泊时与觉者志士们一起,讨论天下大势的地方,尽管那里比邻诸葛亮的草庐,尽管从军前与从军时就与觉者们认准了襄阳城。  
  这故事可是有诗为证的,必须的,别让喜欢明史的人骂俺是文学虚构,这可是朱元璋自己写的诗,诗言志。正是:马渡洲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襄阳是洛阳。当然,这诗里的萧杀之气,以及在里面的紧张,兴奋,决心等细腻情绪就不是吾等粗人所能有耐心品味咀嚼赏析的了,就留得些联想给文学家与编剧们吧。  
  当然,朱元璋与战马、战友们当年所渡过的洲头到底是兴马洲?鹅洲?还是橘子洲?就一时难以考证了。但是,今天鹅洲上的不少居民都说自己是朱元璋的后裔。鹅洲是个竹林清幽,花木繁茂,田园井然,犬吠鸡鸣,有农夫三三两两在田间劳作,处处水鸟起落的魅力洲头。洲头民居不远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湘江,东西两面都可渡江,与兴马洲首尾相望。鹅洲洲头的今天也还有一个马场,里面的马儿在吃什么草料就不得而知了。
  且说苜蓿,这是来自小亚细亚的一种半野之花草,马和骆驼特喜欢吃,元时是被蒙古体系的伊尔汗国引种到西羌之地,进而又被引种到大都以及北方各地,甚至还到达了潇湘之地。今天,北京地铁一号线有一站叫‘木樨地’,它的原名与真名在元代时本来叫苜蓿地,就因为在这里、在三里河、玉渊潭和钓鱼台一带,元朝朝廷命人种植了大片的苜蓿花,为朝廷的军马提供饲料与草场。  
  地名,看似普通,实则不简单,凡能在历史岁月中立住脚的地名,它也承载与蕴藏着一段较深的过往,会有历史的痕迹。三皇五帝的神圣事儿,随着历史舞台的谢幕,会随着时间褪色与落寞,而地名却会在口口相传中依旧鲜活,它默默地帮我们这些喜欢历史、喜欢老事儿的人记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有历史价值的,与难以全部忘记的点点滴滴。  
  元朝的余绪呀,至今在北京与紫禁城里外,仍可以寻到蛛丝马迹,如:土城儿、光熙门、西坝河、琉璃厂、白纸坊、积水潭、高梁桥、通惠河、东坝、安贞门和鹁鸽胡同等等;蒙古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到今天仍不可小看;但这世界上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文化,安贞二字源于《易经》,实乃汉家文化。闲篇儿翻页,书归正传。  
  勒转马头,咱们接着说鹅洲或兴马洲洲头的大明‘定都对’。但是,江雨江风舟船后的‘定都对’之后,刘伯温很快就悄悄否定了定都洛阳这个说法,他认为定鼎应当在大都。而且低语主公说洛阳只适合女皇定鼎,男皇帝去了那就是落了太阳,太阳就是皇上呀。这可就让有点小迷信的朱元璋一度犯了难,真是举棋难定,因为大都是胡都,朱元璋是有顾虑的;刘伯温也是不敢过于直白的。  
  就在这之后,又有人说大明应当在开封定都,那是天下之中,天子就应当居中而治。尽管此一刻战火硝烟,尽管枪如林、箭如雨,在解放元大都的前夕,朱元璋居然为了定都问题亲自过江去了开封、遴选吉壤,去卜宫;而且是从春到秋,先后两次去开封考察吉壤。  
  在已经出版的《飞来的紫禁城》前传里,俺们已经详细说过了朱元璋去开封卜都的这个精彩故事,好话不说二遍,所以这里就简要捷说了。因为懂军事的朱元璋到了开封一看,发现这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只能以兵为险、拿人填。可兵多了就要吃粮,这就要增加人民与王朝的负担,所以定鼎开封的建议被朱元璋一票否决了。  
  于是,朱元璋就只好回到了南京的吴王新宫,吴王新宫这是刘伯温花了一年时间,在蒙元御史台大人旧府的基础上改扩建的。由于刘基心仪北平府,他当时也没下大力气花心思建设得有多好;那时的朱哥还在缓称王,更没胆量敢叫什么紫禁城。但朱哥心不甘,他让刘伯温去一个地方调研,考察吉壤,他想在一个地方定都,这个地方就是陆合。陆和在哪儿呢?陆和在哪儿并不是最重要的故事。  
  陆和在哪儿,刘伯温与陆合的卜宫故事咱们先放一放,不急,先插一个重要话题。要说的是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当朱哥朱元璋当年到开封时就已经在黄河的岸边儿了,他居然对黄河没有进行一番水利方面的调研与考察;当然也就更提不上对黄河的什么上命,也就是最高指示。军事上的考察这个菜必须有,但水利问题也绝不是小事儿呀,那份量比军事地理考察的份量或许还要重。  
  再说,您朱哥不是也一直以半个诗人和文艺范儿自居嘛,曾经咏燕子矶、咏雪赋、咏大公鸡、咏鸟、咏江南、咏了上百首,咋就不咏一咏黄河呢?这对黄河安澜是有益处的。这可不是以今人的观点苛求明人,古代有许多帝王都重视黄河,就连蒙古大元皇帝对治河的贡献也是有史可查的,是出于真诚的,就算是到了元末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依旧重视治理黄河,贾鲁作证,贾鲁河作证,老百姓作证,历史资料更可以作证;咱们一代新人应当比胡虏做得更好呀?是不是?要不驱他干嘛?为了自己的龙椅咱也得秀一下呀。  
  俺扔鞋不可怕,可怕的是黄河给你扔鞋。好,你不理河,可河要理你,此时的黄河因战乱年久失修,游徙不定;河伯除了在东海海若面前不得不谦虚、不得不望洋兴叹外,他又何曾把哪个帝王放在眼里?河伯又怕过谁?他何曾是好惹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历史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新吴王朱元璋还没有领略到黄河的脾气。有心的读者朋友读到此、听到此一定闻到些味儿了,黄河要和朱元璋过不去了?要有故事了?是的,咱们且走着瞧!让你紫禁梦深,浑不把河伯与五岳四渎放在眼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纵观大明的历史,既是烽烟不息的历史,也是为定都争论不息的历史,更是与黄河水患不断斗争的历史。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口竟然有五十七、八次之多,平均不到四年一次的河患,给黄淮沿岸的百姓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真是: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几年荒?朱哥是个没有参加过封建高考的穷苦人,他断没有想到建国居然也是永远的赶考。  
  可什么人什么命儿,傻人有傻福,因为朱和尚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为了民族与亚洲和平的,所以就会有菩萨派来的救兵。中华这个地方也叫天下,天下这个地方也叫神州,神州这块地方一定有历史的神来之笔。是的,朱和尚虽然忘记了黄河,但他的一个师兄弟、一个科学僧可没有忘记黄河,正准备悄悄为师哥补台、补天裂。当然,若没有马皇后这贤内助,若没有亚洲佛教联盟的运作,这救兵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此人不但派人考察黄河,还考察黄河源、考察五岳四渎。这可也是有诗为证的,后面会为大家呈上的,咱们先说眼下刘伯温要替朱元璋考察调研吉壤的密语。  
  且说陆和其实就在今天南京的江北区六合,但这个地方可了不得,有人说它是南京的后花园,这个地方的空气不但达标、而且是永远优良,自古至今;因为这里不但有山,还有美丽的森林与湿地。陆合这个地方的城镇史起自西周,朱元璋,啊哦,对了,陆和就是六合,古时用大写,今人用小写,就写成了六合,但发音仍然是发‘陆’的音。民国时期,六合这里还是中共江苏省委地下交通站的所在地。  
  朱元璋选的陆合这块儿地方到底好不好、对不对呢?适合做大明京师吗?这地方刘伯温感觉还真是不错,真是风水宝地,难怪临行前主公还委托自己给古佛狸祠上柱香。古佛狸祠即现今的太平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的瓜埠山上,北魏太武帝南征与东晋交战,战胜于瓜埠,于是在山顶修建佛狸祠,佛狸乃太武帝小名儿。有诗为证: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里也是洪武帝龙兴之地之一,至元末,主公朱元璋在六合瓜埠曾大败元兵,生擒元将陈兆先;这里也有朱哥的密友‘紫衣人’的传奇故事。明史正史说有个紫衣人曾救过朱元璋命,这个紫衣人就常在陆合这一带活动,这个紫衣人的故事可以说远胜金庸与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但咱们要先说刘基卜都,这卜都故事更重要,是主角儿,至今在竹镇都可以听到刘伯温选吉壤的传说。您看,刘基秘密考察六合要为大明留下基业的故事这不说来就来了,一般人俺不告诉他:放松一下。  
  正是: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色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嘴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过带龙腥。  
   升平不复庭花曲,睡起渔歌烂熳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