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证古强国
作品名称:古强国迷踪 作者:剑星 发布时间:2017-11-20 18:00:33 字数:3065
当绘墓主头顶那一鼎一簋时,马志俭尤其细心,这两件铜器都有盖,造型独特,花纹精美,内部都有铭文。再回头翻看前边棺头露出的鼎簋口沿上有一字,都是中原古钟鼎里没有过的字。
杨明玉看到马志俭盯着女棺顶部五鼎四簋和隔板左侧的正头顶一鼎一簋发呆,就问:“你不是给我们讲: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么,这墓主人如此高贵的身份怎么是一鼎一簋的礼器。而五鼎四簋的女棺上。难道这里不归周礼所管?”
马志俭说:“是不归周王所统治的地方。你们想,为什么姜子牙由山东过来投周文王,不住渭河北岸的周原,而住在这一带的磻溪沟吗?说明这一地区是他同族的地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么。西周时期史书诬称的‘猃狁、‘大戎’,当为炎帝之后,就住在这一地区。你们看看墓边上陶罐的样子,再看看随葬的中原少有的器物、饰品,哪像是中原正统姬姓墓的遗物?当黄帝用战争手段击败炎帝部族的势力,占据中原后,虽有姜姓美女为妻并借姜姓武装灭商,但其隶属关系与歧视政策没变。姜尚领兵成为周打天下,封为三公之一,但战争成果,主要涉政无缘分,却要承担很重的贡赋徭役。若遇天灾,不能满足周王苛求,就会遭遇无情的讨伐杀戳。尽管史书将这些邦国称作戎,但我们见到的出土器铭记载,戎在军事上是经不住打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再看看这位强伯墓中出土的几样兵器,大多已经陈旧及伤痕累累。像西周早期无胡弯月刃的戈及短剑,又有中晚期的背刃直的胡戈。不管这件戈是赠品或是战利品,它都可以作为断代的依据。”
一个墓地,四座墓葬,三个车马坑,埋葬着一个主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号墓中的两人是什么关系?紧邻相靠,死后还要侧身相望的二号墓主人又与一号墓主人是什么关系?车马坑是为谁而陪葬?这些都是待解之谜。
要解开这个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寻找铜器上的铭文。为了铭文,马志俭用刷子小心翼翼的清扫着每件器物。突然铭文出现了,一个宝鼎上出现了两行七个字“强伯作自为鼎簋”、铭文倒置,字体草率,虽对解决墓主人身份有帮助,但还是孤证,紧接着,他们在铜鼎、铜鬲、铜卤等器物上发现了多处铭文:“强伯自为用鼎”、“强伯作旅用簋簋”、“强伯自作盘莹”······马志俭看到这些铭文后惊愕兴奋,这个字就是这个墓主人所在方国的国名,而强伯就是这个方国之君。
青铜铭文上弓字旁的字,应该怎么识读?这个字的“弓”字旁是明确的,没有多少争议的,只是“鱼”是不是应当读鱼?马志俭认为古时鱼虫混用,因此应当读“强”。这“弓”形有点像虫,还带一头,那咋不按“虫”定哪?就“弓”形的字意来讲是“防卫”的基础,就“广”形的字意来讲是“防护”的设施,两个字形意有近似。这个字应当读“疆”,今天宝鸡的“姜”城堡的这个“姜”就是这个疆,当然强也读JIANG,这是没有什么错误的!这个字和宝鸡的姜炎部落之间是有关系的,至今宝鸡清姜河流域种植的生姜还是最好的,这个姜在古文中的写法就是“薑”字,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5000年前后这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三皇时代,这个文明的中心区域就是宝鸡,三皇时代的更替就是在宝鸡完成的,其中在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两大部族群一个姬姓部族一个就是姜(疆)姓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至于为何会以姬和姜这两个名称命名这两个部落的名称,这需要多角度与多学科的交叉的文化研究方法来解决。
茹家庄一号墓的甲乙两室,葬者两个人。甲室的墓主人衣饰华美,明显是乙室死者的殉葬者。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两人不可能同死,因而甲室的墓主人就是从死殉葬。这个从死者是谁?从其与强伯并葬和“倪”组铜器来判断,她只是强伯的待妾。
紧挨着一号墓并与之相通的二号墓,无论是葬具或是随葬品都优于殉葬强伯的待妾,28件青铜器中多数都有铭文,其中“强伯作井姬用鼎”明白地表示出她是强伯妻子,无怪乎死后依然侧身相望,依恋着强伯。
待妾殉葬而妻子异穴合葬,这是西周墓葬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强国受封到宝鸡后,为了在周人的京畿之地立足,他们通过婚姻外交,很快与附件的失国、井国、散国建立关系。东邻的井国是周公旦的后裔,井侯曾在周王室任卿士重用,辅弼天子,于是,这位后来长眠在茹家庄墓葬中的强伯便迎娶井侯之女为妻,以求附庸姬周的上层而生存。
与此同时,倪姓小国也攀附于势力较强的强国,将女儿送给强伯被纳为妾。
若干年后,强伯死亡,按其惯例,妻妾应当殉死。但是强叔、强季等宗室贵族万万不敢把母亲势力最大的井姬殉葬,母家势力弱小的儿妾殉葬就成为必然。于是,在巫师主持下的一次隆重、庄严、残忍的葬礼中,可怜的儿妾被缚以丝带,裹以绸衣,带着对生命的依恋,被装进了棺材,去时还带着母亲陪嫁的儿鼎、儿簋,还有童男童女,血淋淋的葬礼,在爆竹声中进行。在这里,母亲势力的大小,不但成为确定她们正庶的婚姻关系,也决定着她们生死存亡的命运。
又过了若干年,井姬亡故,在隆重的鼓饶声中,在丰厚陪葬品的簇拥下,她安然入土。人们在构筑墓葬时,还故意将强伯的墓室打破相通,以表示她虽不肯生殉,却实现了死后相聚的夙愿。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部分布陕西周原。
强姓,出自姜姓,是上古炎帝的后代。春秋时,齐国公族中有个叫公孙强的,他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强姓,其后自此皆姓强。历史上的氏族姓氏,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玄孙叫禺疆,他的后代以“疆”为姓,因古代“疆”与“强”相通,所以后来改为强姓。
倪姓,是由郳姓改来,原因是避仇。在殷商之前,黄帝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古都在泽山之阳,今邹城市内。周公旦摄政时期,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借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因从邾国分出,故名小邾国。叔术到滥(今山东滕州),建立了郳国(以郳立国)。“郳”、“倪”为同源字。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夏朝时称西方人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商代称羌),古代居住于广义中原地区的人群自称华夏,把四方的各部族,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西戎则是古代华夏部落对西方与华夏部族敌对的诸部落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部落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部族建立国家。
马志俭曾以墓内主人棺外顶部带盖鼎和簋内铭文之第一个字确定其为“强”字初步论证,是我国史书不曾记载的炎帝后裔西戎部族在此立国,填补了我国史书上的一项空白。
随后在1976年12月,离茹家庄不远的竹园沟也发现了古强国(成王后期,康王前期)墓葬,与茹家庄强伯墓(昭王后期,穆王之时),上述各代强伯之间世系没有间断,上下相乘,比较规范明确。这更加表明强国在西周时期就以在此建国并传承有序。
从墓葬看出强伯生前是多么喜欢倪这个小妾,肯定宠爱有加。随葬的鼎和簋就比井姬得多,并有许多玉石玛瑙。自己死了还要倪来陪葬。估计你也长得漂亮、温柔,很会讨强伯的喜欢。而井姬估计面貌凶恶,处处欺负倪,面貌这个推断是根据马志俭将井姬的头盖骨用泥把复原造型,而得出的结果。由于井姬头盖骨眉骨较深,牙齿外漏,复原出来面貌就出现凶恶样。井姬死时已经年龄很大了。可怜了倪,年级轻轻的却成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为了情爱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当我站在渭河北的宝鸡老街,举目南望,只见姜城东西延绵数十里,秦岭山脉云雾萦绕,山庄与农田时隐时现。据传,炎帝神农氏之后曾生存息养于此,并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史料中偶尔有西戎的影子,岁月沧桑,时过境迁,这个古强国早已消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