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绒线花开花又落 初恋美好抒情怀
作品名称:凝望青春不归来(小说) 作者:朱俊平 发布时间:2017-11-24 16:22:43 字数:3642
(一)
小石今年是高中三年级学生了,也是最后一学期。再有几月就到了七月份,也就要高考了。去年姐姐的落榜在他心里没有一点感觉,也没有引起他的反醒,他还是热衷于自己的文学,把这一切当主课来抓,高考对他没有强烈的反应……
一个偶尔的机会,他的心被一个叫“白雪”的女同学吸引走了。
那是过春节开学后不久,一个植树造林机会,学校安排他们班到一个叫林家园的地方栽树,俩人一组,男生挖树坑,女生扶树苗浇水。小石在使劲挖着一个树坑,一棵酸枣刺猛然晃倒过来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小石毫不在意的抓起一把黄土就要往撒,这时,一个白色的手绢递了过来,雪白的还有梅花图案,小石见了这么白净漂亮的手绢,有点迟疑,他的同伴,叫白雪的女同学毫不犹豫的拉过小石的手给包扎起来,她小巧柔软的手使小石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暖暖的传遍小石全身,他抬头望了她一眼,她也注视着小石,霎那间,双目相视,似触电的感觉使他们赶快移开了目光,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眼睛交流,这是青春期男女的,也是异性相互吸引的眼光……包扎好以后,他俩眼神又不谋而合的又碰撞在一起,好像有无数火花在飞扬,这种感觉深深的震撼了小石的心!他怦然心动,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充溢他的胸怀,这是怎样一种激动的心情呢?
小石和白雪原本就在一个班,平时座位离的远,只是这次偶然的劳动使他俩成了一组,又离的这样近,这种偶然在一起促近了他俩深深地相互吸引。
小石就很快注意起她来,上课时不时的眼睛向她的座位漂移,等她偶然回过头看他的时候,再给他一个甜美的会心的微笑。小石很爱感受这种眉目传情,这种触电一样的目光……
小石心里全是她的影子,一天不见好像失去了什么,好象丢了魂似的,他格外的对她关注起来。他终于从李硬那里打听到她爸是县教育局副局长,母亲在农村当农民,照看她爷爷奶奶,只是她平常衣着十分朴素,做事低调并未引起小石的注意。全校俩个校花都在小石班上,一个是大眼睛瓜子脸的“天鹅”,一个是有苗条身段能歌善舞的“兰花花”,她俩的引人注目,使许多条件好的男生围着她倆转。小石只是站在远处赏花观色罢了,也从未也不敢动过心思。只是这次植树使他感受了男女倾慕之情,特别白雪,她是那样的美,她是那样的令人心动……她中等个儿,下身穿着兰裤子,方口布鞋;上身一个薄薄的棉袄上罩着红兰带花的衫子,纽扣是用稠布做的,一件白衬衫衣领朝外翻着,衬托她那白净净的瓜子脸,还有尖中有圆的恰到好处的下巴,不由让小石多看几眼,就不愿离去,她那不长也不短的辫子向后翘起,留海儿稀疏有致,眼睛黑亮亮的,似一潭汪水,小巧红润的嘴巴常常露出迷人的微笑。小石被她迷住了。
课堂上的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住他起伏不定的心,每每下课吃饭时他都想找偶然和她相见的机会!
一个四间大瓦房的教室有通往宿舍和学生灶的后门,后门有一片杨树林,个个有碗口粗,端直而挺拨,树叶欢快的拍手唱歌,树下被同学们踩踏成一条小路,这一切好像要见证这个少男少女的初恋……
小石知道吃饭后她和其它同学一样,非穿过这片树林从后门进教室,估计她快要来的时候,就在树林里等她,制造他俩偶然相见的机会,眼睛相望,会意相视而笑,那个甜蜜一瞬间……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呢?也许每个青年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而是深深的隐藏在心里,不愿让人们知道罢了……
小石和她很少说话,也很少在一起,眼睛就可以交流,可以表达他们之间相互想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
小妮落榜后,和那城里的以工代干的肖英民真正谈起了恋爱。小石对于姐姐的恋爱也没有新的线索和证据可以告诉大家了。只是姐姐开朗的笑容挂在脸上,歌声常常从嘴里哼出,村上篮球场上她可以和男青年对抗,三步跨蓝,准确投蓝,这样的行动常常让其他站在旁边的观众大吃一惊,她的篮球水平这么厉害?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爱情的呼唤,使她青春焕发。她变得大方起来,用她那多年积蓄的补贴给父母买了衣服,并给小石小山各买了双蓝色的网球鞋,这双鞋让小石在蓝球场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都投来赞许的目光。特别是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运动会上,这双球鞋又给小石增加了光彩和力量,也有了一次意外收获。小石参加了万米马拉松越野田经赛,当千辛万苦奔跑到终点时,有三位同学晕倒了,小石也踉踉跄跄的跑到终点,脸色苍白,他是甩掉百人以上,以第三名的成绩到达终点的!这时,白雪很远的就迎了上来,和另外一位女同学扶住了他,他深深的感动了,她在一个人少的地方,又掏出了白色的印花手绢给他擦去头上的汗珠,又是手绢,一股淡淡的香皂味扑鼻而来,他沉醉了,她是在等待他吗?这马拉松长跑也变得十分有意义了,他心里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学校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阳光也变得十分明媚起来……
校院里的绒线花愈来愈多鲜艳,婆娑在树冠上,粉红色的锯条状形的花朵将校院打妆得更加艳丽;杨树绿了,槐树绿了,鸟儿在枝头喧闹。夏季己经来临,街市里农民在匆忙的添置收割的农具,到了收获的时候,人们无不充满对丰收的希望和渴求。
校院里毕业生个个都有一种临上战场的紧张气氛,学生们都在紧张的加班加点的复习,十几年的学习将临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全新的收获,从此之后,同学们将会天各一方,在天涯海角各伸展翅膀,飞翔于蓝天。
小石,刘宽,李硬他们和同学们一样,来到街道旁一个破烂的厦瓦房的照像馆里照了些二寸黑白照,互相散发,照片背面写着留言,大家都有一种依依惜别,留恋不舍的心情,同学们相互更加友好起来,闹过小矛盾和摩擦的也抛弃前嫌,团结友好了。小石心里更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就是他心中那个人,以后怎么办呢?以后怎么办呢?他买了一个日记本,写了许多友谊和鼓励的话想暗暗的送给她,以后的事再看以后的发展吧,他从她的眼光里也读到了她恋恋不舍的情绪……毕业,这预示着分离,预示着学习的一个阶段的结束,一小部分继续向新的学习高度攀登,一大部分在社会中磨练,或平凡或伟大的事业开始了,谁也不去认真的去想,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
小妮的青春和人生也更加成熟了,她的生活又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她要结婚了。
父母也没有向男方要什么彩礼,因是自由恋爱,相对嫁妆就少的可怜。父亲让木匠做了两个大木箱,叫油漆匠油漆成枣红色,并在面板上绘画了一对鸳鸯嬉水图案。母亲做了两床被子,一床是绸缎面子,一床是花花洋布面子,还有一床褥子,两条母亲用织布机织的粗布床单。
结婚的日子正好是初夏,天气并不十分炎热,父亲没有大操大办,他前后已操办了四个儿女的婚事,后边还有二个小子,他得留些余地,嫁女在农村并不是太大的事情,毕竟是将自己生养的女儿给了人家,他心情肯定不是滋味,亲戚朋友是不可少的,也摆了三十多桌,早饭是大米稀饭,放了糖精,馍是麦面搅了少量的白玉米面蒸的,四碟小菜,红萝卜和洋芋丝,一碟辣子,一碟豆芽;中午除了这四碟菜外多了两个肉炒热菜,饭桌中间是一个不算过大的搪瓷盆,叫“大绘菜”,里边以粉条,豆腐,白萝卜片为主,有少量的肉块因绘菜汤是肉汁汤,客人个个吃的高兴,这种待客是渭北农村根据当时缺粮缺米时的一种发明,用这简单的菜席取代了“九碗”和“十二全”,取名六六大顺和一帆风顺之意。
男方一个老母亲还在乡下农村,也就在这里收拾了一个窑洞,直接将媳妇娶到这这里,因在一条塬上,办事也很方便。
男方来了好多搬嫁妆的人,大多是肖四民手下的青年工人,他们有的肩着扁担,有的拿着绳子,还有的抬着大箩筐,一辆新亮亮的自行车后货架上放着红花花褥子,算是坐新娘子的。这伙搬嫁妆的青年人毕竟是工人,衣着时兴,个个朝气蓬勃,兴高采烈,比接自己的新娘子还要高兴。
小妮就这样被人接走了,母亲望着远走的人群,用手抹着眼角的泪水,不知是高兴?是心疼?还是惋惜,女子一个个养大都飞走了,她不再指望什么,只要她们生活的幸福她也就安心了,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的期望,在那困荒年代父母拉扯八个儿女长大成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只有他们知道,父亲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父亲自小扛长工打短工自己独立娶妻生子,置办二亩田地,又开荒种地,养活一家人,新中国建立后日日夜夜参加集体劳动,省吃俭用……多亏是在和平年代,假如是战争年代,八个儿女肯定有饿死的,我们不但应该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应感谢新中国,感谢和平,珍惜今天!现代人没有父辈人那样的感受,他们是真诚爱这个国家的。这种精神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
小妮开始在那个临坡的小村和她的婆婆生活,这是个半明半暗的窑洞庄子,住着两家人,北边是肖英民哥哥一家,南边是肖英民和他母亲,父亲早已过世。家有两孔窑洞,母亲一孔,肖英民结婚后占了一孔,灶房贴南墙盖了一坡小房,小妮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农家姑娘在任何地方都能显示他的实在肯干吃苦,她接触的人多文化程度又高,又自学裁剪缝纫衣服,又很孝顺阿家,得到左邻右舍的称赞,特别婆婆,更是喜上眉稍,逢人就夸……
诚实热情朴实的村里人,善良正直的婆婆给了初到陌生村庄的小妮一丝温暖,怎能挡住向往美好高远的心,一棵怀揣梦想的心,她努力适应现实的农家生活,更是等待肖英民在厂里寻找工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