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俭养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4 11:01:01 字数:3357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详解: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白话:百姓闹饥荒,那是因为上位者吞食的赋税太多,而导致百姓所剩无几,所以食不果腹,忍饥挨饿。
阐述:春秋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生活原始而简单,收成微薄,勉强度日。管理者如果横征暴敛,食税太多,百姓自然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蔽体,陷于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之窘境,甚至在死亡线上挣扎。民之饥,并非民不勤苦、民不节俭,也非天灾,而是被掠夺,是人祸,是“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用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来解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较为合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丰收喜悦,且人勤地不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天也没亏待;“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四海无闲田”,表明该种的地、能种的地都种上了,说明农夫是勤劳的,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按理农夫该衣食无忧,可以美美地过日子了,结果却是“农夫尤饿死”,何也?“以其上食税之多”。
想知道“以其上食税之多”,到底是个怎样的情形,借用《诗经》中的《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它的揶揄、讽刺最为解恨,最为痛快。当然,老子只是作了客观的哲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以劝诫上位者:取民有度,国用有节,如此,下之供于上,上之食税于下,各安其常,上下俱无匮也,而不要弄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弄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民之饥,说明赋税制度极不合理,经济政策有问题;说明“处上而民不堪其重”。
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白话:百姓难以管理,是因上位者喜欢“有为”,好卖弄聪明,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办法,百姓疲于应付,只好以智取巧;是因为上位者好大喜功、好高骛远而穷折腾,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百姓难以治理。
阐述:“有为”,指的不是积极进取,敢于作为,而是指不需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为之,不当为而为之,指的是因私欲而为之,相对应的是“无为”。老子在第五十七章指出,“天下多忌讳,则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意思是天下忌讳一多,这个不许做,那个不准说,百姓则无以生计,能躲避就躲避,或逃或亡,治下的百姓岂会不贫,民众岂能不少。大家手上都有权柄,都可以随意地挥舞几下,君权移之于下,臣权僭之于上,上下相欺,百姓有样学样,国家未有不昏乱的。上位者个个长袖善舞,玩巧使诈,奇葩、邪怪就会潜滋暗长,不良的社会风气就会兴起。统治者多占多得,则民不堪其赋,必流离失所,流而为盗者有之。民不畏死,必啸聚山林,乱而为贼者有之。说明“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所以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上位者不自以为是,不好强逞能,不妄颁政令,则民得以安生,无叛离逃逸者,化外之民也会自发前来归顺;上位者好静,不折腾,不闹得天下鸡飞狗跳的,百姓自会走正道;上位者不好大喜功,不去开疆拓土、不去大兴土木,百姓自然也就少了徭役、兵役、征召等事之搅扰,就可安心生产,自然会富足;上位者不妄生贪念,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则民众自然淳朴,盗贼无有。老子在第六十五章又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者国之贼,不以智治国者国之福。”
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上位者“有为”,是以难治。说明上位者在执政理念这个大方向出了问题,当以无为之道治天下。
3、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白话:天下百姓不惜命而铤而走险,是因为上位者奉养太厚,声色犬马,穷奢极欲,而百姓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活得毫无尊严,生不如死,所以才会不惜生命而冒死。
阐述:“求生之厚”,是指上位者聚金玉,以富其生;高爵禄,以贵其生;美声色,以快其生;是指上位者饮食宫室无所不求其备,无所不求其极,醉生梦死。遗憾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厚此必然薄彼。上位者追求奢华,满足私欲,势必大肆掠夺而致百姓饥荒;势必大肆征调民力,而致民不聊生,从容赴死。对此,杜甫的《兵车行》有生动的描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蝼蚁尚且贪生,民之轻死,只因生不如死!
“民之轻死”,说明百姓毫无做人的尊严,生不如死,是以轻死;也说明上位者荒淫无道,已经登峰造极。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殊不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求生愈厚,寿命愈短。“民之轻死”,说明社会严重扭曲,生活极度异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子这是在极力劝诫上位者,要懂得收敛,适可而止,已经无路可退了,后面就是万丈深渊、万劫不复。“民之轻死”,说明“处前而民不堪其害”。
4、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白话:所以呀,不以养生而养生,无养而养,这远远胜过精养贵养,这才是真正明智的养生之道,生生之道。
阐述: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想好好颐养生命,都希望能延年益寿,且均以物养为甚,而老子却告诉我们:“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无以生为者”,是指不以“食税之多”、“有为”、“求生之厚”之道来养生,不要为养生而刻意为之。贤于,是指远胜于,大大超过。意思是,最聪明的养生,是顺其自然,不刻意、不执着,随顺而养,甚至达到忘我无我之境,此远胜于“贵生”。言外之意,养生之道,随顺而为,不纵外物,如此,则上下均得以生,均得以养;同时,养生之道,不以厚生之物迁其志,不以厚生之物累其心,致虚极,守静笃,抱一守真,以至尊之天爵、以至富之天禄、以至贵之天德奉养其生。如此,则至尊之天爵,至富之天禄,至贵之天德,无日不厚我之生,无时不厚我之生;如此,则“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共我一体”,大道养我,我养大道,故而得以长生久视。
综述:
上一章,老子讲了“伤手”,劝诫统治者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而去替天行道,去班门弄斧,去越俎代庖,势必弄巧成拙而自伤其手。全文分两部分,第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意思是说,治人事天,不能以刚强对刚强,一味地以暴治暴,要遵循大道之理,要秉持大道之德,一阴一阳谓之道,要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对那些敢于逆天道而行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第二:“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矣。”意思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一切自有天定,天生天杀。所以呀,不要自以为是而班门弄斧,更不要越俎代庖去替天行道,否则,稀有不自伤其手,甚至玩火自焚啊。极力劝诫上位者好自为之,不要作茧自缚,更不要玩火自焚。
本章,老子提出了“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即“无以生为”的观点。首先,老子直面“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这三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用三个“以其上”直接点名:“以其上食税之多”,“以其上之有为”,“以其上求生之厚”,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毫不掩饰,一针见血。接着,又干脆利落地用三个“是以”,即“是以饥”,“是以难治”,“是以轻死”,来肯定和强调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言外之意,此皆为上位者“舍俭而广”造成的。最后,提出“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即不追求“食税之多”、“有为”、“生生之厚”,一切顺其自然,随顺而养,如此,则上合天道,下顺民心,上下均得以生,均得以养,“无以生为”而无不生、而无不养,这才是最为聪明的“贵生”之法。言外之意,生生之道,不纵外物,抱一守真,则上合天道,下顺民意,无养而无不养。如此,至尊之天爵,至富之天禄,至贵之天德,则无时不厚我之生。如此,则“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共我一体”,如此,则大道养我,我养大道,故而得以长生久视。此乃生养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