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洞天福地(长篇杂谈)>第六十六章 为王

第六十六章 为王

作品名称:洞天福地(长篇杂谈)      作者:玉峡耕牛      发布时间:2017-11-13 23:25:12      字数:4203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详解:
   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白话: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能统御、召唤、吸纳百谷之水,因为它善于谦卑就下,所以百谷之水自愿弃高就下,以朝宗之势归附于它,成就其百谷之王。
  阐述:《易经》说:“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思是,天之道,谦下,向下济助万物生长而大放光明;地之道,卑退,低处卑微而让万物欣欣向荣。天的运行法则,是减损满盈者而增益谦卑者,地的转动法则,是倾坏满盈者而流注谦卑者,鬼神的行动法则,是加害骄盈者而福佑谦恭者,人的处事原则,是厌恶骄盈者而喜好谦恭者。所以说,天下之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圣人之为圣,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善以谦卑就下自处,不以功高傲慢为心。譬如江海,善以卑下自安,百千川流,无不归之,善以虚怀自处,万千涓流,无不纳之,故为百谷之王。江海不王而王,非有所激励有所引导,皆因百谷众流之水,各得去高就下之道,自然而成朝宗之势。
   2、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前民,必以身后之。
  白话:道法自然,圣人效法江海“善下”之王道,懂得想要得到万民之拥戴,必须以谦和的语言来与民众交流,以自甘处下的心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对待万民,民众才会心悦诚服,真心拥戴。想要民众推他做首领,让民众跟随,唯马首是瞻,想要一呼百应,响者云集,必须以民为师,集思广益,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摆在最后。
  阐述:“上民”,得到民众的拥戴,而身居上位。“言下之”,不能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有话好好说,而且要以谦和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来与民众交流。“前民”,引领、带领、号召民众,民众唯其马首是瞻。“身后之”,尊重民众,善拜民为师,而且将自身的名利摆在最后。圣人道隆德备,于民众面前,自然谦卑处下,其言辞自然恭敬。人之所不知,不敢视为己之所知。己之所知,不敢视为民之所不知。言愈下而心愈虚,心愈虚而辞愈谦。万民效法之,各得去高就下之道,如百川之归江海,而共同拥戴他。身愈后,则视人皆为己师,便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身愈后,则心欲降,而视己皆不足,则苟日新,日日新。身愈后,则先人而后己,让利于民。如此之引领者,自然一呼百应,响者云集,民岂有不跟随之理。
   3、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阐述:这就是圣人高处上位而民众不会感觉有压力,不会觉得沉重,圣人在前面引领,而民众感觉很放心,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损害。
  阐述:前是因,此为果。这二句,又是上下相忘,无贵贱、先后之义。统治者在上,民畏其威而不敢犯,遵其令而不敢违,此皆民之重也。圣人处上,只见其可亲,而忘乎其临我,无高低贵贱之分,无泰山压顶之感,民不觉其重。圣人处上,轻徭薄赋,民众供奉少,负担自然轻。圣人处前,为表为率,想民之所想,思民之所思,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民只见其利我,不见其苦我。民紧随其后,无有顾虑,不觉其害。民众感觉前途是光明的,其利益是可靠的、有保障的,人生有出彩的机会,自然愿意紧随其后,听其号令。
   4、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白话:所以天下万民忠心拥护他,推崇他,拥戴他,且乐此不疲。因为他与世无争,而民又“乐推而不厌”,两两相加,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之争夺王位。
  阐述:人之所争者,或名利,或爵位,或先后,或有无也。故其先天之圆满,终年被利欲所侵蚀,日日被无名所遮障,日久日迷,愈趋愈下。若无圣人以德化之,难以正其初心,难以复其本性。圣人在朝,口代天言,身代天事。上应天意,下合民情。天意既合,民情既顺,天下之心,与圣人之心,万心一心。天下之身,与圣人之身,万身一身。是以圣人恩大如天,德厚如地,其恩泽被朝野,其德声闻中外。天下之民,仰之如和风甘雨,慕之如瑞日祥云,是以天下之民乐推而不厌。以此观之,乐推而不厌,非圣人有心使民乐推,非圣人有心使民不厌。圣人能成天下之大,不自有其大;圣人能成众人之私,不自有其私;不自是以为是,不自知以为知。故其言必下,其身必后,如江海之善下,此皆是与民不争之妙也!以不争之道,为无为之为;以不争之道,事无事之事;以不争之道,味无味之味。天下之民,感圣人无为之为,其有为之私心,如坚冰遇日,无不自化;天下之民,沐圣人无事之事,其有事之争端,如顽金见火,应时而销。天下之民,体圣人无味之味,其有味之贪欲,如炽火遭水,顷刻而灭。家国天下,同是此心。家国天下,同是此性。谦让之风已行,争夺之风自息。故曰:天下莫能与之争。
  
  综述:
  上一章,老子讲“大顺”之道。老子借古言今:“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归纳总结古之善为道者,是如何治人事天的,借以嘲讽当世为政者“明民”之政的弄巧成拙,即造成如今天下之民,天真日荡,智巧日彰,民心日诈,民风日薄。接着,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即“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你们埋怨百姓不听管教,难以约束,是因为你们造成他们的“智”太多,这是上行下效的结果,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然后,解决问题,表明观点:“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所以说,凭借你们那点“聪明才智”去治理国家,这简直是在戕害国家,抛弃你们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才智”,才是国家之福气。言辞辛辣,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最后,提出想要表达的主旨:“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知晓古今这两种治国模式,也就懂得治国之范式,将此范式熟稔于心,融会贯通,这就是一种高深大德。长此以往,你就能体悟玄德之深远,会惊喜地发现玄德与世俗所信奉所遵循的恰好相反。这样治国之后,你会慢慢发现,从上至下一切都顺畅起来,上上下下无不妙合,真是一顺而百顺,其妙不可言。自此步入大顺之境界。
  本章,老子讲“为王”之道。一上来,老子从自然现象中,拎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借以揭示其中蕴含的奥秘,即“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由此为发端,为由头,从自然之理,进而提出:“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由此又得出:“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由此又推出:“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最后归纳,即“以其不争,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全文以二个“以其”、三个“是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自然之道,到圣人之道,由圣人之道,至为王之道,一气呵成。行文严谨,层次分明,前后呼应,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对于此句,许多人直接译成: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善于谦卑处下,来者不拒,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注意,老子所说的是“百谷”与“江海”的关系,而非“百川”与“江海”。不知为什么,许多人直接选择无视。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可大了。一是“谷”的场面更为壮阔,气势更为雄浑,且谷本身就包含了在谷中汹涌奔腾的流水,即谷含“川”。而“川”只是谷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精神内核。二是“谷”之本身,就具有虚怀若谷之意,其之不拒万千涓流,此处与江海之博大,善纳百川的情形,有可比性。三是“谷”比山低下,所以叫山谷,但江海“下流”,姿态更低,故言其“善下之”。四是两者之间有隐喻。百谷暗喻百官或天下贤者,江海则暗喻诸侯国主或周天子。百谷之水注入江海,暗喻天下百官心之向往,含有投奔与拥戴之意,而江海自然暗喻诸侯国主或周天子为众望之所归、人心之所向。故非“谷”难以传其神,难以达其意。老子不但是一代先哲,也是一代文豪。他惜墨如金,字字珠玑,“善下之”三个字,就囊括了“为王”之道的波澜壮阔,浓缩了“为王”之道的宏大画卷。而其中一个“善”字,更是道尽“为王”的无穷奥妙,一个“下”字,也道尽其中无限滋味。如不细细品读,细加揣摩,囫囵吞枣,难窥其妙,难知其味。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二字紧承前文之意,一“上”一“下”,一“先”一“后”,前后呼应,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上民”,即民尊之为上,奉其为上,而位居上者。“言下之”,言,以局部代整体,即言行举止。以谦下的言辞、谦恭的姿态待民;“先民”,即民众拥戴在前、簇拥在前。“身后之”,身,自身,包括附着在身上的功名利禄荣辱贵贱等一切。即要把自身的一切置之于后,既以民为师,汲取民众智慧,又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也就是先人后己。此正如地藏王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二字紧承前文之意,“处上”对应“上民”,“处前”对应“先民”。处上,居于上位。“民不重”,不重,一是指在精神上,法律政策没有带来压迫感;一是指在物质上,供奉不重,轻徭薄赋没有负重感;“处前”,在前面指挥或开路。“民不害”,不害,一是权利有保障,一是利益不会受到伤害,或不会妨害自己获利。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二字再次紧承前文之意,“以其”二字,归结总结。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拥戴而不会厌弃他。因为他不与争利,大家各有所得,各得其所得,当然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去争夺他的王位,王也得其所得。
  总之,从老子讲的“为王”之道来看,其实也并不难,关键是“善下之”,做到“言下之”、“身后之”。民众的要求也不高,“不重”、“不害”。说来说去,其实质就是“不争”。然而,老子又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是啊,天下至纯的道理,都极朴素,易知易懂,也易行,但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会去做。众生是颠倒的,好争,不争不显强,那是劣根性。身体也是颠倒过来的,最明显的症状是足冷,头热。所以呀,人啊,常常是没有什么智慧可言的,其眼界、视野、立场、格局,都是颠倒的。像什么教授,课堂上,侃侃而谈,课堂下,一回到现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善下,你善下了,天下人,人人可以为吾师,连路旁做煎饼的,卖鱼的,卖姜的,皆可。以为学问都在名师这边,那你的学问是死的,没有什么生机可言,越学,越形枯骨销。为道也一样,庄子曰“道在屎溺”,只要不执着,处处皆为道。为王之道,人人皆可为王,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是佛。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