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飞来的紫禁城》(小说)>第九章、云飞路遐

第九章、云飞路遐

作品名称:《飞来的紫禁城》(小说)      作者:辰星      发布时间:2017-11-13 18:34:32      字数:3851

  书接上文。上文俺们说到了大明黑龙将军冯胜,在一种莫名的恐惧下曾弃守甘肃,其实当年,黑龙冯胜也没想到自己会弃守甘肃,自己与下属商量本来是准备长久驻扎西北的。冯胜他当年七月就带人相度地形,在千里河西走廊南北山系拱合最狭窄之处的九眼泉岗源上修关筑城,完善嘉峪关关城,扼控咽喉。这里的“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冯胜选择在这里筑城的主要原因。
  
  但是,当冯胜听到中路军驿马飞传来徐达和东路军李文忠惨败光头山和阿鲁浑河的消息后,一种不祥之感陡然升上心头,他凭多年的经验与直觉,判断这是一场震惊历史的大败,大明的天似乎要塌了,这当初的军情信息一定有问题,一定有突发事件与突来的域外势力。自己只有几万兵力,若有数倍的回鹘之兵假胜利之威东进包抄自己,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后果令人震恐!而且,身后的大西北元朝遗种发动叛乱怎办?这意味着大明北方国防主力几乎全军失败!
  怎么办?怎么办?夜不能寐的冯黑龙在岭北之役惨败的惊惧之下,对葱岭的几大汗国的回鹘之兵东进甘肃顿生畏惧,这可是冯胜自参加洪武革命可从来没有过的情形,也许冯胜他此刻还并不知道天下有个叫帖木儿的土门,已经在河中地区煽起来了,一切凭的都是直觉。于是冯胜他果断选择了焚粮弃城池的弃地措施,和以免贻粮于敌的政策,先保住大军队伍,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行前,留下了一个侦查小分队侦知情况,必须的,看看到底是不是狼图腾联军来了。
  
  事实是:当冯胜西出大漠时,葱岭一带的万壑山谷中,确实开始出现了三只不知国籍的无名大军,曾准备悄悄地对冯胜的西路军进行迂回包抄。由于大明开国将领大多是泥腿子出身,除费愚、李文忠和华云龙以外,什么徐达、常遇春、冯胜、宋晟、傅友德、蓝玉、平定和郭英他们文化都不高。冯胜虽读过私塾,但都是之乎者也,也搞不明白啥叫突厥,啥叫匈奴,啥叫回鹘,啥叫斯基泰,啥叫奥斯曼,啥叫铁勒,啥叫柔然,啥叫犹太,啥叫西波斯,啥叫塞尔柱,大明军界他们索性就图方便就统称葱岭一带都叫回鹘兵,这个口头称谓并不精确。
  
  不管怎么说,在军事上幸亏冯胜果断弃守甘肃才免去一场大劫,他若久恋胜利之果,兵仅数万的西路军不但没有力量继续西进,结局很可能是西路军全军在西北七卫被包了饺子,大明三路北征大军将全部败北,那样的话大明的历史可真的就要改写了,中华的历史就要改写了,亚洲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就要改写了,会影响下西洋、文艺复兴与大航海;甚至影响今天,影响紫禁城的存在与否,后果实在不敢想象……
  无论一大步,还是一小步,紫禁城当年的故事也曾带动海宇的脚步。  
  河西走廊胡杨林的颜色不如河中地区河边滋润的那些胡杨艳丽奇葩,但在夕阳的余晖之中,那些树叶也都泛着一种金色的光彩,韵味悠悠。胡杨啊胡杨,你屹立千年,看到了西出阳关后多少历史故事的发生,哪本史书能有你见到的准确呢?只有你知道当年大宋杨家将到底为何兵败狼山的真实原因与奥秘,只有你知道历史轮回为何又发生在大明北征之役。汉祚王朝总是筚路蓝缕,只因历史殷鉴并未真正得知。军情不是讲坛的鼓噪,殷鉴不是学术的纷争,那是血的教训与锡尔河边、无定河边、阿鲁浑河边的累累白骨!  
  多年过去了,葱岭回鹘侦哨们告诉撒马尔罕大君,当黑龙冯胜撤走了之后,凉州卫的都督换了一个又一个,皆下场暗淡。但大明有一个叫宋晟的将军又奉朱元璋之命来到了凉州卫,还带来了大量江浙移民,他们又战斗又生产干得还不错,看样子是要扎根这里、企图阻挡我们苏丹爷反明复元的拼图游戏。但这些屯垦的江浙移民开始过一个‘哭节’,每年春节前后都要洒下思乡之泪。  
  听到这个情报,军事地图前的帖木儿露出了不易察觉的一丝微笑,恢复蒙古帝国版图的战争对帖木儿来说,不过是个拼图游戏!帖木儿他似乎是为战争而生,似乎也要为战争而死;醉卧沙场,死在沙场,革命是他一生的使命,命运在推着他不能停歇;他也似乎更喜欢遥远的元大都,他要在有生之年来到北平府,他很想来到这个马可波罗曾来过的地方,在桑干河与平西无定河一饮战马和浣洗战靴。  
  帖木儿大君他甚至是个喜欢文学和爱听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的人,还甚至为文艺工作者提供赞助,相互交流,亲自颁发‘文艺之袍’金奖。且说西洲外甥帖木儿大君还很有可能还是个汉语通儿,因为多年后他后来甚至在朱棣靖难成功后,还给朱棣起了个外号叫猪可汗,他竟然知道汉语朱与猪的发音相同,不可思议!来自天外的、美丽的红宝石呀,当你的名字和军事行动联在一起时咋就变得恐怖了呢?
  ……
  一本羊皮卷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摆在大君的桌子上,这样一句话被他画上了红线:怨声载道的王朝不会长久!这也许也是破译十四、五世纪亚洲历史人物思想的一把钥匙。  
  但是,已经没有人能解开这个历史之谜,谁也不知道他帖木儿当年心向北京,到底是要以夷变夏?还是要尊汉制、说汉语?拜孔子?这个让世界发抖的人,这个曾让黑龙冯胜将军对西北回鹘感到恐惧的人,这个没仗打他就难受的人,他能如愿占领北京吗?他的‘红宝石军事行动’有对手吗?当年,刘伯温与华云龙曾经担忧天下,苦苦操心紫禁城的选址,就是因为海宇不靖;眼下,除了刘伯温、朱升与大明副总司令兼北平府统建办总指挥华云龙,大明帝国还有藏龙卧虎的高人敢与突厥大君过招儿斗法吗?  
  帖木儿大君的豪情源于看出了洪武朝的破绽,因为一个民族仅有热血和血肉长城是远远不够的,仅会零丁洋里叹零丁、仅会背着皇上跳海也是坑人的,志大才疏和眼高手低只会给天下人带来灾难,救国这还需要通天大智慧和脚踏实地的真本领,科学本领;需要风后、姜子牙、诸葛孔明、范仲淹级别的大智慧,需要一个知达天道的人,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人,一个能补天裂的人,一个能移山的愚公和其子孙。
  太子朱标身体弱,有福无命,担不起这一担江山,眼下大明王朝需要一个万年枝儿做储君,还需要一些辅佐君王的主心骨,更需要一座定鼎在吉壤的金窝儿-------紫禁城,因为首都是团结的象征,是王朝的主心骨儿。但是,显然朱元璋在当年在系错建国的第一个纽扣:首都选址错误!而且又系错了第二个纽扣:急于亚洲称王,结果朱元璋和大明王朝从雷天大壮进入了泽水困的危局,《易经》是什么?是来打卦的吗?正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言书。
  可刘伯温这寥若晨星般的人物都阻挡不了的事儿,还有谁能更胜一筹地解决大明定都这个矛盾呢?细细品味洪武五年这一年,可以说这一年的大明的确是流年不利,这绝不是迷信,真不是迷信。洪武五年这是个鼠年,这一年里自天而来、奔腾不息的黄河竟然突然断流了,桃花汛皆无;黄河乃中华民族之血脉,也是一条信息河,黄河的历史就是中华的历史,休想逃避。可当时的洪武爷不一定能懂得这个道理,他太看重与熟悉江淮了。
  危素在洪武五年这一年死了,刘伯温病倒了,大明军界的内心因北征的惨败集体在滴血,殷鉴尚没有真正总结。但是,在这一年里,凤阳紫禁还是要在淮西勋贵与满朝的掌声中强行上马开工了。除了洪武爷,汤和、李善长、胡惟庸与淮西勋贵们此时已经急不可待了,这才是明史应当讲的故事与打开明史迷宫的神秘钥匙之一;这才是十四与十五世纪亚洲战争风云滚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大明面临又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且又有一批人要倒霉了,谁不鼓掌谁倒霉,大量的真金白银、民脂民膏与工匠心血也将因错选紫禁吉壤付诸东流。淮河来故事了,来的是令人心痛的大明因紫禁失败而怨声载道的故事。唉,一声叹息!这让刘伯温欲哭无泪,这让所见略同的禅门高人为了汉祚不倒、冒死给洪武爷传递了一首诗,这就是心交,这就是拯救,这就是劝谏的秘密信息。
  幸好朝里有人,不一般的人,也可以算作是风流人物与真神,准确地快递到了南京皇宫朱元璋的耳朵里。法不传六耳,当时除了谨身殿外的卫士与中官,室内只有两个人在场。但是,出家人不打诳语,佛教史后来在事后记录了这首诗的全文,明史就是这样传奇与多娇,难怪伟人一生最重视明史。且说这秘诗里究竟藏有什么信息与真理壶奥呢?有什么接下来的故事呢?这其实就意味着‘神仙’书写的历史大书《出南京记》已经开始悄然构思了。
  南京,这是黄河儿女被迫南渡后回望中原的地方,这是抗拒胡虏的天堑之地,岳飞岳家军曾在这里安营与战斗;这是汉祚国破家亡后的情感之地,也是图谋中原、北伐中原和欲北定中原的希望之城;南京,这是汉家海军的摇篮,是水师济济人材的诞生之地与难舍之地;南京,这是安徒生童话描写过的地方,这里曾拥有亚洲第一佛塔的荣光,更别提美丽的栖霞寺、鸡鸣寺与牛首山。大皇上朱元璋朱和尚与众臣们能舍得这块地方吗?他们能同意让大明京师飞过燕子矶去燕赵长城与太行山的脚下北平府吗?
  铁绠难回燕子飞。燕子矶不仅是今天南京四十八景之一,也是一个让古人感觉具有历史感的地方,它既是古渡又是军事重地,朱元璋也曾为它感慨、写下《咏燕子矶》。江山浩荡的江风、脚下拍岸撼石的惊涛,与一泻千里的滚滚东逝水,让三面临空的燕子矶头,更显动感与四周的开阔,似一股帝王豪气腾然凌空欲飞往大江之北的乌托邦。
  若有高空的寒风与江南暖湿气流在江面上相遇,那随即而来的风雨乌云挟着闪电与雷隆,会使这矶头显得如活了一般,烟雨会让这一带的古庙与达摩洞更加显得神秘;当然,历史的烟雨也会让南北紫禁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南京紫禁你真的能飞往北京建立乌衣国吗?涛涛的江水奔泻入海而不回头,答案似乎仍非常遥远与无解。出南京,进北京谈何容易,思想的交锋从这一刻才刚刚开始进入胶着,大明定都的大戏从这里才算是刚刚进入正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一章《出南京记》,咱们不见不散。
  
  正是:黄鹄高飞云路遐,野凫谋食但泥沙。山中樗栎年年在,看尽西风木槿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