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形势出现变化, 知青逐步返城
作品名称:我们不再年轻(小说) 作者:万崇民 发布时间:2017-12-04 08:49:37 字数:3773
集体户长谢晓霞,这几天总是心神不定,晚上收工时,她找杨建国述说心中的事。
“建国,我们有三年多没有回家乡了,不知道你我家里啥情况?我母亲身体不好,父亲热衷于文化大革命,哥弟参加武斗,实在让我担心,好歹武斗结束了,社会秩序安定了,我想回家看看。”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没有回家了。当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搞的轰轰烈烈,说是扎根农村一辈子,现在看来这事不可能啦!从报纸上看,从广播听,有少数知识青年已经返回城里了,我想咱们回城是早晚的事。”杨建国说道。
“建国,你入党志愿书,党支部给你上报了,在等组织外调回来讨论做决定,我想再等等,看外调人员能带回来啥消息。”
“晓霞,也好。如果干部政策在家乡落实了,我父亲解放恢复了工作,我的入党问题很好解决。”
“建国,如果你入党了,你我都是党内的人,还大小是个干部,咱们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急着返城,把返城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建国,你明白吗?”
“晓霞,这个我懂,你放心,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我想好了,如果咱们回不去城里,咱们就在农村结婚,生活一辈子。”建国话音刚落,大队赤脚医生马玉霞跑到建国跟前。
“啊!晓霞你们都在。建国,你的一封家信到了大队部里,我怕你着急,我给你送来了。顺便看看老同学们,今天晚上我不回大队部了。晓霞户长,能给我这个编外户员找点吃喝吗?我是饿着肚子给建国送的信呀!”
“好的玉霞,啥时学得快嘴快舌了,走吧!我给你弄吃的去。一会儿,建国看完信,把好消息告诉咱们。”晓霞说完把马玉霞拽走了。
杨建国急忙打开信封,把信纸抖开,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丝不苟地阅读起来。
建国,我儿你好!见字如面。
你去乡下一晃三年了,你的哥哥们常来信,唯你音信皆无,让老爸老妈惦记。去年听说你处来人外调一次,想必是你要加入党组织,那时我的个人问题还没有结论,想必定给你带来麻烦,你不要气馁,还要积极靠近党组织,积极为社员工作,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更好地为人民服。
现在我的问题已经结论,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恢复工作,职务还是供销部经理,这事告诉你一声,你不要替我们担心,你心中有数就是了,不必多谈。
顺便,我把晓霞家里的情况告知你,在残酷的武斗中,她的弟弟狗丢命丧黄泉,她的哥哥狗剩在抢兵工厂时吓破了胆,至今去向不明。最惨的是,她可怜的妈妈经不住离婚的打击,第一次自杀被我和你妈巧遇救了下来,从此我们成了她的监护人。晓霞的爸爸谢小东羁押时,因畏罪跳楼,摔成重伤住进医院,我去看他时,你的妈妈急忙到医院告诉我,晓霞的妈妈在自己家中上吊身亡啦!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解体了,在文革运动中,谁能说清楚多少个像谢小东这样的家庭遭解体,又有多少人死于文革武斗中……
老儿,晓霞家的事你知道就行了,千万别告诉晓霞,她要是知道会疯掉的。我和你妈妈商量好了,晓霞的爸爸我们要养他一辈子。
最后,我们希望你和晓霞好好工作,如果有回城的机会,你们一起回。如不能,你们一起扎根农村,好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老儿,建国啊!爸妈想你呀!
一九六九年十月父亲
杨建国拿信纸的手有些颤抖,眼睛湿润。心里在说:老爸老妈,儿子何尝不想你们呀!远隔千里回家难啊!想到晓霞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心情难以平静。咋向晓霞交代呢?实话实说不行,对晓霞打击太大啦!说谎话,这么大的谎自己没有撒过,老爸呀,老爸,你嘱咐我别告诉晓霞,你咋糊涂呢!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谁来一封信,大家都清楚,争着抢着看。这事能瞒吗?再说,老爸你不会把晓霞家里的事另写一篇吗?这样让我咋办?杨建国一狠心把信纸揉乱揣进兜里,把身上仅有的三元钱放到信封里。
晓霞把饭菜端给马玉霞,连蹦带跳地从集体户出来,高兴地向建国招手。
“建国哥,你爸爸带来啥好消息?把信给我读读可以吗?”
“晓霞,这信你能看懂吗?不知道我爸爸啥意思,信里没有信纸,我只倒出三元钱,是老爸一时疏忽,忘把信纸装进信封啦?还是让我用这钱买邮票,给他回信?我……我实在弄不清楚。”
“建国,有这事?我看看。”晓霞拿过信封,打开仔细看个遍,里面确实只有三元钱。晓霞心里嘀咕着,这叫啥信呀?这和汇款一样,贴八分钱的邮票,汇三元钱也值得。再说杨大爷也没有七老八十,不至于糊涂到把写好的信纸忘装进信封吧?
“杨建国,你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我,这封信你没有做鬼吗?钱是你装的?还是你爸爸装进去的?信纸确实没有吗?”晓霞不客气,一连向建国问了几个问题。
“晓霞,我……我向天发誓,我打开信封就这样,我还纳闷呢!我……我啥时骗过你,你说呀?晓霞,别急,我马上写信问问老爸,啥事不都清楚了吗?你说,是吧?”
“好吧,我信着你啦!建国,马玉霞还通知咱俩明天去大队部开会,咱们仨人早晨一起走。没事了,早点歇着吧!”晓霞说完跑回女生宿舍,和马玉霞唠着没有唠完的话题。
第二天,大队部的王书记组织召开各小队干部会议,他把当前的形势简单讲清楚,重点传达知青返城问题,根据上级安排,结合各个生产小队的情况,初步下到各个小队两名返城人员,具体条件是在农村表现突出,积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合格的知识青年,由集体户推荐,小队社员评选,添返城表格,组织批准方可回城。会后,王书记把晓霞、建国留下说道:“余连财来找过我几次,他要求回城,不在农村住啦!想把居住的房子抵押给大队部,算是把欠的公款扯平。大队部开会研究几回,最终定下来同意他的请求。房子在你们一小队,我的意见是你们把房子收拾好,作为你们小队的文化室和扫盲夜校吧!”
“王书记,这事好啊!我们现在没有一间像样的文化室,他那个房子很不错,收拾一下做文化室和夜校太够用了。王书记谢谢你呀!”晓霞急忙说道。
“晓霞、建国,这次知青返城,你们不想回吗?你们俩符合回城的条件。”王书记说道。
“王书记,知青们现在都有返城的想法,第一批返城不是我们,而是他们。我和建国早有心理准备,在农村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果需要我们返城,我们也是最后返城的人。”
“好!晓霞、建国,你们都是好样的,这我就放心了,如果你们先离开农村,知青们的工作很难做了,你们俩回去组织集体户同学推荐两名返城人员,尽快报上来。”王书记说道。
“王书记,你放心,我们马上把返城名额报给大队部。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晓霞和建国向王书记道别。
几天来,集体户知青们讨论的话题就是第一批回城人应该是谁?户长谢晓霞正式召开会议,把这个问题拿到桌面上,交给大家决定。
“同学们,咱们在一起吃住,学习、劳动三年有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了,彼此都了解,这次回城,上边给咱们集体户两个名额,希望大家说出心里话,谁该先回城比较适宜?”晓霞打开窗户说亮话,不藏不掖把话说开。
“这事,我说几句,个人看法。还用说嘛?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选最优秀的回城,只有咱们队长和户长啦!没说的,他俩回城我赞同。”徐祥国说道。
“好!我同意,建国和晓霞在生产队里,在集体户里没少操心,累死累活拼命干,把咱们生产队搞得这么好,要说贡献没个说,正好他俩一起回城,早点把婚事办了,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呀!”炮筒子王大鹏说完,大家哄笑起来。
“王大鹏,你胡说啥?我们还都年轻,乡下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回城的事在这里不考虑恋爱、结婚的事。要说个人意见,我表个态,我不会撒手集体户工作,把你们抛弃不管,离乡回城去。请你们记住,回城我是最后一个。”晓霞说道。
“晓霞,表态了咱也说几句。请同学们把我们俩除外,剩下十人看谁符合回城,都说说心里话。”建国说道。
“我看还是让王大鹏和马玉霞回城比较适宜。”张小玲说道。
“我看,谁回都行,我回城不行,我走了谁给你们做饭吃呀?是吧?所以我不争着回城,在这里陪着我姐干上两年再说。”赵爱婧又说道。
“爱婧,你倒表态了,没说谁该回城呀?你说说看。”晓霞说道。
“嗨!咋说呀?平时关系这么好,说完怕得罪人,不值得。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想说,以我看,徐祥国和张凤英应该先回城。理由嘛,我不说大家应该清楚,我再听听大家的想法再说不迟。”赵爱婧说道。
“我同意赵爱婧的建议。还是让徐祥国和张凤英回城好,理由嘛,我也不想说,大家也清楚。”高德山说道。
“好了,他们回城的理由你们不想说,也许有人不清楚,怕产生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把事由说清楚为好。徐祥国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很艰难,家里没有顶梁柱,没有收入来源,这时正需要祥国回城有一份工作养家。没说的,我同意徐祥国回城。张凤英比徐祥国还苦,她是个孤儿,从小生活在她姨妈家,初中毕业后不想给她姨妈添麻烦,又不想在城里吃闲饭,所以报名来到乡下。现在知青有机会返城,我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凤英这没说的,我同意张凤英返城。”晓霞说道。
最后,大家表决,一致同意徐祥国、张凤英返城。张凤英情绪激动,泪水从眼眶中滚出,哭着说道:“长这么大只有姨妈疼我,关心我。可是头两天接到家信说,姨妈身患绝症,生命处在旦夕,我的心情难以言表,现在大家这么关心我……我太感谢啦!我工作做得不突出,没有大家做得好。你们让我回城,我……我惭愧啊!”
“凤英,看你说的,咱们集体户每个人做得都挺好,只是名额有限,考虑你的家庭现状,你首批回城合情合理,不说了。明天上报小队部,批准后取表格填好,只等批准就是啦!”晓霞说道。
“好的,我马上召开小队班子会研究定下来。这事是十拿九稳,板上钉钉的事。徐祥国、张凤英你们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再一个就是做好返城的准备。”杨建国说道。
“好啦!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没事了,散会。”晓霞最后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